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甲最佳阵容
今天运困体育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德甲半程最佳阵型,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德甲最佳阵容

优质回答2011-2012
门将 雷诺(勒沃库森)
后卫 皮什切克(多特蒙德) 布劳韦斯(门兴格兰德巴赫)胡梅尔斯(多特蒙德)达姆斯(门兴格拉德巴赫)
中场
施魏因斯泰格(拜仁慕尼黑)
凯尔(多特蒙德)
布拉什奇科夫斯基(多特蒙德)
里贝里(拜仁慕尼黑)
前锋
罗伊斯(门兴格拉德巴赫)
莱万多夫斯基(多特蒙德)
德甲球星卡评出11月最佳阵容
优质回答德甲球星卡评出2023年11月最佳阵容:芬恩·达门、杰里米·弗林蓬、奥迪隆·科索努、亚历杭德罗·格里马尔多、勒鲁瓦·萨内等。
1、芬恩·达门
芬恩·达门(Finn Dahmen)出生于1998年3月27日,是一名德国足球运动员,司职门将,现效力于德国足球甲级联赛的奥格斯堡足球俱乐部。
2、杰里米·弗林蓬
杰里米·弗林蓬(Jeremie Frimpong),2000年12月10日出生于荷兰,是荷兰足球运动员,司职右后卫/右翼卫/右边锋,现效力于勒沃库森足球俱乐部。弗林蓬具备出色的冲刺和一流的带球技术,能够利用、盘带和低重心突破防守球员。
3、奥迪隆·科索努
奥迪隆·科索努(Odilon Kossounou),2001年1月4日出生,科特迪瓦足球运动员,场上司职后卫,现效力于勒沃库森足球俱乐部。
4、亚历杭德罗·格里马尔多
亚历杭德罗·格里马尔多(Alejandro Grimaldo),1995年9月20日出生于西班牙瓦伦西亚,是一位西班牙足球运动员,司职左后卫,目前效力于德甲勒沃库森足球俱乐部。他在场上表现出了出色的技术、精准的传球和强大的盘带能力。
5、勒鲁瓦·萨内
勒鲁瓦·萨内(Leroy Sané)是一位德国足球运动员,出生于1996年1月11日,司职边锋,现效力于德国足球甲级联赛的拜仁慕尼黑足球俱乐部。
阵型三千,为何弗里克却偏爱4231?全面解析其成因、优势与关键
优质回答拜仁又一次毫无悬念的完成了卫冕,但这一次却是在中途换帅之后取得的成绩。自弗里克2019年11月4日执掌拜仁以来,德甲巨人以摧枯拉朽的姿态横扫德甲、德国杯和欧冠赛场,期间共取得26胜2负1平,胜率为90%的骄人战绩。尤其复赛之后不可阻挡的连胜,让很多球迷直呼:“德甲刚复赛就失去悬念了!”
促成弗里克胜利的原因很多,首先应该得益于他在新老球员的使用和信任上,让以博阿滕、穆勒为首的老将重新焕发了新生,更让上赛季6次出场的阿方索成为了本赛季拜仁的最大发现!
除了人员的合理使用以外,在经历了执教初期4种基本阵型的纠结尝试后, 弗里克表现出了对4-2-3-1阵型近乎执着的偏爱! 特别是在库蒂尼奥受伤之后,他更加坚定了这种打法。迄今为止,在其执教的29场比赛中,4-2-3-1阵型一共使用了19次,比使用3次的4-1-4-1阵型、6次的4-3-3阵型、1次的3-4-2-1阵型的总和还要多一倍!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弗里克单单偏爱它?这种阵型形成的成因、优势和关键又是怎样的呢?
所有竞技 体育 的开展都是建立在运动员的基础之上的,足球比赛也不例外。出色的球员配置才能赋予阵型强大的威力!所以,球员才是决定阵型的最大因素之一。无论是国家队教练,亦或是俱乐部教练,都必须根据现有的球员配置,并结合对手的阵容特点,制定出最符合比赛要求的阵型,而促成4-2-3-1阵型的原因也在于此。
弗里克执教前期,除大伤的聚勒外,拜仁的阵容还算比较完整。尤其是蒂亚戈和库蒂尼奥的存在,极大的丰富了拜仁的人员选择,所以在最开始,弗里克并不是4-2-3-1阵型的忠实执行者。从4-1-4-1到4-3-3,最后回归4-2-3-1,他经历了漫长的阵容尝试时间。
期间德甲第15轮,4-2-3-1阵型下的库蒂尼奥表现几乎完美,全场贡献3球2助攻,才使得弗里克一度向这个阵型倾斜。然而随着库鸟状态的下滑,以及如期而至的伤病,依然没有改变弗里克贯彻这个阵型的决心。除此之外,托利索、博阿滕、蒂亚戈的先后受伤,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弗里克的排兵布阵。
综合各方原因,在停摆之前,弗里克终于将常规阵型稳定了下来,即使在后来有球员伤停,以及停赛的情况下,他也始终坚定不移,从2020年2月22日之后,4-2-3-1就成了拜仁雷打不动的首发阵型安排。
其实这个阵型并不是最近的发明,早在瓜迪奥拉时期,此阵型就已经取得了的成功。2012年之后,勒夫在拜仁欧冠成功的基础上,逐渐将它发扬光大。随后2014年世界杯的7场比赛中,德国队一直沿用这个阵型,而当时作为勒夫助教的弗里克自然也深受影响。
4-2-3-1阵型对两个边后卫要求很高。首先,上下冲刺的能力是基础,其次,在做好防守的同时,要有很强的压上助攻能力;相比之下,两名后腰球员的任务就更加突出,不仅需要在进攻时适时的压上进攻,更重要的是在边路球员参与进攻后,进行正面拦截和补防防守。此时,球权更易,后防线上只有两中卫和两名后腰球员,可想而知,拜仁面对的防守压力是多么的巨大!最后,中前场的4名球员需要更加灵活地交叉换位,很多时候,高中锋莱万也被要求拉边与回撤接应。
如此看来,在硬件设施得当的情况下,这是最能踢出传控足球精髓的阵型。球队进攻时,可以有多达8人直接参与到进攻当中,而凭借诺伊尔宽广的活动面积,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中卫线的尽量前压。
再好的阵型也必须建立在优秀球员的基础上,离开球员谈阵型那无异于“纸上谈兵”。无可否认,拜仁丰富的人员储备才使得这个阵型成为了可能。 下面就让我们来解析下这套阵型的关键位置。
①攻守核心—基米希
作为当今身价最贵的防守型中场,基米希无疑是决定阵型成败的最关键球员。回首2014年德国队的胜利,除了前场球员的闪光之外,赫迪拉和施魏因施泰格组成的后腰组合才更为关键,反观现在的拜仁,基米希无疑扮演了相同的角色。高额的身价不仅体现他的潜力,更体现了他的价值,虽然一直被诟病身高不足、攻强守弱,但依然无可否认他在场上起到的关键作用。
数据方面,基米希展现了强大的统治力: 进球3粒,同位置第3;场均被侵犯1.5次,同位置第3;场均过人0.6次,同位置第10;场均抢断1.7次,同位置第14;场均拦截1次,同位置第19; 助攻7次,同位置第1;创造绝佳机会11次,同位置第1;场均关键传球2.4次,同位置第1; 场均夺回球权6.9次,同位置第7。
除了数据上的优势外,基米希在赛场上的作用也十分巨大。
不仅能作为后场重要的出球点和进攻发起者,他还能在防守中构筑起第一道防线,以及临时正面防守的宽度。
除此之外,他还能有“一脚定江山”的远射功底,值得一提的是,他所有进球都是来自远射,以及球队迫切需要进球的时候,足见其强大的关键球能力!
再加上出任边后卫的能力,无论与蒂亚戈,或者格雷茨卡搭档,基米希领衔的拜仁腰位水平几乎冠绝德甲赛场!
②边路快马—阿方索、帕瓦尔
而说到本赛季拜仁的最大发现,当属荣膺德甲最佳新人的“戴维斯·阿方索”。这位来自加拿大的19岁年轻人在本赛季迎来了全面爆发,边锋出身的他被弗里克创造性的放在了左边后卫的位置上,在其出场的29场比赛中,只在对阵帕德博恩的比赛时,他才被放在了左边前卫的位置上。
综合阿方索的赛季数据,我们可以看到他炸裂的表现。
进球3粒,同位置第3; 场均过人2.9次,同位置第1;场均越位0.3次,同位置第1; 场均抢断2.3次,同位置第5;场均拦截1.1次,同位置第12;助攻5次,同位置第3;创造绝佳机会6次,同位置第4;场均夺回球权7.4次,同位置第2。
除了数据上的完美展现,阿方索在战术意义和表现上也是居功至伟。依靠其强大的上下冲刺能力,左边路几乎成了他的天下。同时,弗里克也给予了极高的自由度,所以我们能经常看到阿方索向前狂奔突破,以及疯狂的回防补位。其制霸全场的能力,仿佛在说:“让开!左路是我的”。
无独有偶,另一个边路好手,那位在世界杯赛场上,完成天外飞仙的帕瓦尔也同样表现抢眼。
数据上: 进球4粒,同位置第3;场均被侵犯0.7次,同位置第13;场均抢断1.1次,同位置第24;场均拦截1.6次,同位置第4;助攻4次,同位置第4;创造绝佳机会7次,同位置第3;场均夺回球权4.9次,同位置第10。
除了在防守端的兢兢业业,帕瓦尔还能屡屡上演临危救主的好戏。比如对阵门兴的比赛,正是凭借帕瓦尔关键横传,才让格雷茨卡完成了最后的绝杀。此外,他的头球能力也很强大!
③前场自由人—穆勒
除了让年轻人打出身价,弗里克还对状态下滑的球队功勋予以了绝对的信任,而赛季中期濒临离队的穆勒就是其中之一。
数据上, 进球7粒,同位置第3;场均射门1.5次,同位置第5;场均射正0.5次,同位置第5;场均抢断1.3次,同位置第.3;场均拦截0.4次,同位置第3; 助攻20次,同位置第1;创造绝佳机会27次,同位置第1;场均关键传球2.4次,同位置第1;场均夺回球权3.3次,同位置第2。
位置上,穆勒经常被定义为影锋,但实际比赛中,他却像一个前场自由人,其宽广的覆盖面积,让他绝不拘泥于球场一边。另外,他还能积极的参与防守,最重要的是,穆勒的关键传球能力更是让人惊叹!
④前场支点—莱万多夫斯基
毫无疑问,莱万是拜仁摧城拔寨的最重要的武器,31粒进球就已经说明了他无与伦比的能力。追思扶往,“九五至尊”的场景还历历在目,但本赛季稳定而高效的莱万,同样让人震惊。
数据上, 进球31粒,同位置第1;场均射门4.5次,同位置第1;场均射正2.2次,同位置第1; 场均过人1.9次,同位置第2;助攻3次,同位置第9;创造绝佳机会11次,同位置第5;场均关键传球1次,同位置第8;场均夺回球权2次,同位置第18。
作为现代中锋的模板,莱万多夫斯基拥有着极强的终结能力和策应能力。常作为单箭头的他,不仅在此阵型中定义为桥头堡,还会通过回撤接应来帮助队友拿球。54%的把握机会能力,让他成为了拜仁争夺更高荣誉的基石!
尽管提前2轮完成德甲卫冕,但拜仁的野心却不止于此,除了和勒沃库森争夺德国杯的冠军,还有更重要的欧冠在等待他们。随着欧冠赛制和时间的确定,客场3球大胜切尔西的场景仿佛就在眼前。“南大王”要做的不仅仅是包揽国内的冠军,更重要的是向世界证明,那支熟悉的拜仁又回来了!
我的主队——拜仁,在你不断超越的路上常伴左右!
足球的相关战术?
优质回答关于足球比赛的阵型
自足球规则确定上场人数为11人时,如何在场上合理安排这11人就成为了足球理论发展的头号课题,一直延续至今,阵型仍在发展、变化和重组,并且没有形成一致认可的观点。五花八门,这应该也属于足球独特魅力的一部分。 足球刚诞生之初,大约是没有“阵型”一说的,传说早期足球比赛中9锋1卫制曾经风靡一时,但年代久远,难以考证,即使考证,也没有太大意义。这里且容我从WM阵型开始。 WM阵型大约起源于20世纪初,在足球发展历史上曾占据统治地位。他的特点就是5锋5卫,除守门员外其他10个人大约排成W和M两个字母形状,如下:
左边锋 中锋 右边锋
左内锋 右内锋
左内卫 右内卫
左边卫 中卫 右边卫
当时还没有“中场”这概念,前锋与后卫之间的联系主要靠两个内锋回撤和两个内卫压上。在那个时代,足球场上进球很多,一场比赛进10几个球的情况很多见。
1958年世界杯上,巴西队首次认识到了中场的作用,他们将前锋线和后卫线各减少一人,投入前锋于后卫之间的空白地带,发明了424阵型。424的发明是足球理论的第一次革命,巴西队依靠先进的阵型首次夺得了世界杯,从而一跃成为足球王国,队中的两名中场迪迪和瓦瓦不仅名燥一时,并因良好的传球组织意识而载入史册。
左边锋 左内锋 右内锋 右边锋
左前卫 右前卫
左边卫 左中卫 右中卫 右边卫
1962年世界杯上,424阵型已经被世界广泛接受,英格兰队由于缺乏一名优秀的内锋,于是主教练便撤掉一名前锋,增加了一名前卫,由此产生了433阵型,并取得了成功。
左边锋 中锋 右边锋
左前卫 中前卫 右前卫
左边卫 左中卫 右中卫 右边卫
433阵型的成功证明,前锋并非越多越好,于是后来诞生了442,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它成为一种非常成熟阵型
前锋 前锋
左边前卫 左中前卫 右中前卫 右边前卫
左边后卫 左中后卫 右中后卫 右边后卫
442阵型两个前锋虽然存在左右站位的不同,但由于在比赛中两人经常、频繁、大范围地进行交叉换位,所以很不好说谁左谁右,是以以前锋概论之。
442有很多变形,主要是围绕中场的站位,也有后场站位的不同。
标准442中场和后场都是平行站位,俗称“一字型”,当然是中国叫法,老外的“一”字不是这个样子。除标准中场站位之外,中场主要有以下几种变种。
1,双后腰“碟型”中场
左边前卫 右边前卫
左后腰 右后腰
这种阵型被英国和意大利球队普遍使用。它的特点是前卫线和后卫线之间衔接很紧密,有利于收缩防守,前锋线于前卫线之间距离比较大,不利于地面传接配合的进攻。意大利人因为擅长防守反击打法而青睐它;英国用它,是因为英国足球技术普遍粗糙,往往采取长传急攻,无须太在意前锋与前卫之间的联系。
2,“菱形”中场
前腰
左边前卫 右边前卫
后腰
这种配置方法在前锋身后加了一名前腰,有利于中前场的衔接,适合技术性地面进攻为主的打法;但只有一个后腰,对后腰队员的能力要求非常高,否则无法在后卫线前形成有效的屏障。
3,三角
前腰
左前卫 中前卫 右前卫
这种中场突出前腰的作用,拥有优秀前腰的球队可以考虑采用
4,倒三角
左前卫 中前卫 右前卫
后腰
突出后腰
442阵型在后卫线方面也有变化
左后卫 盯人中卫 右后卫
拖后中卫 (清道夫)
这种后卫线上的变化已经被认为是落后的战术,但仍在特定场合下有使用。
442阵型还有一些变种,比如451,451阵型撤回一名前锋,在前锋线与前卫线之间活动,一般可以认为是前腰。有两种表现形式
1
前锋
前腰 前腰
左边前卫 右边前卫
后腰
左边后卫 左中后卫 右中后卫 右边后卫
这种阵型中,两名前腰积极后插上,增加进攻的突然性。
2
前锋
前腰
左边前卫 右边前卫
后腰 后腰
左边后卫 左中后卫 右中后卫 右边后卫
这是一个防守架势的阵型
德国足球的兴起主要得益于德国式352-532阵型,在进攻的时候两个边后卫压到中场形成边前卫,防守时则退守形成边后卫。
防守时
前锋 前锋
左前卫 中前卫 右前卫
左边后卫 左中后卫 右中后卫 右边后卫
拖后中卫(又称清道夫)
进攻时
前锋 前锋
左边前卫 左前卫 中前卫 右前卫 右边前卫
左后卫 中后卫 右后卫
此阵型的特点是攻防转换更加激烈,两个边后卫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最近它已经渐渐淡出国际舞台,虽然在德国仍然有不少球队在坚持,专家和优秀教练们却认为它已经成为一种落后阵型
在442阵型中,菱形中场与碟型中场是主流,二者互有利弊,90年代后期一些优秀教练开始考虑将二者优势捏合起来,逐渐形成了现代352阵型
前锋 前锋
前腰
左边前卫 右边前卫
后腰 后腰
左后卫 中后卫 右后卫
此阵型正在渐渐流行,有取代442的趋势。相对442,它更加注重中场的争夺和控制,更加富有攻击性,中场更加紧凑有效。但它的代价是减少了一名后卫,对后卫的水平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和现代352几乎同时诞生的还有343阵型,但防守过于单薄,并不长久。
左边锋 中锋 右边锋
左边前卫 左中前卫 右中前卫 右边前卫
左后卫 中后卫 右后卫
1970年,全攻全守的荷兰队发起了足球理论的第二次革命,其后,荷兰足球不断发展,至90年代,形成了独特的4线阵型,4线阵型很难用传统的位置命名法来命名各个位置,这里姑且一试,以3331为例
中锋
左边锋 前腰 右边锋
左边卫 后腰 右边卫
左后卫 中后卫 右后卫
此外还有3232
前锋 前锋
左边锋 前腰 右边锋
左后腰 右后腰
后卫 中后卫 右后卫
4线中场是否科学,仍然有待发展和考验。其核心在于防守时形成层层封堵拦截,进攻时形成后浪推前浪的气势,是全攻全守的具体表现
本世纪,又出现了541-343以及451-433
541-343防守时
中锋
前腰
左边前卫 右边前卫
后腰
左边后卫 右边后卫
左后卫 中后卫 右后卫
进攻时
中锋
左边锋 右边锋
前腰
左前卫 中前卫 右前卫
左后卫 中后卫 右后卫
451-433类似
防守时
前锋
前腰
左边前卫 右边前卫
后腰 后腰
左边后卫 左中后卫 右中后卫 右边后卫
进攻时
中锋
左边锋 右边锋
前腰
后腰 后腰
左边卫 左中卫 右中卫 右边卫
阵型的演变
1872年,英格兰和苏格兰进行了第一届国际比赛,当时球队的布阵是1名门将,1名后卫,1名防守队员和8名进攻队员,即118阵型.如今,大多数球队至少采用了3后卫防守,很少有球队打4前锋,这种进攻和防守人数上的变化的本质原因在于越位规则的产生.最近体坛周报上有一篇范巴斯腾希望废除越位规则的文章,不敢苟同.试想一下如果废除越位规则,守门员和后卫之间将挤满对手的进攻球员,足球比赛将变成无数人在禁区内进行身体对抗的游戏.
20世纪初期到20世纪中期,阵型有了很大的发展.某些阵型甚至达到了前,中,后场人员相对平衡.如WM阵型.从球场俯瞰时,该阵型前场五人排成W形,后场五人排成M形.在指上稍微画画就可看出,这个阵在今天可以称为343,只是中场球员都集中在中路罢了.就阵型本身来说,WM缺陷并不太大,中路有双后腰参与防守,每条边上人数也不吃亏,进攻时前卫,边锋和前锋可以形成三角型呈扇面进攻.然而,此阵在1958年世界杯上却未能发挥威力:巴西人设计了424阵型,其中两名中场队员体力充沛,前后跑动.这样,巴西人进攻时有6人,防守时也有6人,而WM阵型进攻和防守都仅有5人参与,显然吃亏.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防守思想的改变:当时的阵型虽然均衡,但球员的分工单一,要么负责进攻,要么负责防守,而巴西的424的中场球员既负责进攻,又负责防守,某种意义上就等于多出两人.也是从这时起,足球战术经历了又一场变革,队员的职责产生了巨大的变化.现在有些教练要求所有队员都必须参与防守,就是这种变化的极端体现。
在不断的比赛中,人们发现简单地通过从后场到前场的传递成功率并不高,某些球队相应地增加了中场的球员人数,试图使前场和后场有更好的衔接,于是出现了目前仍广泛采用的433,442,352,343,451等阵型,阵型的发展已经相当完善.
然而,正如前面所说,阵型的出现只是某种表象,伟大的变革都来源于思想上的突破,如意大利的锁链式532防守阵型是防守反击思想的体现,荷兰的全攻全守打法更加不拘泥于阵型的限制.这些思想上的变革,远远超出了当时战术打法的理念,可以说是人类智慧的完美展现.
研究阵型的目的在于在现有的战术理念基础上,通过多球员的位置设定和指导球员灵活的跑动,始终在局部区域保持人多优势.
442
谈到442,人们往往津津乐道于其中场的站位方式,如菱形(一攻击型前卫,一防守型前卫),浅碟形(两个防守型前卫),3+1形(即4312)等等。个人认为,中场球员的特点及对进攻的参与程度,才是影响进攻质量的关键。
如果攻击型中前卫的特点是善于插上攻门,如斯科尔斯,球队就可采取双前锋跑动拉开对手中后卫,边前卫或边后卫直传肋部,攻击型中前卫突然插上射门的战术。
相反,如果队中有一个齐达内似的前卫,则进攻时应通过其他无球队员的跑动充分发挥其视野和创造力,不应拘泥于某种固定套路。如前几年的尤文,由齐达内,皮耶罗,因扎吉构成的前场三角,皮耶罗在齐达内拿球是经常做大范围横向扯动,而皮耶罗拿球时,齐的纵向跑动非常多,尤文在那个赛季的进攻非常灵活。
如果队内两个中前卫的攻击能力都不强,象埃弗顿,就只有靠边后卫助攻从边路打开缺口了。当然,即便是中场平行站位,球也是可以通过其他方式通过中场,如德国人主张控制两个边路,中路球员对边路起接应作用,则球从边路通过中场,又如荷兰采用前锋回撤方式,博格坎普名曰前锋,却经常回撤中场给队友做球。总之,能找到通过衔接中场和锋线的有效途径就行。
上面说的大多是中路的进攻,由于442设有边后卫,边路上人数总是占优,而中路面队对方5人中场时人数处于劣势,所以,该阵型属于注重边路的阵型。边后卫助攻是最为常用的战术,“自由人”也可助攻,此时的位置空挡由后腰填补。该阵的缺陷是中路相对单薄,容易被对手带球长驱直入。如意甲切沃队,一旦后腰科里尼丢失对手攻击型前卫,两个中后卫就非常狼狈。上去扑,就漏掉了前锋,不扑,对手就可以在禁区前沿远射。切沃的4后卫是平行站位,碰到此类情况,基本两个后卫都上去扑,试图造越位。赛季初效果不错,到了后半段此战术被各队摸透,采取反越位战术,球队丢球明显增加。4后卫平行站位的一个客观条件是门将是出击型,能够承担“自由人”的角色,可卢帕莱利不是。
个人感觉英式打法比较适合采用442,因为防守人员通常密集中路,中路进攻需要良好的技术,而边路空间较大,适合技术一般的球队发挥,442注重边路的特点正好对其胃口。
4后卫体系的其他阵型
除442外,还有目前很流行的451和进攻型阵型433。
442攻守较均衡,而451偏向守一点,调一名锋线队员至中场造成了两个现象:一是中场控制能力增强,进攻时的配合比442丰富。二是前场单薄,缺乏攻击厚度。而这两个现象到底哪个会成为主导地位,这取决于球队的打法和教练的布置。拉科经常让特里斯坦或者马凯一人顶在前头,效果不错,由于其中场球员如贝莱隆,维克托能都是技术型,地面球路比较多,讲究渗透突破,虽然不是很快,给人的感觉是踢球很鬼,而中锋无论特还是马脚下也有活,整个球队进攻时球路能对上,还是比较犀利的。这是正面例子,以中场多变的组织丰富球队的进攻套路。
再说反面例子,曼联在买进贝隆后,老帅弗格森非常想改革球队的打法:原先的打法是两翼齐飞,他想从中路也做些文章,可惜他又舍不得爱将斯科尔斯坐板凳,于是想出一个4411阵型,实际效果和单前锋,因为前面只靠单前锋范尼的跑动,没办法给斯科尔斯扯出空挡来,而斯又不能适应前锋位置,只有对方派专人盯防,他就没有优势可言。而曼联和拉科的不同之处在于球路,拉科是地面渗透为主,曼联是两翼传中为主。曼联的边路高空球失效的原因在于单前锋摆渡下来后没人抢点。所以,经常看到曼联中场踢的非常流畅,到了禁区里却全无威胁。后来有几场球变成442,效果反而更好,所以曼联用空中球打攻势的451可以说彻底失败。瓦伦西亚的4231应该不属于上述两种情况,近来未看其比赛,或许两个边前卫位置的提前可以使此阵更趋向攻守平衡。
433是很讲究进攻的阵型,不过现在已经很少有球队采用了,原因很简单,中场太单薄。“得中场者得天下”,中场失势意味着比赛被对手所控制,踢起来毫无乐趣。不过,为了更好地衔接,通常有两种方式,一是前锋回撤拿球,二是边后卫顶上。值得说明的是,433的三个中场一般都靠中路站,边后卫总是有充分的空间插上。而中场三个人站位也有些讲究,如果站成一条线,则前锋经常要回来拿球,是个变形的442。如果前面两个,后面一个,形成前卫和前锋的扇面进攻。如果前面一个,后面两个,前面那人的主要任务就是在中锋向外扯动拉出空挡的时候向对手身后插上。有本书上介绍433时以尤文为例颇有见地。当时尤文前锋是维亚利,拉瓦内利和皮耶罗,三人拿球能力都很强。前两位身体非常强壮,后者技术出色(当然维亚利技术也不错)。所以尤文干脆就从后场直接找前锋,利用前锋拿住球控一段时间等待边后卫和中场球员的插上。如果这本书说的是事实,那么433对前锋的要求太高也是眼下各队无法用此阵的原因之一。防守上,后卫压上支持中场防守,从这点也可看出,433偏于进攻。
352
352和442一样,是目前采用最广泛的阵型。70年代中期,主流阵型是442,到80年代,352开始出现,352是专为克制442而发明的阵型。现在的比赛中我们常常看到,当对方使用1名前锋顶在前面时,很少有球队用3名或更多的后卫防守,同理,要防守2名前锋,只需要3名后卫就足够,有时甚至只用两人防守。这样防有两个好处,一是效率高,二是职责明确。于是,各队在对付442时,不约而同将一名后卫改成中场,增加对中场的控制,从而获得比赛的主动。
并不是所有的球队都能打352,意甲和德甲都曾经流行过3后卫,但都因为后卫线队员能力有限而放弃。352对于某些位置上球员的能力要求非常高,如拖后中卫,不仅要有很强的预判能力和补位意识,还需有一定的传球技巧。因为盯人中卫一般要求出球迅速,而拖后中卫则追求把球舒服地传递到中场。该阵对边前卫的要求也很高,需攻守兼备,体力充沛。所以,352更适合强队采用。
进攻上,该阵属于注重中路渗透的阵型,中场铁三角经常可以在中路形成人多优势,造成在对手禁区前沿有一定的控球时间。边前卫在此时间内的插上可以拉开对手防守,或斜插禁区直接威胁对方球门。如果球队实力足够强,盯人中卫也可压上与边前卫做套边配合,使整个进攻更加立体化。
防守上,该阵的特点是球门前的区域防守特别严密。由于防守人数的缺陷,两侧的防守比较空虚,如果边前卫被对手突破,中卫和后腰之间的配合就相当重要。一般情况下,就近的一个中卫上去逼抢对手控球队员。若上去的是拖后中卫,则后腰回撤补拖后,若上去的是盯人中卫,则拖后中卫去盯人,后腰依然补拖后的位。当然,如果后腰开始的位置方便封堵对手边路突破的球员,则不需要上述换位。另外,上去避抢的队员应注意尽量把对方球员往边路逼,干扰其起高球的质量。总之,门前区域内必须保证三人的防守。
2001—2002赛季勒沃库森充分地展示了352立体进攻的威力。队中基尔斯滕有一定的抢点能力,泽罗伯托,施奈德,巴斯图尔克都是盘带高手。根据这些球员的特点,托普穆勒选择了边中结合+后卫助攻的全方位攻击打法。无论是左路的泽罗伯托,右路的施奈德,都是既能下底传中,又能从肋部强突的好手,加上中路土耳其人的带球突击,攻击力甚是强大。特别是在对手体力不支的情况下,这种多点突击战术更加有效,勒沃库森经常在落后的局面下翻盘成功。值得一提的还有卢西奥,在打不开局面的时刻,教练常用他压上突击。因为中后卫通常没人看防,他上去经常能一下打乱对手的防守布置。
但在防守上,勒沃库森做的并不好,卢西奥和诺沃特尼经常自恃能力单打独斗,彼此缺少默契,反观2002世界杯巴西,吉尔伯托和克莱佛森经常回撤到后方支援,虽然后防线上儒尼奥尔个人能力一般,巴西的防守仍然比较稳固。由此可见,352的防守后腰和中后卫及三个中后卫之间的配合最为关键。
三后卫体系的其他阵型
三后卫体系的其他阵型除352外,还有343,361,及其变形3313等。
沈祥福的361曾经在中青队获得成功,世青赛上对阿根廷一战仅以1比2小负,且场面也不是太难看。于是乎,361在当时就被人吹的神乎其神。个人认为,这个阵型只能在特定的情况下起特点的作用:只适合防守反击。在一般条件下,至少有以下问题:六个中场权责不明,位置到底怎样,谁负责进攻谁负责防守,进攻时谁压上,谁保护这些环节不清晰,导致阵地战进攻上混乱。中青队对阿根廷一战正好是防守反击,且碰到阿根廷在世青赛上唯一一场用四人进攻,六人防守的比赛,阿根廷前场和后场脱节,形成不了连续打击,所以国青队刚刚好能支持住。
从343看3313
3313理论上是可以看作343的,不过位置上还是有区别。
1、343的三前锋只有一人经常拉边,还有两人都在中路接应。以扎切罗尼时代的乌迪内为例,穆齐和阿莫鲁索轮流拉到边路为比埃尔霍夫做球,中路始终保持两个点。
2、中场而言,343的两个中前卫一般是平行站位,二人在职责上不同,如乌迪内的比亚主守,斯特罗帕主攻。3313则是前后站位。前后站位和平行站位本来是各有好处,前后站位利于进攻,平行站位利于防守,不过由于进攻过于依赖边路和球员状态不佳导致进攻上取得的实质机会很少,对手压力小,中场前后站位暴露出的漏洞就明显,如果是平行站位的话,中锋也很难有从中路强突的机会。
如果不想变阵,解决办法主要是两个边锋回撤帮助中场。只要是打三前锋,必然要有前锋回撤接应中场。本赛季国米主场对尤文,国米虽说是打343,实际效果就是352,雷科巴和克雷斯波总有一人要回撤,只有维耶里一个一直顶在前面。看起来国米中场5人,尤文442中场4人,国米应该有优势。结果国米还是被人家一直压着打,仔细观察一下,尤文中场有6人:四个中场加两个边后卫。所以说阵型是死的,人是活的,由于尤文两条边都有人多优势(2对1),控制了边路,两个边后卫自然就顶上帮助中场了,国米没有高质量的传球通过中场,两个前锋都很难拿到球,尤文用两个中后卫就足够了。
可能有人认为,阿根廷打英格兰是破不了密集防守所致,这种看法不是很恰当。虽然阿根廷在中场有优势,但整场球英格兰的机会并不比阿根廷少,所以阿根廷的失误主要是在自己进攻不利时未能抑制对手的发挥。
即使是3后卫,其中一个也可以往中场顶一顶,如果对手只有一个前锋顶在前面,后面留三个人就太浪费了。
非对称阵型
有些球员拥有非常鲜明的特点:如跑动范围大,体力充沛,能攻善守等等。这些特点反映出的优势是两个位置用一个人打,节约人手,使得场上其他区域拥有人多优势。于是,教练专门为其改变战术,设计出适合他们跑动需要的非对称阵型。举例说明:
齐达内时期尤文的佩索托。他可胜任左边后卫和左边前卫。尤文的阵型原本是442,进攻时佩索托往上顶,他前面的戴维斯往中间靠,变成352,中场中路加上孔蒂(塔齐纳蒂)和齐达内共有三人,经常能形成以多打少的局面;防守时,如果佩索托回防不及,中后卫就去补,戴维斯补禁区中路。尤文在意甲中踢的是压迫式的足球,虽然攻的不好看,却是很少龟缩,即使打强队中场也能够占优,佩索托一人身兼左边后卫和左边前卫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曾经AC米兰的卡拉泽的使用与佩索托类似。他顶上时,西多夫到中间去,马尔蒂尼替他补位。不过西多夫的防守远不如老戴,所以司职后腰的皮尔洛必须兼顾弧顶一带的防守和禁区中路的补位,他防守不强的缺点就显得更加突出,安切洛蒂的办法有两个:一是马尔蒂尼改打左路(有点迫不得已的味道,卡拉泽老受伤),左前卫用冲击能力更强的塞尔吉尼奥,这样左路的进攻仍然很犀利。二是用加图索踢后腰,利用他的防守能力补中路的空,而西多夫踢右前卫。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德甲最佳阵容》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www.zuqiumeng.cn,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uqiumeng.cn/wenda/6483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