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我军炮击金门,美国威胁使用核武,毛主席神机妙算,令其不敢造次 1949年解放战争结束后,龟缩至台湾的蒋介石一直妄图“反攻大陆”。虽然毛泽东知道,对方早已翻不起多大浪花,但...

今天运困体育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中国黎巴嫩,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我军炮击金门,美国威胁使用核武,毛主席神机妙算,令其不敢造次

我军炮击金门,美国威胁使用核武,毛主席神机妙算,令其不敢造次

1949年解放战争结束后,龟缩至台湾的蒋介石一直妄图“反攻大陆”。虽然毛泽东知道,对方早已翻不起多大浪花,但为了防患于未然,我军对此仍时刻保持着警惕。

1958年7月14日,中东局势巨变。美国派兵入侵黎巴嫩后,于第二天宣布,其远东地区陆海空军进入战备状态。

见此情形,蒋介石以为“反攻大陆”时机已到,大喜过望。

7月16日,蒋介石就忙不迭地宣称,其所属部队处于“特别戒备状态”。同时,蒋介石还在金门、马祖两地先后进行军事演习,并令空军加强对大陆的袭扰。

截止1958年夏,蒋介石在金门、马祖的军队已增至10万人,占其部队总数的三分之一。

眼见局势日渐紧张,摆在毛主席面前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处置金门和马祖。

因为蒋介石控制了金门和马祖,所以厦门和福州的出海口被其卡死,这样下去,福建乃至整个东南沿海的经济发展都会受到限制。

“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毛主席脑中弹出的第一个想法,就是炮击金门,震慑敌军。但这一想法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此举可能会将美国牵扯其中,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叶飞上将回忆这段 历史 时说: “在最终定下决心的前夕,毛泽东曾询问,会不会打到美国人,在得到“无法避免”的回答后,沉默无语,没有作出任何决定。”

毛主席之所以不愿将美国牵扯其中,不是因为怕,否则我们之前也不会抗美援朝,把美军赶至“三八线”以南。

毛主席担心的是,如果美军参与其中,我国的一些沿海大中城市有可能遭受美国飞机轰炸,老百姓的生命安全得不到保证,还不利于我国的和平建设,最后甚至影响整个世界的和平。

但毛主席不愧是一位出色的军事家,面对这种情况,他使了一招“借力打力”。

那一年7月31日,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访华,毛泽东亲自接待了赫鲁晓夫。

彼时,我们和苏联的关系已经出现裂缝,毛主席因为拒绝了赫鲁晓夫提出的组建联合舰队的建议,不同意苏联舰队在中国港口停泊等问题,招致苏方的不满。

赫鲁晓夫结束访问回国后,毛泽东经过深思熟虑,逐渐下定了炮击金门的决心。

其中缘由其实很简单,因为炮击金门是在赫鲁晓夫访华以后发生的,所以包括美国在内的其他国家都会认为:我军炮击金门得到了苏联的默认。尽管事实上,中国并未向苏联通报。

美国忌惮于中国背后站着苏联,所以投鼠忌器,自然不会轻举妄动。

除此之外,毛主席还讲了3条理由:一是支援中东人民的反美斗争;二是打击一下蒋介石集团的嚣张气焰;三是摸一摸美国台湾政策的底牌。

在正式决定炮击金门前,我军经过半个月的战斗,终于从蒋介石手中夺回了厦门的制空权,从而为我军大批炮兵开进厦门,创造了条件。

1958年8月17日,毛泽东作出了炮击金门的最后决定。

第二天,毛泽东致信彭德怀,亲自部署了对金门的炮击,大方针就八个字:“直接对蒋,间接对美。”

毛泽东此举,显然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因为我们虽然已经提前做了应对美方的准备,但却并不想由炮击金门引发中美之战,毕竟这是我们的家事。

毛泽东就曾说: “我们整金门,我们是整家法,这是我们国内的事。当然整台湾也是整家法,不过,那个地方有你美国兵,那我还是暂时不去。”

8月23日,天刚蒙蒙亮,我军就早已完成了射击准备:459门大炮、80余艘舰艇和200多架飞机蓄势待发,只等毛主席下令。

那天17时30分,随着毛主席一声令下,2600发炮弹呼啸着飞向金门,直打得敌军魂飞魄散,伤亡惨重。

为扩大战果,我军于第二天又组织了全部炮兵,对金门进行第二次大规模炮击。

此次炮击金门,我军共毙伤敌500余人,金门防卫部中将副司令赵家骧、章杰及澎湖防卫部中将副司令吉星文被击毙,金门防卫部参谋长刘明奎及空军系统的幕僚长受伤,敌方1艘运输舰也遭到重创。

据统计,我军从8月23日到次年1月7日,共进行了7次大规模的炮击和不定期的零炮射击,13次空战及3次海战,共击落敌机34架,击沉击伤敌各种舰艇23艘,毙敌官兵7000余人,在军事上取得重大胜利。

画面另一端,炮击开始后,中美两国军队就在台湾海峡形成对峙局面。

苏联国防部长马利诺夫斯基向赫报告称:

徘徊在台湾海峡的美国第七舰队的航母已由4艘增加到6艘,空军战机也达到715架。美军还准备从冲绳再向台湾调动3个海军陆战师。

见此情况,毛主席仍不为所动。

那年9月2日,苏联外长葛罗米柯抵京,奉命要求我方就炮击事件作出解释。毛泽东对他说: “当前国际紧张局势,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苏联较为有利,而不利于帝国主义。”

尽管美方已经开始讨论动用核武器问题,但毛主席仍强硬地表示:“中国不怕核讹诈,如果美国实施核打击,中国政府将撤到延安,继续斗争。”

见此情形,苏联只好作出让步,借以显示同我国的团结。

苏联早就料到了毛主席的强硬,所以事先早已做好准备。他们之所以派人前来“兴师问罪”,只不过是想要探探我们的虚实,摆一摆“老大哥”的派头。

果不其然,9月19日,苏联直接警告美国政府:

与此同时,苏联的军事机器已全力开动,并很快进入了戒备状态。

毛泽东见此,特意向苏联领导人发出了感谢信。

事后,他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 “金门和马祖——这是两支‘神笛’。不论是赫鲁晓夫,还是艾森豪威尔,他们都踏着这支‘神笛’的乐曲跳舞,不过这政治舞蹈的节律和动作完全是由我们确定的。”

尽管如此,炮击金门仍是无奈之举,台湾毕竟是祖国的一部分。

出于这份考虑,1958年10月6日,《人民日报》发表毛泽东起草、以彭德怀名义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正式提出了实现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

最令笔者感动的是,毛主席写道:

“台湾自古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华民族是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的。尽管 历史 上有过多少次外族入侵和内部纷争,都不曾使我们的民族陷于长久分裂。近三十年台湾同祖国的分离,是人为的,是违反我们民族的利益和愿望的,决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说完蒋介石,我们再来看看美国。

时任美国总统的艾森豪威尔得知我军炮击金门后,不清楚我方是否要借此解放台湾,于是被弄得3天没睡好觉。

最终他不得不下令,将地中海美军第六舰队的一半舰只调到台湾海峡,与第七舰队会合,以加强第七舰队的实力。

中东的紧张局势由此渐渐缓和。

经过此番炮战,我方终于试探出了美方和蒋介石的底牌:

整个过程中,美军也在极力避免与我方发生直接冲突。眼见对我们的“核讹诈”无效,美国担心自己深陷台海纷争的泥潭,所以要求蒋介石放弃金门、马祖等岛屿,企图将台湾彻底割裂出去。

而蒋介石呢?

他原本一直企图“反攻大陆”,因为自身实力不济,所以妄图把美国拖下水,从而坐收渔利。最后见此计不成,蒋介石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并没有撤出金马两地。

但出于客观的角度来讲,笔者认为在祖国统一这件事上,蒋介石的立场起码是端正的。

他尽管还妄言:“决不放弃收复大陆的神圣责任。”但他始终觉得, 大陆和台湾皆为中国领土的部分,不容割裂。

毛泽东得知蒋介石的谈话内容后,感慨道: “在维护祖国统一问题上,蒋介石和美国人考虑的不一样。”

鉴于分析的结果,毛主席决定对金门实行“打而不登,封而不死”的新战略,让金门继续保留在蒋介石手中,从而扩大美蒋矛盾,粉碎美国的阴谋。

毛主席解释说: “在目前宜减轻对金、马的军事压力,使他能生存下去,促使其守而不撤。当然又要使其处于紧张状态,拖住美国不得脱身,必要时,仍可组织大打。总之,临机应变,主动在我,以利统一解决台、澎、金、马问题。”

自此,金、马两地就成了套在美国脚上的绳索,让其动弹不得。

从1961年8月开始,为了稳定台湾形势,我军不再主动炮击金门,只打一些宣传弹。

炮击金门,从开始的万炮齐发,到“打而不登,封而不死”,再到最后的半停半打,一直都是由毛主席亲自参与决策的,甚至连那份《告台湾同胞书》,也是出自毛主席的手笔。

毛主席在客观分析了炮击金门的利弊后,借力打力,将军事斗争和外交斗争相结合,把战斗的主动权和最终局势牢牢地把握在了我们手中。

叶飞上将在赞扬毛主席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时就说:

“美蒋完全被毛主席高明策略牵着鼻子走,打炮也变成了美蒋我三方之间一种特殊的对话,一种不在谈判桌上进行的谈判。这真是古今中外战争史上的奇观。”

毛主席在维护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审时度势,刚柔并用,最终巧妙地解决了问题,不失为一位伟大的军事家和战略家。

谨以此文,向毛主席致敬。

一一END一一

你知道中国维和部队都参加过哪些国际军事活动吗?

1988年9月——中国正式申请加入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特别委员会。

1989年——中国首次派人参加了联合国纳米比亚过渡时期协助团纳米比亚实现从南非独立的进程。

1991年,驻伊拉克-科威特军事观察员雷润民在伊科边境因车祸牺牲。2003年被联合国追授达格•哈马舍尔德勋章。

1992年4月—— 中国第一支“蓝盔”部队—军事工程大队赴柬埔寨执行任务。

1992年5月,驻柬埔寨军事观察员刘鸣放在柬埔寨执行任务时,感染脑疟疾,医治无效不幸牺牲。

1993年5月21日22时40分,一枚火箭弹落入驻扎在磅同省斯昆镇的中国维和工程兵大队营地,造成赴柬埔寨维和工程兵大队1中队3分队8班战士陈知国、余仕利不幸牺牲,另有7名中国工兵受伤。

2003年4月—— 中国赴刚果(金)维和。部队包括工兵连和医疗队。

2003年3月13日14时许,联合国对伊武器核查机构化学视察组组长郁建兴在乘车返回巴格达途中发生车祸,头部受伤,抢救无效不幸牺牲。

2003年11月—— 中国赴利比里亚维和。部队由运输分队、医疗分队、工程兵大队组成。

2004年10月—— 中国维和警察防暴队员赴海地维和。这是我国第一次派成建制的防暴警察执行联合国维和行动。

2005年5月3日中午,赴刚果(金)维和工兵连建筑分队3班班长付清礼,在基武湖畔一个临山半岛上洗刷装载机上的污泥时突然晕倒,抢救无效不幸牺牲。

2005年10月——中国维和部队赴苏丹。部队有工兵分队、运输分队和医疗分队。

2005年10月24日7时15分,赴利比里亚维和运输分队士官张明,在与战友外出执行任务时,被子弹击中头部,不幸牺牲。

2006年3月——中国维和工兵营开赴黎巴嫩,这是我国首次向中东地区派出维和部队。

2006年7月25日19时30分,因以色列空军对黎巴嫩南部边镇希亚姆进行空袭,击中联合国观察员哨所,造成驻黎巴嫩军事观察员杜照宇与其他3名联合国观察员不幸遇难。

2010年1月12日——海地当地时间2010年1月12日下午发生7.3级强烈地震造成联合国驻海地稳定特派团总部大楼倒塌,正在楼内与联海团官员举行商谈的中国公安部赴海地维和工作组成员朱晓平、郭宝山、王树林、李晓明和驻海地维和警察部队赵化宇、李钦、钟荐勤、和志虹(女)同志被埋在废墟下,于北京时间1月13日5时56分许壮烈牺牲。

中国赴黎巴嫩维和部队在黎巴嫩都取得过什么成绩?

中国赴黎巴嫩维和部队完成第18次轮换交接

一、2006年以来,中国应联合国请求已经向黎巴嫩派驻数千人次维和人员了。这些中国军人被部署在黎巴嫩南部地区,主要担负扫雷排爆、“蓝线”栽桩、工程建设与维护、医疗救治、人道主义救援等重要任务。

二、2017年5月轮换以来安全清排雷场2815平方米,发现并销毁757枚地雷和4枚未爆弹,创历年中国赴黎维和部队扫雷数量之最。他们还高标准完成99项工程建筑任务和栽设“蓝桶”任务,开展医疗救助万余次,支援当地民众11项民事工程,还被誉为“最可爱的东方朋友”。

三、2019年12月下旬由于中东局势紧张,黎巴嫩多地持续爆发大规模游行示威活动,安全形势复杂多变,联合国驻黎巴嫩临时部队因而决定修建“蓝线”观察哨,中国维和部队受领11个观察哨修建任务。观察哨多位于黎以边界,处于敏感地带,周遭遍布雷场,施工作业区域狭小。联黎部队行动部部长勒维耶·马夏尔说,为完成这项重要工作,联黎召集了所有建筑分队,并特别倚重中国建筑工兵分队,因为中国分队的装备更精良,工程专业技术更精湛。

四、第18批赴黎维和部队安全高效清排雷区超一万平方米,发现并销毁地雷1577枚,协助柬埔寨维和部队销毁地雷997枚,清排面积和排雷数量均创单批之最。同时,他们进行医疗救助8.16万余人次,实施了手术2400余台。

五、2020年8月4日,黎巴嫩首都突发爆炸超4000人伤亡。爆炸造成联合国驻黎巴嫩临时部队多人受伤,还造成停靠港口的一艘军舰受损。中国赴黎巴嫩维和部队迅速组织官兵掌握事故情况,清点物资和机械,确保接到救援命令后能立即出动。

中国维和行动的剧情介绍

≪中国维和行动≫以中国军队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为主线,全方位、多视角、深层次记录了中国军人为维护世界和平,走进战乱未息的异国他乡,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感人故事,全面展示了我军参加联合国维护行动的历史进程和辉煌成就,展现我军为了世界的和平与安全所做出的不懈努力和牺牲奉献。本片共分为20集,分集和剧情介绍如下: 1.为了和平 11.为水而战 2.战火历练 12.沉着应战 3.艰险救援 13.穿越雷场 4.危难时刻 14.大漠风采 5.惊心动魄 15.放歌雨林 6.化险为夷 16.大爱无垠 7.生死守望 17.别样风景 8.驰骋险途 18.天使救援 9.红土热血 19.中国妈妈 10.友谊新篇 20.半岛之歌 雨季路长,丛林露险,中国军人如何面对?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中国军人历尽怎样的艰辛筑就通向和平之路?

身怀六甲的武装队员,不愿交枪的娃娃兵,中国军人又该如何面对?

应联合国邀请,2003年12月中国政府决定派遣558人的维和部队,参加联合国在利比里亚的维和行动。

武器泛滥是利比里亚等非洲国家陷入战乱的罪魁祸首,不解除交战各方的武装,要实现和平,无异于空中楼阁。为此,联合国驻利比里亚特派团决定在利比里亚实施解武行动。

中国维和军人为了和平走进热带雨林铸剑为犁…… 一场突如其来冲突从天而降,中国军人该如何应对?

战机呼啸,炮火连天,从未有过战争经历的士兵们最需要的是什么?

冲突扩大,战争升级,补给中断,中国军人又该如何处置?

2006年4月,中国政府首次向中东地区派出了一支182人组成的维和部队,按照联合国的要求部署在黎巴嫩的南部。

2006年7月12日,黎(巴嫩)以(色列)冲突再次爆发。这对于第一次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的中国军人,对于近二十年未经历过战争的中国军队,无疑是一次从所未有的战火考验。

中国维和军人在战火之中经受历练…… 异国他乡,如何指挥一支特殊的部队——联合国维和部队?

硝烟炮火,如何执行一次特殊的任务——人道主义救援任务?

一个几经周折难以完成的任务,中国军人该如何处置?一场从所未有心理和生理的折磨,中国军人是怎样应对?

2006年黎(巴嫩)以(色列)冲突爆发后,在不断升级的战火中,黎巴嫩陷入了人道主义危机。

中国赴黎巴嫩维和工兵营接到联合国驻黎巴嫩临时部队司令部的指令,迅速组建一支救援队,外出执行人道主义救援任务。

中国维和军人走进战火硝烟进行人道救援…… 战友牺牲,中国军人如何在炮火中坚守岗位?

营区被炸,中国军人如何应对局势的日趋恶化?

危难时刻,中国军人是怎样做好应对突发事件准备的?

战火之中,中国军人又是怎样去执行各项紧急任务的?

2006年7月突发的黎(巴嫩)以(色列)冲突,有人说这是“1973年以来以军最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也有人说这是“黎巴嫩历史上从未遭受过的战争破坏”。对于联合国维和部队来说,则陷入了黎以冲突的危难之中。

8月2日夜至3日下午,中国维和工兵营营区周边至少落下2000发炮弹和炸弹。此时,黎以双方的交战已达到空前的激烈,危险也一步步的逼近中国营。

中国维和军人在危难时刻勇敢应对…… 在岌岌可危的废墟中,中国军人是如何逢凶化吉?

在一触即发的炸弹前,中国军人又是怎样的身先士卒?

一枚巨大的航弹,一场历时四天的挖掘之战,是如何拉开战幕,又是如何地在小心翼翼之中、在心惊胆颤之中成为说不尽的喜悦、道不完的感激?

2006年8月14日,在联合国的斡旋下,历时34天的黎以冲突终于停火。

然而,对于刚刚走出战火威胁的中国赴黎巴嫩维和工兵营的官兵们来说,他们又将面临着一个新的危险——排除未爆炸弹。

中国维和军人义无反顾地开始惊心动魄的排爆…… 集束炸弹,一触即发,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年轻中国军人是怎样面对?

一枚炸弹,一声爆炸,淋漓的鲜血面前中国军人是怎样鼓足勇气不畏生死?

俯拾皆是的村庄四周,凶险四伏的田野之中,中国军人又是如何排除了一枚枚集束炸弹,化解了一个个危及生命的凶险?

一场举世瞩目的冲突结束之后,黎巴嫩南部恢复了往日的宁静。然而,看似宁静之中依然密布着无数的凶险,甚至死亡,因为无论是村庄还是田野都散布着集束炸弹。

集束炸弹俗称子母弹,母弹炸开后可释放出数十颗甚至数百颗的子炸弹,而许多子炸弹在落地时往往成为未爆弹,危及人们的生命安全

中国维和军人用智慧和胆略化险为夷…… 生活的艰辛,环境的恶劣,雷区的危险,挡不住他们穿越丛林为世界和平奔走的脚步。

近在咫尺的战火中,为了一个庄严的承诺,他们不惧生死坚守岗位,为了人类的和平血洒异国他乡。

联合国军事观察员在前往维和任务区执行任务的时候要签订一份生死合同,直白地说,就是立下遗嘱,其中包括要向联合国庄严承诺:

“作为联合国军事观察员,联合国的志愿就是我的志愿,服从指挥,听从命令,时刻准备着为世界和平献身。”

在联合国维和任务区担任军事观察员的中国军人用辛劳乃至生命守望人类的和平…… 一次险象环生的运输任务,有自然环境的恶劣,更有危险四伏的雷区,还有武装分子的袭击。

中国军人是如何穿越无边无际的丛林,战胜一个又一个的危险?

在联合国苏丹瓦乌维和任务区有一支来自中国的维和运输分队。瓦乌因为多年的战乱,形势复杂,任务危险,环境恶劣,条件艰苦。

为了赶在雨季来临之前,将后勤保障物资运送到各维和部队,联苏团给中国维和运输分队下达长途运输任务。

中国维和军人踏上漫漫的险途驰骋于茫茫的非洲丛林…… 因为这里是战乱之地,所以,这里不仅有难以忍受的酷热、夺人生命的疟疾,更有不敢逾越的雷区、莫名其妙的挑衅。

中国军人如何直面酷热天气、危险雷区、动乱局势、致命疾病,用青春热血筑就和平之路?

中国赴苏丹维和工兵分队刚刚进行完轮换工作,联苏团维和部队司令部就立即下达了修建机场、抢修道路、搭建营地等多项工程任务,因为联合国在苏丹南部的维和行动这些机场、道路和营地。

然而,在中国维和军人面前的不仅仅是繁重的任务,还有酷热的天气、危险的雷区、动乱的局势、致命的疾病、艰苦的生活。

中国维和军人在红土上战难克险,用青春热血谱写着中国军队的辉煌…… 缺医少药,中国军人是如何伸手相助?

流脑暴发,死神面前,中国军人又是怎样镇定自若,奔走丛林部落治病救人?

20世纪70年代苏丹南部的瓦乌市有一支来自中国的医疗队在这里救死扶伤,当地人民至今难忘。

中国赴苏丹维和医疗分队按照联合国驻苏丹特派团的要求部署在瓦乌市。于是,中国医生的身影又出现在部落村庄、平民医院。

中国维和军人用诚挚的爱心和精湛的医术续写中国和苏丹友谊的新篇章…… 60℃多度的高温,振聋发聩的嗓音,中国军人是如何在轰鸣的“世界火炉”中经受历练?

武装派别无端滋事,维和部队遭受袭击,中国军人该如何应对?

武装人员四处游荡,营区彻夜枪声不断,中国军人又是怎样面对丛林中的枪口、武装分子的骚扰?

2007年11月,应联合国的邀请,中国政府向苏丹达尔富尔地区派遣了一支由315人组成的维和部队,参加联合国/非盟在苏丹达尔富尔地区的维持和平行动。

达尔富尔位于撒哈拉大沙漠的南部边缘,是全世界极度缺水的地方之一。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说:气候变化造成的水资源缺乏等生态危机是苏丹达尔富尔冲突的起因,解决冲突就必须从造成冲突的根源着手。

中国维和军人在战乱之地沙漠之中为水而战…… 给养告急,战友情深,中国军人如何冒险相送?

戈壁滩的爆胎,沙漠里的陷车,中国军人如何争分夺秒勇往直前?

枪声突起,武装拦截,中国军人又是如何逢凶化吉完成任务?

达尔富尔维和行动是联合国历史上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一次维和行动,然而,联合国在苏丹达尔富尔的维和之路却充满坎坷、遍布荆棘、洒满鲜血,是联合国正在进行中的条件最为艰苦、安全环境最差的维和任务区。

联合国维和人员部署到达尔富尔不久就发生了上百起针对联合国人员的武装袭击和劫持事件,造成数十名联合国人员的伤亡。

中国维和军人面对重重危险果敢机智沉着应战…… 雷场如战场,处处藏杀机。

扫雷如闯鬼门关,生生死死分秒间。

一名没有实战经验的新手如何成功排雷?

一名经验丰富的扫雷高手在雷场上又是怎样的心态?

友军扫雷被炸,中国军人又该如何穿越雷场?

破坏雷场、诡计雷前,中国军人是怎样化险为夷?

多年的战争冲突使黎巴嫩的南部地区埋设了大量的地雷。所以,排除这些地雷,也就成了在这里执行联合国维和扫雷排爆任务的中国赴黎巴嫩维和工兵营的主要任务。

“雷场如战场,处处藏杀机,扫雷如闯鬼门关,生生死死分秒间,走进雷场,就是走进生死场。”

中国维和军人在穿越雷场的实战中锻炼成长…… 这里有令人陶醉的大漠风光,但也有干旱缺水和沙尘暴,更有让人望而却步的地雷和未爆弹。

揭秘中国首位联合国维和部队司令在维和任务区如何履行职责?披露中国维和军事观察员为了和平又是怎样驰骋沙漠、夜宿戈壁?

非洲西北海岸的西撒哈拉,简称西撤,这片沙漠戈壁曾经硝烟弥漫,经历了一场长达16年的战争冲突。如今,风沙和干旱、高温和缺水、饥饿和贫穷、战乱和冲突是西撒最真实的写照。

为了监督冲突各方的停火,1991年以来,联合国西撒特派团在西撒哈拉大沙漠中建立了这样军事观察点。

中国维和军人为了和平在无垠的大漠中尽显风采…… 一个异常紧急的任务在大雨雷鸣中拉开了帷幕,

一支善于攻坚的部队在原始森林中开始了鏖战。

为了利比里亚的和平进程,为了利比里亚人民的重建家园,为了维护世界的和平安宁,中国军人付出了怎样的艰辛?作出怎样的牺牲?

优美的歌声,欢快的舞蹈,激情的鼓乐,表达了利比里亚人民怎样的感激?

2010年6月17日联合国驻利比里亚特派团司令部向中国赴利比里亚维和工兵分队下达了一项紧急道路修筑任务,并且要求中国维和工兵分队务必在两个月内完成任务。

然而,时值雨季,道路施工异常困难。在原始森林的深处,在沉闷雷声伴随下,在淅沥不停的雨中,拉开了抢修道路的战幕。

中国维和军人为了筑就和平之路放歌雨林…… 一个又一个有血有肉的生命,一名又一名艾滋病毒的携带者,一次又一次小心翼翼的手术,一场又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一次又一次与死神的擦肩而过。

中国军人如何面对一个又一个的凶险,拯救一个又一个的生命?

一个又一个村落,一户又一户人家,一名又一名儿童,中国军人又是怎样在丛林部挽救着一个又一个生命?

在联合国维和任务区,对以治病救人为己任的中国维和军人来说,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现实,他们既是治病救人的天使,同时又是可能被传染性疾病感染的受害者。

有别于看得见的炮火,听得见的枪声,中国维和军人在看不见的战线上,用使命和责任面对着一个又一个的凶险,用人道和博爱,拯救了一个又一个的生命。

中国维和军人在本职岗位和丛林部落奉献着无垠的大爱…… 人跟车走,心随路走,中国军人遭遇着怎样曲折?

五里一沟壑,十里一险桥,中国军人经历着怎样的坎坷?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一条白色的游龙,行游于滂沱大雨中、村庄部落中、无垠绿色中,构成一道别样的风景。

2003年12月,按照联合国与中国政府达成的派兵备忘录的要求,中国赴利比里亚维和运输分队作为联合国利比里亚特派团唯一的一支运输保障分队,担负着联利团物资以及国际救援物资的运输任务。

无论是红尘飞扬的旱季,还是大雨连绵的雨季,中国维和运输分队的白色车队都犹如一条白色的游龙驰骋在茫茫的非洲丛林,奔忙在漫漫和平之路。

中国维和军人在非洲雨林中打造出一道别样的风景…… 一波未平一又起,面对瞬息即变的病情,中国军人如何转危为安?

空中、地面,指挥室、直升机,中国军人是怎样镇定自若拯救生命?

一次惊心动魄的救援行动,一场争分夺秒的团结协作,一幅与死神抗争的宏壮场景。

黎巴嫩南部景色秀美,但对于联合国维和人员来说,这秀丽的风景中却处处蕴藏着危险,因为战争冲突和恐怖袭击的威胁随时存在。

为了保障维和官兵在发生意外伤害时能够尽快得到有效救治,联合国驻黎巴嫩临时部队司令部赋予中国维和二级医院空中救护的任务。

中国维和军人成为救死扶伤挽救生命的天使…… 风景如画的村落,却是战乱制造的悲哀。

不谙世事的儿童,却有着一段难以言说的悲伤。

在SOS儿童村,中国军人是如何实施母爱行动?

在一个个家庭,中国军人是怎样用亲情和母爱唤起孤儿们灿烂的笑容?

非洲刚果(金)南基伍省布卡武市有一个SOS儿童村,SOS儿童村是一个国际性的民间慈善组织,它用SOS这个国际上通用的求救信号,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和帮助这些在灾难中幸存的孩子。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这里执行联合国维和任务的中国女军人给SOS儿童村的孩子们带来了家庭般的亲情、母亲般的慈爱。儿童村的孩子们亲切地称呼她们“中国妈妈”。

中国维和军人在异国的土地上传承中华民族的大爱…… 小小半岛,大的舞台。

不同肤色,不同语言,为了和平,中国军人如何同友军相敬如宾、和睦相处?

不同信仰,不同文化,为了和平,中国军人如何同友军团结协作、共同御敌?

在联合国的旗帜下,在国际舞台上,中国军队又是怎样展现威武之师、和平之师和友谊之师的?

2003年4月,中国政府首次向非洲派出成建制的维和部队参加联合国在刚果(金)的维和行动。中国赴刚果(金)维和工兵分队的营地刚果(金)基伍湖畔的一个美丽的半岛上。

“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从中国维和军人到达半岛的第一天起,《团结就是力量》这首歌便在半岛的上空回荡。斗转星移,日月如梭,虽然时间在不断地流逝,但是,歌声依然在半岛高唱。

中国维和军人把这首歌演化成为一种力量和情感……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中国黎巴嫩军事演习》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www.zuqiumeng.cn,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