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龙正反手摆速训练』马龙乒乓球
今天运困体育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马龙乒乓球,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别再说许昕不厉害了,如今的乒乓球时代,对直板太残忍
![别再说许昕不厉害了,如今的乒乓球时代,对直板太残忍](/uploads/2024-09-26/66f55dde38d39.png)
优质回答这是 【乒谈】 2020年第107篇文章,期待您的阅读
说起郭跃华、郗恩庭、江嘉良、许绍发、庄则栋等等这些上世纪的乒乓球,或许很多朋友不是非常熟悉,但是都知道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直板。
1999年8月8日,荷兰埃因霍温,23岁的刘国梁和19岁小师弟马琳展开最终的对决,21制的时代,打满5局艰难战胜。获胜后刘国梁激动躺地,那一瞬,直板的第一个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个大满贯诞生。
要说直板最为辉煌的年代,不得不提的就是三个人:柳承敏、马琳和王皓,他们分别打进了2004年和2008年奥运会男单决赛,而 2008年奥运会男单决赛,也是最后一次,两个宗师级直板在殿堂级的大赛上相遇。自此,直板式微。
许昕2007年左右刚刚步入人们视线的时候,很多人说他是假直板,首先是反手太差了,然后还非常喜欢退台,击球点太晚,正手多以侧拐弧圈为主,前冲太少。这些年来,许昕通过各种大赛的历练,已经跻身超一流高手中,尤其是在2019年前后,反手实现了 “非线性成长” ,可是仿佛还是缺点什么,很多人对于许昕的定位和标签还是“手感好”、“艺术家”和“双打金左手”,但是单打方面还没有完全被肯定,所以在东京奥运会单打名额的竞争上,现在是处于非常被动的位置。
本文呢, 【乒谈】 先来带大家了解下许昕这些年的大赛战绩,然后我要放一个观点—— 其实真的不是许昕不厉害,而是这个时代对直板太残忍。
因为迄今为止许昕没有拿到过奥运男单名额,所以重点统计了许昕在世乒赛上的表现。
早在2007年的萨格勒布世乒赛队内选拔赛中,许昕就拿到了直通,但是最后只是参加混双比赛,2009年世乒赛来到了王皓的福地——横滨,所以 许昕参加单项世乒赛其实比张继科还早2年 ,但是在横滨,许昕碰上了突然爆发的陈杞,止步32强。
2011年,许昕逐渐开始步入到职业生涯巅峰期,但是他遇上了一个因为缺席了2010团体世乒赛,憋着一股劲要证明自己的对手,大师兄王励勤,结果可想而知;2013年许昕意气风发来到巴黎并且顺利打进半决赛,于是淘汰阶段还剩4个人,许昕VS张继科,马龙VS王皓。
彼时刚刚结束伦敦奥运会的争夺不久,尤其是王皓已经走下坡路了,人们纷纷期待着许昕马龙这对师兄弟能够有所作为。然而面对张继科和王皓,许昕和马龙却完全没有任何攻击力,都被对手抓住技术漏洞吊打。
同样兵败半决赛,那时候的马龙已经在考虑要么退役,要么改换器材放手一搏的问题了,2014年世界杯2分失利,更是激发了马龙,彻底加强反手攻防,所以在2015年的苏州,我们看到了一个全新的马龙,开启了他的王朝;但是这个阶段许昕却完全没有改变的意识,吃老本掉队了。
2017年世乒赛,许昕败给了如日中天的马龙,2019年许昕在第三轮意外输给了法国人西蒙,已经越来越能明显的看到,虽然技术在不断加强,可是许昕跑不动了,再也难以找到2013年一样的意气风发的状态。或许,2021世乒赛,能否顺利举行,许昕能否顺利参加,都不一定,奥运男单冠军和世乒赛男单冠军好像已经渐行渐远吗?
其实,作为一个直板选手,许昕已经很厉害了,他的打法也是适应这个时代的打法,只不过反手确实半路出家,难以和横板超一流选手对抗,可是就连吴敬平指导都说,从手感、对上旋球的理解和步法来说,许昕已经超越了 历史 上多数直板。
或许有球友会问:步法好不好,不难看出,可是手感和上旋球的能力强,是怎么体现的呢?手感方面很简单,要知道许昕打出过很多匪夷所思的神球,被誉为是乒乓球的艺术家,这就是最好的证明。
而 上旋球能力强,主要是体现在他的正手上。 其实这是一个很难比较的维度,刘南奎、金泽洙、刘国梁、柳承敏、马琳和王皓的正手都是他们那个时代的顶级, 许昕的正手强就体现在:大球时代力量强,旋转诡异多变(前冲侧拐,兜一板),击球时机可早可晚,同时台内小球也还可以。
说到直板式微,要从内外因辩证地看。 外因就是国际乒联历年来的改革,内因就是成绩驱动下,家长和教练的选择。
仔细观察体坛可以发现,好像非洲和美洲黑人篮球天赋非常强,所以NBA超级巨星大多数都是来自贫民窟的黑人,欧洲人在网球和足球上的天赋肉眼可见,也出来很多的天王巨星,比如网球之神费德勒,而亚洲人,更小点说国人,好像在小球和单人项目上更有天赋。可见,不同的人,受自身身体素质的限制以及价值观念的支配,喜欢不同的运动。
为了不断推广乒乓球运动,尤其是在欧洲,国际乒联近些年出台不少改革措施: 禁止倒板、禁止发球时用身体遮挡、对颗粒打法严格限制、乒乓球从38毫米增到40和40+,有机胶水改为无机、21分制改为11分制。 目前又在赛事制度上进行尝试和创新,比如T2比赛和即将开始的澳门赛。
乒乓球的核心要素有:、旋转、落点、节奏、弧线和力量 ,可以简单地认为,直板的优势在于、旋转、节奏上,横板的优势在于力量上。在前三板的争夺中,直板选手可以打出更多的变化,变化就是控制力,可以转化成得分,所以你看刘国梁和马琳就是三板斧解决问题,解决不了对手对手就解决我。横板的优势更在于相持,尤其是退到中远台之后的两面洪水般的进攻,显然直板是难以招架的。
可以看到,乒联的改革严重地降低了球速和旋转,同时由于球体变大,落点和节奏变化似乎不那么容易了,也没那么有效果了。他们认为增加相持球就是增加乒乓球的观赏性,可以更好地打开欧洲市场。可是真的是这样吗? 【乒谈】 分享下对于乒乓球观赏性的理解。
、力量、旋转、落点、弧线和节奏是乒乓球运动的核心要素,催生了很多技术,所谓对拉,其实更多的是力量纬度的展示,很多人认为只有力量美才是运动的美。
其实不是, 运动还有很多美,比如创意美、灵感美。固然正反手对拉几十板一定可以引燃赛场,但是一招毙命的灵感球照样好看, 比如: 1997年世乒赛男单决赛,瓦尔德内尔面对萨姆索洛夫,老瓦观察对手站位后,果断偷袭了一个直线长球到萨姆索洛夫的正手大角度,老萨都没反应过来,赛场上出现雷鸣般的掌声,为了瓦尔德内尔的这一灵感球;再比如2004年奥运会老瓦和柳承敏的对决,柳承敏侧身使出全身力量,正手拉直线,老瓦直接不看球自信打回头,两个人都是追求一板过,出球之后谁也没有回来还原;再比如,对手还在攻球,老瓦已经走向毛巾台了,走的路上顺便打了个卸力回球;再比如,2015年世乒赛男单决赛,方博面对马龙,正手直接拉出一个高难度的直线,落点比较浅而且侧拐非常厉害,马龙没有碰到球。
6大核心,任何单一因素或者任何组合因素,都可以诞生一种乒乓球的美。只是 这种美太高级了,普通观众难以看懂,所以这是运动推广过程中的难点。
之前的文章中, 【乒谈】 做过一个投票调研:“您认为乒乓球比赛中,应该遵循某一种套路吗?”,很开心大多数球迷和我思考的一样,不应该。
在我们刚开始学习一件事情的时候,基本是从模仿别人开始,尤其是别人做得比较成功的,我们更会模仿。比如,我们参加一份工作,这个岗位就有能力模型和SOP标准作业流程,以求最快适应。可是对于乒乓球比赛来说,影响比赛走势的因素太多了,所以 我们应该做的,首先是不断补齐自己的技术短板,然后在赛场上忘记套路,依据来球去选择最为合理的处理球方法。
如果走职业乒乓路,那么一定要争取出成绩,不然未来退役后的的生存都是问题,毕竟 任何一个行业能吃到肉的,都只是top20。 外在环境决定了横板比直板更容易出成绩,所以一个还没有太强烈自主意识的5岁左右的孩子,家长和教练基本都会给支配性地选择横板,这就是直板后备力量越来越单薄。
,就是我对于直板如今式微的原因思考。说完了原因,再来说几点解决问题的想法,或者说是关于未来顶级直板的畅想吧,虽然不一定专业领域直板能传承多久(我相信业余领域直板基业长青)。
如今乒乓球技术发展的趋势,上旋球的对决非常重要,所以直板选手一定要突破原来并不那么擅长的中远台对攻对拉,尤其是要解决对手的调正压反和压反调正战术。 比如,对方在正手位对拉中突变我方反手,以往我方基本就只能放高球解决了,或者削一板变一下节奏,我方非常被动,那么如何高质量地应对这一板球呢? 值得思考,球友们如果有想法,可以在评论区沟通。
再比如,对手逼住我们反手,然后突变正手大角度,如何增加正手扑这一板球的回球质量,同时还要防止受伤。所以身体素质的训练,是直板选手必须要加大的层面,尤其是步法训练、力量训练和预防受伤的缓冲性训练。
直板横拉的宗师是王皓,推挡如马琳刘国梁,而传统反手攻,金泽洙柳承敏师徒使用地出神入化,直板反手还有一些侧切等小技术,可以看到虽然直板反手的进攻性没有横板出色,但是我们可以胜在选择多,所以 如何将这些技术合理地结合运用,是目前还没有答案的课题。 同样一板球,可以用直板横拉,可以用传统反手,可以推挡,那么什么手段最为合理,如何快速评估,如何预防因为选择较多带来的迟疑和纠结?这是我们还要思考的问题。另外,不同的握拍,有不同的影响。比如直板横拉的握拍属于反手利,影响正手的提升。
如今的乒乓球比赛,越来越单调了。发球变化少,再也难以看到偷袭长球的灵感球了,接发球几乎都是清一色的拧拉,然后形成反手相持,转正手相持或者正反手摆速,总之就是很单调,尤其是很多直板选手的比赛也十分单调了。
要知道 像马琳这样的直板宗师,虽然每项技术只有“三板斧”,但是要知道他的武器库里的东西比横板选手多多了,比如我们经常看到的反手位侧切一板,然后下一板迅速进攻;比如侧身位用正手削一板,然后正手冲;甚至还看到过十分“业余”的动作,类似于推挡板型的暴弹。 所以,直板选手胜在活多,要敢于和对手打游击战,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始终牵制对手。
策略和球商,乍看是非常高大上的概念,但是其实就是一句话:如何更加合理地打球。
有球友向 【乒谈 】咨询过,为什么我打了那么长时间的乒乓球,技术上还是没有进步呢?为什么平时练习的时候打得挺好,一到比赛就不行了?其实,这就是因为没有训练球商,千万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掩饰战略上的懒惰。
好了,今天的文章就给大家分享到这里了,欢迎大家就 “直板如何才能提升竞争力,延长生命力” 这个话题,在评论区讨论。另外,关于乒乓球技战术和名人,球友们还有什么想了解的,可以私信我,或者也可以写在评论区,我会在后面的文章中一一安排哦。
您认为男子乒乓球最伟大运动员是? 单选 0 人 0% 瓦尔德内尔 0 人 0% 马龙 0 人 0% 佩尔森 0 人 0% 萨姆索诺夫 0 人 0% 波尔 0 人 0% 马琳 0 人 0% 王励勤 0 人 0% 王皓 0 人 0% 张继科 0 人 0% 樊振东 0 人 0% 其他人 投票
怎么打好乒乓球?
优质回答一、变换击球线路训练法
将乒乓球的无数击球线路归纳、简化为五条基本球路,然后再根据运动员的具体情况进行训练。
(一)单线练习法:按规定的单一线路练习,
1、方法
(1)按规定的单一线路进行单一技术的练习。如右方斜线对攻。
(2)按规定的单一线路进行两个或两个技术的练习,如右方斜线的削中反攻练习。
2、作用
(1)学习、熟悉某一单个技术或改进某动作的某些缺点:如通过看右方斜线的中台对攻,解决攻球时用腰腿协调发力的问题。
(2)单一线路上两种或两种技术(包括手法和步法)的配合及其战术练习。如,为加强左半台的进攻能力,可采用左半台对练的方法:在左半合范围内,发球、接发球、搓、拉、攻、挡多种技术配合,并带有一定的战术意识。
3、注意点
(1)在实际训练中,所谓的单线练习,常是规定击球区域的练习。如,两条斜线经常是以对角半台为界,两条直线往往是以同边半台为界。
(2)即使是单一线路的单一技术练习,也不能站死不动地打球,最起码应有单步或小碎步式的重心交换。
(二)复线练习法
1、两点打一点的练习
(1)方法
①有规律地变化左右落点。如:一左一右.一左两右等。
②无规律地变化左右落点。
在的练习中,两点打一点者可使用一种技术(如正手2/3台走动攻)或两种(左推右攻)及两种的技术,一点打两点者,可使用一种(如反手推挡)或两种的技术(如在摆速练习时,反手推结合反手攻或侧身攻)。
(2)作用
①两点打一点者
a.可提高将几种技术结合起来的技能,如反手推挡与正手攻球的结合、反手攻球与正手攻球的结合等。
b.可提高步法的移动,特别是用一种技术(如正手攻球)在走动中击球时,对锻炼步法的意义尤为明显。
②一点打两点者,可提高控制与变化落点的能力。
(3)注意点
①循序渐进、由易到难。无规律变化的练习难度大,应在有规律变化的练习基础上进行。
②陪练者(一点打两点者)击球的和落点、角度的变化应适合对方的水平,最好是经对方努力后即可完成,不经努力就可完成或经过努力也难以完成的练习都是不好的。
③练习目的不同,应有不同要求,如练习反手推挡结合正手攻时,要求用跨步或并步;练习正手2/3台走动攻时,要求用并步或滑跳步。
另外,还应特别注意不能用降低技术质量的方法进行敷衍式的练习。如练习推、侧、扑时,不能用勉强的小侧身攻。
2、两点对两点的练习
(1)方法
①两斜对两直:规定一方只能打两条斜线,另一方只能打两条直线的练习。
②逢斜变直、逢直变斜:一方可随意向对方全台击球;另一方遇斜线未球必须回直线,遇直线未球必须回斜线。
③全台无规律地变化落点的练习。
(2)作用
①走动中将两种技术结合运用,并有意识地控制击球落点.
②途斜变直、逢直变斜的难度比两斜对两直大,既可提高判断能力,又可锻炼步法和有意识地控制落点调动对方的能
③全台练习,往往与战术相结合。
(3)注意点
从易到难,练习双方应密切配合。
(三)长短球练习
1、方法:在上面的练习中加进短球的内容,从有规律到无规律。这里的规律有两个含义:
(1)长短球的落点变化,如,同线长短、异线长短。
(2)长短球变化的间隔时间,如,一长一短、两长一短或无规律地变化长短落点。
2、作用
(1)提高前后步法及其与左右步法的结合能力。
(2)把打台内、近台及中远台球的技术结合起来。
3、要求
(1)手法与步法相结合。
(2)为提高效果,在练习中可结合旋转变化。
(四)死线活练
1、方法;从右方斜线对打练习始,渐至中路直线对练。又渐至左方斜线对练,再渐至中路对练,渐至右方斜线对练……
2、作用:击球线路既有规定,又不是一成不变,双方在走动中练习了所有的线路。
3、注意点:练习双方密切配合,开始可适当降低、力量,以后再渐提高难度。
二、多球练习法
(一)方法
1、多球单练:练习者台旁放一筐多球,做单球练习,击球失误不必捡球,从筐中取球继续练习。
2、供多球练习:
(1)自供自练:如练习发球或攻小球,自己按既定要求供球,再做击球练习。
(2)他人供球练习:陪练按要求供球,主练照计划练习。
①单人供球
②双人供球:供球甲在台旁将球击给供球乙,供球乙再将球按要求供给主练者,如供球甲在台旁喂下旋球给供球乙,供球乙拉冲弧圈球,主练者进行攻打弧圈球的练习。
(3)机器供球,即利用发球机进行练习。
(二)作用:
1、加大了练习的负荷(包括密度、强度、难度和运动量)。
2、可按既定目的、要求供球,利于集中力量解决某一专项身体素质、技术或战术问题。尤其是解决有些用单球不易练到的技术难题时,效果特别明显。如解决攻下旋与上旋球的动作变换问题,可根据不同运动员的实际情况随意变换供下旋、上旋球。主攻者有更多的机会适应来球的旋转变化。
(三)注意点:多球练习的球性与对练不尽相同,而且不利于培养盯球的意识(因为无对手),所以应注意与单球练习结合。此外,供球密度与难度亦应适度,否则会事与愿违。
三、帮助练习法
顾名思义,一种需借助他人帮助的练习方法。
(一)方法:
1、男帮女练习法:一般情况下男运动员比女运动员的技术水平高,男帮女可明显提高女选手的练习效果。
2、高帮低练习法:请比自己水平高的运动员陪练,以提高训练质量。
3、按己要求陪练法:请对方按自己要求陪练,利于有目的地提高自己的某项技术或战术水平。
4、模拟对手陪练法:找打法与自己将要比赛的关键选手十分相近者,模拟未来对手进行训练与比赛,以提高对未来比赛对手的适应能力,如60年代初,日本队发明了弧圈球,中国队由廖文挺模拟三木、余长春模拟木村进行陪练,取得了极其明显的效果。
(二)作用:提高训练质量;利于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四、指标训练法
现一般训练都是以时间为界限的。如右方斜线对攻10分钟。指标练习法是以完成规定指标为界限的,如右方斜线对攻,以累计对攻500板为限。
(一)方法:
1、双方共同完成指标法:需双方共同努力来完成指标的练习。如上述的正手对攻累计500板。
2、单方完成指标法:要求一方完成规定指标的练习。如,搓中突击命中50板的练习。
(二)作用:及时得到定量的反馈,刺激性强,利于调动运动员训练的积极性。如陈新华在准备第二十八届世乒赛时,教练员要求他在20分钟的全台拉削中,削球失误不得超过15分。开始陈竟失误39分。以后天天练、天天测验,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训练,大大超额完成了指标。陈的削球功底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三)注意点:所定指标经过努力应可达到为好,切忌指标过高或过低。
根据多次比赛的实践,将复杂多变的战术简化、总结成带规律性、一般性的战术,反复练习之。如对付正手单面强攻者(包括弧圈与快抽),可归纳为先压反手大角,后调正手空当,再压反手的战术。平时即照此练习。实践证明,这确是一个事半功倍的训练法。
六、附加装置练习法
为更有效地解决某技术问题,对球台、球网做适当调整或增加附加装置后再进行训练的一种方法。
(一)击目标练习法:为战术需要,在对方台面上放置半个乒乓球或其它物品。要求运动员在练习时尽力击中目标。此法可大大提高控制落点的能力,提高某特定战术的训练质量。
(二)升降球网练习法:
1、升网法:将球网稍升高(约1厘米),练习既定内容。此法可增加攻球弧线的弯曲度,对攻球弧线过直者,颇有实用价值。
2、降网法:将球网略下降,按既定内容进行练习。此法多在练习削球或搓球时采用,可降低击球弧线的高度。
(三)网上加线练习法:将球网上方另加一直线,要求双方击球皆从中间穿过(中间约为5厘米)。此法一般在对搓时采用,目的是控制弧线高度。
(四)加宽球台练习法将球台的其中一方改放一个半或两个台面,使台面加宽。
此法多在练习步法时采用,可增加脚步移动的距离和。著名运动员邓亚萍常在多球练习时采用,大大提高了她侧身和扑正手的步法。
(五)降低台高练习法:儿童身材矮,用常规球台练习不利于技术动作的掌握,故将球台高度适当降低。国家体委已正式作出规定:儿童比赛使用矮球台(12岁以下者使用球台高度为68厘米;10岁以下者使用球台高度为64厘米;正规球台高度为76厘米)。
(六)噪音干扰练习法:将正式比赛时观众的喧哗、广播等杂声录音,在训练中不时地进行潘放,使运动员在平时训练即对比赛气氛有所适应。第三十五届世乒赛在朝鲜平壤举行,我国选手童玲在与前世界冠军朝鲜运动员朴英顺比赛时,观众的倾向性很大。因童玲平日训练有素,能把朝鲜观众的喊声、掌声想成是在为自己加油,故而泰然自若,在0:2落后的情况下,连扳三局,反败为胜。
七、意念打球
这是将心理学知识用于乒乓球训练的产物。
(一)假想对手,做各种手法、步法练习:脑中想象对手击出各种球,自己做相应的回球动作。
(二)纯意念练习:想象对手击出各种球,又想象自己做出各种相应的快速还击动作。也可仅想象自己做快速手法或步法的练习。
(三)暗示拼抢1分法:可在乒乓球常规练习的任何内容中进行。要求练习者在每分球开始前,心中默念(或小声嘟嚷):“拼,拿下此分!”随之,提挈全部身心之力,拼抢此分,力争胜之!
此练习的目的在于高度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取消一切杂念,一往直前,一心只想拼下此分球,这种心理状态正是比赛时所最需要的,也是最难得的,一场或一局比赛都是一分一分地打的,抓住每分球,就可获得全局的胜利。
采用此法练习时,必须强调一丝不苟地按要求去做。为此,应该让运动员真正清楚此练习的作用,真正信服它,否则敷衍应付式地练习,就难以见效。
笔者曾暗暗做过统计,队员在练习右方斜线对攻时,若不做拼抢1分的暗示,命中率基本为43~57%,而做了拼抢的暗示后,命中率可提高到50~70%,甚至达到80%。
(四)边练边想:练球时,利用捡球时机(或有意稍停一会儿)回忆动作,然后再练,切忌一味傻练,应回忆正确动作的肌肉感觉,检查击球失误的动作错在哪几,应如何改正。
(五)提高对技术、战术动作表象能力的练习:表象,即以前经验过的实物形象在脑中的反映。运动员看了一个动作或一场比赛后,要求他在脑中能清晰地重现动作或战术变化,重现的形象越清晰越好。这是学习新技术或提高战术意识的重要前提。
八、发球、发球抢攻和接发球的训练方法
(一)发球练习法
1、非球台练习:无需球台,在床上、书桌上或其它场地进行发球练习。这在学习或提高某一发球质量时(仅限解决抛球与挥拍触球动作的配合,提高发球的旋转强度;不能解决发球的和落点问题)很实用。吉林省运动员刘玉成当年就是利用此法发明的高抛抖动式发球,后拿到球合上试验果然效果不凡!
2、球台上的多球练习:节省了捡球时间,可把旋转、、落点结合练习。
3、有对手接的发球练习:对方练习接发球,发球者可以及时了解自己发球的效果,亦可将战术意识结合到技术训练中去。
(二)发球抢攻(冲)练习
1、发一种或一套球后抢攻,限定对方接发球的方法(或攻,或搓?)与落点。如,反手发右侧上、下旋至对方右近网,要求对方搓接我中左,我抢攻。
决定对方接发球方法和落点的依据有二:
(1)比赛中接此发球的一般规律;
(2)发球抢攻者正待解决的问题;
(3)接发球者的技术情况。如,从两条看,应该让对方接发球撇一个左方配合挑一板正手,但对方不会撇,所以从实效出发,必须作相宜变更。
2、发一种或一套球后抢攻,只限制接发球的落点而不限制其方法(可用攻、拉、搓、撇等技术接),可提高发球者在一定位置上对各种不同接法的球都能抢攻的能力。
3、发一种或一套球后抢攻,只限制接发球的方法而不限制落点:要求判断好对方接发球的落点,迅速移步后抢攻。
4、发一种或一套球后抢攻,不限制接发球的方法和落点:对发球抢攻者要求更高,不仅步法要移动,而且能抢攻各种不同性能的球。
5、综合全面练习:不限制发球的种类、落点,对接发球亦无限制,可锻炼与考查发球抢攻的实战能力。
在上述练习中,还应注意培养与提高这样一种意识和技术,即发球后的第一板无法抢攻(对方接发球甚好)时,不应急干盲目抢攻,而应有战术意识地先控制一板(如对方反手不擅攻,则可控制其反手大角度一板强烈下旋,逼其必以搓回之)。然后争取下板再抢攻,此在比赛中很有实际意义。
(三)发球抢攻及其与以后技术的配合练习
发球抢攻练习同前,但规定发抢或对方回球落点,然后再进行相持技术的练习。为确保此练习的可行性,发球抢攻这一板力量不要过大。因为此练习的目的是解决发球抢攻与相持技术的结合,改变有些人发球抢攻没得分就无计可施的局面。
(四)接发球练习练习接发球时,发球方发什么种类、旋转、落点变化的球,皆应听从接发球者的意见。
1、单一发、接练习。
(1)规定一种发球的旋转和落点,自己用一种或几种方法接:可集中精力熟悉一种发球。
(2)规定一套发球变化的规律(如,一长一短、一转一不转等),自己用一种或几种方法接。
在分辨不清某种发球的旋转变化时,用此练习效果最好,可提高判断能力。
(3)不限制发球的变化规律,全面练习接发球的技术。此法比较结合实战。
2、对方发球后结合抢攻条件下的接发球练习,可进一步提高接发球的控制能力,及时得到反馈,了解接发球的效果:具体练习方法同1,但加强发球后的抢攻。
无论是单纯的发、接练习,还是对方发球后结合抢攻条件下的接发球练习,都必须对接发球提出具体的要求,或抢攻、或摆短、或撇一板、或挑起来……总之,不能是毫无要求的泛泛练习。
(五)接发球结合以后技术的练习
1、在其它内容的练习中,加入特定的发球(即规定发球种类、落点或旋转)。如摆速练习时,加入接右近网的右侧上旋发球,不仅可以大大增加接发球练习的机会,而且还训练了接发球与后面技术的结合能力。
2、进攻型打法在接发球后打对攻(对方为攻球)或拉攻(对方为削球);削球型打法在接发球后练削球。
3、接发球与第4板球的结合练习:接发球先控制一板,在限制住对方发球抢攻的基础上,为自己下板球(第4板)的进攻制造机会,发球者一般不打发球抢攻(个别机会球除外)。
九、比赛法
训练是为了更好地比赛,但有时比赛亦可作为训练的一种手段。
(一)检查性比赛
1、周未或每堂课后进行比赛,为熟悉全面技术,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在小型公开赛或内部比赛中,用教练员规定的技术或技术比赛。如:将练习的新技术放在实践中考验,看敢不敢用?命中率如何?与其它技术的结合如何?对整个技术打法的影响如何?
(二)紧张性比赛:有意制造比赛的紧张气氛,借以对运动员的技术、战术和心理进行全面的锻炼与考验。
1、组织观众比赛,有意邀请运动员的家长或朋友参观,为其增加心理负荷。
2、擂台赛:5至6人一组,只比赛一局,胜者继续打,败者下台等候轮转再战。
3、升降台赛:两人一台,数台同时比赛,胜者挪向临近的球台,败者降到另一方向临近的球台,若干时间后,优胜者集中到前两台,失败者集中到后两台。可事先规走,依不同台号顺序决定奖惩。
(三)特定技、战术比赛法
1、限定技术比赛。如,拉球对削球的比赛,规定突击或削中反攻失误1球丢2分,命中得1分;拉球与削球均为常规记分法,以突出训练的重点。
2、20平后比赛:可打擂台、升降台或循环赛,以提高打关键球的能力。
3、轮换发球法比赛。
4、发球抢攻比赛。
(1)5板球的发球抢攻比赛:发球抢攻者在第5板球内打死对方算胜1分(发球为第1板,接发球为第2板,发球抢攻为第3板……),未打死对方可算失分,亦可再继续打下去,输了失1分,胜了不计分。可采用每局21分或11分的比赛方法,亦可从15平,17:18或20平后开始比赛。
(2)7板球的发球抢攻比赛:现接发球水平普遍提高,比赛中常会遇到第3板球难于抢攻的情况,此时勉强抢攻,极易失误。最好的办法是先控制一板,尽量使对方无法抢攻,然后在第5板球时再抢攻,力争第7板球打死对方。
5、接发球比赛,接发球使对方无法发球抢攻或抢攻第1板失误得1分,接发球失误或对方抢攻得分算失1分。
(四)适应性比赛:根据重大比赛的场次、观众、地理等条件,安排专门的适应性比赛。
1、模拟将要举行的比赛规模进行比赛,具体比赛方法、球台、球等皆应与真正的大赛一致。
2、有意选择和即将举行赛事的地理、气候等条件相似的地区、城市中比赛。
最好将1与2结合起来。
(五)让分比赛法
根据比赛目的和双方技术实力,规定一方对另一方让分进行比赛。如,从0:5开始比赛,从16:19开始比赛。
此法可专门培养运动员在比分落后时不气馁的顽强作风和运用战术的能力;另外,在内部比赛时,若比赛双方实力相差很大,亦可采用此法进行比赛。
徐昕和马龙谁的球风更有观赏性?
优质回答马龙和许昕都是世界知名乒乓球运动员,但是要说到观赏性的话,马龙的观赏性更好。无论在哪个比赛场上,马龙和许昕的比赛一定是最吸引人们眼球的比赛,作为两大重量级选手的对决绝对是很有看头的,但是从2011年的比赛至今,马龙和许昕的比赛数不胜数,许昕赢的场数可能就是几场而已,现在马龙是世锦赛冠军,技术要比许昕要强,在赛场上胜利就是最好的证明,所以从过往战绩可以看出马龙确实实力比许昕的实力强。
马龙的性格是十分谨慎的,这样的性格也就导致了在赛场上的发挥能够更少的出错,从许昕的角度上看,许昕在人们的眼中,就是一个能够给人们惊喜和意外的选手,能够以出其不意的方式和角度来获得比赛的胜利,但是这样的方式在真正的高手之间的对决的时候,反而不一定是好的习惯,相反的来说马龙那种谨慎性格的打法反而更具有观赏性。
虽然两人都是国家队选手,但是马龙发挥的稳定性更强于许昕,尤其是在反手杀伤力上,其稳定性在国际上都是首屈一指的,面对对手的时候很少犯错,但是许昕的反手从过往战绩上看就不是多么的稳定,防守的不是很好,容易出现失误,因此就很容易落在下风。
马龙最让人津津乐道的就是她的摆速,和许昕相比就能够更明显的看出来,许昕的摆速是比较慢的,对于我们个人来说,这样的习惯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从观赏性的角度来看,这样的摆速能够给人一种凌厉的感觉,也符合人们对于高手对决的心理预期。其实对于这个问题,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看法,可能也有不少人喜欢许昕的精彩操作,但是要论观赏性的话马龙的观赏性是要比许昕的观赏性强
马龙和许昕你认为谁的球风更有观赏性?
优质回答马龙和许昕都是世界知名乒乓球运动员,但是要说到观赏性的话,马龙的观赏性更好。
一、过往战绩的证明。
无论在哪个比赛场上,马龙和许昕的比赛一定是最吸引人们眼球的比赛,作为两大重量级选手的对决绝对是很有看头的,但是从2011年的比赛至今,马龙和许昕的比赛数不胜数,许昕赢的场数可能就是几场而已,现在马龙是世锦赛冠军,技术要比许昕要强,在赛场上胜利就是最好的证明,所以从过往战绩可以看出马龙确实实力比许昕的实力强。
二、性格使然。
马龙的性格是十分谨慎的,这样的性格也就导致了在赛场上的发挥能够更少的出错,从许昕的角度上看,许昕在人们的眼中,就是一个能够给人们惊喜和意外的选手,能够以出其不意的方式和角度来获得比赛的胜利,但是这样的方式在真正的高手之间的对决的时候,反而不一定是好的习惯,相反的来说马龙那种谨慎性格的打法反而更具有观赏性。
三、两人打球发挥的稳定性存在差距
虽然两人都是国家队选手,但是马龙发挥的稳定性更强于许昕,尤其是在反手杀伤力上,其稳定性在国际上都是首屈一指的,面对对手的时候很少犯错,但是许昕的反手从过往战绩上看就不是多么的稳定,防守的不是很好,容易出现失误,因此就很容易落在下风。
四、两人你的身法差距
马龙最让人津津乐道的就是她的摆速,和许昕相比就能够更明显的看出来,许昕的摆速是比较慢的,对于我们个人来说,这样的习惯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从观赏性的角度来看,这样的摆速能够给人一种凌厉的感觉,也符合人们对于高手对决的心理预期。
其实对于这个问题,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看法,可能也有不少人喜欢许昕的惊彩操作,但是要论观赏性的话马龙的观赏性是要比许昕的观赏性强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马龙正反手摆速训练』马龙乒乓球》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www.zuqiumeng.cn,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uqiumeng.cn/wenda/9314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