导读邓亚萍 张怡宁为祖国争光的事例最佳答案身高仅1.50米的邓亚萍手脚粗短,似乎不是打乒乓球的材料,5岁时就开始学打乒乓球,因为个子太矮被河南省队排除在外,只好进入郑州市队。...

今天运困体育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克罗地亚世界杯,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邓亚萍 张怡宁为祖国争光的事例

邓亚萍 张怡宁为祖国争光的事例

最佳答案身高仅1.50米的邓亚萍手脚粗短,似乎不是打乒乓球的材料,5岁时就开始学打乒乓球,因为个子太矮被河南省队排除在外,只好进入郑州市队。 但她凭着苦练,以罕见的,无所畏惧的胆色和顽强拼搏的精神,10岁时,在全国少年乒乓球比赛中获得团体和单打两项冠军,后加盟河南省队,1988年被选入国家队。 13岁就夺得全国冠军,15岁时获亚洲冠军,16岁时在世界锦标赛上成为女子团体和女子双打的双料冠军。1992年,19岁的邓亚萍在巴塞罗那奥运会上又勇夺女子单打冠军,并与乔红合作获女子双打冠军。1993年在瑞典举行的第四十二届世乒赛上与队员合作又夺得团体、双打两块金牌,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乒坛皇后。

邓亚萍的出色成就,改变了世界乒乒坛只在高个子中选拔运动员的传统观念。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也为邓亚萍的球风和球艺所倾倒,亲自为她颁奖,并邀请她到洛桑国家奥委会总部做客……

邓亚萍是乒乓球历史上最伟大的女子选手,她5岁起就随父亲学打球,1988年进入国家队,先后获得14次世界冠军头衔;在乒坛世界排名连续8年保持第一,是排名世界第一时间最长的女运动员,成为唯一蝉联奥运会乒乓球金牌的运动员,并获得4枚奥运会金牌,其中包括单打和与乔红组合的双打。

1997年后,她先后到清华大学、英国剑桥大学和诺丁汉大学进修学习,并获得英语专业学士学位和中国当代研究专业的硕士学位;2002年邓亚萍在国际奥委会道德委员会以及运动和环境委员会两个委员会担任职务;2003年,邓亚萍成为北京奥组委市场开发部的一名工作人员。

如今,邓亚萍已经和相恋多年的男友,前国家队男乒骁将,广东队的林志刚登记结婚,并把新家安在了北京崇文区的龙潭湖附近。从少年相恋到风风雨雨,再到牵手白头,如今的邓亚萍,可谓爱情事业双丰收。

当前情况

[编辑本段]

1997年后,邓亚萍先后到清华大学、英国剑桥大学和诺丁汉大学进修学习,并获得英语专业学士学位和中国当代研究专业的硕士学位。

2002年,邓亚萍在国际奥委会道德委员会以及运动和环境委员会两个委员会担任职务。

2003年,邓亚萍开始在北京奥组委市场开发部工作。

目前,邓亚萍担任北京奥组委奥运村部副部长。

人物故事

[编辑本段]

童年时期:

童年的邓亚萍,因为受当时体育教练父亲的影响,立志做一名优秀的运动员。但是她个子矮,手脚粗短,根本不符合体校的要求,体校的大门没能向她敞开。于是,年幼的邓亚萍跟父亲学起了乒乓球,父亲规定她每天在练完体能课后,必须还要做100个发球接球的动作。邓亚萍虽然只有七八岁,但为了能使自己的球技更加熟练,基本功更加扎实,便在自己的腿上绑上了沙袋,而且把木牌换成了铁牌。

对一个孩子来说,这是多么难能可贵!这不但要使身体备受煎熬,心里方面也要承受巨大的压力。小小的她,每闪、展、腾、挪一步,都可以用举步维艰来形容!

腿肿了!手掌磨破了!——这是家常便饭!但他从不叫苦,不喊累!

负责训练的父亲,有时心疼得掉眼泪!

付出总有回报,由于邓亚萍的执着,10岁的她便在全国少年乒乓球比赛中获得团体和单打两项冠军。

运动员时期:

进入国家队后,邓亚萍都是超额完成自己的训练任务,对里规定上午练到11时,她就给自己延长到11时45分,下午训练到6时,她就练到6时45分或7时45分,封闭训练规定练到晚上9时,她练到11点多。邓亚萍为了训练经常误了时间,她就自己泡面吃。

在队里练习全台单面攻时,邓亚萍依旧往腿上绑沙袋,而且面对两位男陪练的左突右奔,一打就是2小时!

在进行多球训练时,教练将球连珠炮打来,邓亚萍每次都是瞪大眼睛,一丝不苟的接球,一接就是1000多个。

据教练张燮林统计,邓亚萍每天接球打球1万多个。

每一节训练课下来,汗水都湿透了邓亚萍的衣服、鞋袜,有时甚至连地板也会浸湿一片,不得不换衣服、鞋袜,甚至换球台再练。

长时间从事大运动量、高强度的训练,从颈到脚,邓亚萍身体很多部位都是伤病。

为对付腰肌劳损,她不得不系上宽宽的护腰,膝关节脂肪垫肿、踝关节几乎长满了骨刺,平时只好忍着,实在痛的利害了就打一针封闭,脚底磨出了血泡,就挑破它再裹上一层纱布接着练。就算是伤口感染,挤出脓血也要接着练。

求学时期:

24岁的邓亚萍刚到清华大学外语系报到时,指导老师让她一次写完26个英文字母。当时在别人眼中看来最简单不过的事,邓亚萍却费尽心思后才把它们写出来(似乎没有写全)。

于是邓亚萍把自己的睡眠时间压缩到最低限度,经常学习到很晚才肯休息,早上5点起床,几乎苛刻地学习14个小时。有时,一边走路一边看书,就连吃饭的时间都用上了。更重要的是在打球时候一直保持的1.5的好视力也退到0.6。

邓亚萍不断要求自己,做作业也要和完成训练课一样,绝对是今日事今日毕,毫不含糊。邓亚萍这种刻苦学习的精神,让辅导老师和学友都深表叹服。

1998年2月,邓亚萍前往英国剑桥大学读书,邓亚萍在剑桥大学的语言学校开始学习英语,短短3个月的时间,邓亚萍坚持每天8点多从自己的住所赶往学校上课。下午3点半下课后,她还到学院的学习中心去学ix,听磁带,练自己的口语,直到晚上8点学习中心关门后才赶回住所。

回到住所,邓亚萍也从不浪费时间,她坚持和房东用英语交流,坚持按时完成作业和预习功课。

在她终于获得硕士学位后,邓亚萍又动身前往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长时间固定姿势写稿诱发了邓亚萍的颈椎病,头不能移动,一动就疼的钻心。但是,疼痛并没有把邓亚萍征服,她咬紧牙关,以一种固定的姿势坚持查阅资料和写作。

诚信故事

那是邓亚萍在清华即将毕业的前夕。有一天,她找到语文老师请他帮助修改哲学课的总结。这份哲学总结足有四五千字,内容很充实,既有理论上的阐述,又能联系实际用哲学观点分析打球的战略战术。

几天后,语文老师把改过的文章给了。又过了几天,语文老师在校园里遇到了她,邓亚萍一方面表示对语文老师的谢意,同时又很认真地对他说:"我把两份总结都交给了哲学老师,跟老师讲清楚了其中一份是我自己写的,另一份是请语文老师修改过的。"

一篇哲学文章,请语文老师修改,按理说修改后就可以当作自己的"原创"交上去了。语文老师绝不会去质问邓亚萍,为何不说明是经老师改过的;哲学老师更不会质疑她是否请人家修改过。一切显得那么自然。但是,邓亚萍竟把修改前后的两篇文章一齐交给了哲学老师,还如实说明了请语文老师做过修改。这就是诚实的邓亚萍,这就是邓亚萍的诚实!

惟有这样的诚实,才会有她的事业,她的辉煌,她的人格力量。试想,在学业上不老实的人,焉能成得了"邓亚萍"?

申奥故事

邓亚萍当运动员的时候,曾经两次当众落泪,一次是1992年在巴塞罗那,一次是1996年在亚特兰大,她在获得奥运会女单冠军之后情不自禁。2001年7月13日,当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先生宣布北京获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的那一刹那,邓亚萍又哭了。“北京赢了,比我自己拿任何一次世界冠军都激动。”

北京申奥形象大使

去年12月,邓亚萍知道自己与杨澜等人一道成为“北京申奥形象大使”。当时她正在瑞士洛桑参加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会议,北京奥申委代表团也到了洛桑,奥申委主席刘淇向国际奥委会执委会作了北京2008年奥运会申办工作的陈述报告。刘淇市长和袁伟民局长给邓亚萍布置的任务是负责做好运动员委员会的工作。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共有11个人有投票权,其中一个是加拿大人,所以直接投票的有10人,再加上正副主席,共有12人参加投票。2月20日,邓亚萍在诺丁汉大学考完最后一门课程,第二天立即赶回北京,参加申奥评估团的接待工作。送走评估团之后,她就留在北京,继续完成清华大学的一些课程。

国际奥委会规定,委员不可以到申办城市考察,这样对北京就很不利,因为很多人没有来过北京,不了解北京。邓亚萍说,运动员委员会的这十几个人,只有两三个人来过中国,波波夫最近一次来中国是1999年,还是去上海;澳大利亚游泳运动员苏珊·奥尼尔,1987年到过上海,美国排球运动员鲍伯,也是1988年来过中国。那时的中国跟现在没法比,但给他们的印象非常深刻,“你们穿的衣服都是灰色的,楼房也是灰色的。”所以做他们的工作也挺费劲的,因为他们不了解现在的中国。不能请进来,只好走出去。“我有一个比较有利的条件,这四五年,我与运动员委员会的同事们相处得很好,大家都当过运动员,又是年轻人,比较容易沟通。”邓亚萍说。她事先与在欧洲的委员们联系了一遍,询问他们是否有时间在他们住的城市碰面,然后按着预约的时间开始跑。到瑞典见一位冬季项目的哈萨克斯坦运动员,到卢森堡拜见卢森堡大公,到意大利见两个运动员委员。为了见美国的鲍伯,邓亚萍曾在三天里从北京到洛杉矶打了一个往返,在飞机上的时间比在美国停留的时间还长。两三天跑一个地方虽然很辛苦,但邓亚萍觉得很值,她向这些人介绍北京的现状,跟他们印象中的北京截然两样。她告诉他们,我们的政府和人民都非常想举办一次奥运会,对运动员来讲,那肯定是一次不同以往的奥运会。

去莫斯科之前,北京奥申委已经把各方面工作都做得非常充分细致,我只是做了其中的一点点工作而已,很多人已经忙了两年多,没有节假日,非常辛苦。像何振梁先生、国际羽联主席吕圣荣等,他们要做得工作更多。

两次申奥 两次陈述

北京两次申奥,都是让邓亚萍作运动员代表。1993年,邓亚萍刚刚登上事业的顶峰,在头一年的巴塞罗那奥运会获得女单、女双两项冠军,并深得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先生喜爱。投票前一个多月,邓亚萍得到通知,让她代表现役运动员在最后的陈述中讲几句话。“但那时我根本不会讲英语,国际司的刘北剑替我写好了几句话,一句一句地教我,让我硬背下来。”如今已在英国诺丁汉大学读了两年书的邓亚萍,觉得那次陈述经历真“悬”:“陈述的头一晚我基本没有睡觉,嘴里反复叨唠那几句话,比参加世界大赛还紧张。因为自己心里一点把握都没有,万一忘了词怎么办,纸上的英文又一句都看不懂。轮到我上场时,我感觉心砰砰直跳,真紧张啊!但毕竟打过那么多世界比赛,一上场还是能够镇定下来,把那几句话顺利地背下来了。”

在莫斯科同样代表运动员作陈述报告,不仅仅是邓亚萍自己心定多了,所有听过邓亚萍讲英文的人都对她充满了信心。她现在可以用英文写论文,用英语作报告,在美国学习过的杨澜也对邓亚萍的英语水平赞不绝口。此外,还有一点令邓亚萍自信,“这四年我一直在清华大学和诺丁汉大学读书,书没有白读,我感觉自己比上一次申奥时成熟多了。”

虽然已经把陈述词背得滚瓜烂熟了,但为了保险,邓亚萍还是带着稿子上台了,万一卡住了,看一眼稿子就可以接着往下说。尽管久经沙场,邓亚萍上场前还是觉得有点紧张。“8个陈述人,加上杨凌共9个人,我们知道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重。陈述好了,是应该做的,可能一票都不会加上去,如果陈述不好,就很可能会减票,北京奥申委前面做了那么多工作就会因此打了折扣,所以我们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此前,几位陈述人在北京做了很多次练习。邓亚萍说:“当时在亚运村的国际会议中心,完全按着国际奥委会会议的讲台尺寸布置会场,按着乒乓球的术语,就是模拟训练。每个人的陈述词都改了几十遍,讨论,推翻,再讨论,再推翻,最后终于定稿时,已经到了7月初了,时间非常紧张。真正到了“比赛”的时候,我们大家都发挥得非常好,北京做完陈述报告以后,大家都感觉北京的陈述报告要比其它几个城市好。北京准备得太充分了,大家对北京获胜充满了信心。”

等待投票表决的时候,五个申办城市的代表团都坐在一个大厅里。“虽然心里也紧张,但我们很有信心,甚至觉得第一轮就有可能过。第一轮没过,我们心里反倒有点紧张了:到底哪里出了问题?但是大家还能够沉住气。”邓亚萍回忆说。“第二轮投票以后,我们一看监票的三个人都走了,就知道有结果了:肯定是北京!因为只有北京可能在前两轮胜出,而绝对不可能在前两轮出局,这一点北京奥申委是非常有把握的。所以第二轮出结果,那肯定是北京赢了。”

梦想终于实现了,多少人盼着这一天。“我一听到北京,一下子站了起来,眼泪马上就流下来了,大家全都哭了,真是太不容易了。可以说,那一刻,比我拿任何一次世界冠军都激动。”邓亚萍由衷地说。

忘年交友

[编辑本段]

萨马兰奇和邓亚萍

在第27届奥运会开幕的前一天,专程从英国赶到悉尼参加国际奥委会委员竞选的乒乓名将邓亚萍,走进奥运村与各国运动员见面,开始了她的竞选游说活动。由于是第一次接触这件事,显得并不在行。碰巧中国的三名奥委会委员何振梁、吕圣荣和于再清也到奥运村看望中国选手,三人当即鼓励邓亚萍坚定信心,并向她介绍了一些有益的竞选建议。目前,国际乒联主席和秘书长已明确表示,支持邓亚萍的竞选,他们认为这不光是邓亚萍和中国的事情,而且事关国际乒乓球运动的整体利益。

萨马兰奇年近8旬,邓亚萍27岁,是体育运动、是奥林匹克精神把他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谱写了体育运动史上的一段佳话。

萨马兰奇从1980年开始执掌奥委会,至今已快20年了,人称萨翁。萨翁喜欢邓亚萍那种大刀阔斧快速凶猛的打法,那种一往无前、不屈不挠的顽强作风。萨翁曾亲自对邓亚萍说:“我非常喜欢你的打法,快速凶猛,看起来够味。”总之,在邓亚萍身上充分体现了“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萨翁亲自为1995年出版的《邓亚萍》一书作序,称赞邓亚萍是“世界杰出的年轻运动员之一”。“她非凡的成绩,是其艰苦努力与天才、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尊重奥林匹克伦理观相结合的结果。”他相信:“邓亚萍小姐的成就将有助于促进中国乃至世界的女子体育运动。”

萨马兰奇年轻时就喜爱乒乓球运动,曾经获得过西班牙的全国混合双打冠军,他说:“我对乒乓球有特殊的感情,所以我积极主张将它列入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乒乓球能列入奥运会项目,萨马兰奇功不可没。

在1991年第41届世乒赛中,邓亚萍以她那快速、干脆的发球抢攻,变化多端的线路和落点,打得汉城奥运会女单亚军李芬姬只有招架之功,却无还手之力,仅仅只花了45分钟就以3∶0的比分结束了战斗,18岁的邓亚萍第一次登上世界女子单打冠军的宝座。邓亚萍的高超球技赢得了萨马兰奇的喜爱。他决定亲自为女子单打冠军颁奖,这是他作为奥委会主席第一次为一名乒乓球运动员颁奖。这也是萨马兰奇与邓亚萍的第一次交往。

1991年9月,邓亚萍参加了在日本举行的“萨马兰奇杯”比赛,小邓捧得桂冠后,被萨马兰奇邀请到洛桑做客。作为一名运动员,被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邀请到国际奥委会总部———洛桑去做客,这在以前从未有过,中国运动员邓亚萍第一个获此殊荣。邓亚萍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她觉得这不仅是她个人的荣誉,也是所有中国运动员的光荣。

1991年11月25日,紧张的世界杯团体赛结束后,邓亚萍赴洛桑参加萨马兰奇举行的晚宴。中午用餐时,餐馆的华侨老板热情地教她一句西班牙卡塔兰方言的问候语“BonDias!”邓亚萍反复练习后学会了这句话。邓亚萍一见萨翁,就向他道了一声“BonDias!”萨马兰奇立即把邓亚萍拥进怀里,亲亲她的脸颊,他没有想到这位东方少女竟会用他家乡的方言问候他。

晚宴上,萨翁详细询问了邓亚萍的各种情况,从比赛到训练,从学习到爱好,都一一问及。当得知小邓5岁就开始练球时,萨翁问:“那时你有多高?打起球来一定很困难吧?”邓亚萍说:“我的头刚超过球台,得把手举起来打。”萨翁的秘书玛尔塔小姐立刻模仿儿童举手在头顶上挥拍打球的动作,把全桌的人都逗乐了。邓亚萍一边点头一边说:“太像了,就是这个样子!”席间,邓亚萍得知萨翁年轻时也是乒乓球运动员时,就把自己的一块备用球拍送给了萨翁,还向萨翁赠送了一对健身球。萨翁回送给邓亚萍一套介绍国际奥委会的纪念品和一盒瑞士产的巧克力。

第二天,邓亚萍和翻译刘北剑在玛尔塔小姐的陪同下,参观了奥林匹克博物馆和奥委会总部,邓亚萍看到五环旗和五星红旗迎风招展,玛尔塔小姐告诉她,这是专门为中国客人而升的,但并不是所有的客人都能享受到这个礼遇,这种高规格的礼遇使邓亚萍感到无比自豪。

在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邓亚萍先是同乔红合作夺得女双金牌。后又夺得女单冠军。萨翁履约第三次为邓亚萍挂上闪闪发光的金牌,含着笑说:“再次邀请你到洛桑来做客!和你的教练一起来!”

1995年5月,在第43届世乒赛中,邓亚萍和乔红打出了威风,最后夺得了冠军。萨翁高兴地为邓亚萍和乔红挂上了金牌,这是萨翁第四次为邓亚萍颁奖。

1996年,在亚特兰大奥运会女单决赛结束后,萨翁再一次为蝉联奥运会冠军的邓亚萍第五次颁奖,他紧紧握住邓亚萍的手,并用右手轻轻地拍了拍邓亚萍的脸颊。这动人的场面令人感慨万千,一个运动员能得到萨马兰奇一次颁奖机会已属十分荣幸了,而邓亚萍获得这样的殊荣竟达5次,可见邓亚萍在萨翁心中的分量。

1997年2月6日是邓亚萍的本命年生日,又是她妈妈的60岁大寿,那天正好是大年三十。邓亚萍为酬谢大家,特在天伦王朝饭店举行一次生日聚会。国际乒联主席、中国乒协主席徐寅生致词,他说:“小邓自参赛以来,共获得了大小125个冠军,其中有15个世界冠军,现在是邓亚萍时代,祝愿邓亚萍时代延续得更长、更辉煌。”

乒乓球管理中心副主任姚振绪宣布了一条好消息:萨马兰奇主席任命邓亚萍为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委员。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把整个晚会推向了又一个高潮,因为乒乓球运动员担任这一职务,在奥运史上还是第一次。

徐寅生主席所说的“有人说,小邓要退役”,也不是完全空穴来风,也许是有人根据邓亚萍想上大学而猜测的,不过想上大学同退役是两码事。邓亚萍9岁进专业队打球,随着年龄的增长,她上大学的愿望日渐强烈。

邓亚萍的申请得到清华大学的认可,并在亚特兰大奥运会后正式成了清华大学的一名学生。但邓亚萍仍然是中国乒乓球队的现役国手。邓亚萍在1997年4月举行的第44届世乒赛上,又获得三枚金牌,直到1997年的11月份才真正走进清华大学的课堂。

1998年3月26日,邓亚萍离开北京飞往英国,在剑桥,先在纽南语言学院就读,后来又转到贝尔语言学院。就在邓亚萍留学英国的日子里,她参加了在葡萄牙举行的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会议,并且第二次应邀访问洛桑。

在1998年运动员委员会与奥委会执委会联席会议上,邓亚萍被大会安排发言。为了这次发言,邓亚萍把英语发言稿一遍又一遍地朗诵,从开始的结结巴巴到后来的通畅流利,最后都可以背下来了。

6月1日上午的联席会议上,运动员委员会主席塔尔博格先生特意把邓亚萍的发言安排得靠后些,以便让晚些到达的萨马兰奇亲自听到邓亚萍的发言。邓亚萍一发言,萨马兰奇就笑了,一直笑到发言结束,因为萨马兰奇没有想到仅仅相隔几个月,邓亚萍就能说出这么流利的英语。

6月7日,邓亚萍再次离开剑桥,来到瑞士的日内瓦,迎接专程从北京赶来的恩师张燮林教练。萨马兰奇主席在自己的办公室接待了张燮林和邓亚萍。邓亚萍不用翻译也能跟萨翁直接交谈,再次得到萨翁的赞扬。萨翁希望邓亚萍能参加2000年奥运会,并在自己的任期内再次为她颁奖。邓亚萍说:“双踝有骨刺,腰也有伤;恢复训练要付出相当大的代价,会影响学业。”萨翁听后,理解地说:“奥运会比赛对于运动员来说,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还是身体,第二才是奥运比赛。”萨翁又问及邓亚萍在剑桥的学习情况。当他得知邓亚萍是自费留学以后,马上表示:留学费用可由奥委会承担,就算是奥委会给邓亚萍的奖学金吧!

当天下午,在奥林匹克博物馆的大厅内,年近80的萨翁脱下西服,换上米色的T恤、长裤、旅游鞋,这位当年西班牙的全国混合双打冠军,要与最近一届的奥运会乒乓球女子单打冠军邓亚萍展开“激战”,参观博物馆的游人纷纷赶来观战,萨翁手执光板球拍,动作非常协调,落点尤佳,把个奥运冠军弄得左右奔跑,煞是好看,引得在场观众不断响起热烈的掌声。

邓亚萍细说与萨马兰奇的忘年交

国际奥委会终身名誉主席、对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有着重大贡献的萨马兰奇,为邓亚萍刚出版的英文书《从小脚女人到奥运会冠军》亲自作序。他在序中说,邓亚萍这几年的学习找到了打开世界大门的钥匙。

萨马兰奇非常欣赏邓亚萍,在世界体坛传为佳话。曾经在亚特兰大奥运会上,专门安排为邓亚萍颁奖的这位西班牙老人颁奖后,又拍拍邓亚萍的脸,这一画面将这种欣赏永远定格。去年,已离开国际奥委

会主席岗位的萨马兰奇再次来华访问时,邓亚萍以北京奥组委官员的身份热情接待了这位对中国非常友好的老人。

邓亚萍回忆说:“萨马兰奇主席第一次看我打球是在1991年第四十一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时。当时我夺得了女单冠军,可能是自己打球的风格给了萨马兰奇很深的印象吧,当我取得冠军后他给我颁了奖。”不过,邓亚萍说,萨马兰奇更是把她看做中国运动员代表而喜欢的。因为萨马兰奇非常热爱中国,对中国运动员的运动水平和人格品质也非常欣赏。

她还是运动员时,萨马兰奇就建议她一定要学习外语。邓亚萍退役后,到清华大学外语系学习。本科毕业后,邓亚萍将自己5000多字的英文毕业论文送给萨马兰奇,萨马兰奇将这份论文存放到国际奥委会博物馆,认为这是一个中国运动员成长最有价值的纪念。萨马兰奇认为应当有更多的中国运动员学好外语,能够有更多的中国人到国际奥委会或其它国际体育组织工作,发挥积极作用。

低调的实用主义者,巴萨不知疲倦的工兵,那个被人遗忘的拉基蒂奇

最佳答案 在32岁的年纪,拉基蒂奇在巴塞罗那的生涯似乎走到了终点,为了追求皮亚尼奇,球队计划将他当做筹码,与尤文图斯寻求交易,这位出生于战火之中的球员,从来都没能得到巨星应有的礼遇,除了生涯最高光的2013-14赛季,以及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之外,世人很少会记起他的名字,在俱乐部和国家队,他扮演的是梅西与莫德里奇身边工兵的角色,两位球星璀璨的光环,让低调实用的拉基蒂奇总是略显黯然失色,但在真正了解拉基蒂奇的人心里,他是和C罗、詹姆斯、科比等顶级运动员一样,用天赋与勤奋,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

有关于拉基蒂奇的故事,需要追溯到30多年以前,父亲卢卡-拉基蒂奇为了躲避克罗地亚国内的战火,带着妻子来到了瑞士,定居在一个名为莫林的普通小镇,在朋友的介绍下,老卢卡通过为当地的一家球队踢球来养家糊口,尽管个人水平远超那支球队,但是为了安定的生活和家人,老卢卡最终还是选择留了下来。1988年,伊万-拉基蒂奇出生,得益于父亲出色的足球基因,幼年的拉基蒂奇表现远超同龄人,但是在瑞士,足球从来都不是最受关注的事情,至少应该是银行、军刀、滑雪和手表等产业之后,从少年到职业,也从没有一位球探将拉基蒂奇与天才挂钩,更多的评价也只是勤奋、诚恳和认真。

出生在瑞士让拉基蒂奇拥有了双重国籍,成年之后究竟是代表瑞士还是克罗地亚出战,就成为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抉择,面对自己生长的国家,与依旧饱受战略侵袭遥远的故土,拉基蒂奇陷入了沉思,一番挣扎之后,他决定选择红白格子球衣以及斯拉文-比利奇,然而此时拉基蒂奇却想要与父亲开一个玩笑,他告诉父亲自己决定代表瑞士,尽管父亲表现的很开心,但是眼里却闪过了一丝落寞,直到他给了父亲一个大大的拥抱之后,才正式的告诉父亲,自己真正选择的是克罗地亚,此时老卢卡眼含热泪的拥抱着儿子,离开故土数十载,没有人比他更思念那片土地,也就是从这一刻开始,克罗地亚走进了一段新的 历史 。

拉基蒂奇的职业生涯起步于巴塞尔俱乐部,而真正让他逐渐走入球迷眼帘的,还是在加盟西甲球队塞维利亚之后,在沙尔克04度过了碌碌无为的三个赛季之后,2011年拉基蒂奇仅仅以250万欧的转会费,加盟了南方公牛塞维利亚,并从这里开启了自己职业生涯的新篇章。加盟塞维利亚的第一个赛季,拉基蒂奇虽然贡献了7次助攻,但表现还算不上令人惊艳,到了2012-13赛季,拉基蒂奇迎来了职业生涯爆发的第一个赛季,这赛季他为球队贡献了11球11助攻的两双数据,在场均关键传球以及创造绝佳机会方面,他都是整个西甲最出色的人选,只不过遗憾的是在联赛后半段球队成绩出现断崖式下滑,最终只排在了第7位。

到了2013-14赛季,拉基蒂奇的表现更进一步,在联赛里他又一次贡献了11粒进球和10个助攻,成为了当时西甲进攻能力最强的右边锋,塞维利亚在他的率领下,比前一个赛季多拿到了10个联赛积分,球队排名也提升到了第5位。在场均关键传球和创造绝佳机会方面,拉基蒂奇仍然是全西甲最出色的球员,恰好那个赛季巴塞罗那的中场人才凋零,哈维的老去让他们意识到必须寻找一位合格的替代者,同年夏天他们用1800万欧的价格,将拉基蒂奇带到了诺坎普。

回过头来看,无论是从沙尔克04到塞维利亚,还是从塞维利亚加盟巴塞罗那,拉基蒂奇的转会价格从来都是出人意料的低,而一直以来,拉基蒂奇都是被世人所低估的那位球员,即便是在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上,率领克罗地亚国家队创造了奇迹,他的身价最高也不过只有7000万欧,远远低于他在场上实际的表现。

巴塞罗那引进拉基蒂奇的初衷,是希望用他来弥补哈维离去的空缺,想要借着拉基蒂奇的组织才能巴塞罗那完成传控打法下中前场的串联,但是在加盟巴萨之后,拉基蒂奇再也没能打出类似13-14赛季那样高光的助攻表演,反而是用他不知疲倦的奔跑,扮演了球队右路、梅西身后工兵的角色,在拉基蒂奇加盟之后的第一个赛季,梅西的进球数从前一个赛季的41球,一下子提升到了58球,拉基蒂奇在身后的保护,也成为梅西敢于放手进攻的重要保障。

加盟巴塞罗那这五个赛季以来,拉基蒂奇最高光的表现,也只有2016-17赛季的9球7助攻,并且为了保障防守,他还送出了额外的10张黄牌,但这换来的,却是这些年里,拉基蒂奇成为唯一融入巴萨体系的中场球员,真正的占据了主力和核心地位的球员。尽管在巴萨队中,中场从来都不缺乏优秀的人才,比硬度拉基蒂奇不如比达尔,比攻击性拉基蒂奇比不过布斯克茨,甚至连小将阿图尔和德容所收到的关注度,也要比拉基蒂奇更高,但在巴尔韦德和塞蒂恩的球队里,拉基蒂奇却也从来都是雷打不动的主力。

数据并不能体现拉基蒂奇的全部价值,最近几个赛季,他一直都是巴萨队中跑动距离最多的球员,从特点上看,他也没有那种鲜明的特质,论防守他不是B2B那种兽腰,拦截和围堵技巧都有缺陷;论组织他也不如同胞莫德里奇那样富有灵动与创造性;论进攻在巴萨强大的火力面前,他也从来都不是合格的终结者。但他强就强在跑不死,以及技术和意识都非常全面,自从阿尔维斯离开之后,巴塞罗那的右路一直存在防守上的弊端,加之梅西拉边之后常常会选择内切,拉基蒂奇的进攻能力,又让他能够扮演好一位边锋突击手的角色,也正是凭借着全面的身手,才让拉基蒂奇在不被看好的情况下,立足于巴塞罗那这些年。

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成就了克罗地亚足球、成就了莫德里奇,在帮助克罗地亚拿到世界杯亚军之后,莫德里奇也打破了梅罗长达数十年对金球奖的垄断,但是莫德里奇的身后,要是没有拉基蒂奇的帮助,克罗地亚走到不世界杯决赛,两位从战火中走出来的球员,共同帮助克罗地亚足球完成了不可思议的壮举。

在2018年世界杯上,拉基蒂奇久违的展示了自己的全部才华,他与莫德里奇两位伟大的中场,用坚韧的意志和不知疲倦的奔跑克罗地亚国家队一路打进最终的决赛。如果说莫德里奇是克罗地亚国家队场上的节拍器,那么拉基蒂奇就是刺向对手心脏的那一把利刃。在国家队中,莫德里奇需要兼顾从后场到前场的进攻疏导,以及球队整体节奏的掌控大权,而拉基蒂奇除了扮演自己工兵的角色以外,在向前进攻冲击方面,他与曼朱基奇一道,成为了克罗地亚最为依仗的进攻方式,俄罗斯世界杯的成功,让拉基蒂奇迎来了个人职业生涯又一个巅峰,包括皇马、热刺等多支球队都试图将他招致阵中,而在德转市场7000万的身价,也成为他职业生涯最高的纪录。

如何定义拉基蒂奇,一直是球迷中争论不停的热点话题,从某些单项数据来看,拉基蒂奇比不过 历史 上很多中场,但是他在攻守能力以及个人意识的统一方面,却又超越了 历史 上的众多球星,拉基蒂奇就是这个时代为数不多的低调实用主义者,在场上总是默默无闻,却又能创造最大的价值,而当他摈弃了“天才”二字之后,在他身上也拥有如C罗、科比一样,用勤奋与汗水书写的辉煌人生,也许这就是看似“天赋平平”的拉基蒂奇,激励世人最好的方式!

简单介绍一下比埃尔霍夫

最佳答案比埃尔霍夫,德国著名足球运动员。 英文名:OLIVER BIERHOFF 生于:1968年5月1日 身高:190cm 出生地:德国的卡尔斯鲁厄 效力俱乐部:汉堡,门兴,萨尔茨堡红牛,国际米兰,阿斯科利,乌迪内斯,AC米兰,切沃 场上位置:前锋 首次参加意甲:91年9月1日代表阿斯科利队主场迎战AC米兰队(0比1) 国家队首次出场:1996年2月21日德国—葡萄牙(2比1) 见过的最漂亮的入球:我在96欧洲杯决赛上的金球

[编辑本段]生平经历

让我们把时针播回到96年欧洲杯决赛的温布利大球场,捷克队凭借下半场开场不久的点球1比0领先,伤兵满营的德国队已经到了连卡恩和雷克都要随时准备出场的地步,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德国队似乎气比埃尔霍夫数已尽了。这个时候,福格茨打出了他手上的最后一张牌,用一名身披20号战袍的高大前锋换下了体力不支的绍尔。当时,即使是最资深的球迷,也不清楚这个大高个究竟是何方神圣,况且他的名字又那样的拗口,然而,就是这个没有几个人认得的大高个,在接下来的比赛中书写了欧洲杯历史上最神奇的一笔:他先是利用任意球机会头球破门扳平比分,把比赛带入了加时赛,接着他有在加时赛上半场即将结束时在禁区线上转身抽射打进了世界足球史上的第一个金球困境中的德国队2比1反败为胜,夺走了德劳内杯。凭借这两个价值连城的进球,大高个声名鹊起,从此世界足坛变多了个名叫比埃尔霍夫的强力中锋,而当时的德国队主教练福格茨更是兴奋的表示:“奥利弗(比埃尔霍夫)是上帝送给我们的礼物,要知道,我是听从了妻子的建议,才在最后一刻把他带到英国的。” 不管福格茨所说的他听了妻子的建议是不是真的,总之比埃尔霍夫确实是上帝送给德国人的礼物,因为当比埃尔霍夫在英国一鸣惊人的时候,他已经28岁了,而在此之前,他长期混迹于意大利低级别的联赛里,几乎没有人认识他。所以正像媒体形容的那样:比埃尔霍夫在英国经历了从“丑小鸭”到“白天鹅”的一个月,他用他的“金头”叩开了其星光之路。 的确,96年欧洲杯就像一道分水岭,在此之前的比埃尔霍夫只是个默默无名之辈。无论是在汉堡,还是门兴,比埃尔霍夫都没有获得多少出场机会,于是他离开德国来到奥地利加盟了萨尔茨堡队。在奥地利的日子本倒也恬静快乐,比埃尔霍夫在竞争一般的奥甲进球也很容易,但当国际米兰向他伸出橄榄枝后,他还是毫不犹豫的来到了意大利。然而一进豪门深似海,比埃尔霍夫在国际米兰根本找不到位置,出场时间寥寥,赛季中段他便被租借给了乙级的阿斯科利队,并在那个赛季后被廉价的卖给了该队。 在阿斯科利,比埃尔霍夫一度陷入了低谷,因为他很怀疑自己究竟适不适合意甲。不过他很快就调整好了心态,全身心的投入到比赛中。比埃尔霍夫选择了日后我们熟悉的那个20号球衣,结果几个赛季下来他虽然打进了不少球,还获得过乙级联赛的最佳射手,但实力有限的阿斯科利非但没有升入甲级,反而还跌入了丙级。阿斯科利的主席不忍一个有实力的球员就此埋没,于是他把比埃尔霍夫推荐给了乌迪内斯。就这样,比埃尔霍夫在95年的夏天来到了乌迪内斯,也就此走上了腾飞之路。 在乌迪内斯的第一个赛季,憋闷很久的比埃尔霍夫一口气打进了17个球,其中有一大半来自头球,他威力巨大的头球由此成为了意甲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而乌迪内斯也依靠这一强力武器取得了第10名的好成绩。不仅如此,比埃尔霍夫的出色表现还使他同时收到了德国队和意大利队的邀请,因为祖母是意大利人,他是可以代表意大利队出战的。但权衡再三后,比埃尔霍夫还是选择了自己出生成长的德国,也就有了后来他在欧洲杯上那著名的“金球”。 因此,96年欧洲杯之后,比埃尔霍夫迅速成为了一名世界级的前锋,尤其是他赖以成名的头球,更使他独步足坛,因为你真的很难找出一个比他更擅长头球的球员了。1米91的身高使得比埃尔霍夫可以不怎么起跳就能轻松的争到落点,强壮的身体使他可以在与任何后卫的对抗中都不落下风,而他柔韧结实的腹肌则使他可以在空中长时间的滞留,并使顶出的皮球更加有力。此外,他对落点的预盼和选位也都有先天的敏感,这就使得他在任何困难的情况下都能头球得分。尽管他的进球方式相对单调,也并不好看,但效率却高得惊人,97/98赛季他打进了27个球,为意甲近半个世纪以来最佳的,这个纪录直到06-07赛季才由托尼超过。因此,对手们开始把比埃尔霍夫称为“空中怪兽”,而媒体更是把“世界第一金头”的美誉授予了他。 在比埃尔霍夫的率领下,乌迪内斯的成绩也节节高升,不仅连续两年进入联盟杯,更在97/98赛季取得了第三名的历史最好成绩。比埃尔霍夫的神勇表现终于再次赢得了豪门的亲昧,这一次看中他的是AC米兰,98年夏天,比埃尔霍夫连同赫尔维格以及恩师扎切罗尼一起被米兰买走,结果一个赛季下来,比埃尔霍夫获得了梦寐以求的意甲冠军,而大家都至今都还清楚的记得,正是比埃尔霍夫在最后一轮对佩鲁贾队比赛中的一粒有力的头球破门困顿多年的米兰重新获得了联赛冠军。此后,比埃尔霍夫又于01年去到了摩纳哥,并在02世界杯后重返意大利加盟了切沃,在切沃完成了自己意甲的100个进球,并于03年的夏天正式挂靴。 在德国国家队里,比埃尔霍夫也书写了一段属于他的篇章,尽管进国家队时已经28岁了,尽管他只在国家队里呆了6年,但他35粒入球的成绩排在了历史的第6位,并且还担任了两年的德国队队长;他参加过两届世界杯,打进了4个球,并获得了一次世界杯亚军。98年世界杯,他和克林斯曼联袂锋线,结果他在5场比赛中打进3个头球,对南斯拉夫的头球帮助球队扳平了比分,对美国的头球是首开记录,对墨西哥的头球则是致命一击,个个关键。02年世界杯,34岁的比埃尔霍夫已经只能打替补了,但他依然兢兢业业,在对沙特队的比赛中打入一球。 2004年,比埃尔霍夫的好友克林斯曼出任德国国家队主帅,同年比埃尔霍夫受他的邀请出任德国国家队领队并担任此职务至今,此外,他还曾作为德国申办2006年世界杯的形象大使在国际足联供职,退役之后拥有货真价实MBA硕士学位的他曾供职于Nike公司,拥有丰富的市场营销经验,在德国国内,他也被看作是最具领导才能的领袖人物。

[编辑本段]成长经历

35岁的比埃尔霍夫是大器晚成的锋线“巨无霸”,当沃勒尔、克林斯曼组成的“德国坦克双炮筒”狂比埃尔霍夫轰滥炸的时候,比埃尔霍夫还只能当观众,而当沃勒尔退役后,他赶上了与克林斯曼搭档的机会,正是由于他的出现,才填补了沃勒尔留下来的空缺。出生于1968年的比埃尔霍夫是在1996年欧锦赛的决赛中才一战成名的,当时已经28岁的他在德国队和捷克队的决赛中替补出场,他在上场后第一次触球便为落后的德国队把比分扳成1比1平,最后又攻进了制胜的金球,一举成为德国人的英雄。之后,比埃尔霍夫又在自己30岁的年龄获得了意甲联赛的最佳射手,并成为了德国国家队的队长。2003年,36岁的比埃尔霍夫宣布挂靴。

[编辑本段]职业生涯

让我们把时针播回到96年欧洲杯决赛的温布利大球场,捷克队凭借下半场开场不久的点球1比0领先,伤兵满营的德国队已经到了连卡恩和雷克都要随时准备出场的地步,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德国队似乎气数已尽了。这个时候,福格茨打出了他手上的最后一张牌,用一名身披20号战袍的高大前锋换下了体力不支的绍尔。当时,即使是最资深的球迷,也不清楚这个大高个究竟是何方神圣,况且他的名字又那样的拗口,然而,就是这个没有几个人认得的大高个,在接下来的比赛中书写了欧洲杯历史上最神奇的一笔:他先是利用任意球机会头球破门扳平比分,把比赛带入了加时赛,接着他有在加时赛上半场即将结束时在禁区线上转身抽射打进了世界足球史上的第一个金球困境中的德国队2比1反败为胜,夺走了德劳内杯。凭借这两个价值连城的进球,大高个声名鹊起,从此世界足坛变多了个名叫比埃尔霍夫的强力中锋,而当时的德国队主教练福格茨更是兴奋的表示:“奥利弗(比埃尔霍夫)是上帝送给我们的礼物,要知道,我是听从了妻子的建议,才在最后一刻把他带到英国的。” 比埃尔霍夫 不管福格茨所说的他听了妻子的建议是不是真的,总之比埃尔霍夫确实是上帝送给德国人的礼物,因为当比埃尔霍夫在英国一鸣惊人的时候,他已经28岁了,而在此之前,他长期混迹于意大利低级别的联赛里,几乎没有人认识他。所以正像媒体形容的那样:比埃尔霍夫在英国经历了从“丑小鸭”到“白天鹅”的一个月,他用他的“金头”叩开了其星光之路。 的确,96年欧洲杯就像一道分水岭,在此之前的比埃尔霍夫只是个默默无名之辈。无论是在汉堡,还是门兴,比埃尔霍夫都没有获得多少出场机会,于是他离开德国来到奥地利加盟了萨尔茨堡队。在奥地利的日子本倒也恬静快乐,比埃尔霍夫在竞争一般的奥甲进球也很容易,但当国际米兰向他伸出橄榄枝后,他还是毫不犹豫的来到了意大利。然而一进豪门深似海,比埃尔霍夫在国际米兰根本找不到位置,出场时间寥寥,赛季中段他便被租借给了乙级的阿斯科利队,并在那个赛季后被廉价的卖给了该队。 在阿斯科利,比埃尔霍夫一度陷入了低谷,因为他很怀疑自己究竟适不适合意甲。不过他很快就调整好了心态,全身心的投入到比赛中。比埃尔霍夫选择了日后我们熟悉的那个20号球衣,结果几个赛季下来他虽然打进了不少球,还获得过乙级联赛的最佳射手,但实力有限的阿斯科利非但没有升入甲级,反而还跌入了丙级。阿斯科利的主席不忍一个有实力的球员就此埋没,于是他把比埃尔霍夫推荐给了乌迪内斯。就这样,比埃尔霍夫在95年的夏天来到了乌迪内斯,也就此走上了腾飞之路。 在乌迪内斯的第一个赛季,憋闷很久的比埃尔霍夫一口气打进了17个球,其中有一大半来自头球,他威力巨大的头球由此成为了意甲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而乌迪内斯也依靠这一强力武器取得了第10名的好成绩。不仅如此,比埃尔霍夫的出色表现还使他同时收到了德国队和意大利队的邀请,因为祖母是意大利人,他是可以代表意大利队出战的。但权衡再三后,比埃尔霍夫还是选择了自己出生成长的德国,也就有了后来他在欧洲杯上那著名的“金球”。 因此,96年欧洲杯之后,比埃尔霍夫迅速成为了一名世界级的前锋,尤其是他赖以成名的头球,更使他独步足坛,因为你真的很难找出一个比他更擅长头球的球员了。1米91的身高使得比埃尔霍夫可以不怎么起跳就能轻松的争到落点,强壮的身体使他可以在与任何后卫的对抗中都不落下风,而他柔韧结实的腹肌则使他可以在空中长时间的滞留,并使顶出的皮球更加有力。此外,他对落点的预盼和选位也都有先天的敏感,这就使得他在任何困难的情况下都能头球得分。尽管他的进球方式相对单调,也并不好看,但效率却高得惊人,97/98赛季他打进了27个球,为意甲近半个世纪以来最佳的,这个纪录直到本赛季才由托尼超过。因此,对手们开始把比埃尔霍夫称为“空中怪兽”,而媒体更是把“世界第一金头”的美誉授予了他。 在比埃尔霍夫的率领下,乌迪内斯的成绩也节节高升,不仅连续两年进入联盟杯,更在97/98赛季取得了第三名的历史最好成绩。比埃尔霍夫的神勇表现终于再次赢得了豪门的亲昧,这一次看中他的是AC米兰,98年夏天,比埃尔霍夫连同赫尔维格以及恩师扎切罗尼一起被米兰买走,结果一个赛季下来,比埃尔霍夫获得了梦寐以求的意甲冠军,而大家都至今都还清楚的记得,正是比埃尔霍夫在最后一轮对佩鲁贾队比赛中的一粒有力的头球破门困顿多年的米兰重新获得了联赛冠军。此后,比埃尔霍夫又于01年去到了摩纳哥,并在02世界杯后重返意大利加盟了切沃,在切沃完成了自己意甲的100个进球,并于03年的夏天正式挂靴。

[编辑本段]荣誉奖项

在德国国家队里,比埃尔霍夫也书写了一段属于他的篇章,尽管进国家队时已经28岁了,尽管他只在国家队里呆了 比埃尔霍夫6年,但他35粒入球的成绩排在了历史的第6位,并且还担任了两年的德国队队长;他参加过两届世界杯,打进了4个球,并获得了一次世界杯亚军。98年世界杯,他和克林斯曼联袂锋线,结果他在5场比赛中打进3个头球,对南斯拉夫的头球帮助球队扳平了比分,对美国的头球是首开记录,对墨西哥的头球则是致命一击,个个关键。02年世界杯,34岁的比埃尔霍夫已经只能打替补了,但他依然兢兢业业,在对沙特队的比赛中打入一球。

[编辑本段]小插曲

比埃尔霍夫的金球为德国队获得了1996年欧洲杯冠军.主帅福格茨当时是听从了谁的意见.在赛前将他比埃尔霍夫召入球队。 1996年欧洲杯前,最后的报名期限即将截止,可德国队主帅福格茨迟迟不能确定最后一名人选。晚上,福格茨对 比埃尔霍夫妻子莫尼卡说出了心中的烦恼,或许是心中突然闪过一丝预感,莫尼卡对丈夫说:“把比埃尔霍夫带去吧,他会报答你的。”当时的比埃尔霍夫还是无名之辈,1995年从意乙球队阿斯科利转会至乌迪内斯,1995/1996赛季,意甲出场31次打进17球。妻子的劝说使福格茨下定决心将比埃尔霍夫招入队中,没有人想到,莫尼卡的一句话竟成为德国足球史上最惊天动地的一声“狮吼”。1996年欧洲杯进行得紧张激烈,殚精竭虑的德国队经过一路血战杀入冠军决赛,开赛前,全队已是伤兵累累,就连替补门将卡恩都做好了上场担当前锋的准备。惊心动魄的决赛战至第59分钟,捷克队利用点球先下一城,第69分钟,福格茨打出“最后一张牌”,比埃尔霍夫替下绍尔,4分钟后,比埃尔霍夫高高跃起头槌破门,德国扳平比分;加时赛第4分钟,比埃尔霍夫在小禁区前沿强行转身射门,皮球贴着远门柱进门,德国2∶1反败为胜,最后一刻搭上“末班车”的比埃尔霍夫成为德国队夺杯的英雄。 回国后,在夺冠庆典仪式上,福格茨专门感夫人莫尼卡,“她说的没错,比埃尔霍夫不仅报答了我,更报答了整个德国足球。”

[编辑本段]履历

赛季 俱乐部 号码 出场 进球 国家 联赛等级 排名

2002/03 切沃 21 26 7 意大利 1 7

2001/02 摩纳哥

18 5 法国 1 15

2001/02 AC米兰

0 0 意大利 1 4

2000/01 AC米兰 20 27 6 意大利 1 6

1999/00 AC米兰 20 30 12 意大利 1 3

1998/99 AC米兰 20 34 18 意大利 1 1

1997/98 乌迪内斯

32 27 意大利 1 3

1996/97 乌迪内斯

23 13 意大利 1 5

1995/96 乌迪内斯

31 17 意大利 1 12

1994/95 阿斯科利

33 9 意大利 2 18

1993/94 阿斯科利

32 17 意大利 2 7

1992/93 阿斯科利

35 20 意大利 2 6

1991/92 阿斯科利

17 2 意大利 1 18

1990/91 萨尔茨堡红牛

32 23 奥地利 1 5

1990/91 门兴格拉德巴赫

8 0 德国 1 9

1989/90 汉堡

10 0 德国 1 11

1988/89 汉堡

24 6 德国 1 4

1987/88 乌尔丁根

12 1 德国 1 11

1986/87 乌尔丁根

19 3 德国 1 8

齐达内的足球生涯的简介

最佳答案齐内丁·齐达内

全名:Zinedine Yazid Zidane

生日:1972年7月23日

出生地:法国马赛

身高:185厘米

昵称:齐祖,Yaz

场上位置:攻击型中场

曾效力球队:

1988-1992 戛纳 出场61次 进球6个

1992-1996 波尔图 出场139次,进球28个

1996-2001 尤文图斯 出场161次,进球24个

2001-2006 皇家马德里 出场155次,进球34个

国家队:法国,出场108次,进球31个

对于齐达内的足球生涯,仅仅用传奇两个字,难以形容。球场上技艺非凡,球场下人品出众。德艺双馨的齐达内,在其长达18年的职业球员生涯里,为当代球迷确立了一个真正优秀球员的标准。

在全欧洲,如果你提到La Castellane,人人都会告诉你,那里盛产流氓,小偷和骗子。但如今,人们还会加上一句,还有球王。

地处马赛郊区的La Castellane,是法国有名的北非移民聚居地。当20世纪60年代,原籍阿尔及利亚一个偏僻山村的齐达内父亲斯摩尔辗转来到这里时,他不会知道,自己的儿子将会从这里走向世界,成为整个法国的骄傲。

成长于空荡荒芜灰尘漫天飞舞的马赛街道上,齐达内尽情释放着自己的天分。贫穷的生活没有压抑他爱好足球的天性,反倒使他在成名后仍然保存着一份谦虚朴实的赤子之心。

尽管出生在马赛,齐达内却从未代表马赛队打过一场比赛。在他还未被尤文图斯以300万欧元的价格带到意大利前,他曾经先后效力于戛纳和波尔图。

在2001年,已经成为世界足球一代艺术大师的齐达内被西班牙豪门皇家马德里以创世界纪录的6600万欧元带到了西班牙。在那里,他和大批世界顶尖球员——罗纳尔多,卡洛斯,菲戈,贝克汉姆和劳尔一起,为球迷们奉献了一场接一场精彩绝伦的比赛。而在齐达内职业生涯中最为难忘的一场俱乐部赛事,则诞生在2002年的欧洲冠军杯决赛,在和勒沃库森的那场比赛中,齐达内一记荡气回肠的半转身凌空怒射帮助皇家马德里登顶欧洲冠军。而齐达内自己,则完成了当代足球皇帝的加冕仪式。

2006年,虽然年迈但表现依然出色的齐达内作出了一个让世人震惊的决定,在世界杯后彻底告别足球。2006年5月7日,齐达内在伯纳乌举行了告别赛,那场比赛后,在皇家马德里的5年时光,正式成为回忆。皇家马德里的球员们在那场比赛中都穿上了一件特制内衣,上面印着皇家马德里的队徽,而队徽上则写着这样一行字——“齐达内2001-2006”。就像人们事先所期许的那样,皇家马德里的球迷给予了一名球员所能够得到的最高礼遇,整场比赛中球迷们一直不停地在为齐达内鼓掌——不仅仅是因为他在皇家马德里无与伦比的表现,更因为齐达内在其整个职业生涯中,为世人用行动阐明了什么是完美。

略显遗憾的是,那场同维拉雷尔的比赛,皇家马德里仅仅和对手战成了3比3的平局。而齐达内则为皇家马德里攻进了第二个球,进球后,他没有作出任何庆祝。对于此刻的他来说,似乎已经达到了无欲无求的境界。而在那场比赛之后,他与维拉雷尔的核心,阿根廷人里克尔梅交换了球衣。英雄惜英雄,听着全场球迷为他而发出的欢呼和一遍遍呼喊他的名字的声音,34岁的齐达内默默地流着泪水,告别了他曾经为之效力过5年的皇家马德里队。

国家队

尽管齐达内一生的大多数时间都并不在他本来的祖国,阿尔及利亚度过,但他仍然认为那里是自己的精神家园。他本来应该代表阿尔及利亚队参加国际比赛,若不是当时的阿尔及利亚主教练克麦利以“不够快”的理由拒绝给他一个位置,今日的齐达内大概又是另一番光景。

1994年8月17日,在法国队与捷克队比赛下半场第63分钟,齐达内第一次代表国家队出场参加比赛。尽管只是一名替补,齐达内的处子秀却已经堪称经典。在前63分钟中,捷克队领先法国队2个球,而在仅剩的27分钟中,初出茅庐的齐达内连进两球法国队扳平了比分。人们第一次开始注意到这个北非移民的孩子,从那时开始,他正式走上了一代巨星之路。

而在1998年的法国世界杯上,齐达内达到了个人职业生涯的第一个巅峰,3-0,法国队出人意料的大胜巴西,齐达内的光头成为那届世界杯上最闪耀的一道风景线,两粒进球,不但掩盖了之前他在一场无关紧要的比赛中恶意侵犯对手而吃到的红牌,以及随后而来的2场禁赛的阴影,还帮助他成为了人们心中公认的当代足球大师。后来,齐达内身边的人对外界透露,在那场比赛前,齐达内一直憋着股劲,要以自己的行动证明自己的实力,幸运的是,他做到了。而2年之后的欧洲杯上,齐达内为法国又赢得了欧洲杯冠军。至此,齐达内已经成为世人眼中当之无愧的当今第一球星。

伤病的困扰使齐达内在2002年世界杯上失望而归。在那届世界杯上,上届冠军法国队以一球未进的糟糕战绩在小组赛上就铩羽而归。负伤的齐达内在小组赛的最后一场比赛勉强披挂上阵,但已无力回天。那时,人们都以为,属于齐达内的时代,已经成了过去时。

2004年的8月12日,当法国队输给希腊队,从欧洲杯上出局后。齐达内对外发表了一份声明,宣布从此退出国家队。而在2005年2月4日,他宣布当完成他与皇家马德里的合同——即在2006-07赛季之后,他将彻底告别这片绿茵场。

2006年,齐达内的球迷们可谓悲喜交加。一方面齐达内宣布,他会重新回到法国国家队,以帮助当时在世界杯预选赛上跌跌撞撞的球队确立出线资格。另一方面,他选择了提前退役,在这个赛季结束之后,他就将再也不会为任何俱乐部效力。

或许是齐达内的影响力实在惊人,当他在自己的官方网站上宣布,“我做出了回来的决定。”的一周后,已经和他一起说过退出国家队的马克莱莱和图拉姆都先后选择了回归。这支老而弥坚的法国队,在接下来的预选赛中取得了不俗的战绩,向世人证明了齐达内虽然年纪大了,但是技战术能力仍然出类拔萃。但无论如何,已经获得了一切荣誉的齐达内选择了激流勇退。对于他来说,在2006年的世界杯决赛上告别他挚爱的足球,无疑是最好的方式。

2006年5月27日,在法国与墨西哥的比赛中,齐达内完成了自己为法国队效力的第100场比赛。

至此,对于齐达内的职业生涯来说,可以说是别无缺憾了。

传奇

齐达内的传奇地位是在1998年的世界杯决赛后所奠定的。在那场比赛后,他成为了全世界人家喻户晓的人物。

2004年,为庆祝国际足联百年庆典,贝利选出了125名在世的世界足球优秀球员,齐达内入选了这份名单。同年,他被选为过去50年中欧洲最优秀的球员。

在他职业生涯最后的阶段,齐达内并没有像其他人一样渐渐走向夕阳。而是仍然如同年轻时一样发挥稳定而出色,当人们提起他时,仍然把他视作当代最重要的球员之一,和所有时代最为出色的球员并列。

琐事

为世界球迷所熟知的“齐祖”这个昵称,最初是波尔多的主教练罗兰的这样叫他。而Yaz,则是齐达内中间名字“Yazid”的简称,只不过,只有和他最亲近和熟悉的朋友和队友才会这样叫他。

曾经在都灵和马德里多个时尚都市长期生活过的齐达内,却无比忠诚于家乡那个贫穷的小镇,而他的家人们也都仍然生活在那里。齐达内的兄弟法里德现在是当地一家球队的主教练,而齐达内则资助那家球队的日常开销。而他原籍阿尔及利亚的父母也选择居住在距离马赛不远的一个郊区,尽管他们的儿子已经拥有大约5500万元的资产,能够让他的父母在全世界任何地方都过得舒舒服服。34岁的齐祖,仍然如同小孩子一样的腼腆。和最初的他一样,尽管如今的他已经是我们这一时代最为出色的球员,但他却仍然是那个害羞和安静的小男孩。

不过,即使是如此完美的齐达内,在职业生涯里也有污点。他曾经获得过两张红牌,一张在1998年的世界杯上,还有一张,则是出现在00-01赛季的冠军杯上。当时他尚代表尤文图斯队,在与汉堡队的比赛中恶意侵犯对手,因此而吃到了职业生涯中第二张,也是最后一张红牌。

在一个采访中,齐达内承认,自己的偶像是曾经效力于马赛队的乌拉圭“王子”恩佐-弗朗西斯科利。他用他的名字为自己的第二个儿子命名。他曾经在一场比赛中作过弗朗西斯科利的球童,那曾是他们的一次亲密接触。

而在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上,齐达内成为了火炬传递者,这是表彰他在足球事业上所做出的贡献。同年,他被法国总统希拉克授予了骑士称号。

齐达内如今代言的品牌包括阿迪达斯、福特汽车、Canal+(电视)、Volvic饮料、Lego积木玩具以及促使头发再生的彼得罗-卡恩牌新型洗发香波。

由于齐达内是个地地道道的北非人,所以齐达内的名字均为阿拉伯语,在阿拉伯语中,Zinedine的意思是美丽,而他的姓氏Zidane的意思则为“增加信念”。踢最美丽足球的齐达内,信念永远坚定的齐达内。齐达内,的确人如其名。

如今,已经功成名就的齐达内和自己一生的最爱,年仅17岁就遇到了的西班牙女孩维罗尼卡一起幸福地生活在一起。那时的维罗尼卡还是个19岁的舞蹈学院学生。1993年,他们结婚了。现在的她拥有了世界上最棒的男人,齐达内是世人眼中的好父亲,好丈夫,他们共同拥有4个孩子,11岁的大儿子恩佐、7岁的二儿子卢卡,3岁的三儿子特奥还有刚刚出生半年的小儿子埃利亚兹。齐达内曾经笑言,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自己在家中的地位也一步步下降。由起初和孩子们一起玩球,到如今只能为他们担当裁判。但已经为法国足球队奉献了自己一生的齐达内,显然乐在其中。

原籍阿尔及利亚的齐达内这样形容自己,“未施教礼的回教徒”。对于齐达内而言,心中永远有一处不曾被外人所涉及的净土,那里,有他所有的精神支柱。

在告别齐达内后,世界足球不仅仅失去了一个伟大的球员,更是失去了一个伟大的人。在他短短18年的足球生涯中,齐达内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才是完美。不但在球场上,而且在球场下。所以,当2006年的世界杯决赛来到之时,他想做的,只是享受比赛,这最后一场,完全属于他的比赛。结果如何,在此刻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他身上人们看到了,足球超越了国界,种族,年龄等等鸿沟,世界人民都为其所颠倒。

告别齐达内,告别一个时代。

齐达内重要荣誉:

1998年世界杯冠军

2000年欧洲杯冠军

随尤文图斯:1996年欧洲超级杯,洲际杯,96/97,97/98赛季意甲联赛冠军,1997年意大利超级杯

随皇家马德里:01/02欧洲冠军杯,2002年洲际杯,02/03西甲联赛冠军,02年欧洲超级杯,01/03西班牙超级杯

个人荣誉:

1998,2000,2003三届国际足联金球奖

释风 [伴读书童]

2006-08-08 15:24:33 [检举]

修改时间:2006-08-08 15:26:55

齐达内资料

齐达内原名:Zinedine Zidane

中文名:齐达内

出生日期:1972年06月23日

齐达内出生地:法国南部

齐达内身高:185厘米

齐达内体重:78公斤

目前效力球队:西班牙皇家马德里

冠军荣誉:世界杯(1次)、欧洲杯(1次)、 冠军杯(1次)、意甲联赛(2次)、 西甲联赛(1次)

齐达内无疑是当今世界上最优秀的球员,球风洋溢着古典主义的气息,脚法细腻、优美、准确,盘球技术干净利落,场上视野开阔,善于把握场上形势,传球巧妙而精确,射门方法多,门前冲击力强。在法国,他被认为是法国前球星普拉蒂尼的接班人。是法国队的中场核心。他为法国队赢得的1998世界杯和2000欧洲杯两项国际足坛的最高荣誉,就连普拉蒂尼也无法与之相比。齐达内2001年夏天以6400万美元的创纪录天价加盟皇家马德里。 1972年6月23日出生于法国南部的马赛市北郊的卡斯特拉纳镇的一个阿尔及利亚侨民之家。他是家里第5个孩子。他的父亲伊斯梅尔是个守夜人。13岁时,齐达内开始了正规的足球训练,参加卡斯特拉纳镇的少年足球队。14岁时就有“马赛神童”之称。1994年8月17日,他第一次作为首选队员参加了法国国家队对捷克队的比赛。他在法国队以0:2落后时被替换上场,并在15分钟内分别用左脚和头顶攻入2球。这场比赛是他的“成名之作”.

在1996年7月,齐达内从法国波尔多俱乐部足球队转会至意大利尤文图斯俱乐部足球队,年薪达1200万法郎。他在尤文图斯队中身披前法国球星穿过的10号球衣,并象普拉蒂尼那样很快成为尤文图斯队的中场核心。96至98年,他效力的尤文图斯队在各种大赛上获得了优异成绩,包括意甲冠军和欧洲杯亚军.

即使如此,齐达内的名声似乎仍然不是很响亮,这也许跟他内向的性格有关。他更倾向于自我思想的世界,而不是去表现些什么。然而是金子总是要发光的,齐达内名声鹤起是在98年的法国世界杯上,他作为法国的中场核心参加了比赛。在法国与巴西进行的世界杯决赛中,他两次利用前场脚球的机会头球攻破巴西队的大门,为法国队首度捧得大力神杯立下汗马功劳。那场比赛至今仍然令人难忘,当时齐达内便成为了法国人心中的神,甚至有球迷要求让齐达内当法国总理!可见他当时的人气之旺。 当年,齐达内被评为法国足球先生。

两年之后的2000年7月2日,齐达内与队友合作,使法国队获得欧洲足球锦标赛冠军。他本人入选了欧锦赛最佳阵容。并在一年一度的欧洲最佳评选中荣获了“欧洲主席”奖。 2001年7月,以创纪录的6400万美元的身价转会到西班牙皇家马德里队。

做为巨蟹座男人,齐达内是非常爱家人、爱妻子的,1991年,17岁的齐达内在法国戛纳体育培训中心与体操运动员韦罗妮克·费尔南德斯结识。之后,他们组成的幸福的家庭,还有2个孩子,由于齐达内最崇拜的球星是乌拉圭的恩佐·弗朗西斯科利。因此,他将他的第一个儿子取名为恩佐。齐达内对妻子有着如下的评价:“我们在一起生活14年了,我认为我是一个幸福的人,甚至有些太幸运了。”

齐达内在法国国家队的经典比赛:

国家队处女战:1994年8月17日,波尔多,友谊赛,法国2-2挪威,齐达内首次代表法国队出场,他在第63分钟替补上场后连进两球,为法国队扳平。

1998年2月25日,友谊赛,法国3-3挪威,齐达内打进第二个进球,由德约卡夫从边路起球,齐达内一停一射难度非常大,这个球是他自己认为仅次于格拉斯哥的天外飞仙的第二喜欢的进球,他自己说甚至比前一球更漂亮。

三届世界杯:

1998年7月12日,法国世界杯决赛,法国3-0巴西,齐达内两粒头球终结巴西。齐达内认为队友的鼓励是他突然爆发的源泉:“他们在更衣室的时候就打赌我能进球,我想小组赛的红牌让我休息了两轮,是时候补偿我的过失了。”开场后的第5和第7分钟,他给吉瓦什和德约卡夫创造了绝好的得分机会,可惜他们未能把握。直到第27分钟和第45分钟,他先后接应佩蒂和德约卡夫开出的角球,用他最不擅长的头球攻破了巴西队的大门。赛后,巴西队老帅扎加洛承认上半场齐祖的两个进球彻底摧毁了球队的斗志。齐达内后来看电视重放的片断感到十分幸运:“真想不到是莱昂纳多跟我争顶,要是换成巴亚诺或阿尔代尔,天晓得会发生什么事。”

2006年6月28日,德国世界杯八分之一,法国3-1西班牙,齐达内在最后时刻任意球助攻维埃拉反超、自己头球攻进第三球,被评为全场最佳。

2006年7月2日,德国世界杯四分之一,巴西0-1法国,齐达内助攻亨利破门,绝杀巴西。

2006年7月9日,德国世界杯决赛,意大利1-1(5-3)法国,齐达内打进点球为法国队领先,加时赛时几乎头球再度破门,加时赛第110分钟红牌被罚下场。

两届欧洲杯:

2000年6月25日,荷比欧洲杯四分之一,布鲁日,法国2-1西班牙。齐达内以一个漂亮的定位球攻破了卡尼萨雷斯的十指关。齐达内回忆这个进球时泛起了得意的微笑:“这是我代表法国队的第一个定位球得分,我很满意这脚打门,因为它刚好飞进了门楣的右上角。”

2000年6月28日,荷比欧洲杯半决赛,布鲁塞尔,法国2-1葡萄牙。上半场葡萄牙风头甚劲的前锋戈麦斯禁区前沿的冷射让巴特斯呆若木鸡。虽然下半场阿内尔卡助攻亨利扳平比分,但顽强的葡萄牙人还是把比赛拖入加时。第117分钟,维尔托德右路突破传中,球打在葡萄牙后卫沙维尔手上,裁判给了法国队一个点球。葡萄牙队员认为这是无意手球,纷纷围住裁判理论,比赛中断了近5分钟。齐达内回忆:“就在场上处于混乱的时候,我充分考虑如何射好这个点球。当比赛恢复,我拿着球走向点球点,我没有丝毫的犹豫,葡萄牙门将拜亚对右侧的射门比较吃力,结果我用力把球射向了左上角。”这是一个很有争议的点球,但齐达内是赢家。

2004年6月13日,葡萄牙欧洲杯小组赛,里斯本,法国2-1逆转英格兰。法国队首战英格兰,第89分钟英格兰仍以1比0领先。第90分钟马卡莱莱在离门20米处被侵犯赢得了直接任意球。齐达内回忆这个进球的过程:“这是唯一可以追平比分的机会。我起脚之前很清楚地记得图拉姆朝我小声说:‘射詹姆斯的上角。’但我觉得要击败身高臂长的詹姆斯必须多加点旋转,这个定位球的力度比我以往的要快要急,结果飞入了大门的左下角。”第93分钟,杰拉德一次漫不经心的回传被亨利偷袭成功,詹姆斯被迫扑倒亨利,点球!齐达内说道:“我显得很冷静,我知道詹姆斯会猜我射同一个方向,结果我选择了射右角,我成功了。”

齐达内在俱乐部的经典比赛:

1988-1992,戛纳:

1991年2月8日,戛纳VS南特,齐达内打入了在联赛中的首粒个人进球。为此戛纳队老板兑现诺言奖给他一辆红色的雷诺-克里奥小轿车,这件事被齐达内记忆一生。那一年戛纳队成绩出色夺得法甲第4名,并取得了联盟杯赛的资格。

1992-1996,波尔多:

1996年联盟杯赛第3轮的第二回合客场,首回合波尔多主场2-0胜,但在客场第二回合比赛中皇家贝蒂斯队连进2球,关键时刻齐达内的一记非常精彩的进球使波尔多免于被淘汰,最终波尔多以总分3-2皇家贝蒂斯晋级八强,此粒进球也被齐达内列为个人五佳进球。

在95-96这届联盟杯赛上,拥有齐达内、利扎拉祖、杜加里(后来98世界冠军队的三名主力)的波尔多队,随后在四分之一决赛中客场0-2、主场 3-0逆转淘汰了AC米兰,半决赛中主客场各1-0战胜斯拉维亚布拉格队,最后进入了联盟杯决赛,创造了波尔多队历史上的最好欧战成绩。决赛中首回合客场 0-2、次回合主场1-3负于拥有克林斯曼、马特乌斯的鼎盛时期的拜仁慕尼黑队。

1996-2001,尤文图斯:

尤文图斯时代的齐达内虽然得过两次意甲冠军,和96-97(负于多特蒙德)、97-98(负于皇家马德里)两届冠军联赛亚军,但他始终笼罩在俱乐部和法国队双重队长的阴影下,尤文中场的核心并非齐达内而是德尚,而意甲以防守为核心的踢法也并不适合齐达内,但意甲五年的经历对他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1997年5月28日,欧洲冠军联赛决赛,慕尼黑,尤文图斯1-3多特蒙德。尤文图斯半决赛两回合6-2淘汰了阿贾克斯,是夺冠大热门。齐达内上半时一脚外围远射曾经击中横梁,但当晚的明星却是多特蒙德队的里德尔,他早早的两粒入球让尤文图斯陷入困境,尽管皮耶罗一度脚后跟扳回一球,但里肯的吊射又浇灭了尤文的翻盘希望,打满90分钟的齐达内无可奈何。

1998年5月20日,欧洲冠军联赛决赛,尤文图斯0-1皇家马德里。这是齐达内的第三次欧洲俱乐部顶级决赛,尤文图斯依然是热门,齐达内依然打满全场,但皇马却由卡洛斯误打误撞的射门造成米亚托维奇的唯一入球捧走了奖杯。值得记忆的也许还有主裁判克鲁格几乎记错黄牌罚下皇马中场卡伦布的闹剧。

2001-2006,皇家马德里:

转会皇马是齐达内个人职业生涯达到巅峰的最重要转折点,在皇马的前两个赛季内,西甲崇尚进攻的风格让齐达内在中前场的指挥才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他终于获得了欧洲冠军杯这项梦寐以求的荣誉,随后而来的西甲冠军、欧洲超级杯、洲际杯(丰田杯)等等,及世界足球先生、欧洲足球先生等个人荣誉,个人的声望也到达了最顶点。但皇马后三个赛季的衰退却让敬业的齐达内感到无奈和痛苦,他也为此下定了提前退役的决心,但在西班牙的五年无疑是齐达内事业和家庭生活都相当美满的一段日子,因此他也许诺说将会作为形象大使而永远与皇马俱乐部联系在一起。

2002年5月15日,欧洲冠军联赛决赛,苏格兰格拉斯哥的汉普顿公园球场,皇马2-1勒沃库森。劳尔第8分钟首开纪录,勒沃库森队由卢西奥第 13分钟时扳平缘分。上半场第45分钟时,皇马左路发动进攻,索拉里传给卡洛斯,后者一脚又高又飘的传球送给齐达内,齐达内在大禁区线附近用左脚半转身凌空抽射,打进一记惊世骇俗的远射,之后被命名为“天外飞仙”,此进球为皇马赢得了决赛胜利,并捧起了第9座欧洲冠军杯。

2006年1月17日,西甲第19轮,皇马4-2塞维利亚,齐达内在个人生涯中首次上演帽子戏法,也是自02冠军杯决赛后首次为皇马攻入致胜进球。

2006年5月7日,西甲第37轮,皇马3-3比利亚雷尔,齐达内在伯纳乌的告别演出,头球打进第二球。一周后,齐达内又在皇马第38轮客场1-2负于塞维利亚的比赛中再进一球,完成了个人的最后一场俱乐部比赛,并为皇马拿到联赛第二名。

2006年世界杯,齐达内参加在最后和意大利队的决赛,并打进一个点球,但是在下半场因为用头撞击意大利队后卫马特拉齐,被红牌罚下,结束了世界杯之旅。世界杯后齐达内退役.

08奥运会运动员背后的故事

最佳答案最心酸的瞬间

19日北京奥运会男子举重105公斤级的颁奖仪式上演了感人的一幕:该项目冠军、德国选手马·施泰纳把亡妻苏珊的照片和奥运金牌高高举起,让人们不仅看到一个强壮的大力士,还深深感受到他对妻子深深的爱。这位德国大力士在比赛最后阶段上演大逆转,用一枚沉甸甸的奥运金牌来祭奠亡故的妻子,此情此景令人不禁潸然泪下,成为北京奥运会上感人至深的一幕。去年7月的一起车祸夺去了施泰纳妻子苏珊的生命,从此施泰纳就一直随身带着苏珊的照片,高强度的艰苦训练就成为施泰纳摆脱痛苦思念折磨的唯一途径。26岁的施泰纳在夺金后激动地表示,他的亡妻苏珊在比赛中一直陪伴着他,给予他夺金的勇气。他说:“我所有的期盼就是苏珊在今天可以看到我的成功。我不是一个迷信的人,但我可以肯定的是,苏珊在注视着我,她在我的心里,给予我勇气和力量。这是一场献给苏珊的胜利。”马·施泰纳夺得的这枚奥运金牌不仅是德国16年来获得的第一枚奥运举重金牌,更证明了爱能创造奇迹。

最坚强的瞬间

她用一只手臂做到了常人用两只手都很难做到的事情。她的名字叫娜塔莉娅•帕蒂卡,一个天生右下臂残疾的坚强姑娘,一个被誉为为乒乓球而生的波兰“维纳斯”。13日是帕蒂卡在本届奥运会的首次高调“出镜”,她代表波兰队与中国香港队进行女团小组赛的第一轮比赛,虽然最终以微弱分差惜败。但比赛中,这位独臂女侠还是赢得了全场的尊敬和掌声。在波兰排名第三、世界排名第147位的帕蒂卡,从7岁起就迷上了乒乓球,11岁参加残奥会,15岁赢得2004年雅典残奥会乒乓球冠军。今年她还在世乒赛首轮小组赛中打败了世界排名第六的新加坡名将李佳薇,证明了自己的实力。虽然帕蒂卡最终没有取得本届奥运会女单的入场券,但她却得以代表波兰乒乓球女队参加女团比赛,同时也力求在残奥会上捍卫金牌。作为残疾运动员,帕蒂卡用别样的美丽诠释着体育运动的真谛,也感动着世人

最感慨的瞬间

伊拉克奥运代表团在奥运会开幕不到十天才得到参赛资格,他们的队员甚至连队服都没有。皮划艇上,其他国家的选手都穿着合适的队服,而伊拉克的选手则穿着已经起球的旧T恤,但他们仍然在顽强的比赛。 而由于资金匮乏,参加短跑比赛的伊拉克女选手达娜·侯赛因也只能穿着一双有些破损的“二手”跑鞋参加比赛。她的一句话曾让世界潸然泪下,她躲过了两次枪击后依然坚持训练,但是此前得知无法参加北京奥运会时,她一度崩溃了。教练安慰她,4年后可以参加伦敦奥运会,21岁的达娜脱口而出:“照伊拉克这个样子,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活到2012年……”中国网友得知这一消息无不为之动容,在开幕式伊拉克代表团入场时,全场中国观众给予了不亚于东道主代表团的礼遇,报以热烈的掌声。当他们离开时,中国网友特意将自己准备的球鞋、衣服、福娃以及各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礼物送给伊拉克代表团,伊拉克队员收礼物收到手软。伊拉克队的教练非常感动地说:“虽然我们远离家乡,但我们在中国感受到了温暖。希望大家有机会能到巴格达,让我们来回报你们。”

最欣慰的瞬间

在北京奥运会体操女子个人全能决赛中,出现了一张并不年轻的面容,其眼神透出坚定与温柔。她就是已经33岁的德国老将奥克萨娜·亚历山德罗芙娜·许索维蒂纳。为了给患白血病的儿子治病,她曾以26岁高龄复出参赛,此次是她第5次参加奥运会比赛,并获得女子跳马银牌,现场观众对她表达了敬佩之情。许索维蒂纳的大儿子阿廖沙2002年被诊断患上白血病,由于治疗需要高昂的费用,生活并不富裕的许索维蒂纳一家实在难以支付,于是她选择了复出参赛,因为“一枚世锦赛金牌等于3000欧元的奖金,这是我唯一的办法”许索维蒂纳说。为了能够尽可能多的参加比赛,争取获得奖金的机会,许索维蒂纳每次都会把体操的4个项目全部都报上名。为了儿子,从26岁开始,许索维蒂纳朝全能型发展。“母爱胜于天”,中国这句老话很适合许索维蒂纳,目前,儿子的病情已经好转,只需要进行定期的检查,因此许索维蒂纳终于松了口气,她表示:“我参赛,不再是为了奖金,而是真的喜欢这项运动。在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比它更可爱的了。”

最留恋的瞬间

2004年,举重选手努尔詹·塔伊兰以总210.0公斤的总成绩夺得雅典奥运会女子48公斤级举重金牌,成为首名赢得奥运金牌的土耳其女运动员。她说:“这是土耳其妇女在奥运比赛中的第一个巨大胜利。我决心将这一胜利献给土耳其民族。”四年后的北京,她抓举开把的重量是84公斤,可惜三次试举均告失利,最终比赛无成绩。失利后,塔伊兰在下场前特意吻了一下杠铃,令人动容。她虽然失败了,但她对举重项目的热爱却在这一吻中完全倾注了,这是不舍,是留恋,是遗憾。

最真挚的瞬间

日前,三名外国人在开幕式上救助一名晕倒的中国女孩的事迹,成为了中国各大网站论坛的热门话题。现在经过多方努力,这三位无名英雄的姓名终于被查实,他们分别是:波兰代表队首席医务官休伯特·克日什托菲亚克、队医马尔钦·克日什托杰克和23岁的波兰皮划艇女选手贝娅塔·米科瓦伊奇克。为此,他们错过了奥运会点火仪式。但有网友留言说:“这张照片完美地诠释了本届奥运会主题曲表达的情感:我们来自同一个世界,我们是一家人。奥运会将人们连在了一起,不论种族、文化和语言。”

最委屈的瞬间

北京奥运会男子10米气步枪在北京射击馆进行,卫冕冠军朱启南在决赛中慢热,而宾德拉决赛中发挥出色,他后来居上以700.5环的成绩夺取金牌,朱启南依靠最后一枪逆转获得银牌。这是最近三届奥运会以来,中国首次丢失这枚金牌。在颁奖仪式上,出现了感人的一幕。亚军得主中国射击队员朱启南不禁失声痛哭,内心亦喜亦忧之情完全释放出来。

最深情的瞬间

马修·埃蒙斯把头深埋在妻子怀里,没有人看到这一刻他是否落泪。从雅典到北京,这一枪原本能击碎四年的噩梦,这一枪原本能成就一对奥运金牌夫妻,这一枪原本能写下一个童话般的结局。但历史总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和四年前一样,卡捷琳娜坐在看台上给捷克电视台当解说嘉宾;马特站在男子50米步枪三姿的决赛2号靶位上;4.4的数字出现在显示屏上,冰冻了卡捷琳娜的脸,她张着嘴巴,眼睛一眨不眨,愣了好几秒钟,然后冲下看台,把丈夫拥入怀里,在他耳边轻轻地说:“命中注定还不是时候。”

最执着的瞬间

8月18日,俄罗斯选手伊辛巴耶娃在北京奥运会女子撑杆跳高决赛中夺得金牌并创造新的世界纪录5.05米。这是这位跳高女王第24次改写自己保持的世界纪录,无疑是田径第四个比赛日最完美的“收官”。助跑、撑杆、跃身、过杆……伊辛巴耶娃翩然而起,一气呵成,5米04的前世界纪录顿时成为过眼云烟,全场呼声震天。“天空是我不断挑战的极限,我想我很快会向5米10发起冲击的。”这个距离天空最近的女人,无忧无虑地在属于她的高度自由飞翔。

最勇敢的瞬间

在男子10000米项目中,埃塞俄比亚选手内尼萨-贝克勒打破奥运会记录,以27分01秒17夺冠。但是从雅典奥运会冠军到北京奥运会冠军,贝克勒的内心承受着巨大的伤痛。2005年,贝克勒在他未婚妻、年方18岁的阿莱姆陪同下进行训练,但她在开始跑步时突然倒地,贝克勒试图向别人求救,但只能把她带回镇里,她在途中停止了呼吸。贝克勒异常悲痛,想要退役,但是在2005年夏他又重新振作参加了世锦赛,并且赢得了冠军。他说:“我不能放弃,跑步是上天赐与我的礼物,是我的天赋所在,也是我的工作。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发生。也许你做不到,但是我可以。我自己能够掌控好。”

最悲壮的瞬间

8月18日,刘翔在北京奥运会男子110米栏第一轮比赛中,因伤退出比赛,他失去了他的北京奥运会。无数关注刘翔的中国网民得知刘翔退赛的消息后,互联网上顿时沸腾了。短短一个小时,毫无思想准备的网民们从震惊、疑惑转为遗憾、理解。他们在为刘翔因伤退场感到惋惜的同时,更多的是对他努力与伤病作斗争、坚持到最后一刻的精神表示钦佩和支持。在事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孙海平泪洒现场,让关心和支持这对师徒俩的网民们心酸不已。“刘翔挺住!国人不哭!”“刘翔,好好养伤!”“刘翔,依然是英雄!”这是中国人的心声。他曾经给国人带来了无数的感动,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他会再一次站上跑道,依然给中国人带来感动。

最温馨的瞬间

冼东妹赢了,以微弱优势战胜朝鲜选手,实现了自己在奥运会柔道52公斤级比赛中的卫冕。她成为中国奥运历史上第一个“冠军妈妈”,同时也是世界女子小级柔道界第一位在奥运会上实现卫冕的选手。夺冠后,冼冬妹挥舞着双手,任眼泪在空中挥洒飞。成功卫冕的东妹并没有想到自己的成就多么伟大,而是哽咽着向女儿保证:“妈妈一年多没在身边,以后会好好补偿你”。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冼冬妹对着电视镜头说:“女儿,妈妈一年多不在身边,你还好吗?你想妈妈吗?”场面感动了所有在场的人。

最震撼的瞬间

8月20日,在刚刚结束的奥运会女子游泳10公里马拉松比赛中,来自南非的独腿女侠纳塔莉-杜托伊特没能获得奖牌,也没能跻身前十名,但是所有人都对她表示钦佩。在比赛中,一共有25名运动员参加,除了一名智利选手没能完成比赛之外,纳塔莉在24名运动员中以落后冠军、俄罗斯选手拉里莎-伊利琴科1分22秒2的成绩排名第16,领先第24名12分8秒2之多,让很多健全的运动员以及现场观众惊叹不已。更让大家惊奇的是,她在下水之前将假肢去掉,几乎用一条右腿游完10公里。

最感人的瞬间

北京奥运会女子花剑个人1/32决赛在击剑馆进行,加拿大选手栾菊杰13比9战胜突尼斯选手伊娜·布贝克里,取得她在北京奥运会上的首场胜利。赛后,栾菊杰在场上高举起“祖国好”的布幅,向现场观众表达心迹。50岁的栾菊杰是北京奥运会参加击剑比赛的所有运动员中年龄最大的。更为特殊的是,栾菊杰是中国首枚奥运会击剑金牌获得者,1984年获得了洛杉矶奥运会女子花剑个人冠军。在她之后,中国击剑24年再没有人登上最高领奖台。退役20年后,已到半百之龄的栾菊杰复出了,虽然没能像24年前的洛杉矶一样所向披靡,半百老将复出挥剑征战奥运精神足以让世人敬佩,虽然24年后的体力已不足以支撑她在奥运赛场上披荆斩棘,然而,就像她说的,“能在北京参加奥运会是我的梦想,现在终于实现了,我今后不会再有什么遗憾”。

最激动的瞬间

12日上午,当小将邹凯结束单杠比赛稳稳落地,国家体育馆瞬间成为欢乐的海洋,中国男子体操队六名队员紧紧拥抱在一起,提前庆祝这一枚已经等待了四年之久的男团金牌。经历过“雅典之痛”的杨威、李小鹏、黄旭在赛后第一时间相拥而泣。忆起四年前的惨痛经历,杨威十分感慨,更令他忍不住流下激动的“男儿泪”。从雅典到北京,从大悲到大喜,中国男子体操队终于凭借这一枚份量最重的金牌和超出第二名近八分的总分重回世界之巅。从雅典到北京,从大悲到大喜,中国男子体操队终于凭借这一枚份量最重的金牌和超出第二名近八分的总分重回世界之巅。也向世人骄傲的宣布“王者回来”,体操队的几个帅小伙子哭成一片不能不让人为之动容。

最百感交集的瞬间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在北京奥运会射击项目女子50米步枪三姿的决赛中,杜丽终于完美发挥出了自己的水平,最终她以690.3环、破奥运会纪录的总成绩勇夺金牌。北京奥运会,杜丽两次出战,两次落泪。短短五天,她尝尽了人间的痛苦与快乐,悲凉与温暖。在重压下憾失首金的杜丽,当天首枪失利的情况下,顶住压力,用一块金牌证明了自己的实力。领奖台上的她,百感交集笑中有泪,场面感人至深。

最想哭瞬间

“今天的这枚金牌,我想献给祖国和人民,同时献给我刚去世不久的母亲。”在夺得北京奥运会女举75公斤级金牌后,曹磊红着眼眶哽咽着说。昨天下午,曹磊在女子75公斤级比赛中以总成绩282公斤夺取冠军,这个成绩也刷新了奥运会纪录;这也是中国代表团本次奥运会获得的第23枚金牌,同时填补了中国女举在奥运 会各个级别冠军的最后空白。而此刻,离乡背井十余年的曹磊,只能用奥运金牌告慰去世不久的母亲。为了这枚奥运金牌,母亲的噩耗,曹磊的爸爸整整瞒了两个月。夺冠后曹磊哭了,这是长时间以来压抑的悲痛,也是对不久前去世的母亲的怀念。 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她终于站上了世界最高荣誉殿堂,把这一块最宝贵的奥运金牌献给了已逝的母亲。

最动容瞬间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东道国最后一个出场是历届奥运会的惯例,8月8日的中国国家体育场,中国体育代表团的出场使得全场观众欢声雷动,人们惊奇地发现,引领中国体育代表团进入鸟巢的并不是传说中的姚明一人,汶川映秀小学的抗震救灾“小英雄”林浩跟随在姚明身边,引领着中国代表团。中国人为了实现自己的奥运梦可谓历尽艰辛,年初的雪灾、五月的地震,中国在大自然的磨砺中依然坚守着自己心中的奥运梦。小林浩的出现并不是牵强附会,他在灾难面前勇救两名同龄人,同样彰显着奥运所倡导的与自己竞争、与自然斗争的顽强精神。姚明与林浩,虽然身高相差巨大,但是他们的精神同样伟大,一位是在赛场上永不言弃的运动员楷模、一位是代表着中国人顽强团结、生生不息精神的小英雄,他们正是中国人最好的代表。他们的同时出场不能不让人为之动容。

最具风度瞬间

在8月18日进行的男子体操吊环决赛中,倒数第二个出场的中国选手陈一冰,以近乎完美的表现征服了裁判和现场观众,16.600的高分足以让陈一冰提前庆祝胜利。但是他在赛场上的一个小小的动作,却让我们看到了金牌意外的可贵。 就在观众用排山倒海般地喝彩声为“吊环王”祝贺的时候,陈一冰却颇有大将风度的将手指放在嘴前,示意观众安静下来,因为后面还有一位选手即将登场比赛。此时的陈一冰,没有因激动而忘记运动员的职业素养,他的心里想着对手,这也许就是一位冠军的大度与坦然,陈一冰在尊重对手的同时,也赢得了别人的尊重。荣誉有归属,运动无国界。在奥林匹克旗帜下,只有“我和你”彼此之间的相互尊重,才能增进友谊、促进和谐,才能展现奥林匹克精神的魅力。因此,陈一冰的“涅氏风度”比金牌更有魅力,更值得每一个人学习。陈一冰好样的,你不仅是我们看到了金牌,更让我们看到了中国运动员的风度,看到了闪光的奥运精神。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克罗地亚世界杯』克罗地亚世界杯亚军回国礼遇》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www.zuqiumeng.cn,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