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伦敦足球的那些事儿:切尔西(四)准确地说,这一章的题目应该叫做:中国足球能够从切尔西队身上学到些什么。按照原来的计划,关于切尔西队,写到上一章就全部结束了。后来和...

今天运困体育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足球那些事儿西甲,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伦敦足球的那些事儿:切尔西(四)

伦敦足球的那些事儿:切尔西(四)

准确地说,这一章的题目应该叫做:中国足球能够从切尔西队身上学到些什么。

按照原来的计划,关于切尔西队,写到上一章就全部结束了。后来和朋友聊天,才意识到写切尔西队历史的意义并不只在于聊聊英超的八卦,也才意识到切尔西俱乐部对于中国足球的借鉴意义,所以才有了现在的这一章。

仔细回顾切尔西从90年代是怎样一路走过来的,可以发现它几乎是一部英超的崛起史。

90年代初的英国足球,正处于最低谷。他们刚刚解除了五年的禁令,无论从技术上、战术上还是训练水平,都远远落于欧洲的其他球队。

于是,英国足球面临着一场艰难痛苦的变革。

英国人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改造自己的联赛。我们都知道,1991年的时候,英格兰的顶级联赛叫做“英甲”,而在这之后才更名叫做“英超”。这不仅仅是一个名称上的变化。1991年7月17日,英格兰17家顶级俱乐部签署了一项协定,成为后来英超组建的基础。新成立的顶级联赛将在营运方面独立于足总和足联之外,享有专属的洽谈转播权和赞助商的权力,而球队也由原来的22支缩减为20队。

总之,更少的球队,更激烈的竞争,更多的钱。英国足球朝着一个全新的方向前进着。

第一场英超比赛是1992年8月15日进行的。当布莱恩·迪恩射入第一球的时候,很少有人能想像英超在很短的时间内能发展得这么快。但20多年以后,英超联赛已经超过了当年有“小世界杯”美誉的意甲,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联赛之一,节奏快、竞争激烈、强队多,它已经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体育赛事,也是收入最高的足球联赛。

而同样是在90年代,中国足球也开始了深刻的变革。1994年,中国足球正式走上了职业化的道路。从一开始的甲A、甲B,直到后来的中超,再到2010年许家印入主恒大,二十多年来,中国足球联赛也经历了一个与英超很类似的轨迹。

那么切尔西队的成功又能够给与我们何种启迪,让中国足球借鉴到什么呢?

切尔西队无疑是英超的缩影和最好的代表。它由一支成绩平平的中流球队,一跃成为了英超的冠军,乃至后来捧起了欧洲冠军的奖杯。从一开始被G14拒之门外,到后来成为一支被所有人尊重的真正的豪门。

我只希望在这一章节里能够将切尔西作为一面镜子,尝试着寻找一些当代足球规律性的东西,以供和我一样对中国足球依然抱有一丝热情的人们分享和讨论。

人们总会有这样的看法,认为烧钱,亦即通过聘著名教练和大牌球星,迅速搭建起一支球队,从而使成绩得到提升的办法是不入流的。但我们不得不承认,烧钱已经成为了当前足坛最通行也最有效的运作做法,而切尔西就是最好的例子。

而在中超,恒大是第一支“烧钱”的球队。2010年,许家印入主恒大,2013年,当年还在中国次级联赛里的恒大不仅获得了中超冠军,还成为了第一支夺得亚冠的中国球队。同年,恒大作为亚冠新科冠军首加了世俱杯的比赛,这也是世俱杯上首次出现了中国球队的身影。

面对这样的成绩,总有人会担心,觉得恒大走了一条歪路。不依靠青训,不从最底层和基础做起,而是用钱买来个把外国球星,再加上一个世界名帅,再好的成绩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恒大最终也不过是昙花一现的“土豪”罢了。

但切尔西的经验恰恰说明了,“土豪”可以成为真正的豪门,这条路完全行得通,甚至是基础薄弱的球队通向成功的一条最有效的路径。

在迅速用钱搭建起一支球队之后,在运转良好的运作机制里,再反过来慢慢搭建球队,进行过渡,这正是切尔西所经历的。

要说烧钱,谁又比得过切尔西的阿布呢?而阿布刚一烧钱,就把一支50年没染指过联赛冠军的球队推上了英超的榜首,这成绩能活活把拥有最多英甲冠军却始终与英超桂冠无缘的利物浦队给气疯了。

阿布用钱烧的方法为切尔西请来了穆里尼奥、安切洛蒂、孔蒂等国际大牌教练,让切尔西不仅拥有诸多冠军的头衔,还从最初的“摆大巴”式的功利足球,慢慢向着技术型足球转变着。

阿布用烧钱的方法扩大着切尔西阵容的广度和深度,使他们能够在国内联赛和欧冠多线作战,从容不迫,游刃有余,在英超、欧冠乃至世俱杯的赛场上皆有斩获。

阿布用烧钱的方法还为切尔西做了很多。而且不只如此。自他入主切尔西之后,英超吸引了更多的外国投资。曼联、利物浦这样的老牌球队也纷纷被外国资本收购,一个个英超球队跟随着切尔西的脚步也富了起来。

在金钱的推动下,英超在2000年代中期,便力压意甲,成为欧冠决赛赛场上的常客,2007年和2009年,英超球队甚至占据了欧冠半决赛中的三席。虽然最近几年的成绩有所下滑,但英超的球队仍然是欧战里每个队都不敢轻视的劲旅。

从切尔西的经验可以看出,尤其在基础薄弱的联赛里,一支球队要想获得成功,烧钱是一条被验证了的很有效的成功之道。

总会有这样的论调:一个联赛里外援太多的话,一定会压制本国球员的发展。去年足协还出台了一条新政:中超与中甲联赛每队每场比赛中,外援上场名额由之前的“3+1”减至“累计上场最多3人”。别看只减少了一个外援的名额,但却给诸多中超球队来了一个措手不及。

然而,没有一个联赛是不需要外援的。切尔西便是明证。他们虽然有一条由英格兰球员搭建起来的主力线,但外援并不少,而且成色好:罗本、舍甫琴科、巴拉克乃至后来的科斯塔、法布雷加斯等国际级球星的加盟,也把切尔西乃至英超联赛的整体水平推上了一个更高的台阶。

如果把视线再往前拉一拉,便会看到90年代的那支“外国雇佣军”。切尔西甚至会祭出千金买马骨的绝招,亦即买入年岁大的过气球星来提高球队的实力和名声。古利特时代的切尔西都快要成为足球明星的养老院了,但是看看40岁的佐拉给切尔西乃至英超都带来了什么。

不只是英超,其他联赛也对外援有着高度的依赖。

即便是现在如日中天的巴萨,也不完全靠西班牙的那一套。他们有着深刻的荷兰传统,还有过著名的荷兰帮。正是这样的历史渊源,也正是这些荷兰教练,比如克鲁伊夫、范加尔、里杰卡尔德以及后来那些天才的荷兰球员们,才让巴萨对于total football有了异常深刻的体会和了解,才最终踢出了如此赏心悦目的足球。

而外援到底能对本土球员影响到何种地步?目前没看到任何客观的数据统计。

但当时有“小世界杯”之称的意甲,意大利队的成绩始终都不错。从1982年到2014年,意大利队在世界杯赛上共夺得了两次冠军,一次亚军和一次第三名。这至少说明了外援会影响到国家队成绩的事不是定数。

而对于我们中国足球来说,职业化虽然在名义上已经有了二十多年的时间,但由于各种原因,我们仍然处在职业联赛的起步阶段,距离繁荣还差得远。而中超的外援多到可以影响本国球员发展的程度,还远远达不到。

谁都知道,联赛才是一个国家的足球之本,也是国家队的根本。我们现在连最高级别的联赛都没有搞红火,便开始担心过多的外援会造成国家队的成绩下滑,实在是笑谈。甚至可以说,我们的外援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他们对于中国足球的推动作用,还发挥得不远远不够。

去年年初,同外援的新规则一起,中国足协还发布了一条关于青训的最新的规定:联赛中的每场比赛必须有两名U23年龄本土球员报名,至少有1人必须首发。

从理论上看,这似乎是在鼓励国内青年球员的发展,让他们有更多的出场机会。但实际上却让各球队叫苦不迭。很多球队会把某个年轻球员首发上场,再用最快的换下去。毕竟,这些年轻球员的水平距离首发还差得远,而成绩才是这些球队所关心的。

当然,足协的初衷是好的。无疑是要倒逼青训,助力中国足球实现长远发展。但青训是长线产品,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实现突破。

所以又回到了一个问题上:联赛和青训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关系呢?大多数人的观点会是:青训是联赛的基础。

在这方面,切尔西并不是一个很恰当的例子,但也不妨拿来作为参照。切尔西始终都没有过多地顾及到青训。外援暂且不谈,至少穆帅没有刻意挖掘切尔西自身的青年人才,兰帕德、特里也都不是切尔西自己的青训产品。一个豪门未必非要以自家的青训作为依靠。

而在中国,踢球人口占比很低。诚然,这与我国的教育体制以及缺少西方那样的草根足球文化有着很大关系。而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联赛恰好是青训的源头和最好的推动力,而不是相反。

没有优质的最高级别联赛,青训不过是一纸空谈。不要指望用青训来推动联赛的发展,这并不现实和客观。反之,青少年足球则需要一个良好的整体氛围。而只有联赛变得精彩好看了,能够把观众吸引到球场里来,让人们可以因足球而骄傲,才可能把更多的青年人吸引到足球这个运动乃至行业里来。

这比行政命令要有力量得多。

只有什么时候,我国的中产阶级家庭在培养自己孩子的时候,不只让他们学钢琴、学小提琴,也会把他们送到足球场里,让他们学习踢球,中国的青训才有了真正的希望。

我们可以羡慕南美的男孩们踢球时的灿烂笑容,而这笑容里既有他们对于足球运动的热爱,也有他们掌握了这项生存技能后,改变自己乃至全家人生活的梦想。是的,在南美,足球可以改变命运,所以小孩子们才会对足球趋之若鹜。

这就是现实。什么时候,足球成为一种可以让国人感到骄傲的运动,成为一种可以有大钱可赚的事业的时候,青训才有了最坚实的基础。而做到这一点的,是一个繁荣的运转良好的最高级别的联赛。

只有当人们看到了踢球的出路和希望时,只有当踢球也成为一项decent job时,才真的会有孩子们愿意去球场,去踢球,去开发自己在这方面的潜能,哪怕只为了挣钱。在这之前,过多地去考虑青训,并不现实。

联赛是一切之本,包括国家队,也包括青训。

诚然,好的联赛未必一定可以提升国家队的成绩或是促进青训的蓬勃发展。即便是在英国、德国、意大利,乃至最喜欢少年成名的荷兰,年轻人以足球为生的热情都在降低着。但是,没有联赛的繁荣,甚至连本国的足球观众都没有,什么都可以免谈。

把联赛搞上去才是当务之急,不应有太多不切实际的顾虑。切尔西的经验告诉我们,“烧钱”、搭建“八国联军”,撇开青训不管,以最快的提升球队成绩后再慢慢做组建球队、转换打法等基础的事,并不是目光短浅的“土豪”做法,而是已经被证明了的成功之道。

讲讲足球小故事

1、在意大利北部的一场职业足球赛中,主队利多瓦那队以0比3处于不利地位。这时,突然有两只猫三条狗跑进赛场奔跑追逐,场内混乱,观众大哗,比赛被迫暂停。经场地工作人员将猫狗赶出,才又恢复比赛。

原来,这场闹剧是主队的球迷们导演的:他们预先作了安排,如本队比分落后,就放出猫狗去干扰比赛。但是这一招并没有帮上主队的忙,主队仍以0比7败北。

2、在澳大利亚阿德兰特附近举行的一场足球比赛中,当上半场仅剩两分钟时,一个名叫约翰.麦克的后卫带球突破到对方禁区附近,起脚颈射,结果,球打中球门横梁,因冲力极大,横梁顿时断裂,这场比赛被迫中止。

1986年,在英国伯明翰举行的一场足球赛中,一球员拔脚怒射,球撞断横梁入网,主裁判宣判进球有效,守方不服,提出抗议。但根据横梁断裂的部位证明球已过球门线,即应得分。

3、第五届世界杯乌拉圭和匈牙利进行的半决赛比赛中,开始乌拉圭以0:2落后,但下半场15分钟,荷柏格为乌拉圭攻进一球,到终场前4分钟时,他又进了一球,把比分扳平。狂喜的队友围上来又捶又打,以示庆贺,没想到竟把他打晕在地,抬了出去,结果乌拉圭以2:4输掉了这场比赛。

4、1900年,曼彻斯特联队迎战新得兰队,曼队守门员威廉士长得腰宽腿粗,腿脚过大,在他发一个门球时,猛力一脚,将球踢出。

此时,突然刮起一阵大风,球借风势,直飞对方大门。新得兰队守门员叉着两手,正与一个同伴说话,等到他如梦初醒,想跳起接球时,已经迟了,裁判员评曰:进球得分。

5、在欧洲,曾经出现过这样一场足球赛:规定的比赛时间到了,“温习利德”队人已到齐,而另一方“车卢姆”队只 到了守门员一个人。那守门员请求裁判员将比赛延后一会儿 ,以便等他的队友们。但载判坚定不允许,强令比赛开始, 并提出“你若不上场,就以失败定局”。

这个守门员叫奥理逊,他深知自己的球队有获胜的实力 ,就欣然答应上场。奥理逊故意磨了一会儿时间,穿戴好守门员的“武装” 便入场了。他中圈开球后,一个大脚将球踢向看台,马上又 跑到自己的门前把守大门。几分钟内,他已浑身是泥了。因 扑救出色,他只失一球。

后来队友赶到时,该队以0:1落 后。同伴在门将奥理逊的鼓舞下,奋勇进攻,士气大振,最 后竟以3:1反败为胜了。后来,足球规则上规定了“开赛时一方不足8人以弃权论,判对方以2:0获胜”的条文,才没有再发生此类事件 。而这位守门能“以一当十一”的例子,成了难得的一桩趣事。

钱伟长曾入选国足? 科学家和足球那些事儿!

2016年10月,随着中国男足国家队在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的赛场上越来越让人失望,各种各样的判断和评论又一次占据了大众的视野:中国的“足球基因”不行;中国人不适合踢足球;搞足球对中国人没啥用 但作为足球的发源地,中国和足球的渊源已经有3000年的历史,中国人对它的喜爱和重视也绝非那几句丧气话就能掩盖的。即使是在人们印象中“单调刻板、不爱运动”的科学家里,也有一群 “足球健将”。他们有着深深的“足球情节”,也生动地诠释着足球带给人类的积极意义。下面,就来看看他们和足球之间的趣闻轶事吧。

1. 钱伟长:曾是清华校队主力前锋,入选国家足球队

近代力学之父钱伟长是科学界有名的“超级球迷”,他曾入选国家队、创办大学生足球赛、资助女足队员,对足球的热爱贯穿了他的一生。

1931年, 18岁的钱伟长考入清华大学,他身材瘦小,身高只有1.49米,是“清华历史上首位身高不达标的学生”。他师从体育家和教育家马约翰,积极锻炼身体。钱伟长尤其酷爱足球,曾是校足球队的主力左前锋,以身体灵活、快、脚法好著称,而清华大学足球队也是当时华北足坛的一支劲旅。1937年,他入选中国国家足球队,并参加了在菲律宾举行的远东运动会。晚年他还颇为自得地回忆说:“那场比赛,我踢进了一个球,还穿了对方守门员一个裤裆。”

清华足球队(网络图)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科研任务的增多,钱伟长踢球的机会减少了。但他对足球的热爱丝毫未减。上世纪80年代他还曾请秘书帮他买门票,直接去球场看球。后来出行不方便了,就看电视转播。八九十岁的钱老从来不用秘书提醒,半夜会自己爬起来熬夜看球。

2002年钱老九十岁时,上海大学体育中心落成。这位九十岁的大学校长亲自创意举办了“钱伟长杯”上海大学生足球邀请赛,出资打造了“钱伟长”奖杯,并挥笔制定了比赛章程和规则。钱老还请上海女足把主场落户上海大学,并为食宿标准不够的客队女足贴补资金。

2、 王淦昌:足球练就的好身体让他长寿

1925年,王淦昌考入清华大学。当时的清华大学十分重视学生的身体素质。学校规定,每天下午4点以后,所有学生都必须参加体育锻炼。王淦昌除了喜欢游泳外,还喜爱踢足球。几年的大学生涯使王淦昌练就了强壮的体魄。30年代,王淦昌出国留学,做核物理实验时,经常会接触到放射性有害气体--氡气。他的恩师居里夫人及其女儿一家都是因为吸收氡气和受到辐射,身体受损而过早离世。而王淦昌则因为大学时候练就的好身体和训练游泳时学会的长时间屏气,身体未受影响,得以长寿至90多岁。

3、 茅以升:绰号“射门猛将”

茅以升是中国现代桥梁事业的先驱,享年95岁。他生前体健神足,思维敏捷, 84岁还能奇迹般地把圆周率小数点后边100位,准确无误地背诵出来。他曾多次强调“我喜爱体育运动,因为它给予我丰富的智慧和充沛的精力,而科学的成功,则是需要人们为它付出巨大的脑力和体力的代价。”

少年时代,茅以升就积极参加晨跑、打篮球等健身活动,而足球,则是他的最爱,同学们还给他起了个绰号--“射门猛将”。正是贯穿终生的健身锻炼让他得以以充沛的精力投入科研,并得享高寿。正如他所说:“干什么工作都要打好基础,特别是从小打好基础。而健身的基础,则是基础的基础。”

4、 杨振宁:与邓稼先曾是足球场上的好搭档。

杨振宁与邓稼先

杨振宁的父亲杨武之是著名的数学家、教育家。青年时期的杨武之,学业上进,体魄健全,每天课后他都要踢足球直到汗流浃背,晚饭之后则十分专心地上晚自修。父亲的爱好也影响了少年杨振宁。在崇德中学(现在的北京市第三十一中学),杨振宁因为天资聪颖,才思敏捷被大家冠名以 “机灵鬼”,而与他形影不离的,则是以待人忠厚而赢得“邓老憨”绰号的邓稼先。两个人不仅爱在一起看书、讨论问题,也经常是足球场上的好搭挡。尤其是每当周末,他二人必然是踢出几身臭汗,才肯回家吃饭。这对学业和球场上的好搭档友情一直持续了半个多世纪。而现在,年逾90的杨振宁仍然精神矍铄,还在做学术研究、写作、外出讲学和旅行……

除了的四位,我国科学界的足球迷还有很多。如,擅长守门的数学泰斗苏步青、求学时期常代表系里参加比赛的钱三强、在美参加留学生足球队的施一公等等。在他们眼里,足球不但是强健身体的工具,也是磨练意志、完满人生的好帮手。正如钱伟长所说:“……(它)是人生的一部分,它能给人以无比坚强的意志,一个人只有具备完整的人生,才会勤奋钻研、努力创新,才会有精力去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

伦敦足球的那些事儿:切尔西(二)

要说穆帅在切尔西这几年里取得的成就,那真是有目共睹。仅仅一年的时间,他便让切尔西得到了英超的冠军。想想曼城从傍上大款,到搭建起一个稳定的阵容,再到夺得联赛冠军,用了多少年?

穆帅靠的是什么?真的是钱吗?凭心而论,穆帅虽然是球队的manager,但在球队的搭建上,动作并不大,几乎都是沾了前任拉涅利的光。

但是,穆帅会用兵。

除了德罗巴以外,当年切尔西还有一个所谓的正印前锋,估计都没人知道他。他叫做凯日曼,和罗本同一年从荷兰的埃因霍温队加盟了切尔西。当年,他是荷甲的最佳射手。当年,他在国家队里风头正劲。可去了切尔西以后呢?

我不是在这里显摆,我也没看过他的比赛。原因太简单了,他基本就没怎么上过场。有限的那么几次表演,球迷总结得最好:凯日曼就是一个大笨蛋。

他到底笨不笨姑且不论,单看锋线上的绝对主力是谁就懂了。在如今的足球比赛中,让众多前锋挠头的,越来越集中到一个看似简单的转身问题上。在密密层层的禁区里接到球后,转身,还是不转身,不仅成为了头等大事,甚至还成为衡量一个前锋优劣的标杆。

当年博格坎普对纽卡斯尔的人球分过之所以令人难忘,就在于他让人们眼睁睁地看到了一个前锋完全可以不凭身体,不靠冲撞,而在后卫的夹击下从容漂亮的转身。不过,那是技术型球员最为华丽的转身,除非你能拥有博格坎普一般的绝艺。如果不行呢?那就学学德罗巴吧。反正凯日曼是没学好。

德罗巴的技术与凯日曼相去甚远,但凯日曼做不到的他却可以。德罗巴的特点一不在盘带,二不在射门,抢点和也都一般。而他所能的,恰恰就是转身,转得从容,转得豪迈,转得惊人。他能够利用自己超强的身体挤压住对方的后卫,不仅在锋线上站桩,还能从容转身,尤其可以为从后面插上的兰帕德等中场球员创造进球的机会。

这其实,就是穆帅的战术安排。

足球说到最高的层次,就是一种空间上的游戏。攻势足球的倡导者们恨不得把空间扯得越开越好,这样才能踢的爽。而实用主义者却刚好相反。空间越小越好,如果能把所有人都缩到一米空间里,那就最好了,好防守,不丢球。

德罗巴刚好成全了穆帅这套前锋回做的踢法,也让切尔西的进攻线尽量地向内压缩。外加两个边锋达夫和罗本也是内切型的,切尔西的阵线便全部被压缩到了中场,在人员密度上绝对占优。虽然攻击力有所减弱,但却不会因为战线过长而被对手偷袭了。

在穆帅带队的这几年里,切尔西在欧冠上多次与巴萨相遇。但巴萨并没讨到多少便宜,远不像这几年所向披靡得不可思议。用巴萨球迷的话讲:自家球队最怕在中场摆大巴的,尤其是切尔西。那由马克莱莱担任核心的中后场坚强得可怕,太不好打穿。

但有一条:这打法不好看。除非你有当足球教练的那份心,才愿意去琢磨一场表面平庸,所有人都聚在中场死磕的比赛里到底蕴含着怎样的战略部署和心机。但这正是穆帅的足球理念。他认准了赢球才是硬道理,不会在乎踢得好看这种噱头。他喜欢德罗巴这站桩型的前锋,喜欢力量与防守,还偏爱“摆大巴”的战术…

但不想,他这就惹翻了一个人。

穆帅惹到的这个人就是切尔西的老板罗曼·阿布拉莫维奇。我们很熟腻地称他为阿布。要说阿布的背景,确实很值得一吹,他是俄罗斯的首富,也是全世界排行在第十五位的有钱人,不仅经营着石油和有色金属,还对足球独有情钟。

他花大价钱买下切尔西不只想玩玩票。他会去现场观看切尔西的每一场比赛,而且始终保持着低调,穿得也不张扬,脸上还会挂着羞涩的微笑。然而他的心里却藏着一团火,理想的火焰越烧越旺。

阿布是皇马的球迷,他崇尚漂亮的攻势足球,梦想建立一支比弗洛伦蒂诺的银河战舰还要豪华的蓝色航母,成为英超,乃至欧洲的一面旗帜。

然而,穆帅的那套“实用主义”足球给他火热的愿望浇上了一大盆冷水,冻得他够呛。那粗糙的踢法,那龟缩的阵型,越来越入不了阿布的眼。

最后,阿布决定要做点儿什么了。哪怕打造不出皇马,让自家球队踢得顺心点儿也行啊。他就不信,自己靠砸钱都砸出一个英超的冠军球队了,难道就砸不出个踢得优雅漂亮的豪门吗?

于是,他对球队的改造便轰轰烈烈地开始了。首当其冲的就是锋线。他早想好了改造的办法。他看中了自己的老乡,也是当年技术流的领军人物,AC米兰的舍甫琴科。阿布想得很美妙,买来一个超大牌的技术流球员,球队定然会被他带动,并且随之转型,向着他喜欢的美妙风格大幅度地迈进。别忘了,当年霍德尔、古利特就是这么干的。

可最后的结果却真真应了这句话: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太骨感了。

当舍甫琴科这个当时全世界最棒的前锋,这个有着一流、抢点能力、射门脚法的前锋和米兰球迷挥泪告别,转而投向了钞票的怀抱后,他在伦敦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风雪,并且不得不面对一个残酷的事实:在切尔西,他打不了。

其实想想也是啊。舍瓦在米兰的时候,人家米兰打的可是传统的中锋战术。再想想那时候都有谁在给他做球。卡卡当年正处在巅峰期,此外还有西多夫。他们说,西多夫如果能稍微勤快一点,就能有比现在大得多的成就。但西多夫不在乎,就这么懒懒散散地踢着球,漫不经心地掌握着全队的进攻节奏,并且屡屡送出致命的妙传和助攻。那个时候,鲁伊·科斯塔还没退役。这位拈花微笑的中场高手,在闲庭信步之中,便能让强撸飞灰烟灭。甚至你被弄死的时候,连他的杀气都看不到。

可在切尔西呢?舍瓦的身后,一个这样的人都没有。你还能指望谁给他做球呢?是兰帕德,还是达夫?有人要说了,切尔西有罗本,那可是技术型的啊。罗本?他技术确实够好,内切也好,下底也罢,好当然是好,但他巴不得你这中锋给他策应,帮他打打二过一,让他射门射到爽呢。记住,千万不要指望荷兰前锋的团队精神。

当然,穆帅压根就没打算安排谁专门去给舍瓦喂球。舍瓦来了,穆帅依然我行我素,完全无视阿布向他发出的信号,坚持着原本的那套打法,就没打算向着皇马、巴萨或者谁做任何的转型。对他来说,赢球胜于一切,其他都可以无视。

阿布当然不满意了。他和舍瓦不是亲戚,也没打算替舍瓦报什么私仇,可他指望借助舍瓦来开启切尔西轰轰烈烈的技术型改造,得到的结果却是穆帅硬生生地把舍瓦给废了。

穆帅与阿布的矛盾于是愈演愈烈。当然,要想完成一个球队的风格转型谈何容易。而足球场上也有句名言:Don't change a winning team(赢球的队伍不要轻易变动阵容)。这些全都是真理。

但穆帅的性格太尖锐,也太固执,说的话也不好听,他嫌阿布对球队干预得太多。他曾经含沙射影地说过:“罗曼(阿布)的专长在于挣钱,我的专长在于执教。如果让阿布拉莫维奇来执教,也许切尔西早就降级了;如果让我去经商,我早就血本无归。”从这话里就能知道,在穆帅眼中,阿布就是个外行。而他频频介入球队的事务,穆帅心里有多不满。

而阿布的性子一样倔。他也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打造可以在英超称王的球队,建立一支新的欧洲豪门始终都是他不容改变的目标。穆帅无疑帮助阿布完成了在英超称王的梦想。而阿布还期望打造出一支真正的豪门,像皇马,像巴萨那样,踢得优雅、漂亮,成为全世界足球的楷模,而绝不是现在这个踢得粗糙的暴发户。但他的梦想,在穆帅这里却越来越遥远了。穆帅的整体打法,穆帅的实用主义,外加穆帅的固执和狂傲,逐渐成为阿布实现梦想的巨大阻碍。

于是阿布上演了宫斗戏码,开始越来越多地插手球队的事务,也越来越分散着穆帅的权力。他先是签下了阿尔森,任命他为俱乐部的官方星探和调查员,而阿尔森与穆里尼奥在很多竞技问题上都对着干。2007年夏季,阿布更把自己的密友格兰特提拔为技术总经理。而穆里尼奥则等于完全丧失了在俱乐部的竞技行政权。

阿布将自己的人慢慢安插到教练组里去,终于掌握了对于球队的主动权。而穆帅也一步一步地失去了阿布的信任。所以,当切尔西成绩下滑,在英超夺冠无望时,穆帅的离开便是最自然的结果了。

令人感到吃惊的是,穆帅离开以后,一直很不喜欢穆帅的英国媒体却并没有跑到伦敦桥头去放鞭炮庆祝,反而一片哑然。接着,这些媒体人竟然纷纷拿起了他们的笔,为穆里尼奥摇旗呐喊了。

同时,曼联的主教练弗格森也站了出来,第一个发声,称赞穆帅是一个出色的教练。一直与穆里尼奥不睦的阿森纳主帅温格竟然也替穆帅说了好话。

英国媒体和英国教练的态度简直就是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转得又直又愣。当然,教练们有着他们自己的角度。三年里拿了六个冠军的教练,居然能给炒了,其他教练谁能保证自己帅位安稳?他们借着声援穆帅,发泄着自己的不满和不安。

而英国媒体呢?谁也不能否认,有穆帅在的英超实在太好玩了。他就是一个超级大活宝,不时创造出新鲜的花样来。光是写他赛前和其他教练斗嘴,就能养活全英格兰所有报道足球的记者。结果,大家正热闹着呢,玩得很happy,主角居然就没了。英国媒体的失望是显而易见的。

还有一点也不得不说,穆帅在切尔西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仅用了一年的时间他便让球队在半个世纪后再又得到了英超的冠军。在他执教的三个赛季里,切尔西取得了两次联赛冠军、两次联赛杯冠军、一次社区盾冠军和一次足总杯冠军。他在三年里一共帮助切尔西拿到了六项冠军。

从此,在伦敦的足球版图上,不再只有北伦敦阿森纳和托特纳姆这对互掐的德比,还有一支蓝军,同样的出色,同样的强劲,同样是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足球那些事儿西甲。足球那些事儿全集》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www.zuqiumeng.cn,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