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举重运动员拼死一举,下台后伤及内脏,为何这说是用生命换金牌?在2021年东京奥运会上,我们看到了体育健儿拼搏精神,每一块奖牌都是运动员牺牲了自己的身体所换得的。不管哪顶...

今天运困体育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奥运举重,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举重运动员拼死一举,下台后伤及内脏,为何这说是用生命换金牌?

举重运动员拼死一举,下台后伤及内脏,为何这说是用生命换金牌?

在2021年东京奥运会上,我们看到了体育健儿拼搏精神,每一块奖牌都是运动员牺牲了自己的身体所换得的。不管哪顶运动都带有一定的危险,尤其是举重这项运动,甚至会引起生命危险。

中国举重运动员唐功红就是一位英雄,在雅典奥运会上面,唐功红拼死一举获得了金牌。却因为身体不负这么重的重量伤及内脏,七窍流血,经过医院的抢救捡回一命,这枚金牌所付出的代价超过大家想象。

一、从小因为身材胖遭到同伴嘲笑,练习举重改变自己的人生

唐功红出生在贫苦的农村家庭,因为从小身材肥胖常常受到同学的白眼和嘲笑。可是在初中那年,唐功红的人生发生了转变。唐功红走向了举重的场地,在哪里没有人会嘲笑自己的身材和长相,并且举重的天赋很快被发掘。

唐功红在19岁那年就进入了国家举重队,在进入国家队的三年后就在九运会上面打破了全国纪录,从这时起,唐功红终于迎来了自己的举重时代。

二、 唐功红拼死一搏获得冠军,却因此命在旦夕,命悬一线

在2001年至2004年这三、四年的时间里面,唐功红多次刷新世界纪录,也因为此获得了参加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机会。唐功红进入到决赛,却在比赛当中的两次试举中出现了失误,排在最后一名,只有逆风翻盘才可以获得胜利。

为了可以获得金牌,唐功红挑战了自己从来没有举过的重量182.5公斤,这个重量是有些男子选手都无法完成的,而唐功红做到了,再次的打破世界纪录。可是一下台之后,唐功红感到一阵晕眩,七窍开始流血,送到医院之后唐功红的内脏因为刚刚的惊人之举已经严重受损,幸运的是在医生的抢救下,唐功红逐渐的好转。

三、唐功红再次征战奥运,身体不适而放弃比赛,最终获得完满生活

唐功红经过此次一役之后,从此停止训练接受专门的治疗,因为唐功红的身体情况,再加上出色的举重技术,成为了一名举重教练。如果换成常人,一定会选择退役,安居乐业的生活,可是唐功红并没有因为身体的不适而放弃自己心中的梦想。

在2007年的奥运选拨赛上面获得了两枚铜牌,却因为身体再次不适而停止征战北京奥运的赛场。之后参加2009年的全运会,这次因为伤病提前退出比赛,从此甘心在家乡当一名举重教练,并结婚生子,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

总结

唐功红的奥运金牌是用自己的生命换来的,越发感觉到这份荣誉非常的沉甸甸。唐功红将自己的青春和和命交给了自己的事业,用一次次的优异成绩告诉全世界自己曾经为了心爱的举重事业努力拼搏过。唐功红虽然退役了,可是精神却激励着更多人继续前进。

在中国,举重这项运动不像乒乓球或排球这种主流运动,举重一直不受国民的重视,可是这次中国的举重运动员,几乎包揽了所有的金牌,在大家不重视的情况下,依然默默的拼搏值得所有国人为之敬佩和自豪。

农村出身的世界冠军,退役后128万卖掉9枚奥运金牌,后来怎样?

真正之人,必能造福于人类。——亚里斯多德

如今的运动项目中,最令人瞩目的莫过于女排,游泳,跳水,乒乓球等。很少会有人关注举重这个运动项目,导致举重运动员也很难被观众所记住。在举重运动员中有一位世界冠军她在11年的运动生涯中,夺得了9枚金牌。为了给家乡建一所希望小学以128万卖掉了奥运金牌。

农民出身

陈晓敏出生在广东省一个贫困的小山村中,家中祖辈都是以酿造米酒为生的农民,生活较为贫困。在家中排行老二的陈晓敏从小就懂得父母的艰辛,只要有时间她都主动帮助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逐渐地,她就展现出了超出常人的力量,同龄人扛不起的一桶水,她轻轻松松就扛起来了,家里的人都称她为大力士。与同龄人相比,陈晓敏的身材较为粗壮,在11岁时本县体校来到当地小学选择运动员时,一下子就看中了她。

父母知道陈晓敏性格坚强能吃苦练体育将来会有发展。在父母的支持之下,陈晓敏开始了自己举重的运动生涯。训练举重第一件事情就是得锻炼增长肌肉力量,每天早上五六点她就开始起床晨跑以及相应的锻炼。

小小年纪的她面对这些苦却从未有过抱怨,而是持之以恒的完成了每天的训练。

陈晓敏在举重方面的天赋被省体校所发现,在1990年进入了广东队开始接受正规专业的举重训练。训练难免会发生意外,在一次训练中发生了一些事故,导致陈晓敏的左腿神经严重拉伤。

教练连忙带她去医院检查,通过诊断医生告诉陈晓敏她的左腿有残疾的可能。陈晓敏听到之后十分的震惊,在运动生涯才刚刚开始的时候,却遇到这样的事情,让她根本没有办法接受。然而难过了一会儿之后,她立即对教练说到这件事情先不要让她的父母知道。

她不希望,因为自己的病情让父母过于担心。好在她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左腿很快就恢复了。这次受伤的事情,父母是在一个月之后才了解,那时候的陈晓敏已经活蹦乱跳。

因兴奋剂离开国家队

在训练过程中,陈晓敏十分聪明好学,她懂得在训练中找出自己的缺点,并让教练帮忙改正这些缺点。除了平日里训练举重之外,只要一有时间,她就开始拿起一本英语单词自学英语。

很多人都以为她将来想凭借着英语要考取文凭。她对此回答道,她学习英语并不是想要考取文凭,而是她想读懂、读好。

凭借着聪明好学,15岁的她被选进了国家队,第2年就参加了七运会。这是她第一次参加真正意义上的举重比赛,最终她拿下了七运会五十四公斤级冠军。

家里的亲朋好友通过电视都了解到了这一消息。父母也为她感到十分的骄傲,从那次开始,陈晓敏的成绩一直在不断提升,给家里带来各种各样的金牌。

1997年陈晓敏因为一次意外离开了国家队。回家之后,关于陈晓敏使用兴奋剂的问题被禁赛两年的消息也逐渐传来了。很多新闻报道都称陈晓敏从此将会消失在举重台上,她的辉煌也到此为止。

陈晓敏并没有因此而放弃举重,而是依旧保持着大运动量的训练。只要一有比赛,她都会参照她所在级别的冠军成绩进行挑战,每次挑战成功之后,她都会给自己颁发一枚金牌。

意义重大的奥运金牌

付出总会有收获,陈晓敏如愿以偿地再次进入了国家队。在参加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前一段时间,陈晓敏由于训练过量导致身体出现了很严重的问题,连基本的举重动作都做不了。她并没有因此放弃,而是慢慢开始练。

从举空杠铃练起再逐一添加重量,在第2次选拔赛中,陈晓敏只拿到了第8名的成绩。这样的成绩根本就无法参加奥运会,好在领导决定给她一次机会。在第3次选拔赛中,陈晓敏拿到了冠军,成功成为奥运会参赛选手。

在那一年奥运会中,陈晓敏夺得了女子63公斤级举重金牌。当她拿到这一块金牌,看着五星红旗升起的那一刻,陈晓敏的眼泪落了下来。为了这一块金牌,她花费了11年的时间,这个过程太辛苦太残酷。这枚金牌对她的意义十分重大,它见证了这11年来她所付出的泪水汗水。

获得这枚金牌之后,陈晓敏就选择退役了。在她的职业生涯中,先后获得了9枚世锦赛金牌,一次奥运金牌,打破了11次世界纪录。

128万的奥运金牌

然而那一枚用汗水泪水以及血水换来的金牌,却在2003年被陈晓敏公开拍卖了。很多人都以为陈晓敏退役之后生活艰辛,不得不拍卖这块金牌来维持生计。这一枚有着特殊含义的奥运金牌,最终以128万的价格被广东的一家酒店所拍下。

陈晓敏并没有像公众所想象的那样将128万花在自己身上,在拍卖结束之后,她便回到家乡将这笔钱建成了一所希望小学。当时家里的人得知她打算将这一枚奥运金牌拍卖的时候都极为反对。

她却表示金牌在她身上她能看到的只有荣誉和光辉,如果建成一所学校,她所能看到的是许多孩子灿烂的未来以及笑容。乡亲们面对陈晓敏的做法都十分感激,陈晓敏也得到了众多网友的点赞支持。

陈晓敏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回馈社会,体现的不仅仅是一种社会责任,更是一种生活态度,思想境界。在她的帮助之下,家乡的小孩能够有一所设施完备的小学,对于他们的未来具有很重要的意义。陈晓敏的无私奉献也将会在她们心里留下一颗感恩的种子。

后来陈晓敏还曾参加“中国胸模大赛”并拿到了第 10名的好成绩,这消息也引发了公众的热议。面对公众的讨论,她回答道:在退役之前,她一直在为国家的荣誉而战,如今,她想为自己而战。每个人对自己的生活选择都不同,不管以怎样的生活方式都值得尊重。

如今的陈晓敏已经移民到了意大利,并将自己多年积攒的积蓄与朋友成立了一家移民公司。她勇敢地做了自己,成为了生活里的冠军,我们也期待她在生活中能够活出不一样的精彩。

4位奥运举重冠军:有人用奖金还债,有人去世后妻女靠水滴筹治癌

感动了全国人民,让无数人心疼流泪的全红婵,终于有了属于她的回报。

因为家庭条件不好,妈妈得了重病,14岁的年纪就想赚钱给妈妈治病,分担家庭的重任。

获得冠军后的她,有更高的知名度。有人给她送辣条,有人给她送商铺和住房,游乐园的年卡也有了。

最重要的是妈妈的病也有着落了,让她没有了后顾之忧,可以专心她的封神之路。

大家只知道跳水梦之队,却不知道还有举重梦之队。

体育 圈里有句话:只有穷人家的孩子才会去练举重。

事实确实如此,相比其他运动,练举重很省钱。同时练举重太苦,只有他们才能坚持。

贫苦家庭出身的他们,练习举重为的就是改变命运。

谌利军

谌利军11岁刚上体校时,父亲病重,全靠母亲谌友珍撑起了整个家。

尽管学校免去了他的学费,可家里依然负担不起生活费。

教练蒋益龙不愿放弃这个好苗子,便自掏腰包承担了 谌利军的生活费。

2012年 谌利军的父亲过世,母亲为了儿子的前途,每天打3份工没日没夜的工作。

即便 谌利军拿下了不少大赛金牌,有了奖金。但是他的工资和奖金全都用来还债了。

家里还是特困户,房子还是爷爷在世时建的,房屋简陋,墙体开裂,地上还有漏雨留下的印记。

7月25日,东京奥运会举重男子67公斤级决赛中,谌利军挺举上演逆转夺得金牌。

夺冠后,这位从特困家庭走出来的世界冠军的故事被大众熟知,广大网友为之动容。

为此谌利军还在平台上感谢网友帮他找到了代言。

侯志慧

1997年, 侯志慧 出生于湖南省桂阳县, 比谌利军小5岁。和谌利军一样,侯志慧的家庭也不富裕。

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她从小跟着爷爷奶奶生活,也是一名留守儿童。

从小在农村长大的侯志慧下河摸鱼、爬山上树,就是个假小子。

2008年, 桂阳县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上 , 侯志慧被桂阳三中举重教练李志平看中。

靠着父母在外务农,年迈的爷爷奶奶省吃俭用来维持她的学费和生活费。

俗话说穷人孩子早当家,侯志慧也知道这是她唯一的出路,只有早点做出成绩,有了奖金才能为父母减轻负担。

2012年,侯志慧就进入了省队,她更加刻苦地训练,即便放假了她也不愿意回家。

跟大多数贫困运动员一样,不仅是为了抓紧时间训练,更是为了省下回家的路费。

侯志慧获得奖金之后,第一时间寄给父母贴补家用。

2015年,侯志慧顺利进入国家队,并夺得 世青赛 和 青运会 48公斤级双料冠军。

直到今天,侯志慧在 东京奥运会上,获得了这块承载着整个家庭的金牌。

龙清泉

2008年,北京奥运会,男子举重56公斤级金牌被18岁的小将龙清泉拿下。

说到他的履历,如同一张白纸。在这之前他从来没有参加过国际大赛。

1999年,9岁的龙清泉开始练举重,06年进省队,08年进国家队,3个月后拿到奥运冠军。

不少人会感慨这就是个天才少年。国际举联主席在赛后曾说:“我相信他将开创自己的时代”。

龙清泉出生于湖南湘西苗族自治州龙山县,家境贫寒。 比赛之前,龙山县广电局特意到他家安装有线电视。

举重的道路上,龙清泉靠着师兄的援助才能坚持下来。这位贵人叫赵波。

赵波是一名退役的湖南籍举重选手,和龙清泉是老乡,但他的家庭条件还不错。

作为一名举重运动员,他深知龙清泉的不易,经常给龙清泉买衣服,和生活用品。

北京奥运会,赵波自费买机票门票,就为了到现场给龙清泉加油打气。

如果没有赵波无私的援助,也就不会有现在的龙清泉。

才力

才力,前中国举重运动员。1970年,出生于辽宁昌图,2003年,因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而去世。享年33岁。

15岁时,代表辽宁省出战,参加了全国首届 青运会 ,参与了举重比赛中的最大级别110公斤级,最终更是拿下了冠军。

从此之后,开启了自己的举重运动员生涯。

才力一生共获得全国冠军40多个,亚洲冠军20多个,所以被称为“亚洲第一力士”。

1997年,才力选择了退役。

1998年与 抚顺的举重女队成员刘成菊喜结良缘。本以为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才力退役的5年里,本身家庭就不富裕的他一直被伤病困扰着。

因为过胖,他在找工作时会受到歧视。 贫穷到买不起肉。

由于身材过于肥胖、高强度的训练等原因。 他患上了 高血压高血脂、肾小球炎和呼吸暂停综合征等多种疾病。

直到去世,家里的存款只有300块钱。

才力去世后,他的妻女仅靠 微薄的收入度日。

才力之女才巾涵,曾两度在网上通过水滴筹平台筹款,用于治疗自己和妈妈的癌症。

昔日的冠军家庭沦落到了这个地步,不禁令人唏嘘。

才力之所以在退役之后,为生计发愁。

一方面是没能学知识文化,没有一技之长,退役之后,在 社会 上缺乏谋生手段。

另一方面,一身的疾病,使他根本无法正常工作。

而这是大多数举重运动员退役之后所要面对的现实。

在举重的过程中,脊柱往往需要承受较大的重量,导致椎骨磨损,椎间盘突出、髌骨损伤等,这种损伤都很难治愈。

他们能举起生命难以承受的重量,却无法打败伴随他们一生的伤病。

谌利军、侯志慧虽然家境贫寒,但在这个网络发达信息爆炸的时代,他们无疑是幸运的。

如果才力晚十几年出生,赶上这个网络信息发达的时代,是不是也会有人为他送房子,出钱为他治病呢?

我想再怎么差劲应该也不会让这个冠军家庭穷困潦倒吧。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奥运举重〕奥运举重冠军退役后没钱看病卖金牌》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www.zuqiumeng.cn,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