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羽生结弦的魅力,真的与金牌无关五天前,也就是2月10日中午12时,在北京冬奥花滑男单自由滑比赛中—— 日本花滑运动员羽生结弦挑战“4A”失败了。 最终,他以283.21分的总分位列第...

今天运困体育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奥运金牌,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羽生结弦的魅力,真的与金牌无关

羽生结弦的魅力,真的与金牌无关

五天前,也就是2月10日中午12时,在北京冬奥花滑男单自由滑比赛中—— 日本花滑运动员羽生结弦挑战“4A”失败了。

最终,他以283.21分的总分位列第四,很遗憾,无缘2022北京冬奥会奖牌。

(图源网络)

赛后,原本强忍着情绪的羽生结弦在接受采访时见到了自己熟悉的前辈——日本花滑名将荒川静香,一下子崩不住了。

他请求:“等一下”

下一秒,转过身去背对着镜头,用头抵住墙,独自一人躲在墙角抽泣, 嘴里念叨着:“看到静姐,我就有点受不了。“

(图源网络)

或许是考虑到周围人的担心,所以没过一会儿,他便仰起头——防止眼泪从眼眶里流出来。

紧接着转过身告诉大家: “我已经好了。“

暂且平复了心情之后,谈起这次参加北京冬奥会的心情,羽生结弦回答道: “说实话,真的不甘心, 为什么努力得不到回报?”

他说最近三天自己一直在被这个问题缠绕。

(图源网络)

在这个充斥着成功学理论、人人喊着“努力一定会有回报“的时代。

一个顶着奥运冠军的光环、无数次驰骋赛场的运动员 给了人们另一种答案: 没有人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也没有人会永远笃定自己所坚持的东西。

从他身上,能看到只是——

羽生结弦从来不是「神」。

和所有普通的人类一样,他同样也 是一个「强大」与「脆弱」的集合 体。

“我的目标是奥运会金牌”

时间拉回到28年前,1994年12月7日,一个名叫羽生结弦的男孩在日本仙台出生了。

据说,父亲之所以为儿子取名为 “结弦” 二字——

一是因为他所出生的12月对应“射手座”,二是希望他的人生能够如同弓弦一般,充满斗志且张弛有度。

关于他名字的这段诠释,也恰如其分地描述了后来的他在花样滑冰里的每一场表演、每一个选择。

现在回过头来看,要论先天条件,羽生结弦并不是一个具备优势和天赋的运动员。

运动都与身体素质脱不开关系,但早在2岁时,他便诊断为患有哮喘。

直到4岁那一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跟随姐姐一同来到了家附近的冰场。 抱着 “锻炼身体、克服哮喘” 的目的,展开了与滑冰的相识与相爱。

早在少年时期,羽生结弦便在各种花滑比赛中流露出的 “天才的一面“。

15岁之后,从青少年组升入成人组,从日本来到加拿大多伦多的蟋蟀俱乐部接受专业的训练,身上的光芒更是再也遮不住了。

2010年~2014年的四年赛季中,羽生结弦每年至少要拿下一枚奖牌。再往后,他又用行动证明了—— 自己11岁那一年所说的话绝非「童言无忌」。

2006年,年仅11岁的他,顶着偶像普鲁申科 (俄罗斯花滑运动员,被称为“冰皇”) 同款发型,冲着镜头傻笑着说: “我的目标是奥运会金牌。”

很快,这句话在8年后得到了应验。

正当人们认为,“成为了奥运冠军”的羽生结弦已经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之时,才发现——

他的目标根本就不是这个「头衔」。

拿下冠军之后,羽生结弦展现出了更大的野心,毫不犹豫地迈向了难度更高的台阶。

“羽生结弦,绝对要赢“

很多人只知道,作为一个优秀的运动员,必须要面对常年的高强度训练,甚至忍受伤病的疼痛和巨大的心理压力。

但实际上,羽生结弦所付出的东西,远比人们想象中要多得多。

首先,抛开日复一日的训练,为了让自己的动作做得更精准、更完美,他在日本的早稻田大学学习「人类信息科学」。

平日里,他会将自己的动作用公式表示出来,再分析这份力道作用到了什么地方,会怎样受力。

最后总结出 “用什么力量去跳会更好”

从他的课堂笔记里可以看到,上面满是不同颜色的笔写下的文字——

红色用来标记必须要记住的重点内容,蓝色用来标记自己有疑惑的地方,绿色用来写下自己所理解的内容。

“这些全都非常重要,要把它们全部用在花滑上。”

除此之外,每天训练前和睡觉前,他都要固定做一件事——

观看大量「跳跃」的影像,不断在镜子前进行意向训练。

他需要通过这种方式,让自己时刻牢记跳跃的感觉,直到能将视频内的那些完美的动作一模一样复制下来为止。

而且,与其他比赛项目不同,花样滑冰是一项兼具 竞技性 艺术性 的运动。

为此,羽生结弦还亲自对比赛时的背景音乐进行编辑,从电影的原声音乐中选择音乐,再组成节目的配乐。

这在花滑选手中是很少见的。

但是在他看来: “如果跳跃不能和音乐融合在一起就没有意义。跳跃、旋转、步法,全部都必须要融合在音乐里。”

这种长此以往的极致追求,已经让他与旋律和动作形成了某种默契。

每当走进制作音乐的过程中时,对于 “在多少秒内要滑多少步” “哪一秒钟要进行跳跃” 这些事情羽生结弦便已然做到了心中有数。

在各个方面主动提升能力之余,羽生结弦还会对自己所创造出的结果不断进行反思。

比方说,他对滑冰有一种“大爱”。

不止是为自己而努力,而是会从更长远的角度,为全世界的滑冰运动考虑。

在他看来,很多人都在为夺得世界冠军而去提高自己的水平,此时,如果世界冠军也在提高自己的水平,那么大家的水平就会不断提高。

如此一来,便能形成一个好的 「上升循环」

此外,在这些年的比赛过程中,他还养成了写《滑冰笔记》的习惯,截止到2018年已经写下了大约五、六本。

每一次比赛结束时,天都会以文字的形式反省自己的动作哪里做得不够到位,具体需要改进什么地方。

陷入状态很差又找不到原因的时期,就会翻开这些笔记进行回顾。

通过了解自己的状态起伏,重新找回在比赛中能够让自己状态好起来的方式。

在这成千上万页的笔记里,其中有一页最为特殊,记录于2012年10月26日。

当时,他在自由滑比赛中获得第二名,心想着:“拿了第二名,气死了。”

然后打开笔记本带着强烈的情绪写下了四个字——

「绝对要赢」。

就这样, 日复一日的训 动作与音乐恰到好处的融合 理性的计算与感性的艺术感知相加 对于每一次比赛的反思与调整

这一切的一切,构成了一段又一段动人的花滑表演。

图为2018年平昌冬奥会上,羽生结弦表演阴阳师《SEIMEI》

也正是基于这每一环之间的完美配合, 所以在观看他的表演时,会获得全然不同的感受——

看其他选手表演时,更多关注的是ta的动作做得是否完美、得到的分数是多少;

但看羽生结弦表演时,你会不自觉地忘记 自己正在看 一个充满得 失胜负的竞技比赛,而是在欣赏一段极具“美感”的艺术。

他全情地沉浸其中,人们也跟着他一起被带入他的冰雪世界,尽情享受。

目标不止是冠军

更是最大极限

虽然羽生结弦曾在采访中表示过: “我现在基本上已经开始做很接近极限的东西了。”

但是不到最后一刻,你好像永远都不会知道这个人的极限到底在哪?

继索契冬奥会和平昌冬奥会之后,迎接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羽生结弦向着更高的目标出发了—— “4A”

所谓“4A”,全名叫做阿克塞尔四周跳。

简单来解释就是,选手需要在起跳之后的一秒钟时间内,在空中完成四周半的旋转,并在冲击力极强的情况下顺利落冰。

这一动作,堪称是史上难度最高、超越人体极限的动作。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假如在这一次的北京冬奥会上再度拿下冠军,那么羽生结弦就能实现“奥运三连冠”了。

然而,“奥运三连冠”和“尝试完成4A”,几乎是两个相悖的选择——

因为要想拿下三连冠,他大可去完成更稳妥、更能拿下高分的动作;

而尝试完成4A,则意味着需要冒着更大的风险、甚至是放弃奖牌。

在这四年一度的奥运赛场上,将“完成4A”的目标置于“赢得冠军”的目标之前,在大部分人看来,这显然是一个不划算的选择。

可他还是这么去做了。

结果如同大家五天前所看到的那样——起跳、旋转、落冰、摔倒、最终无缘奖牌。

我相信,早在比赛开始之前,羽生结弦就已经预想到可能会得到这样一个结果,也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

毕竟对于他来说,接受这种“挑战失败”的遗憾早已不是第一次了。

记得在2017年,平昌奥运会开始前夕,他在NHK杯大奖赛里挑战高难度动作4Lz时摔倒,造成右脚踝韧带损伤。

闭关三个月之后,最终决定服用止疼药参加奥运会。

和这一次是如此地相像。

在花滑面前,羽生结弦总是带着 “飞蛾扑火式” 的勇气,不惜拿出自己的全部赌注,也要去迎接别人认为不可能的挑战。

这样极具冒险精神的他,轰烈、动人、义无反顾,已是「王者」。

写到这儿,更加理解了他所说的: “这是为了要获得压倒性的胜利,要压倒性地赢过所有人,必须得做到这地步才行。”

摆在面前的,始终都是两个选择:

一个是“我要赢”,一个是“我喜欢”,羽生结弦选择了后者。

优秀的运动员数不胜数,而敢于这样选择的羽生结弦,只有一个。

参考资料:

1.百度百科:羽生结弦

2.NHK纪录片《为卫冕而苦战~羽生结弦》

3.纪录片《绝对要赢,羽生结弦向自己发起的挑战》

金牌背后的奥林匹克“精神之美”

2022年2月19日,在冬奥会即将结束的最后时刻,在“双人滑自由滑”比赛中,中国选手隋文静/韩聪摘得了金牌,这关键的一金,使中国代表队以9金力压8金的美国队,成为了奖牌榜的第三名,为中国代表团带来了金牌总数 历史 性的突破。

金牌的数量固然重要,他是一个国家 体育 实力的体现,但是比金牌本身更有价值、更闪耀的难道不应该是运动员们的那种“不放弃、不言败,超越自我,挑战极限,全力以赴为梦想拼搏的奥林匹克精神”吗?

隋文静、韩聪这对已经携手花滑15年的选手终于如愿以偿地登上了奥运会的最高领奖台,但是这光环背后是他们付出的无尽的汗水,默默承受着身体上的伤痛,精神上比赛的失意、状态的低谷。15年来他们互相支持、彼此鼓励,没有轻言放弃,正如他们比赛中选的那首优美的《忧愁河上的金桥》,“当你遇到困难、灰心失意的时候不要放弃,因为你的朋友会默默守护,全力相助。”

他们做到了,因为坚持,因为努力,他们收获了应该属于他们的那份荣耀!

但在这份荣耀背后,我们更要懂得欣赏“奥林匹克的精神之美”!这才是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的初衷——“奥林匹克最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参与;人生最重要的不是成功,而是拼搏!”

有一种奥运精神是永不言败,为了梦想坚持不懈,超越自我,即便没有金牌也是“无冕之王”!

2月10日冬奥会,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混合团体比赛,中国队的三名4次征战奥运会的老将徐梦桃、贾宗洋、齐广璞以排名第一进入决赛,但是决赛中因为贾宗洋落地出现失误,被美国队逆转,获得银牌。

这块银牌也许没有那9块金牌让人们记忆犹新,人们好像只崇拜金牌,好像只有得到金牌的才有资格当英雄,才值得人们称赞。

但是有谁能记住贾宗洋这位四朝老将哭着说“对不起”的画面,他到底又对不起谁了呢?

这位被称为“钢铁侠”,训练中双腿曾经因粉碎性骨折被嵌入22根钢钉和2块钢板的运动员,是什么样的意志和信念支撑他重返赛场的呢?

是坚毅、是执着、是永不言败!

他是索契奥运会的铜牌,平昌奥运会的银牌,难道奖牌的颜色真的是封王的唯一标准吗?

贾宗洋你没有对不起任何人,你是当之无愧的无冕之王!

有一种奥运精神是热爱,为了自己喜欢的事情全力以赴,追求极致的过程中享受快乐!

与贾宗洋这样总是少了那么一点点儿运气的悲情英雄相比,今年有两位少年英雄横空出世,成为本届冬奥会上最闪亮的星。

他们就是17岁的单板滑雪小将苏翊鸣和18岁的双板滑雪小将谷爱凌。都是首战奥运的两人就分别取得了1金1银和2金1银的好成绩。

他们不约而同的被人们冠以了“滑雪天才”的头衔,而两人双双否定了这种说法。

谷爱凌说:“天才是非常小的一部分,你的天分就是帮你在刚刚开始学习滑雪的时候进步的比别人快了一点点而已。但当你开始做一些高难的动作的时候,就99%都是努力,我把所有能做的努力都做了。训练场上我永远第一个到,最后一个走。暑假来北京的时候,每天要锻炼4个小时,每个礼拜必须跑一个半马,这是我自己给自己设计的,没人要求,因为我知道努力才是最重要的!”

苏翊鸣说:“努力永远不会骗人!天才那只是你比别人有优势的一点点,不努力或你努力的不够,是绝对不会有任何事情发生的。你需要比常人付出的努力更多才会成功。我每年要花320天在滑雪上,我几乎是每天第一个上山的人,然后训练到太阳落山,直练到跳台关闭。”

苏翊鸣的爸爸说;“天赋的作用不大,重要的是苏翊鸣天生对滑雪的热情。”

两位小将在比赛中都尽最大努力挑战完成了自己最好最难的动作,成功锁定金牌后,不约而同地在最后一跳中,都选择了一个让自己最放松、最享受、最快乐的动作完成了比赛。

对于最后一轮没有再选择高难度的动作,两位小将是这么说的,

谷爱凌说:“前两轮我已经付出了我所有的努力,现在我不用再去展示我有多强,我只想向世界展示我多么热爱这项运动,这是多么好玩的一件事情,我只想去享受这项运动带给我的快乐!”

苏翊鸣说:“无论是在哪场比赛,无论分数是多少,我只需要做自己需要做的、热爱做的,尽最大努力完成自己最好最难的动作,我是因为热爱才会去做我喜欢做的事情,这个才是最重要的!”

他们都表示,冬奥会的这两周是他们最享受、最有价值的一段人生!

还有一种奥运精神是参与,为1%的可能付出100%的努力,在所不惜,奥林匹克不只有冠军!

同样是单板滑雪,苏翊鸣摘金夺银,而中国的另一员小将高弘博只为能站在奥运赛场上就已拼劲全力。

原来,高弘博在临近比赛前的训练中脚踝骨折,但他不想放弃在“家门口”参加奥运的机会。

他说:“哪怕就是爬,我也要站在冬奥会的赛场上。”

他忍着伤痛上场,用一些最简单的动作向自己的第一次奥运会致敬,虽然他的分数是全场最低,但他却笑得比第一名还开心、幸福。因为上场了就没有遗憾!

相信他的乐观坚强一定会让他未来的路越走越好!

这不正向我们展示了“参与就是胜利”的奥林匹克精神吗?

奥运会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块块闪闪发光的金牌,而是这金牌背后带给我们的强大的奥林匹克精神的力量,这力量让你在日复一日的坚持和努力后,总有一天会看到坚持的意义!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奥运金牌!奥运金牌是我的花滑》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www.zuqiumeng.cn,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