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历史上那些地方发生过地震葡萄牙 里斯本1.葡萄牙 里斯本地震时间:1755年11月1日震级:约9级里斯本地震是迄今欧洲最大的地震。发生在距里斯本城几十公里的大西洋海底。里斯本城破...

今天运困体育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土耳其队,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历史上那些地方发生过地震

历史上那些地方发生过地震

葡萄牙 里斯本

1.葡萄牙 里斯本

地震时间:1755年11月1日

震级:约9级

里斯本地震是迄今欧洲最大的地震。发生在距里斯本城几十公里的大西洋海底。里斯本城破坏极其严重,死人 约7万。这次地震引起海啸近30米高,袭击了里斯本海岸,并使英国、北非和荷兰的海岸都遭受损害。甚至在中美洲也观测到相当大的波浪。此震发生后过了 214年,即在1969年2月28日,在这个海域西边又发生了8级大地震。

里斯本人口为600,000,加上周围的卫星城市人口约为2,100,000,为全国政治,经济中心及 第一大港,位于欧陆的最西边,与拉丁美洲,西非及地中海的交通非常频繁。里斯本保存了固有传统,持续修复翻新具历史性的建筑和雕塑,中世纪街的景观依然流 存至今。400年前里斯本是世界上最强大帝国的中心,不过由于政经环境的衰败,近几世纪已逐渐淡出国际舞台。从西元1255年里斯本成为葡萄牙帝国的首 都,15世纪末是葡萄牙与里斯本最繁荣兴盛的时期,葡萄牙航海探险家们的足迹遍及亚洲、非洲及南美洲。西元1755年11月1日里斯本发生大地震,使得荣 耀瞬间消失,接近1/5的人丧生,2/3的城市被摧毁,在首相彭波候爵领导下展开重建,完成全新的天主教造型的广场及教堂等建 ,赋与里斯本另一番新风貌。

里斯本范围并不大,是一个十分适合步行的城市,在建筑物中间不时穿杂着公园和咖啡厅等点缀着。该市的历 史古迹类景点不算多,但基于保存得当,一些大修道院、宫殿和城堡等都非常值得一看。除此之外,热闹的地区还有奇亚多区、罗西欧广场、阿尔法玛区……等等。 市郊贝连虽然距离里斯本有点远,但确聚集相当多的博物馆及纪念碑,是里斯本之旅必到的景点。这里还保存有葡萄牙帝国的光荣,从维护良好的博物馆及古迹上, 可以怀想当年帝国的兴盛及奢华。

印尼-苏门答腊岛

2.印尼 苏门答腊岛

地震时间:2004年12月26日

震级:8.5级

印尼苏门答腊岛以北海域12月26日上午当地时间8时发生地球40年来最强烈的9.0级地震,并引发了 雷霆万钧的海啸,殃及东南亚和南亚多个国家。滔天巨浪席卷了斯里兰卡、印度、印尼、泰国、马来西亚、马尔代夫和孟加拉国沿海地区。10公尺高的巨浪席卷印 度洋沿岸地区,许多当地居民和在海滨度假弄潮的旅客措手不及,纷纷溺毙。

苏门答腊是印尼最西面的一个大岛,也是全球第六大岛屿。全岛面积达47万平方公里。

苏门答腊岛呈西北—东南走向,在中间与赤道相交叉,由两个地区组成:西北Barisan山脉和东部的沼泽地。

苏门答腊岛西南与爪哇岛隔著巽他海峡相望,北方隔著麻六甲海峡与马来半岛遥遥相对,东方隔著卡里马达海峡(Karimata)毗邻婆罗洲,西方濒临印度洋。

Barisan山脉横贯苏门答腊岛。该地区发现了煤、黄金矿床。火山所喷发的矿物质使得土壤肥沃。山脉景象优美而迷人,如多巴湖(Lake Toba)周围区域。

在东部,强大河流把淤泥带到下游,形成了辽阔的平地,遍布沼泽和湖泊。虽然该地区宜耕土地少,对农业不利,但是其对印尼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不可低估,因为“地上出产油,地下也出产油”:棕榈油和石油。

在古代,苏门答腊岛的大部分地区被被热带森林覆盖,这些森林曾经是宝贵动植物(红毛猩猩、老虎、貘、Rafflesia等)的栖息地。不幸,当局的贪污风气和非法森林开发使得这些原始森林目前面临毁灭的危险。连所谓的“保护区”也遭到砍伐。

美国 旧金山

3.美国 旧金山

地震时间:1906年4月18日

震级:8.3级

旧金山大地震是美国迄今破坏最严重的一次地震,震级约为8.3级。在100万平方公里范围内感到地震。 这次地震是沿着著名的圣安德烈斯大断层发生的。在地面上造成的断裂带约300多公里长,其错动方式几乎是平推的,有些地方水平错动幅度达7米,而垂直错动 幅度甚微。这次地震的破坏区沿断裂带延伸很长,但离开断裂带50公里就看不到破坏了。由于地震前后横跨断层有重复三角测量资料,从而得到了震前震后震源断 层变形和位移的资料。据此,里德(H.F.Reid)提出了著名的弹性回跳理论,建立了地震是断层突然错动形成的学说。

旧金山,华人称为三藩市。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西海岸圣弗朗西斯科半岛,面积47平方英里,三面环水, 环境优美,是一座山城。气候冬暖夏凉,阳光充足,被誉为“最受美国人欢迎的城市”。1769年西班牙人发现此地,1848年加入美联邦。全市人口约76 万,其中华人25万。

1906年旧金山大地震对城市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但是很快就得到了重建。旧金山住有很多艺术家,作家和演员,在20世纪一直是叛逆文化和近代自由主义的中心之一。在很多方面,旧金山与纽约、波士顿的感觉很相似。

旧金山最有名的风景是缆车、金门大桥、海湾大桥、泛美金字塔(又译“传斯美国金字塔”,“全美金字塔”,Transamerica Pyramid)和唐人街。

日本 关东

4.日本 关东

地震时间:1923年9月1日

震级:8.2级

关东地震震中在日本东京附近60~80公里的相模湾,震级为 8.2级,震源深度较浅。首都东京和全国最大的港口横滨完全被破坏,灾情严重,所以引起了日本的重视。这次地震激励着日本地震学界积极开展地震预测 和抗震研究。这次地震的次生灾害(如火灾)特别严重,加重了人员的伤亡。共有10余万人在这次地震中丧生,其中有许多人虽逃到广场,仍被四面大火包围而毙 命。地震前几分钟曾在验潮仪上观测到明显的长周期波动。

关东地区大致位于日本之中央,以东京为中心发展起来。与关西、九州地区相比,其开发的历史较短。直至 12世纪末镰仓幕府开设、成了政治中心以后,才开始进行真正开发,至江户时代,作为大城市更趋发达。明治以后,江户改名东京,成为日本首都。随着近代产业 的发展,整个关东地区急速发展起来。

智利 康塞普西翁

5.智利 康塞普西翁

地震时间:1960年5月22日

震级:8.9级

智利地震 震中在康塞普西翁。这次地震有两个很突出的特点:一是接连发生了3个大于8级的地震;二是海浪波及甚远。从5月21日至6月22日,共发生过10次7级以 上的地震,其中3次超过8级。5月22日的地震,震级达8.9级。这次地震破坏最重的地区是从圣地亚哥到蒙特港等地。地震时产生的海啸越过太平洋,日本海 岸遭到的海啸浪高达4米,造成巨大灾害。另外,这次地震时发现震中区天然土上的烈度为VⅡ度,而人工充填的不结实的地表土其烈度可达 XⅠ度。通过这次地震,求得了地震时破裂传播可达每秒数公里。由于此震甚强,它激起了明显的地球自由振荡。

智利康塞普西翁省首府。位于智利中南部。比奥比奥河傍城而过。人口约30.3万。最热月平均气温 20℃,最冷月平均气温(7月)10℃,年平均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西距海岸港口城市塔尔卡瓦诺10千米。始建于1550年。屡遭地震、海啸破坏,屡 迁城址,1754年迁现址。附近产煤。农业发达,是葡萄酒和谷物的贸易中心。工业有纺织、面粉、制革、玻璃、陶瓷、制糖、钢铁、造纸、炼油等。有铁路通圣 地亚哥。设有康塞普西翁大学。

美国 阿拉斯加

6.美国 阿拉斯加

地震时间:1964年3月27日

震级:8.4级

阿拉斯加地震位于震中区的大城市是安克雷奇市,这是一个现代化的城市。地震发生后,这个城市的破坏情况较轻,它成为评价现代建筑物抗震设计的现场实验室。这次大震发生后,美国地震学家和社会公众对地震预测开始予以正视。

阿拉斯加东南部与中南部为温带气候,全年气温约0-15℃。内陆为大陆型气候,夏季永昼时可达26℃,冬季永夜时可达-15℃。西部与西南部受海洋影响,冷而风大。北圈内为极地气候,全年处于零下。

阿拉斯加是一块神秘、惊奇的大地,是美国最大州,也是高山之乡,拥有全世界最多的冰河、海岸、原野、天 然资源和野生动物。热爱野生动物的人可以在阿拉斯加大饱眼福。 可能看见一只大驯鹿在路上漫游,可能巧遇一只灰熊在远处漫步,也可以在海岸边观赏鲸鱼,而老鹰可能就在头顶呼啸而过。阿拉斯加的人、地和野生动物共同编织 了一幅美丽的图画,来过阿拉斯加,你将发现“世界本该如此”。

哈萨克斯坦 阿拉木图

7. 哈萨克斯坦 阿拉木图

地震时间:1911年1月3日

震级:8.4级

阿拉木图地震震中位于阿拉木图以南、伊塞克湖以北,震级为8.4级。这是中亚内陆地区最大的一次地震,地震时在震区造成了许多条大断裂带。这次地震发生在垂直差异运动极为强烈的地区,因而某些苏联地震地质学家主张年轻而强烈的垂直差异运动带是发生大地震的地带。

阿拉木图 (Alma-ata) 是一座风光独特的旅游城市,它位于哈萨克斯坦东南部、天山北麓外阿赖山(中国称外伊犁山)脚下的丘陵地带,三面环山。面积190平方公里,海拔 700-900米。它以盛产苹果著称,阿拉木图在哈萨克语中的意思就是"盛产苹果的地方,苹果城"。居民中以俄罗斯人居多,其次是哈萨克、乌克兰、鞑靼、 维吾尔等族。人口150万(2007年)。

阿拉木图历史悠久,古代中国通往中亚的丝绸之路就经过这里。城市始建于1854年,1867年成为土耳 其斯坦一总督辖区的行政中心。1918年建立苏维埃政权,1929年成为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首都,1991年12月苏联解体后,它成为独立的哈萨 克斯坦共和国首都。

由于阿拉木图地处边疆地区,城市扩展余地有限,1994年哈萨克斯坦决定在2000年前把首都迁往中北 部的阿克莫拉 (Akmola,即阿斯塔纳 Astana)。1995年9月,纳扎尔巴耶夫总统发布迁都命令。迁都后,阿拉木图作为国家科学、文化和经济中心的地位不会改变,它仍将在未来相当长的时 间内接待大部分来访的外国领导人,哈国内的多数重大活动仍将在阿拉木图举行。1997年12月10日,阿克莫拉取代阿拉木图成为哈萨克斯坦首都。

日本 仙台

8.日本 仙台

地震时间:1933年3月2日

震级:8.5级

三陆地震震中位于仙台东北约300公里的海底,震级8.5级。在地震发生后,巨大的海啸袭击了北海道南岸和福岛县东岸,沿岸各地遭受了很大灾害。这次地震验证了1896年6月海啸后采取的防潮林和防潮壁在减轻海啸灾害方面是有效的。

仙台位于东京北约300公里,在本州岛(日本四个主要岛屿中最大的岛)面向太平洋沿岸。日本划分为7个地区,仙台位于东北地区的中心。

仙台市是拥有100万人口的东北地区政治经济中心城市。即是大城市,又有流经市区中心部的广濑川和绿茵茵的榉树道等美丽景观,作为与大自然融合一体的现代化城市而闻名日本。特别是市区中心部的街道树、公园等绿色植被多,又被人们爱称为“杜都(树林城的意思)”。

仙台和美国的首都华盛顿位于同一纬度。仙台的气候和日本其他城市相比,非常舒适温和。平均气温为 12.1℃,年间降水量有1241.8mm。最热的8月份平均气温为24.1℃,最冷的1月份平均气温为1.5℃。在仙台能享受到春夏秋冬四季各异 的优美季节。特别是秋天的红叶,冬天的雪景, 能够享受街中和郊外山上美丽的景色。

意大利 墨西拿

9.意大利 墨西拿

地震时间:1908年12月28日

震级:7.5级

墨西拿地震发生在西西里岛和卡拉布里亚之间的墨西拿海峡的海底。对欧洲来说它的损失仅次于1755年里斯本大震。它使墨西拿城98%的房屋遭到破坏,死亡人数不少于4万。

墨西拿(messina)是意大利西西里岛上第三大的城市,也是墨西拿省的省会。墨西拿在西西里岛的东北角,君临墨西拿海峡。

墨西拿为古代希腊殖民者于公元前8世记时建立,距今有二千八百多年历史。1908年十二月二十八日的大地震和海啸将墨西拿夷为平地。二战时又遭炸毁。但经半个世纪的重建,墨西拿现在人口已达二十七万。

墨西拿教堂建于十二世纪,有钟楼和古天文钟。

土耳其 埃尔津詹

10.土耳其 埃尔津詹

地震时间:1939年12月27日

震级:8级

1939年12月27日凌晨2时到5时,8级地震猛烈震撼土耳其,特别是埃尔津詹、锡瓦斯和萨姆松三省。埃尔津詹市除一座监狱外,所有的建筑物尽成废墟。地震造成5万人死亡,几十个城镇和80多个村庄被彻底毁灭。地震后,暴风雪又袭击灾区,加剧了灾难。

埃尔津詹 (Erzincan)是土耳其东部城市,埃尔津詹省的省会。人口7.3万(1980)。位于幼发拉底河上游卡拉苏河北岸,控制通过该河谷地的东西向交通要道。历史上多次遭地震破坏,最近一次在1939年。有棉纺织、丝织、制糖、铜器制造与制药等工业。

秘鲁 钦博特

11.秘鲁 钦博特

地震时间:1970年5月31日

震级:7.6级

1970年5月31日,秘鲁最大的渔港钦博特市发生7.6级地震。在地震中有6万多人死亡,10多万人受伤,100万人无家可归。钦博特遭受地震和海啸的双重袭击,损失惨重。该市以东的容加依市,被地震引发的冰川泥石流埋没,全城2.3万人被活埋。

钦博特(Chimbote),秘鲁中西部城市,全国最大渔港。港湾优良,能泊大型海轮。人口 21.6万(1981)。原为渔村,1822年兴建,1895年设市。二十世纪中叶起因新钢铁厂、新港口及鱼粉加工厂的建立而成为秘鲁发展最迅速的工业城 市。铁路、公路交通便利,有飞机场。

墨西哥

12.墨西哥

地震时间:1985年9月19日

震级:8.1级

1985年9月19日晨7时19分,墨西哥西南太平洋海底发生8.1级地震,远离震中400公里的墨西 哥首都墨西哥城遭到严重破坏,700多幢楼房倒塌,8000多幢楼房受损,200多所学校夷为平地,繁华的华雷斯大街多处变为废墟。墨西哥城40%的地区 断电,60%的地区停水达两周,与国内外的电信全部中断。这次地震,共有3.5万人死亡,4万人受伤,万人无家可归。远离震中却遭受如此惨重损失的原因, 是因为该市主要部分建筑在一个涸湖上,地基松软,再加上过量采用地下水,使地层逐年沉陷,建筑物更加不稳。

墨西哥是拉美第3大国,为中美洲最大的国家。位于北美洲南部,拉丁美洲西北端,是南美洲、北美洲陆路交通的必经之地,素称“陆上桥梁”。因墨境内多为高原地形,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万木常青,故享有“高原明珠”的美称。

墨西哥是美洲文明古国,曾蕴育了玛雅、阿滋特克、托尔特克、奥尔梅加和特奥蒂华坎等古印第安文化。玛利雅奇音乐和萨巴特奥舞蹈融合了西班牙和印第安音乐舞蹈的特色,成为墨西哥独特的民族艺术形式。墨已有21处古迹被联合国宣布为"人类文化和自然遗产"。

墨西哥菜以辣为主,内地居民常以龟、蛇、斑鸠、松鼠、石鸡入菜、家常蔬菜要数炒仙人掌、仙人球最富特色。墨西哥人还以嗜酒闻名于世。宾客上门,习惯先以酒招待。

亚美尼亚

13.亚美尼亚

地震时间:1988年12月7日

震级:6.9级

1988年12月7日上午11时41分,当时的苏联亚美尼亚共和国发生6.9级地震,震中在亚美尼亚第 二大城市列宁纳坎附近,烈度为10度,该市80%的建筑物被摧毁。地震造成2.4万人死亡,1.9万人伤残,直接经济损失100亿卢布,超过切尔诺贝尔核 电站事故的损失。这次地震的特点是震级不高,但损失惨重。1989年,一个同样震级的地震发生在美国旧金山,仅死亡68人。

亚美尼亚共和国是内陆国,位于外高加索南部。全境90%多的地区海拔1000米。西接土耳其,南接伊朗交界,北临格鲁吉亚,东临阿塞拜疆。亚热带高山气候。1月平均气温-2~12℃;7月平均气温24~26℃。主要旅游景点有首都埃里温和塞万湖自然保护区。

公元前9~前6世纪,在现亚美尼亚境内建立了奴隶制的乌拉杜国。公元前6~3世纪,阿凯米尼得王朝和塞 琉古王朝统治亚美尼亚,建立大亚美尼亚国。后两次被土耳其和伊朗瓜分。1804~1828年,两次俄伊战争以伊朗失败告终,原被伊朗占领的东亚美尼亚并入 俄罗斯。1918年5月28日,达什纳克楚琼领导建立亚美尼亚第一共和国。1920年1月29日,亚美尼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成立。1922年3月加入 外高加索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同年12月30日作为该联邦成员加入苏联。1936年12月5日,亚美尼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改为直属苏联,成为其 加盟共和国之一。1990年8月23日,亚美尼亚最高苏维埃通过独立宣言,改国名为“亚美尼亚共和国”。1991年9月21日亚美尼亚举行全民公决,正式 宣布独立。

日本 阪神

14.日本 阪神

地震时间:1995年1月17日

震级:7.2级

1995年1月17日晨5时46分,日本神户市发生7.2级直下型地震,大阪市也受到严重影响。这次地 震造成5400多人丧生,3.4万多人受伤,19万多幢房屋倒塌和损坏,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亿美元。神户市两座人工岛沙土液化严重,几乎所有岸壁崩 塌,滑向大海,连接神户市和人工岛的跨海大桥也损坏严重,使日本第二大港神户港顿失生机。由于电线短路和煤气泄漏,灾区震后发生500多处火灾,在火灾最 严重的地方,烈火蔓延了1000多米。

关于“丝绸之路”的问题。在明天之前回答的有100分

丝绸之路,指西汉(前202年-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和洛阳为东起点(一说以洛阳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这条道路也被称为“西北丝绸之路”以区别日后另外两条冠以“丝绸之路”名称的交通路线)。因为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故得此名。其基本走向定于两汉时期,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条路线。

广义的丝绸之路指从上古开始陆续形成的,遍及欧亚大陆甚至包括北非和东非在内的长途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线路的总称。除了上述的路线之外,还包括在南北朝时期形成,在明末发挥巨大作用的海上丝绸之路和与西北丝绸之路同时出现,在元末取代西北丝绸之路成为路上交流通道的南方丝绸之路等等。

丝绸之路(德语:die Seidenstrasse)一词最早来自于德国地理学家费迪南·冯·李希霍芬(Ferdinand von Richthofen)1877年出版的《中国》,有时也简称为丝路。

虽然丝绸之路是沿线各国共同促进经贸发展的产物,但很多人认为,中国的张骞两次通西域,开辟了中外交流的新纪元。并成功将东西方之间最后的珠帘掀开。从此,这条路线被作为“国道”踩了出来,各国使者、商人沿着张骞开通的道路,来往络绎不绝。上至王公贵族,下至乞丐狱犯,都在这条路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这条东西通路,将中原、西域与阿拉伯、波斯湾紧密联系在一起。经过几个世纪的不断努力,丝绸之路向西伸展到了地中海。广义上丝路的东段已经到达了韩国、日本,西段至法国、荷兰。通过海路还可达意大利、埃及,成为亚洲和欧洲、非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友谊之路。

目录

1 路线

1.1 东段

1.2 中段

1.3 西段

1.4 其他

2 历史发展

2.1 公元前1世纪以前

2.1.1 上古时期

2.1.2 最初的发展

2.1.3 小结

2.2 公元前1世纪到7世纪

2.2.1 张骞的西行

2.2.2 大规模的贸易

2.3 7世纪到12世纪

2.3.1 二度繁荣

2.3.2 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

2.4 12世纪以后

3 经济文化交流

3.1 商品交流

3.2 文化交流

3.2.1 中国古代技术西传

3.2.2 宗教思想交流

4 从西方到东方

5 参看

6 参考书目

7 外部链接

路线

丝绸之路一般可分为三段,而每一段又都可分为北中南三条线路。

东段:从长安到玉门关、阳关。(汉代开辟)

中段:从玉门关、阳关以西至葱岭。(汉代开辟)

西段:从葱岭往西经过中亚、西亚直到欧洲。(唐代开辟)

以下为丝路各段上的重要城市名称(括号内为古地名)。

东段

东段各线路的选择,多考虑翻越六盘山以及渡黄河的安全性与便捷性。三线均从长安出发,到武威、张掖汇合,再沿河西走廊至敦煌。

北线:从泾川、固原、靖远至武威,路线最短,但沿途缺水、补给不易。

南线:从凤翔、天水、陇西、临夏、乐都、西宁至张掖,但路途漫长。

中线:从泾川转往平凉、会宁、兰州至武威,距离和补给均属适中。

参见

西安(长安):须弥山石窟、麦积山石窟、炳灵寺石窟

武威(凉州)

张掖(甘州)

酒泉(肃州)

敦煌(沙州):莫高窟、榆林窟

公元10世纪时期北宋政府为绕开西夏的领土,开辟了从天水经青海至西域的“青海道”。成为宋以后一条新的商路。

参见

天水

西宁

伏俟城

索尔库里盆地(索尔库里)

中段

往返于丝绸之路上的商队。中段主要是西域境内的诸线路,它们随绿洲、沙漠的变化而时有变迁。三线在中途尤其是安西四镇(640年设立)多有分岔和支路。

南道(又称于阗道):东起阳关,沿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经若羌(鄯善)、和田(于阗)、莎车等至葱岭。

阳关

若羌(鄯善)

且末

尼雅(精绝),西汉时期西域三十六国之一。

和田(于阗)

中道:起自玉门关,沿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经罗布泊(楼兰)、吐鲁番(车师、高昌)、焉耆(尉犁)、库车(龟兹)、阿克苏(姑墨)、喀什(疏勒)到费尔干纳盆地(大宛)。

玉门关

楼兰(为鄯善所兼并,现属新疆若羌县)

吐鲁番(高昌):高昌故城、雅尔湖故城、柏孜克里克千佛洞

焉耆(尉犁)

库车(龟兹):克孜尔千佛洞、库木吐喇千佛洞

阿克苏(姑墨)

喀什(疏勒)

北道:起自安西(瓜州),经哈密(伊吾)、吉木萨尔(庭州)、伊宁(伊犁),直到碎叶。

哈密,水道纵横盛产哈密瓜

乌鲁木齐,回文意思解作美丽的草原

伊宁(伊犁)

碎叶

西段

自葱岭以西直到欧洲的都是丝绸之路的西段,它的北中南三线分别与中段的三线相接对应。其中经里海到君士坦丁堡的路线是在唐朝中期开辟。

北线:沿咸海、里海、黑海的北岸,经过碎叶、怛罗斯、阿斯特拉罕(伊蒂尔)等地到伊斯坦布尔(君士坦丁堡)。

乌鲁木齐

阿拉木图(哈萨克斯坦)

江布尔城(怛罗斯,今哈萨克斯坦城市)

托克玛克(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城市)

萨莱(俄罗斯)

萨克尔

伊斯坦布尔(君士坦丁堡,今土耳其城市)

中线:自喀什起,走费尔干纳盆地、撒马尔罕、布哈拉等到马什哈德(伊朗),与南线汇合。

喀什或喀什葛尔

白沙瓦:哈拉和林大道

喀布尔

巴米扬:著名的巴米扬大佛在2001年被塔利班摧毁。

南线:起自帕米尔山,可由克什米尔进入巴基斯坦和印度,也可从白沙瓦、喀布尔、马什哈德、巴格达、大马士革等前往欧洲。

马什哈德(伊朗)

萨卜泽瓦尔

赫卡托姆皮洛斯(Hecatompylos,番兜,和椟,可能位于如今的伊朗达姆甘和沙赫鲁德之间。)

德黑兰

哈马丹

克尔曼沙汗

巴库拜(伊拉克)

巴格达

阿布哈里卜

费卢杰:沿幼发拉底河至阿列颇。

拉马迪

阿列颇(叙利亚)

大马士革

阿达纳(土耳其)

科尼亚

安条克

布尔萨

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尔)

其他

此外还有,还有主要与南亚交流的南方丝绸之路和沿海路行进的海上丝绸之路。

历史发展

公元前1世纪以前

上古时期

大约是汉朝晚期的马塑像。早在远古时期,虽然人类面对着难以想象的天然艰险的挑战,但是欧亚大陆东西之间并非像许多人想象中那样地隔绝。在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和黄河流域之北的草原上,存在着一条由许多不连贯的小规模贸易路线大体衔接而成的草原之路。这一点已经被沿路诸多的考古发现所证实。这条路就是最早的丝绸之路的雏形。

早期的丝绸之路上并不是以丝绸为主要交易物资,在公元前15世纪左右,中国商人就已经出入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购买产自现新疆地区的和田玉石,同时出售海贝等沿海特产,同中亚地区进行小规模贸易往来。而良种马及其他适合长距离运输的动物也开始不断被人们所使用,令大规模的贸易文化交流成为可能。比如阿拉伯地区经常使用,耐渴、耐旱、耐饿的单峰骆驼,在公元前11世纪便用于商旅运输。而分散在亚欧大陆的游牧民族据传在公元前41世纪左右即开始饲养马。双峰骆驼则在不久后也被运用在商贸旅行中。

另外,欧亚大陆腹地是广阔的草原和肥沃的土地,对于游牧民族和商队运输的牲畜而言可以随时随地安定下来,就近补给水、食物和燃料。这样一来一支商队、旅行队或军队可以在沿线各强国没有注意到他们的存在或激发敌意的情况下,进行长期,持久而路途遥远的旅行。

最初的发展

在商代帝王武丁配偶坟茔的考古中人们发现了产自新疆的软玉。这说明至少在公元前13世纪,中国就已经开始和西域乃至更远的地区进行商贸往来。依照晋人郭璞在《穆天子传》中的记载,前963年周穆王曾携带丝绸、金银的贵重品西行至里海沿岸,并将和田玉带回中国。虽然这种说法的真实性还没有定论,但是目前在丝绸之路沿线的考古中,确实出土了部分在这一时期的丝绸制品。

在中国战国时期,中原地区已经存在了相当规模的对外经济交流。《史记·赵世家》中记录了苏厉与赵惠文王的一段对话:“马、胡犬不东下,昆山之玉不出,此三宝者非王有已”苏厉用赵国通过对外贸易得到的财富威胁赵惠文王一段从侧面说明了这一点:因为人们相信,“昆山之玉”即为昆仑山下出产的软玉,而胡犬则是产自中亚、西亚的一个狗的品种。

随着公元前5世纪左右河西走廊的开辟,带动了中国对西方的商贸交流,西域地区诸如鄯善、龟兹等国家纷纷在这一时期逐渐出现。而当时的欧洲国家已经出现了“赛里斯”(Seres,源自希腊语言“丝”,从汉语“丝”的音转化的“Ser”。)——对中国的称呼。这种小规模的贸易交流说明在汉朝以前东西方之间已有经过各种方式而持续长时间的贸易交流。

青金石是在早期丝绸之路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商品之一,如今也是一种重要的宝石。不仅仅是丝绸,同时丝绸之路上另一件著名的商品,产自今阿富汗巴达克山的青金石早在公元前31世纪就开始出现在中国、印度、埃及——这意味著中亚地区的商旅贸易开始的时间要比这一地区部分国家的诞生还要早些。约1000年后,青金石的贸易开始传入印度的哈拉帕(Harappa)。后来成为佛教七宝之一。

作为世界上最早出现国家的文明之一,目前很多考古发现证明埃及人在很早以前就开始从事北非、地中海及西亚的贸易。人们相信,在前14世纪时期,埃及人已经造出了船。

在埃及,人们发现了距今5000余年,产自阿富汗的青金石,说明埃及人已经开始沿著这条时候被称为丝绸之路的道路上,展开了一定规模的贸易。一些人认为是前1070年左右丝绸残骸的碎片已经被发现,这意味著至少在前1070年埃及可能已经与中国有了间接的贸易往来。不过此后不久丝绸在埃及的地位一落千丈,并绝迹于此后很长一段时间的史册。同时,这些前11世纪的丝绸究竟是中国养蚕技术所出现的丝绸,还是一个来自地中海沿岸或者中东的“荒野丝”,就是一个极有争议的话题了。

在一统巴比伦和波斯的阿契美尼德王朝帝王大流士一世(前521年至前485年)统治下,四处扩张的波斯建立了在中、西亚的地区强权。史料记载这位帝王喜爱爱琴海生产的鲜鱼和故乡帕提亚的水。为此大流士建立了一条连接安息帝国首都苏萨(位于底格里斯河下游流域)到小亚细亚以佛所和国土各地的“波斯御道”,这条仅由王室使用的皇道在沿线各段设立驿站,借助每个驿站的好马和驭手皇室所需要的一切通过这条道第一时间送至首都,再将帝王的指令传播到波斯全国。依照皇道的效率,一位向大流士进献快信的人只需9天即可送至首都,而同样的距离对于普通人而言需要3个月。一方面安息利用这样一条遍及各地的古代国道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各地的统治,另一方面也直接带动了这一地区的商贸活动。

在亚历山大建立他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有学者认为,这就是中国古籍记载的“犁轩”,伯希和:《犁靬为埃及亚历山大城说》,见冯承钧译:《西域南海史地考证译丛》(第二卷)第七编,商务印书馆,1995年。)后,他的继承者托勒密一世在前323年最终控制了埃及。希腊人开始积极促进小亚细亚、印度和东非之间通过希腊管辖的港口进行的贸易活动,在陆地上希腊人也一样在贸易领域非常活跃。这一时期欧亚之间的繁荣的经贸并不仅是希腊人的成就,地处阿拉伯半岛及中亚的阿拉伯人——尤其是那巴提斯人(前106年为罗马帝国所灭)为中亚的贸易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这幅兽皮壁画上的战士可能是希腊人,但也有人认为这是受到希腊文化影响后出现的西域士兵。推定作画年代为前3世纪—前2世纪。希腊人的第一步就是利用帝国在中亚乃至更东方的扩张来打通并控制东西方之间的陆上丝绸之路,帝国东部边境也许已经到达了大宛国(今吉尔吉斯斯坦费尔干纳)——如今中国新疆省的西部。如今人们在这一带的考古发现了亚历山大大帝在前329年建立的城市——苦盏(希腊人命其为“极东亚历山大城”,即亚历山大东征的最远处)。

接下来的300年间,希腊人保持了这个庞大帝国在亚洲的统治。塞琉古帝国(Seleucid,参见已不存在国家列表)的将领欧提德姆斯据大夏和粟特独立,他和他的儿子德米特里(死于公元前167年)向四周塞种人地区、安息和大宛扩张领土。继续沿着亚历山大过去的道路向西拓展。在大夏国王欧提德姆斯(前 230-200 年)执政时期国土达到极致:大夏控制的土地不仅超越了复次忽毡,有证据显示他们的侦察队在前200年左右已经到达过喀什,这是有史以来最早的,有据可考的一次连接中国与西方的活动。古希腊历史学家[[en:Strabo|斯特雷波]曾这样评价这次行动“他们甚至将自己国家的国土拓展至塞里斯(中国)和弗林尼(Phryni)。”(参见古代欧亚的交界地--诸文明的汇聚区和传播区,《世纪中国》)。

小结

但这种交流不完全等同于公元前1世纪繁荣的的丝绸之路,也并没有持续下来。随着游牧民族的不断强盛,他们同定居民族之间发生了不断的争斗,之间也在不断的分裂、碰撞、融合,这使原始的文化贸易交流仅存于局部地区或某些地区之间。不过,随着各定居民族的强国的不断反击和扩张,这些国家之间往往发生了直接接触,如西亚地区马其顿亚历山大的东征、安息王朝与罗马在中亚和地中海沿岸的扩张,大夏国对阿富汗北部、印度河流域的统治,以及促使张骞动身西域的大月氏西迁。这些都说明上述地区之间进行大规模交通的要素已经具备,出入中国的河西走廊与联通大陆上各国的道路业已被游牧民族所熟知。

而且同时连同中国与欧洲之间的西域地区小国林立,中亚地区也是战火纷飞。西域西北侧与中国北方又有强大的匈奴在侧,控制西域诸国,与周边民族和中国中原王朝争斗不止。经济文化的交流仅仅是一个相对安定的地区内才能做到的。所以当时的东西方之间并没有深刻的了解,对文化上的交流更是相互隔绝。就连上古曾经存在过的贸易往来,这是也往往变成了传说和神话,残留在东西方人民的心中。

公元前1世纪到7世纪

张骞的西行

张骞出西域图(敦煌壁画)前2世纪,中国的西汉王朝经过文景之治后国力日渐强盛。第四代皇帝汉武帝刘彻为打击匈奴,计划策动西域诸国与汉朝联合,于是派遣张骞前往此前被冒顿单于逐出故土的大月氏。建元二年(前139年),张骞带一百多随从从长安出发,日夜兼程西行。张骞一行在途中被匈奴俘虏,遭到长达十余年的软禁。他们逃脱后历尽艰辛又继续西行,先后到达大宛国、大月氏、大夏。在大夏市场上,张蓦看到了大月氏的毛毡、大秦国的海西布,尤其是汉朝四川的邓竹杖和蜀布。他由此推知从蜀地有路可通身毒、大夏。前126年张骞几经周折返回长安,出发时的一百多人仅剩张骞和一名堂邑父了。史书上把张骞的首次西行誉为“凿空”即空前的探险。这是历史上中国政府派往西域的第一个使团。前119年,张骞时任中郎将,又第二次出使西域,经四年时间他和他的副使先后到达乌孙国、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身毒等国。

自从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各国,向汉武帝报告关于西域的详细形势后,汉朝对控制西域的目的由最早的制御匈奴,变成了“广地万里,重九译,威德遍于四海”的强烈愿望。为了促进西域与长安的交流,汉武帝招募了大量身份低微的商人,利用政府配给的货物,到西域各国经商。这些具有冒险精神的商人中大部分成为富商巨贾,从而吸引了更多人从事丝绸之路上的贸易活动,极大地推动了中原与西域之间的物质文化交流,同时汉朝在收取关税方面取得了巨大利润。出于对匈奴不断骚扰与丝路上强盗横行的状况考虑,加强对西域的控制,汉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设立了汉朝对西域的直接管辖机构——西域都护府。

以汉朝在西域设立官员为标志,丝绸之路这条东西方交流之路开始进入繁荣的时代。

大规模的贸易

古罗马Menade身着丝绸外衣,该壁画现存于意大利那不勒斯博物馆。当罗马人在公元前30年征服埃及后,加之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各国后远东中国倾国力向西拓展的机遇,通过丝路的交流与贸易在印度、东南亚、斯里兰卡、中国、中东、非洲和欧洲之间迅速发展。无数新奇的商品、技术与思想来是源源不断的欧亚非三洲的各个国家。大陆之间的贸易沟通变得规则、有序。

罗马人很快就加入到这条商道中,从1世纪起罗马人开始狂热的迷恋着从帕提亚人手中转手取得的中国丝绸——即便当时的罗马人相信丝绸是从树上摘下来的。“赛利斯人们(中国人)以从他们的树林中获取这种毛织品而闻名于世。他们将从树上摘下的丝绸浸泡在水中,再将白色的树叶一一梳落。(丝绸的)生产需要如此多的劳役,而它们又来自于地球的彼方,这令罗马的少女们可以身着半透明的丝衣在大陆街上炫耀。”(老普林尼,《博物学》)

那时,丝绸成为罗马人狂热追求的对象。古罗马的市场上丝绸的价格曾上扬至每磅约12两黄金的天价。造成罗马帝国黄金大量外流。这迫使元老院断然制定法令禁止人们穿著丝衣,而理由除了黄金外流以外则是丝织品被认为是不道德的“我所看到的丝绸衣服,如果它的材质不能遮掩人的躯体,也不能令人显得庄重,这也能叫做衣服?……少女们没有注意到她们放浪的举止,以至于成年人们可以透过她身上轻薄的丝衣看到她的身躯,丈夫、亲朋好友们对女性身体的了解深知不多于那些外国人所知道的”(Seneca the Younger,《雄辩集》,第一卷)

史料记载克利奥帕特拉,这位艳后也是一位丝绸爱好者。不仅仅是罗马人对来自东方的神奇玩意儿感兴趣。埃及历史上著名的艳后克利奥帕特拉也曾经被记载穿着丝绸外衣接见使节,并酷爱丝绸制品。97年,东汉将军班超在重新建立起汉朝在中亚地区的主导地位后,派甘英携带大量丝织品到达条支(可能是今日土耳其的安条克),而当时安条克以南正是埃及和安息争夺的国土。因而中国与埃及最早的官方沟通应当就是在这一时期。

而记载中的中国和其他大国的官方沟通似乎不止于此。《后汉书》记载了公元166年罗马使节通过丝绸之路来到中国,并在中国建立了大使馆的纪录。

然而,当中国进入东汉时代以后,由于内患的不断增加,自汉哀帝以后的政府放弃了对西域的控制,令西域内部纷争不断,后期车师与匈奴年年不断的战争更令出入塔克拉玛干的商路难以通行,当时的中国政府为防止西域的动乱波及本国,经常关闭玉门关,这些因素最终导致丝路东段天山北南路的交通陷入半通半停。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土耳其队阿图什舞蹈~土耳其队》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www.zuqiumeng.cn,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