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一些风流人物1唐太宗唐太宗,李世民(599年—649年 )在位23年(627-649)是唐朝第二代皇帝,中国封建社会伟大的军事家,卓越的政治家,著名的书法家和诗人。在位二十三年,在位期...

今天运困体育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奥运会艺术体操,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一些风流人物

一些风流人物

1唐太宗

唐太宗,李世民(599年—649年 )在位23年(627-649)是唐朝第二代皇帝,中国封建社会伟大的军事家,卓越的政治家,著名的书法家和诗人。在位二十三年,在位期间国泰民安,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繁荣。后人称他在贞观年间的统治为“贞观之治”。太宗的飞草非常著名,诗歌在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太宗编写了著名的秦王破阵乐,同时在帝范和唐会要等书籍中,对太宗的政治理论有相当多的描述。

2

■康熙简介

康熙帝,满族,全名爱新觉罗·玄烨,庙号清圣祖,“康熙”为其年号,清朝习惯以年号称呼皇帝。康熙系满清入关后第一皇帝顺治皇帝的第三子,生于顺治十一年(1654年5月4日),卒于1722年11月13日,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位执政长达61年。康熙稳固了满清开国时的统治,继承了中国传统的封建统治,并大大加强了君主集权,以文字狱等方式大大降低了士大夫自宋、明以来的地位。

康熙8岁即位,14岁时铲除了权臣鳌拜,开始亲政。

康熙执政期间,撤除吴三桂等三藩势力(1673年),从郑成功的孙子郑克爽手中收复台湾(1684年),平定准噶尔汗噶尔丹叛乱(1688年-1697年),并抵抗了当时沙俄对我国东北地区的侵略,签定了《尼布楚条约》,划定中国东北边界。他在承德修建了避暑山庄,作为与北方游牧民族交往的基地,从此建立会盟制度和避暑山庄外藩朝觐制等,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稳定。从社会经济的角度考察,康熙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政策:积极鼓励垦荒,废止满清初年残酷的圈地令,实施更名田;整修黄河、淮河、运河的水利工程。尤其是在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决定“永不加赋”,取消新增人口的人头税,并最终演变成“摊丁入亩”制度。并大蠲赋税。最终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表现为耕地面积的迅速扩大与粮食产量的提高、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奠定了“康乾盛世”的基础;文化上康熙帝重视对汉族知识分子的优遇。他曾多次举办博学鸿儒科,创建了南书房制度,并亲临曲阜拜谒孔庙。康熙帝还组织编辑与出版了《康熙字典》、《古今图书集成》、《历象考成》、《数理精蕴》、《康熙永年历法》、《康熙皇舆全览图》等图书、历法和地图;同时他对西学也有浓厚的造诣,在天文学、数学(特别是几何学)、物理学、化学、药学(曾在宫中推行可治疗疟疾的金鸡纳(现书籍多记载为金鸡纳霜,误,金鸡纳霜到十九世纪才被提取出来))、医学(曾在自己的子女身上种痘,以预防天花)等方面都毕生的学习,但是这一对西学的爱好仅限于其个人,汉族士大夫阶层独尊儒术的传统不可动摇,康熙并未采取推动西学的措施。康熙为了孤立台湾,先后实行海禁,但也首开闭关锁国之始。他崇尚儒学,尤其是朱熹理学,中国封建时代的文件专制达到了顶峰。晚年因选择继承人失误,两度废立皇太子,造成长达20余年的诸皇子为夺储位的结党争斗,致使吏治懈怠,朝中党派林立,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安定。

康熙61年11月13日病死于畅春园。 谥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庙号圣祖。葬于今河北遵化清东陵 “景陵”。

3夏完淳

夏完淳(1631-1647),别名复,字存古,号小隐、灵首(一作灵胥),乳名端哥,南明诗人,爱国英雄。明松江府华亭县人(现上海市松江),家住郡城西花园浜。完淳父夏允彝为江南名士,与完淳师陈子龙创立几社。夏完淳受父亲影响,矢志忠义,崇尚名节。天资聪颖,早慧,5岁读经史。当时陈继儒曾写诗赞:“包身胆,过眼眉,谈精义,五岁儿。”7岁能诗文,9岁写出《代乳集》。允彝出游远方,常带完淳在身边,使他阅历山川,接触天下豪杰。从陈子龙为师,又受知于复社领袖张溥,在文章气节方面,深受二人熏陶。少年时即胸怀大志,至十一、二岁,已“博极群书,为文千言立就,如风发泉涌;谈军国事,凿凿其中。”一次他问岳父钱栴:“今日世局如此,不知丈人所重何事?所读何书?”丈人惊愕,一时无从回答。

崇祯十六年(1643年),与同县友人杜登春等组织“西南得朋会”(后改为“求社”),成为“几社”的后继。次年春,农民起义军席卷北方,完淳自称 “江左少年”,上书40家乡坤,请举义兵为皇帝出力。

清顺治二年(1645年),清兵下江南,完淳年15,随父、师在松江起义抗清。失败后,夏允彝投水自殉。乃追随陈子龙与太湖义军联系,参谋义军领袖吴易军事,继续从事抗清复明活动。不就,太湖义军被包围消灭。完淳泅水脱险。复明意志坚定不移。因痛心国事,作《大哀赋》,文采宏逸,情词哀惋,见者无不感叹惊佩。

顺治四年春,明鲁王赐谥夏允彝为“文忠”公,并遥授完淳为中书舍人。完淳写谢表,连同抗清复明志士数十人名册,交与专在海上往来通信联系的秀才谢尧文,使赴舟山呈与鲁王。谢在漴阙候船,被清兵拿获,解送提督吴胜兆处系狱。后吴胜兆反清事败,清当局得完淳所书谢表等,于是南京总督军务洪承畴,秉承清摄政王意旨,按名册严缉夏完淳等,务要一网打尽。

完淳避在嘉善岳父家中,曾秘密西行受阻,返回松江,决定渡海至鲁王处,再图大举。不幸于六月底被清当局侦获逮捕,取水道解往南京受审。船过细林山(即辰山),想起老师陈子龙,作《细林夜哭》诗,以表哀悼。船过吴江,又作《吴江夜哭》诗,以悼念吴易。

押至南京,洪承畴亲自讯问并劝降,说:“童子何知,岂能称兵叛逆?误堕贼中耳!归顺当不失官。”完淳挺立不跪,佯为不知审讯大员就是洪承畴,高声答道:“我闻亨九(洪承畴字)先生本朝人杰,松山、杏山之战,血溅章渠。先皇帝震悼褒恤,感动华夷。吾常慕其忠烈,年虽少,杀身报国,岂可以让之!”当左右差役告诉他堂上“大人”就是洪承畴时,完淳更声色俱厉地说:“亨九先生死王事已久,天下莫不闻之,曾经御祭七坛,天子亲临,泪满龙颜,群臣呜咽。汝何等逆徒,敢伪托其名,以污忠魄!”洪承畴色沮气夺,无辞以对。时钱栴亦被捕,意志沮丧。完淳在旁勉励说:“今与公慷慨问死,以见陈公于地下,岂不亦奇伟大丈夫哉!”使钱得全晚节。 在狱中谈笑自若。自被捕至狱中写下得诗,名《南冠草》,都是慨世、伤时、怀友和悼念死者之作,慷慨悲凉,传诵千古。继其父所作之政论集《续幸存录》,分析南明弘光王朝败亡得原因,识见超卓。如谓“南都之政,幅员愈小,则官愈大;郡县愈少,则官愈大;财赋愈贫,则官愈富。斯之谓三反。三反之政,乌乎不亡?”故郭沫若惊叹“完淳不仅为一诗人,而实为备良史之才者也。” 九月十九日,被押出处斩。临刑,立而不跪,神色不变。死年才17岁。死后,由友人杜登春、沈羽霄收殓遗体,归葬于荡湾村夏允彝墓旁。

4兰陵王

兰陵王——高长恭(?~573)

全怪一部胡言乱语的电影,把兰陵王搞成了云南的野人。真正的兰陵王名高长恭,又名高孝瓘,是东魏大权臣北齐奠基人白手起家大英雄风流大丞相高欢之孙。高欢长子高澄在父亲死后当上东魏第二任权臣。高澄政治上精明强干,却于29岁死在奴隶手里,丢下六个嗷嗷待乳的儿子,老四就是成为千古传说的兰陵王。值得一提的是,正史里忠实记录了另外五兄弟的母亲出处,就长恭例外:“兰陵王长恭不得母氏姓”。不知道是书史的遗漏,还是花花公子高澄自有隐情。高澄一死,其弟高洋继任,干脆一脚踢走皇帝,自己称帝,北齐建立。这是个出了名的野兽世家,群交乱性,酗酒暴虐,以杀人为乐。高长恭生在其中,人算很不错的,只留下一桩八卦:皇帝赏他20个侍妾,他只收下一个。原因是起原本就并非好色之徒,但若拒绝皇帝则会使皇帝有失颜面,遂只挑选了一个。

高长恭骁勇善战,据说因为面相太柔美,不足威赫敌人,每每打仗都要带上狰狞的面具。最著名的一次是救援洛阳,他带领五百骑士,冲过周军重重包围,突入洛阳城下,城上齐兵认不出谁来了,怀疑是敌人的计谋。兰陵王摘下盔胄(注意,这里是个把脸遮了很大部分的头盔,而不是面具。兰陵王面具”的典故只是后来的编舞者编出来的,其目的是为了增强故事的戏剧性。),示之以面容,城上军心大振,掉下弓弩手数百名,前来接应。很快周军被迫撤走。为庆祝胜利,武士们编了《兰陵王入阵曲》,戴着面具边跳边歌。

史载:“长恭貌柔心壮,音容兼美。为将躬勤细事,每得甘美,虽一瓜数果,必与将士共之。”木兰从军最好是投到兰陵王帐下。女儿家惊艳,为面具摘下瞬间的绝世风华,然后跟他一人一半分个红苹果。噢,心都醉了!

老天造人,总不愿造得太完美,高长恭染了个大毛病:贪财。门口常有行贿的进进出出。搞得老百姓都说三道四。属下尉相愿问他:“王既然俸禄那么高,何必如此贪?”长恭答不上来。相愿说:“您是不是因为怕功劳高,被主上忌讳,故意给自己抹点污垢?”嘿嘿,什么理由?这位老兄说话技巧一流!长恭见有台阶下了,才开口:“是的。”相愿说:“朝廷如果猜忌王,这正好给他留了一条辫子抓。想求福反而招祸。”长恭泪下,跪膝,请他给个安身的法子。相愿说:“王威名太重,最好在家养病,别干预政事了。” 长恭听了劝告,便偶尔装装病。完全隐退,又不甘心。正处盛年的男子,谁愿意退休?何况高长恭不是当隐士的个性。

北齐末代皇帝高纬一天听了《兰陵王入阵曲》,对高长恭说:“入阵太深,毕竟危险,一旦失利,追悔莫及。” 长恭无心快语:“家事亲切,不觉遂然。” 高纬一听“家事”这两个字,心生警觉。叫人给他送去毒药一杯。皇帝杀人,连理由都没扯。高长恭死时的年龄没有记载,估计才三十出头。留下个悲痛欲绝的遗孀郑妃,守着佛门孤灯,度此残生。四年后,失去了支柱的北齐就为宇文氏所灭,高氏子孙几乎全遭屠戮。

偶这键盘上死人都死麻了。这是段怎样的岁月:有广陵散的高洁,有兰亭序的潇洒,有敕勒歌的豪迈,种种浪漫都只是逃避苦难现实的一醉。泼墨汉家子,走马鲜卑儿,红尘里一道道风景线皆在噩梦中毁灭。神伤,为焚琴煮鹤般的凄艳。恨不能一把火燃烧掉千年的帷幕,一卷风吹干净中原的黄土,去赏那时的桃花,梧桐,碧竹,寻那人的麈尾,冠帽,面具。用恬淡换去他的功利,用善良换去他的毒暴,用自足换去他的贪残,可否能将结局改善?

不用说了,面对历史,改了过程,改不了结尾。

5莱昂纳多

更多资料请看【百度】莱昂纳多吧:

中文名: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中文全名:莱昂纳多·威尔海姆·迪卡普里奥

英文名:DiCaprio Leonardo

英文全名:Leonardo Wilelm DiCaprio

昵称:Leo

生日:1974年11月11日

身高:182cm

星座:天蝎座

出生地点: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

最喜欢的书籍:《老人与海》

最喜欢的运动:篮球、棒球

最喜欢的音乐:说唱音乐

最喜欢的乐队:Pink Floyd、Beatles、Led Zeppelin

最喜欢的男演员:罗伯特·德尼罗、阿尔·帕西诺、杰克·尼克森

最喜欢的女演员:梅格·瑞恩

最喜欢的电影:《教父》

最不喜欢的食品:肉

最喜欢的电视节目:《边缘地带》

最喜欢的度假地:德国

最喜欢的球队:洛杉矶湖人队

最喜欢的事物:柠檬汁 健怡型可口可乐 意大利面

最喜欢的颜色:绿色,紫色,黑色

最喜欢的时装设计师:Vintage

最喜欢的城市:纽约,旧金山

最喜欢的乐琴:风琴

其他爱好:收集棒球和篮球卡片

最大的愿望:保护环境,生活在和平之中

最喜欢的童年回忆:用恶作剧使邻居惊恐不安

最好的生日:16岁生日,因为从那天开始,我可以开车了

最好的品质:我拥有极好的幽默感

最坏的习惯:常常有意地,习惯性地拖延做事情

习惯。拨弄头发,啃指甲

演奏的乐器:过去常常弹风琴

以前拥有的汽车:69年产小野马敞蓬汽车,钻蓝色切诺基大吉普和灰色宝马单排座轿车

亲友:父亲乔治,意大利人,连环画出版商;母亲,艾米琳,德国人,律师助理;继母,职业是健美运动员;同父异母兄弟亚当,演员

喜欢的女孩:善良,开朗和外向型的女孩

对童年生活的描述:有趣,可笑,聪明伶俐

生活的重要目标:成为一名成功的演员

名言:人们想要你成为一个疯狂,失去理智的坏小子。他们想看到你的处境和他们一样悲惨。他们不需要英雄,他们需要的是看到你堕落

6桑兰

桑兰

原国家女子体操队队员,中国奥委会官网特约记者,中国体育界的“阳光女孩”,“奥运之星保障基金”的发起人

桑兰在国家女子体操队时曾多次获得国内国际比赛金牌,然而在1998年7月22日,她在第四届美国友好运动会的一次跳马练习中不慎受伤,此后,坚强的她在轮椅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生奇迹。

1999年1月她成为了第一位在时代广场为帝国大厦主持点灯仪式的外国人,1999年4月荣获美国纽约长岛纳苏郡体育运动委员会颁发的第五届“勇敢运动员奖”,2000年5月点燃中国第五届残疾人运动会火炬,2000年9月代表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赴美演出。2002年9月,桑兰加盟世界传媒大亨默多克新闻集团下属的“星空卫视”,担任一档全新体育特别节目《桑兰2008》的主持人,她用这样的方式继续着自己的奥运之路。也是在2002年9月,桑兰被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系破格免试录取,就读广播电视专业。

2007年桑兰与互联网结缘,她的全球个人官方网站上线,同时她也被聘为中国奥委会官方网站特约记者。

桑兰在2007年6月作为“奥运之星保障基金”的发起人,加入到了“奥运之星保障基金”的筹建工作中,为了让更多曾做出突出贡献的伤残运动员有个更好的归宿,她将为退役运动员的社会福利事业展开各方面的工作。

命运的多舛没有让桑兰低头,面对新的人生境遇,她艰难而又坚毅地开辟了新的人生道路。作为曾经的中国体操的旗帜性人物,在遭遇人生重大挫折后,桑兰始终用一种平和的心态看待自己,不幸只会让她更加的成熟。她的辉煌诉说着她的成长,她的人生低谷,也得到好心人不断地鼓励。她说,在自己最困难的时候,是大众给了她站起来的勇气。

桑兰传播着中国的奥运之梦,她此生注定要和奥运结缘。

桑兰凭借自己顽强、乐观的心态,用她自己的行动和事迹感染着世界,她是最富奥运精神的女性榜样。

7武则天

历史上唯一的女皇

8李清照 (1084.2.5.-1155.4.10.) 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济南历城(历下)人。其父李格非是北宋著名的学者和散文家,幼承家学,早有才名。以词著名,兼工诗文,并著有词论,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早年生活安定、优裕,词作多写相思之情;金兵入侵后,遭遇国家巨变,词作多感慨身世飘零。她的诗文感时咏史,与词风迥异。她还擅长书画,兼通音律。现存诗文及词为后人所辑,有《漱玉词》等。

9三毛简历

三毛于1943年3月26日(农历2月21日)生于四川重庆。幼年时期的三毛就表现对书本的爱好,5岁半时就在看《红楼梦》。初中时期几乎看遍了市面上的世界名著。初二那年休学,由父母亲悉心教导,在诗词古文、英文方面,打下次坚实的基础。并先后跟随顾福生、邵幼轩两位画家习画。

1964年,得到文化大学创办人张其均先生的特许,到该校哲学系当旁听生,课业成绩优异。

1967年再次休学,只身远赴西班牙。在三年之间,前后就读西班牙马德里大学、德国哥德书院,在美国伊诺大学法学图书馆工作。对她的人生经验和语文进修上有很大助益。

1970年回国,受张其均先生之邀聘在文大德文系、哲学系任教。后因未婚夫猝逝,她在哀痛之余,再次离开,又到西班牙。与苦恋她6年的荷西重逢。

1973年,于西属撒哈拉沙漠的当地法院,与荷西公证结婚。在沙漠时期的生活,激发她潜藏的写作华,并受当时《联合报》主编的鼓励,作品源源不断,并且开始结集出书。

第一部作品《撒哈拉的故事》在1976年5月出版。

1979年9月30日夫婿荷西因潜水意外事件丧生,回到台湾。

1981年,三毛决定结束流浪异国14年的生活,在国内定居。同年1月,《联合报》特别赞助她往中南美洲旅行半年,回来后写成《万水千山走遍》,并作环岛演讲。之后,三毛任教文化大学文艺组,教小说创作,散文习作两门课程,深受学生喜爱。

1984年,因健康关系,辞卸教职,而以写作、演讲为生活重心。

1989后4月首次回大陆家乡,发现自己的作品在大陆也拥有许多的读者。并专诚拜访以漫画《三毛流浪记》驰名的张乐平先生,了确夙愿。

1990年从事剧本写作,完成第一部中文剧本,也是她最后一部作品《滚滚红尘》。

1991年1月4日清晨去世,享年48岁。

三毛作品欣赏: 《逃学为读书》、《孤独的长跑者》、哭泣的骆驼、背影、稻草人手记、送你一匹马

台湾女作家三毛已去世多年,可是她的确切死因至今仍是一个谜。近日,一本名为《三毛死于谋杀》的图书纷纷出现在上海各家书店中。但其中对三毛的很多事都进行质疑,让人不得不怀疑他用三毛助自己出名的动机。

三毛一生“流浪”过54个国家。1991年1月2日,她因子宫内膜肥厚,住进台湾荣民总医院,3日开刀完成手术。4日清晨,医院清洁女工进入7楼妇产科单人特等病房,打扫浴室的时候,看见坐厕旁点滴架的吊钩上,悬挂着三毛被尼龙丝袜吊颈的身体。她身着白底红花睡衣,现场没有任何遗书。

法医推断三毛死亡的时间是凌晨2时。第二天,台湾所有的报纸都报道了三毛的死讯,香港80余家报纸也对此作了详细报道。然而事隔不到半年,就有各界人士对三毛的死因提出疑问,认为警方的现场勘察太匆忙、“因病厌世、自缢身亡”的结论太武断,会不会有真正的凶犯逃脱法网三毛崇敬爱情。1973年,三毛与西班牙美男子荷西在撒哈拉结婚,1979年荷西在北非潜水时丧生,三毛哭得死去活来,从此生活在对荷西的思念中。

三毛热爱祖国。她很早就提出“两岸不能再分离了”。1985年,她在一个几千人参加的演讲会上唱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她是在台湾第一个把《义勇军进行曲》公开唱出来的人。唱后台下一片肃静,许多人替她担心。

三毛对大陆文化名人张乐平、姚雪垠、贾平凹、王洛宾等有着非同一般的友谊。1989年,三毛到上海与画家张乐平相见,认画家为“爸爸”。她用上海话告诉画家:“我3岁多就离开了上海,那时我刚懂事,看的第一本书就是《三毛流浪记》,那个到处流浪、永远也长不大的男孩对我影响可大了。许多年以后,当我在异国他乡写第一本书的时候,我就取笔名用了‘三毛’这个名字。”

三毛写过一首《橄榄树》:“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这首歌在台湾被禁唱了十几年,因为当局认为歌词中“远方”指的就是中国大陆。1990年12月,三毛编剧的电影《滚滚红尘》参加台湾金马奖角逐,夺取8项大奖,却没有三毛的最佳原著编剧奖。《滚滚红尘》引起台湾某些当权者的愤怒:“刻意歌颂中共、肆意攻击政府、丑化国军……”有人认为,三毛有可能因此成为政治牺牲品。

书中把对三毛死因的各种猜测,比如绝症无望说、孤单寂寞说、为情所困说、江郎才尽说及自杀情结说等,都一一予以驳斥。书中还引用了10位著名人士对三毛的谈论,认为三毛死得怪异、突然,她没有理由自裁。把三毛的死解释成自杀是对她的不公平,甚至是对她人格的污辱。

10古龙,本名熊耀华,“古龙”是其笔名,祖籍江西南昌,1937年出生于中国大陆(或说1936年出生于香港),1985年9月21日病逝于台湾。华语文坛现代新派武侠小说家。

生平

古龙生长于破碎的家庭,1952年父母离异,古龙独自住在台北县瑞芳镇,造成他的浪子个性。少年时期嗜读古今武侠小说及西洋文学作品,古龙说“我喜欢从近代日本及西洋小说偷招”,师大附中初中部、成功中学毕业,淡江英专(即淡江大学前身)毕业后开始从事小说创作,1949年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1960年始尝试写武侠小说《苍穹神剑》。当时,台湾侠坛卧龙生、诸葛青云、司马翎三人名噪一时。1964年出版《浣花洗剑录》,是古龙武侠小说的一个里程碑,代表著他武侠创作的成熟期。1967年所写的《铁血传奇》(首三部楚留香传奇),集武侠、文艺、侦探、推理于一身,阅读起来有如“福尔摩斯探案”。一生创作大量武侠小说,其中《浣花洗剑录》、《楚留香传奇》、《多情剑客无情剑》(也就是香港无线电视剧《小李飞刀》的原著)、《绝代双骄》、《萧十一郎》、《七种武器》、《陆小凤传奇》、《三少爷的剑》、《欢乐英雄》、《白玉老虎》等作品,广受读者欢迎。到了创作后期,他依然不断求变,多次说“武侠小说到了要变的时候”;曾在小说渗入散文的句法,写出《天涯.明月.刀》等小说。然而,这类作品并不为读者评家欣赏。

古龙嗜酒牛饮,1977年染上肝病,健康逐渐走下坡,1980年在北投吟松阁饮宴时遭人砍伤,失血2000cc。1982年5月,古龙与华视签了两年的制作人合约。1985年9月21日因肝硬化引起食道瘤大出血,撒手人寰,享年48岁。出殡时,友人林清玄在他的棺材里放了48瓶XO酒(威士忌)陪葬。其中一副挽联是:“小李飞刀成绝响/人间不见楚留香”。

古龙生前情归多处,学生时代即与舞女郑莉莉同居,后来又迷上舞女叶雪,不久又跟高中生梅宝珠结婚,最后以离婚收场,第二位夫人是于秀玲,长伴至古龙病逝。古龙的大弟子丁情说:“因为古大侠寂寞,所以他便追求新奇,所以他的婚姻不能长久。古大侠生性是浪子。”

古龙与48瓶XO共葬于台北极北之地北海明山墓园

古龙去世后,小说的版权纠纷开始由法院审理。

2005年,台湾淡江大学举办第九届文学与美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主题为武侠小说,集中讨论古龙的作品。之后林保淳编了一部论文集,由学生书局出版:《傲世鬼才一古龙:古龙与武侠小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ISBN 9571512974)。

影视改编

古龙多部小说极受导演青睐,不断改编成电视、电影,当中包括《楚留香》、《多情剑客无情剑》、《绝代双骄》、《陆小凤》等。在邵氏年代,楚原拍摄的古龙作品最多。

随佛教进入中国的印度文化有哪些?

随着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印度文化也大量涌入。印度人的哲学、诗歌、传说、寓言、民间故事、音韵学、医学、武技、幻术等等,渐渐为中国人所熟悉、所喜爱、所接受。

《摩诃婆罗达》是印度最古老的大战史诗,出现于纪元前第三或第四世纪;歌颂英雄罗摩的《罗摩衍那》(意译为“罗摩游记”)出现得则较晚些。这两部长诗至今还是印度家喻户诵的诗篇。此外,还有《佛所行赞》与《罗怙系谱》(怙:hù)、《童子出生》等,都是很长的叙事诗。特别是《佛所行赞》等译成中文后,对于中国的诗歌创作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像《孔雀东南飞》(全诗353句,1765字,被视为汉乐府叙事诗发展的高峰)那样的诗中新体,很可能由于受印度长诗的影响而产生;至于传说、寓言、民间故事等,中国与印度所流传的往往从一个母体诞生,其中有不少情节面貌颇为相似。这里的影响,或许是相互的,有些恐怕已经很难考查明白了。

四声,本是汉语言所固有的,但意识到它们的存在并明确地定为平上去入,则是受了印度语言的影响。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前,中国知识界只注重汉字的形象和意义,对汉字的声音并不十分重视。东汉以后,很多知识分子开始学习印度的古文字梵文。学习中他们发现,印度人研究语言时所关注的,是文字的声音而不是文字的形象,这引起不少人的注意,于是人们也开始研究汉语里的声音,并逐渐建立起中国的汉语音韵学。在南齐永明(武帝,公元482年继位,改年号为“永明”,在位11年)时代,住在建康(今南京)的外国人很多,他们都用自己本来娴习的声调转读佛经。建康的土著和尚学习了这一套本领,成为善声沙门。据史书记载,居住在建康审音文士也受了这种影响,其中最著名的周颙(zhōuyǒng,公元?~485年,南朝齐音韵学家,曾撰《四声切韵》)和沈约(公元441~513年,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为齐梁时文坛领袖,著有《四声谱》)就是四声的发现者和确定者。到了隋朝(公元581~618年),又有些学者在分析每个汉字的辅音和元音的基础上,定出了汉语一切字的读音系统。平上去入四声的发现和确定,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平仄律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古代印度的医学相当发达。印度医药是紧跟着佛教传人中国的。中国古代医学中常常讲到的岐伯,很可能就是古代印度富有神话色彩和传奇色彩的大医学家Jivaka的音译。最早到中国来译佛经的安息国僧人安世高所译《捺女耆城因缘经》中,讲到了神医耆域的种种奇术,耆域所指,与中国医书中的岐伯是同一个人。三国时候有一位神医叫华伦,《三国志·华佗传》中记载了有关他的许多奇术,比如他能给病人破腹洗肠,然后再缝好,一个月之内便可平复;广陵太守陈登得了病,“胸中烦懑,面赤不食”,华佗为他诊过脉,告诉他说,他肚子里有许多虫子,是因为吃腥东西太多造成的,于是给他煮了二升汤,先让他喝一升,过一会儿再喝一升,喝下之后不久,陈登便吐出将近三升的红头虫子,等等。华佗的故事与《捺女耆域因缘经》里的故事十分相似,其中极可能有一些渊源。这个事实说明,像《三国志》(历史著作,西晋陈寿撰,共65卷。此书为纪传体断代史,较完整地记录了三国60年间的历史。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合称“前四史”)一类的中国正史已经受到了印度传说的影响。据此也可推断,古代印度著名的外科手术大概在这个时期已经传到了中国。

《隋书·经籍志》(《隋书》,唐魏征等著,纪传体隋代史,85卷。其中《经籍志》创立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成为旧目录书籍分类的标准)中记载有一些医书的名字,比如《龙树菩萨药方》、《龙村菩萨和香法》、《龙树菩萨养性方》、《婆罗门诸仙药方》、《婆罗门药方》等等。只看书名就可以知道,这些医书都与印度有关。尽管《隋书》中记载的这些书籍都已散佚(yì,散失。失传),但可以肯定,它们在隋唐时代必然起过作用。事实也正是这样,唐代著名医典如《外台秘要》、《真人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中,都有不少印度成分。义净的《南海寄归内法传》里也有印度医学理论和药材的介绍。中国的许多医典里还谈到印度的眼科,因为眼科也是从印度传进来的。唐代诗人刘禹锡(公元772~842年)曾写过一首题为《赠眼医婆罗门僧》的诗,同样给我们留下了印度眼科的明证,诗曰:“三秋伤望眼,终日哭途穷。两目今先暗,中年似老翁。看朱渐成碧,羞日不禁风。师有金蓖(bì)术,如何为发蒙。”描写自己患白内障的情景,真切而生动。当时的中国皇帝对印度医生特别信任,贞观(唐大宗李世民年号,起始于公元627年,终止于公元650年)六年,太子患病,太宗下令迎印度医生波颇人宫,为太子治病,波颇在宫中住了100多天。

随着佛教的传播,印度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塑等艺术也逐渐在中国的土地上生了根,并开出艳丽的花朵。

音乐古代印度人有着勇猛、快乐的人生观。在印度古代最神圣的圣经宝典《梨俱吠陀中》,就记载有印度人喜爱的体操、斗羊、弓术、竞技、唱歌、舞蹈、野游等各种游戏。声乐与器乐,在那个时代已经并行。当时印度人所用的乐器有笛、太鼓、尾那等,到佛教时代,乐器的种类就更多了。《妙法莲华经》中所记的“萧、笛、琴、箜篌、琵琶、铜铙钹’(铙:náo,钹:bó)等,都可在敦煌壁画和云冈石刻中见到,由此可知这些乐器早已传人中国。特别是箜侯,中国人在汉代时就已能够仿制。箜篌盛行,才有了题为《箜篌引》这样的乐府诗,才有《孔雀东南飞》中“十五弹箜篌’的诗句。箜篌是古印度的代表性乐器,印度文学及汉译佛典中有许多关于此种乐器的记载。在北魏时期开凿的云冈石窟(位于山西大同市西武周山南麓)中,所刻不少乐伎都抱有箜篌,敦煌壁画中也绘有很多箜篌,在印度佛陀伽耶发掘的石刻,有弹箜篌,为四世纪中叶至五世纪初笈多王朝时代的艺术品,与云冈石刻约略同时。箜篌到隋、唐时又东传日本,现日本奈良正仓院尚存此器,为唐代旧物。在日本古乐中,有《奏箜篌》,也与北魏石刻弹奏方法相似。

西域的另一种主要乐器是琵琶。琵琶是古印度与波斯所共有的一种乐器,相传在汉代传人中国。《隋书》卷十五《乐志》说:“今曲项琵琶、竖箜篌之徒,并出自西域,非华夏旧器。”这些乐器,既然出自西域,它的名称应该也是域外语的音译。《宋书》卷十九《乐志》引晋傅玄《琵琶赋》说:“欲从方俗语,故名日琵琶,取其易传于外国也。”可知外国俗语中,已先有了这个名称。开始时,有的书中写做“枇杷”,有的书中写做“批把”,大概到了晋代,才写做琵琶。

由西域传人的琵琶,在汉、唐时期的文献中,约有三种:一种叫阮咸,一种叫曲项琵琶,一种叫五弦琵琶。四弦曲项琵琶,又称屈茨琵琶。屈茨、拘夷、丘慈、归兹、屈支、龟兹(qiúcí)都是Kucha的音译,即今新疆库车。玄奘《大唐西域记》中说:“屈支国,管弦伎乐,特善诸国。”在当时,龟兹是西域诸国中最能吸收印度文化并加以发展创造的民族。印度文化的东来,到龟兹是一个中间站。龟兹的管弦乐伎乐传人中国后,在隋、唐的宫廷中居于主导的地位。龟兹琵琶的传习,与印度七调的传人,对于中国中古音乐的变迁,影响极大。

唐代诗歌中,有许多咏唱琵琶的诗篇和诗句。大诗人白居易的长诗《琵琶行》,塑造了一个长安琵琶女的形象,成为极富独创性的千古名篇。

舞蹈印度舞蹈也与中国舞蹈结下了不解之缘。舞蹈在近代中国,尤其是在汉民族中,可以说很不普遍,但在古代的中国,却是非常流行的。汉、唐之际,中国舞蹈更是吸收了域外舞艺,逐渐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域外舞艺中,印度与波斯的成分最为主要,特别是天竺舞艺,几乎领导了艺坛;西域各国的舞乐,无不受其影响。

印度人自古就喜欢舞蹈。古印度人普遍尊敬的是湿婆,湿婆的另一称号便是舞王。舞蹈在印度人的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一种娱乐。祀神(祀:Sì,祭祀)、聚会、节令,人们都要歌唱、舞蹈,与古代中国相似。这种风俗在印度一直流传至今。在古梵文的《乐舞论》中,讨论了各种各样的表情与韵律,并说明不同的手势所代表的不同“语言”。在印度阿旃(zhān)陀石窟和巴格石窟的壁画中,至今仍保存着古代舞蹈的优美舞姿;在中国的敦煌石窟壁画中,也保留有北魏到隋、唐时代的乐舞姿态。

中国与印度舞乐的接触,最早可溯到汉代。东汉以后特别是北朝(公元386~534年)时期,天竺的舞乐,随佛教源源传人中国并占领了中国古舞的地位。《旧唐书·乐志》中讲到的大面(代面)、拨头(钵头、拔头)、踏摇娘(苏中郎、苏郎中)等舞曲,据现代学者考证,都能从印度找出渊源。兰陵王的服装面具、拔头舞与胡饮酒舞的古舞,由唐东传日本,被人们保存至今。另外,传人_日本的舞蹈还有浑脱舞、苏幕遮舞等数十种,多是域外舞艺,只是在中国早已失传。

隋、唐时代,外来的舞乐最盛。不过中国对印度乐舞,并非生硬的吞食,而是经过了融化与吸收。唐代最有名的宫廷乐舞《霓裳羽衣舞》(裳:cháng),据史书记载,便是从西凉乐曲改制而成的;另一著名的宫廷乐舞《秦王破阵乐》,东传于日本,西传于印度,可以说是中国吸收外来乐舞后的一个伟大创制。应该说,中国和印度的舞蹈,在唐代已经融为一体了。

中国在汉代以前的古舞,分为文舞、武舞.到唐代却分为软舞、健舞。健舞的名称,在古梵文中可以找到根源。这些健舞的姿势,在今天中国京剧的武打中,在杂技中,尚有不少存在;软舞如大垂手小垂手等,来自印度的北部与波斯;波斯的古画,北印度的古画以及唐代的舞涌中,都有这个姿态。

雕刻在古代,中国雕刻与印度雕刻原是各自独立发展的。东汉以后,在与印度雕刻艺术接触的过程中,中国雕刻才发生了变化。从印度现存的雕刻遗物看,早在公元前三世纪,人们就已经能够创作出相当成熟的艺术品了,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印度雕刻,起初用木材,渐渐改用石材,因此有不少雕刻艺术品得以保存至今。

东汉以前,中国的雕刻虽已相当精美,但却缺少巨大制作,与印度风格差异较大。佛教传人中国时,恰是印度的犍陀罗期与笈多期。在印度艺术史上,与中国关系最为密切的也正是这两个时期。犍陀罗艺术是入侵印度的希腊人创造的,人们以希腊神像为样板创作佛像,采用的是希腊、罗马风格,表情丰富,造型生动。到笈多时期,印度人又努力复兴其固有的文学、宗教和艺术,兼取键陀罗艺术之长,雕刻风格也有明显变化。中国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雕刻,恰恰受了印度笈多时代艺术的影响。云冈石窟开凿于公元四世纪,正当笈多王朝盛期。据文献记载,云冈石窟不仅样取自印度,而且还有印度僧人参与了开凿。云冈石窟为中国三大石窟之一,其石雕造像有佛、菩萨、天王、力士等。最大的佛像高达17米,最小的仅有几厘米。大佛神态肃穆安详,虽静欲动。窟壁多饰以浮雕,有佛像、佛教故事,还有礼佛像等,姿态逼真,场面生动。云冈石窟的雕刻技术,继承并发展了秦汉时代的艺术传统,吸收并融合了外来的艺术精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对隋唐艺术的发展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石窟中雕造佛像,源于印度。此法传人中国,从北魏到隋唐,成就了不少伟大工程,除云冈石窟外,还有新疆的柏孜克里克千佛洞、敦煌的千佛洞、太原的天龙山石窟、河北的响堂山石窟、辽宁义县的万佛堂石窟以及河南巩县的石窟寺和洛阳龙门石窟等。如此丰富多彩的艺术造像,成了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文化乃至中印文化交流史的重要资料,更是光耀千秋的艺术瑰宝。

绘画印度的原始绘画与中国汉代以前的绘画,也是各自独立发展的,因此风格各异,并无相似之点。东汉明帝时,蔡和秦景奉命赴天竺,用白马驮回佛像和佛经至洛阳;绘于白马寺内壁上的《千乘万骑三匝绕塔》(匝:zā),被认为是中国人创作最早的佛教画。随蔡、秦同来的天竺沙门迎叶摩腾等,也曾画《首楞严二十五观之》于保福院。那时,中国还没有绘制佛像的画家。此后,随着佛教的传播,造佛像、建寺院之风逐渐由洛阳辐射到大江南北,擅作佛画的画家也越来越多。东来传教的西域及印度僧人携来的佛画,多被中国画家当做临摹传写的范本。由此,佛教画像及其装饰、构之法,便在中国的艺苑中扎下了根。

三国时代吴国人曹不兴,擅画龙、虎、马和人物,后受天竺僧人康僧会带到吴国的佛画影响,成为中国早期佛画家中最有名的一个。曹不兴喜欢作大幅佛像,据说曾在50尺长的绢上画人物,运笔迅速,转瞬即成。西晋画家、曹不兴弟子卫协,技艺更为进步,他吸收印度艺术长处,擅绘神仙、佛像及人物故事画,曾作《七佛》、《上林苑》、《北风诗》等;所绘人物,表情自然,栩栩如生。东晋时代,杰出画家顾恺之(约公元345~406年,恺:kǎi)传承了两汉艺术,也创作了许多神仙、佛像和人物肖像画,所作建康(今南京)瓦棺寺壁画《维摩诘像》,光彩照人,轰动一时。其绘画与理论,对中国画发展影响很大。南朝梁画家张僧繇(yáo)擅画道教和佛教人物像。梁武帝(萧衍,公元502~549年在位)崇信佛教,大兴佛寺,经常让张僧繇去作壁画。张僧繇画的如来像、维摩诘像、卢舍那像,出神人化,生动异常。相传他作安乐寺四白龙壁画,其中二龙点睛后旋即飞去,此后便有了“画龙点睛”这一典故。

中国绘画由六朝经隋唐的过渡,在唐代形成了一个生机勃勃、丰富多彩的局面:大画家辈出,新画派不断出现,在吸收外来技巧的基础上,民族风格逐渐确立。这一时期,佛教题材仍在绘画中占有很大比重,许多大画家都与佛教有关,而且都画过佛画,其中,对后世影响较大的画家有阎立本、尉迟乙僧、吴道子、孙位(又名孙遇)以及大诗人王维等。

宋元时代,中国画发生了明显变化:壁画已不再像唐代那样占据重要地位;山水画、花鸟画以及世俗人物画都向卷轴方向发展。且逐渐成为时尚。但宋元时代毕竟还存在着佛教,存在着佛教的影响,所以佛画依然不绝如缕。

到明清时代,中国绘画进入了一个更加繁荣的时期,各种流派竞相发展,争奇斗艳。这一时期,佛教对绘画的影响已不像宋代以前那样主要表现在佛画的绘制以及佛寺壁画上,而主要表现于画家的宗教信仰以及创作中对意境的追求。画家中有一大批僧人或信仰佛教的人。画论方面,也出现了以禅品画的倾向。其代表画家有董其昌(公元1555~1636年)、陈洪绶(号老莲,公元1598~1652年)、八大山人(本名朱耷zhūdá,公元1626~1705年)、石涛(法名原济、字石涛,公元1642~1718年)等。

话说千古风流人物故事

1唐太宗

唐太宗,李世民(599年—649年 )在位23年(627-649)是唐朝第二代皇帝,中国封建社会伟大的军事家,卓越的政治家,著名的书法家和诗人。在位二十三年,在位期间国泰民安,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繁荣。后人称他在贞观年间的统治为“贞观之治”。太宗的飞草非常著名,诗歌在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太宗编写了著名的秦王破阵乐,同时在帝范和唐会要等书籍中,对太宗的政治理论有相当多的描述。

2

■康熙简介

康熙帝,满族,全名爱新觉罗·玄烨,庙号清圣祖,“康熙”为其年号,清朝习惯以年号称呼皇帝。康熙系满清入关后第一皇帝顺治皇帝的第三子,生于顺治十一年(1654年5月4日),卒于1722年11月13日,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位执政长达61年。康熙稳固了满清开国时的统治,继承了中国传统的封建统治,并大大加强了君主集权,以文字狱等方式大大降低了士大夫自宋、明以来的地位。

康熙8岁即位,14岁时铲除了权臣鳌拜,开始亲政。

康熙执政期间,撤除吴三桂等三藩势力(1673年),从郑成功的孙子郑克爽手中收复台湾(1684年),平定准噶尔汗噶尔丹叛乱(1688年-1697年),并抵抗了当时沙俄对我国东北地区的侵略,签定了《尼布楚条约》,划定中国东北边界。他在承德修建了避暑山庄,作为与北方游牧民族交往的基地,从此建立会盟制度和避暑山庄外藩朝觐制等,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稳定。从社会经济的角度考察,康熙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政策:积极鼓励垦荒,废止满清初年残酷的圈地令,实施更名田;整修黄河、淮河、运河的水利工程。尤其是在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决定“永不加赋”,取消新增人口的人头税,并最终演变成“摊丁入亩”制度。并大蠲赋税。最终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表现为耕地面积的迅速扩大与粮食产量的提高、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奠定了“康乾盛世”的基础;文化上康熙帝重视对汉族知识分子的优遇。他曾多次举办博学鸿儒科,创建了南书房制度,并亲临曲阜拜谒孔庙。康熙帝还组织编辑与出版了《康熙字典》、《古今图书集成》、《历象考成》、《数理精蕴》、《康熙永年历法》、《康熙皇舆全览图》等图书、历法和地图;同时他对西学也有浓厚的造诣,在天文学、数学(特别是几何学)、物理学、化学、药学(曾在宫中推行可治疗疟疾的金鸡纳(现书籍多记载为金鸡纳霜,误,金鸡纳霜到十九世纪才被提取出来))、医学(曾在自己的子女身上种痘,以预防天花)等方面都毕生的学习,但是这一对西学的爱好仅限于其个人,汉族士大夫阶层独尊儒术的传统不可动摇,康熙并未采取推动西学的措施。康熙为了孤立台湾,先后实行海禁,但也首开闭关锁国之始。他崇尚儒学,尤其是朱熹理学,中国封建时代的文件专制达到了顶峰。晚年因选择继承人失误,两度废立皇太子,造成长达20余年的诸皇子为夺储位的结党争斗,致使吏治懈怠,朝中党派林立,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安定。

康熙61年11月13日病死于畅春园。 谥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庙号圣祖。葬于今河北遵化清东陵 “景陵”。

3夏完淳

夏完淳(1631-1647),别名复,字存古,号小隐、灵首(一作灵胥),乳名端哥,南明诗人,爱国英雄。明松江府华亭县人(现上海市松江),家住郡城西花园浜。完淳父夏允彝为江南名士,与完淳师陈子龙创立几社。夏完淳受父亲影响,矢志忠义,崇尚名节。天资聪颖,早慧,5岁读经史。当时陈继儒曾写诗赞:“包身胆,过眼眉,谈精义,五岁儿。”7岁能诗文,9岁写出《代乳集》。允彝出游远方,常带完淳在身边,使他阅历山川,接触天下豪杰。从陈子龙为师,又受知于复社领袖张溥,在文章气节方面,深受二人熏陶。少年时即胸怀大志,至十一、二岁,已“博极群书,为文千言立就,如风发泉涌;谈军国事,凿凿其中。”一次他问岳父钱栴:“今日世局如此,不知丈人所重何事?所读何书?”丈人惊愕,一时无从回答。

崇祯十六年(1643年),与同县友人杜登春等组织“西南得朋会”(后改为“求社”),成为“几社”的后继。次年春,农民起义军席卷北方,完淳自称 “江左少年”,上书40家乡坤,请举义兵为皇帝出力。

清顺治二年(1645年),清兵下江南,完淳年15,随父、师在松江起义抗清。失败后,夏允彝投水自殉。乃追随陈子龙与太湖义军联系,参谋义军领袖吴易军事,继续从事抗清复明活动。不就,太湖义军被包围消灭。完淳泅水脱险。复明意志坚定不移。因痛心国事,作《大哀赋》,文采宏逸,情词哀惋,见者无不感叹惊佩。

顺治四年春,明鲁王赐谥夏允彝为“文忠”公,并遥授完淳为中书舍人。完淳写谢表,连同抗清复明志士数十人名册,交与专在海上往来通信联系的秀才谢尧文,使赴舟山呈与鲁王。谢在漴阙候船,被清兵拿获,解送提督吴胜兆处系狱。后吴胜兆反清事败,清当局得完淳所书谢表等,于是南京总督军务洪承畴,秉承清摄政王意旨,按名册严缉夏完淳等,务要一网打尽。

完淳避在嘉善岳父家中,曾秘密西行受阻,返回松江,决定渡海至鲁王处,再图大举。不幸于六月底被清当局侦获逮捕,取水道解往南京受审。船过细林山(即辰山),想起老师陈子龙,作《细林夜哭》诗,以表哀悼。船过吴江,又作《吴江夜哭》诗,以悼念吴易。

押至南京,洪承畴亲自讯问并劝降,说:“童子何知,岂能称兵叛逆?误堕贼中耳!归顺当不失官。”完淳挺立不跪,佯为不知审讯大员就是洪承畴,高声答道:“我闻亨九(洪承畴字)先生本朝人杰,松山、杏山之战,血溅章渠。先皇帝震悼褒恤,感动华夷。吾常慕其忠烈,年虽少,杀身报国,岂可以让之!”当左右差役告诉他堂上“大人”就是洪承畴时,完淳更声色俱厉地说:“亨九先生死王事已久,天下莫不闻之,曾经御祭七坛,天子亲临,泪满龙颜,群臣呜咽。汝何等逆徒,敢伪托其名,以污忠魄!”洪承畴色沮气夺,无辞以对。时钱栴亦被捕,意志沮丧。完淳在旁勉励说:“今与公慷慨问死,以见陈公于地下,岂不亦奇伟大丈夫哉!”使钱得全晚节。 在狱中谈笑自若。自被捕至狱中写下得诗,名《南冠草》,都是慨世、伤时、怀友和悼念死者之作,慷慨悲凉,传诵千古。继其父所作之政论集《续幸存录》,分析南明弘光王朝败亡得原因,识见超卓。如谓“南都之政,幅员愈小,则官愈大;郡县愈少,则官愈大;财赋愈贫,则官愈富。斯之谓三反。三反之政,乌乎不亡?”故郭沫若惊叹“完淳不仅为一诗人,而实为备良史之才者也。” 九月十九日,被押出处斩。临刑,立而不跪,神色不变。死年才17岁。死后,由友人杜登春、沈羽霄收殓遗体,归葬于荡湾村夏允彝墓旁。

4兰陵王

兰陵王——高长恭(?~573)

全怪一部胡言乱语的电影,把兰陵王搞成了云南的野人。真正的兰陵王名高长恭,又名高孝瓘,是东魏大权臣北齐奠基人白手起家大英雄风流大丞相高欢之孙。高欢长子高澄在父亲死后当上东魏第二任权臣。高澄政治上精明强干,却于29岁死在奴隶手里,丢下六个嗷嗷待乳的儿子,老四就是成为千古传说的兰陵王。值得一提的是,正史里忠实记录了另外五兄弟的母亲出处,就长恭例外:“兰陵王长恭不得母氏姓”。不知道是书史的遗漏,还是花花公子高澄自有隐情。高澄一死,其弟高洋继任,干脆一脚踢走皇帝,自己称帝,北齐建立。这是个出了名的野兽世家,群交乱性,酗酒暴虐,以杀人为乐。高长恭生在其中,人算很不错的,只留下一桩八卦:皇帝赏他20个侍妾,他只收下一个。原因是起原本就并非好色之徒,但若拒绝皇帝则会使皇帝有失颜面,遂只挑选了一个。

高长恭骁勇善战,据说因为面相太柔美,不足威赫敌人,每每打仗都要带上狰狞的面具。最著名的一次是救援洛阳,他带领五百骑士,冲过周军重重包围,突入洛阳城下,城上齐兵认不出谁来了,怀疑是敌人的计谋。兰陵王摘下盔胄(注意,这里是个把脸遮了很大部分的头盔,而不是面具。兰陵王面具”的典故只是后来的编舞者编出来的,其目的是为了增强故事的戏剧性。),示之以面容,城上军心大振,掉下弓弩手数百名,前来接应。很快周军被迫撤走。为庆祝胜利,武士们编了《兰陵王入阵曲》,戴着面具边跳边歌。

史载:“长恭貌柔心壮,音容兼美。为将躬勤细事,每得甘美,虽一瓜数果,必与将士共之。”木兰从军最好是投到兰陵王帐下。女儿家惊艳,为面具摘下瞬间的绝世风华,然后跟他一人一半分个红苹果。噢,心都醉了!

老天造人,总不愿造得太完美,高长恭染了个大毛病:贪财。门口常有行贿的进进出出。搞得老百姓都说三道四。属下尉相愿问他:“王既然俸禄那么高,何必如此贪?”长恭答不上来。相愿说:“您是不是因为怕功劳高,被主上忌讳,故意给自己抹点污垢?”嘿嘿,什么理由?这位老兄说话技巧一流!长恭见有台阶下了,才开口:“是的。”相愿说:“朝廷如果猜忌王,这正好给他留了一条辫子抓。想求福反而招祸。”长恭泪下,跪膝,请他给个安身的法子。相愿说:“王威名太重,最好在家养病,别干预政事了。” 长恭听了劝告,便偶尔装装病。完全隐退,又不甘心。正处盛年的男子,谁愿意退休?何况高长恭不是当隐士的个性。

北齐末代皇帝高纬一天听了《兰陵王入阵曲》,对高长恭说:“入阵太深,毕竟危险,一旦失利,追悔莫及。” 长恭无心快语:“家事亲切,不觉遂然。” 高纬一听“家事”这两个字,心生警觉。叫人给他送去毒药一杯。皇帝杀人,连理由都没扯。高长恭死时的年龄没有记载,估计才三十出头。留下个悲痛欲绝的遗孀郑妃,守着佛门孤灯,度此残生。四年后,失去了支柱的北齐就为宇文氏所灭,高氏子孙几乎全遭屠戮。

偶这键盘上死人都死麻了。这是段怎样的岁月:有广陵散的高洁,有兰亭序的潇洒,有敕勒歌的豪迈,种种浪漫都只是逃避苦难现实的一醉。泼墨汉家子,走马鲜卑儿,红尘里一道道风景线皆在噩梦中毁灭。神伤,为焚琴煮鹤般的凄艳。恨不能一把火燃烧掉千年的帷幕,一卷风吹干净中原的黄土,去赏那时的桃花,梧桐,碧竹,寻那人的麈尾,冠帽,面具。用恬淡换去他的功利,用善良换去他的毒暴,用自足换去他的贪残,可否能将结局改善?

不用说了,面对历史,改了过程,改不了结尾。

5莱昂纳多

更多资料请看【百度】莱昂纳多吧:

中文名: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中文全名:莱昂纳多·威尔海姆·迪卡普里奥

英文名:DiCaprio Leonardo

英文全名:Leonardo Wilelm DiCaprio

昵称:Leo

生日:1974年11月11日

身高:182cm

星座:天蝎座

出生地点: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

最喜欢的书籍:《老人与海》

最喜欢的运动:篮球、棒球

最喜欢的音乐:说唱音乐

最喜欢的乐队:Pink Floyd、Beatles、Led Zeppelin

最喜欢的男演员:罗伯特·德尼罗、阿尔·帕西诺、杰克·尼克森

最喜欢的女演员:梅格·瑞恩

最喜欢的电影:《教父》

最不喜欢的食品:肉

最喜欢的电视节目:《边缘地带》

最喜欢的度假地:德国

最喜欢的球队:洛杉矶湖人队

最喜欢的事物:柠檬汁 健怡型可口可乐 意大利面

最喜欢的颜色:绿色,紫色,黑色

最喜欢的时装设计师:Vintage

最喜欢的城市:纽约,旧金山

最喜欢的乐琴:风琴

其他爱好:收集棒球和篮球卡片

最大的愿望:保护环境,生活在和平之中

最喜欢的童年回忆:用恶作剧使邻居惊恐不安

最好的生日:16岁生日,因为从那天开始,我可以开车了

最好的品质:我拥有极好的幽默感

最坏的习惯:常常有意地,习惯性地拖延做事情

习惯。拨弄头发,啃指甲

演奏的乐器:过去常常弹风琴

以前拥有的汽车:69年产小野马敞蓬汽车,钻蓝色切诺基大吉普和灰色宝马单排座轿车

亲友:父亲乔治,意大利人,连环画出版商;母亲,艾米琳,德国人,律师助理;继母,职业是健美运动员;同父异母兄弟亚当,演员

喜欢的女孩:善良,开朗和外向型的女孩

对童年生活的描述:有趣,可笑,聪明伶俐

生活的重要目标:成为一名成功的演员

名言:人们想要你成为一个疯狂,失去理智的坏小子。他们想看到你的处境和他们一样悲惨。他们不需要英雄,他们需要的是看到你堕落

6桑兰

桑兰

原国家女子体操队队员,中国奥委会官网特约记者,中国体育界的“阳光女孩”,“奥运之星保障基金”的发起人

桑兰在国家女子体操队时曾多次获得国内国际比赛金牌,然而在1998年7月22日,她在第四届美国友好运动会的一次跳马练习中不慎受伤,此后,坚强的她在轮椅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生奇迹。

1999年1月她成为了第一位在时代广场为帝国大厦主持点灯仪式的外国人,1999年4月荣获美国纽约长岛纳苏郡体育运动委员会颁发的第五届“勇敢运动员奖”,2000年5月点燃中国第五届残疾人运动会火炬,2000年9月代表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赴美演出。2002年9月,桑兰加盟世界传媒大亨默多克新闻集团下属的“星空卫视”,担任一档全新体育特别节目《桑兰2008》的主持人,她用这样的方式继续着自己的奥运之路。也是在2002年9月,桑兰被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系破格免试录取,就读广播电视专业。

2007年桑兰与互联网结缘,她的全球个人官方网站上线,同时她也被聘为中国奥委会官方网站特约记者。

桑兰在2007年6月作为“奥运之星保障基金”的发起人,加入到了“奥运之星保障基金”的筹建工作中,为了让更多曾做出突出贡献的伤残运动员有个更好的归宿,她将为退役运动员的社会福利事业展开各方面的工作。

命运的多舛没有让桑兰低头,面对新的人生境遇,她艰难而又坚毅地开辟了新的人生道路。作为曾经的中国体操的旗帜性人物,在遭遇人生重大挫折后,桑兰始终用一种平和的心态看待自己,不幸只会让她更加的成熟。她的辉煌诉说着她的成长,她的人生低谷,也得到好心人不断地鼓励。她说,在自己最困难的时候,是大众给了她站起来的勇气。

桑兰传播着中国的奥运之梦,她此生注定要和奥运结缘。

桑兰凭借自己顽强、乐观的心态,用她自己的行动和事迹感染着世界,她是最富奥运精神的女性榜样。

7武则天

历史上唯一的女皇

8李清照 (1084.2.5.-1155.4.10.) 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济南历城(历下)人。其父李格非是北宋著名的学者和散文家,幼承家学,早有才名。以词著名,兼工诗文,并著有词论,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早年生活安定、优裕,词作多写相思之情;金兵入侵后,遭遇国家巨变,词作多感慨身世飘零。她的诗文感时咏史,与词风迥异。她还擅长书画,兼通音律。现存诗文及词为后人所辑,有《漱玉词》等。

9三毛简历

三毛于1943年3月26日(农历2月21日)生于四川重庆。幼年时期的三毛就表现对书本的爱好,5岁半时就在看《红楼梦》。初中时期几乎看遍了市面上的世界名著。初二那年休学,由父母亲悉心教导,在诗词古文、英文方面,打下次坚实的基础。并先后跟随顾福生、邵幼轩两位画家习画。

1964年,得到文化大学创办人张其均先生的特许,到该校哲学系当旁听生,课业成绩优异。

1967年再次休学,只身远赴西班牙。在三年之间,前后就读西班牙马德里大学、德国哥德书院,在美国伊诺大学法学图书馆工作。对她的人生经验和语文进修上有很大助益。

1970年回国,受张其均先生之邀聘在文大德文系、哲学系任教。后因未婚夫猝逝,她在哀痛之余,再次离开,又到西班牙。与苦恋她6年的荷西重逢。

1973年,于西属撒哈拉沙漠的当地法院,与荷西公证结婚。在沙漠时期的生活,激发她潜藏的写作华,并受当时《联合报》主编的鼓励,作品源源不断,并且开始结集出书。

第一部作品《撒哈拉的故事》在1976年5月出版。

1979年9月30日夫婿荷西因潜水意外事件丧生,回到台湾。

1981年,三毛决定结束流浪异国14年的生活,在国内定居。同年1月,《联合报》特别赞助她往中南美洲旅行半年,回来后写成《万水千山走遍》,并作环岛演讲。之后,三毛任教文化大学文艺组,教小说创作,散文习作两门课程,深受学生喜爱。

1984年,因健康关系,辞卸教职,而以写作、演讲为生活重心。

1989后4月首次回大陆家乡,发现自己的作品在大陆也拥有许多的读者。并专诚拜访以漫画《三毛流浪记》驰名的张乐平先生,了确夙愿。

1990年从事剧本写作,完成第一部中文剧本,也是她最后一部作品《滚滚红尘》。

1991年1月4日清晨去世,享年48岁。

三毛作品欣赏: 《逃学为读书》、《孤独的长跑者》、哭泣的骆驼、背影、稻草人手记、送你一匹马

台湾女作家三毛已去世多年,可是她的确切死因至今仍是一个谜。近日,一本名为《三毛死于谋杀》的图书纷纷出现在上海各家书店中。但其中对三毛的很多事都进行质疑,让人不得不怀疑他用三毛助自己出名的动机。

三毛一生“流浪”过54个国家。1991年1月2日,她因子宫内膜肥厚,住进台湾荣民总医院,3日开刀完成手术。4日清晨,医院清洁女工进入7楼妇产科单人特等病房,打扫浴室的时候,看见坐厕旁点滴架的吊钩上,悬挂着三毛被尼龙丝袜吊颈的身体。她身着白底红花睡衣,现场没有任何遗书。

法医推断三毛死亡的时间是凌晨2时。第二天,台湾所有的报纸都报道了三毛的死讯,香港80余家报纸也对此作了详细报道。然而事隔不到半年,就有各界人士对三毛的死因提出疑问,认为警方的现场勘察太匆忙、“因病厌世、自缢身亡”的结论太武断,会不会有真正的凶犯逃脱法网三毛崇敬爱情。1973年,三毛与西班牙美男子荷西在撒哈拉结婚,1979年荷西在北非潜水时丧生,三毛哭得死去活来,从此生活在对荷西的思念中。

三毛热爱祖国。她很早就提出“两岸不能再分离了”。1985年,她在一个几千人参加的演讲会上唱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她是在台湾第一个把《义勇军进行曲》公开唱出来的人。唱后台下一片肃静,许多人替她担心。

三毛对大陆文化名人张乐平、姚雪垠、贾平凹、王洛宾等有着非同一般的友谊。1989年,三毛到上海与画家张乐平相见,认画家为“爸爸”。她用上海话告诉画家:“我3岁多就离开了上海,那时我刚懂事,看的第一本书就是《三毛流浪记》,那个到处流浪、永远也长不大的男孩对我影响可大了。许多年以后,当我在异国他乡写第一本书的时候,我就取笔名用了‘三毛’这个名字。”

三毛写过一首《橄榄树》:“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这首歌在台湾被禁唱了十几年,因为当局认为歌词中“远方”指的就是中国大陆。1990年12月,三毛编剧的电影《滚滚红尘》参加台湾金马奖角逐,夺取8项大奖,却没有三毛的最佳原著编剧奖。《滚滚红尘》引起台湾某些当权者的愤怒:“刻意歌颂中共、肆意攻击政府、丑化国军……”有人认为,三毛有可能因此成为政治牺牲品。

书中把对三毛死因的各种猜测,比如绝症无望说、孤单寂寞说、为情所困说、江郎才尽说及自杀情结说等,都一一予以驳斥。书中还引用了10位著名人士对三毛的谈论,认为三毛死得怪异、突然,她没有理由自裁。把三毛的死解释成自杀是对她的不公平,甚至是对她人格的污辱。

10古龙,本名熊耀华,“古龙”是其笔名,祖籍江西南昌,1937年出生于中国大陆(或说1936年出生于香港),1985年9月21日病逝于台湾。华语文坛现代新派武侠小说家。

生平

古龙生长于破碎的家庭,1952年父母离异,古龙独自住在台北县瑞芳镇,造成他的浪子个性。少年时期嗜读古今武侠小说及西洋文学作品,古龙说“我喜欢从近代日本及西洋小说偷招”,师大附中初中部、成功中学毕业,淡江英专(即淡江大学前身)毕业后开始从事小说创作,1949年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1960年始尝试写武侠小说《苍穹神剑》。当时,台湾侠坛卧龙生、诸葛青云、司马翎三人名噪一时。1964年出版《浣花洗剑录》,是古龙武侠小说的一个里程碑,代表著他武侠创作的成熟期。1967年所写的《铁血传奇》(首三部楚留香传奇),集武侠、文艺、侦探、推理于一身,阅读起来有如“福尔摩斯探案”。一生创作大量武侠小说,其中《浣花洗剑录》、《楚留香传奇》、《多情剑客无情剑》(也就是香港无线电视剧《小李飞刀》的原著)、《绝代双骄》、《萧十一郎》、《七种武器》、《陆小凤传奇》、《三少爷的剑》、《欢乐英雄》、《白玉老虎》等作品,广受读者欢迎。到了创作后期,他依然不断求变,多次说“武侠小说到了要变的时候”;曾在小说渗入散文的句法,写出《天涯.明月.刀》等小说。然而,这类作品并不为读者评家欣赏。

古龙嗜酒牛饮,1977年染上肝病,健康逐渐走下坡,1980年在北投吟松阁饮宴时遭人砍伤,失血2000cc。1982年5月,古龙与华视签了两年的制作人合约。1985年9月21日因肝硬化引起食道瘤大出血,撒手人寰,享年48岁。出殡时,友人林清玄在他的棺材里放了48瓶XO酒(威士忌)陪葬。其中一副挽联是:“小李飞刀成绝响/人间不见楚留香”。

古龙生前情归多处,学生时代即与舞女郑莉莉同居,后来又迷上舞女叶雪,不久又跟高中生梅宝珠结婚,最后以离婚收场,第二位夫人是于秀玲,长伴至古龙病逝。古龙的大弟子丁情说:“因为古大侠寂寞,所以他便追求新奇,所以他的婚姻不能长久。古大侠生性是浪子。”

古龙与48瓶XO共葬于台北极北之地北海明山墓园

古龙去世后,小说的版权纠纷开始由法院审理。

2005年,台湾淡江大学举办第九届文学与美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主题为武侠小说,集中讨论古龙的作品。之后林保淳编了一部论文集,由学生书局出版:《傲世鬼才一古龙:古龙与武侠小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ISBN 9571512974)。

影视改编

古龙多部小说极受导演青睐,不断改编成电视、电影,当中包括《楚留香》、《多情剑客无情剑》、《绝代双骄》、《陆小凤》等。在邵氏年代,楚原拍摄的古龙作品最多。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奥运会艺术体操〗奥运会艺术体操秦王破阵乐》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www.zuqiumeng.cn,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