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为什么PG One说的“和平与爱”听起来很奇怪?答聂可,南都观察特约作者最近被推到风口浪尖的PG One,在微博上的道歉值得玩味。“早期接触嘻哈文化受黑人音乐影响深厚,对核心价值...

今天运困体育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德甲哈化柏林食硬,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为什么PG One说的“和平与爱”听起来很奇怪?

为什么PG One说的“和平与爱”听起来很奇怪?

聂可,南都观察特约作者

最近被推到风口浪尖的PG One,在微博上的道歉值得玩味。“早期接触嘻哈文化受黑人音乐影响深厚,对核心价值理解偏颇”,“嘻哈精神应该永远是和平与爱”。寥寥几句,先是把黑锅扔给了外国同行,维护了本国同行;再把嘻哈精神贴上无公害的标签,来洗刷自己给嘻哈这尊摇钱树泼上的脏水,可谓用心良苦。

在这则微博底下的留言里,也可以看到许多支持PG One和嘻哈音乐的人,努力把“和平与爱”标榜为音乐的“核心价值”,来对抗舆论对嘻哈音乐的恶毒攻击。

PG One的朋友和工作室在其道歉微博下的“正能量”关键词。

和平与爱,似乎是流行音乐人的惯用说辞,细心的音乐爱好者应该会觉得耳熟。吉米亨德里克斯说过,约翰列侬说过,黄家驹说过,连陶匆菜倒。流行音乐人在自己身上贴“和平与爱”的标签,就跟腰酸背痛的患者往自己身上贴狗皮膏药一样自然。

PG One为什么也要说“和平与爱”?这只是为嘻哈音乐正名的说辞,还是音乐本质如此?音乐究竟和“和平”“爱”有什么关系?

音乐与“和平”“爱”等概念之间的联系,总是在特定的社会语境下生发出来的。在流行音乐的历史上,最惹人注目的一次联系发生在上世纪60年代的美国。彼时,美国经历了一系列激烈的社会动荡:肯尼迪遇刺,美军在东南亚战场中越陷越深,经济发展停滞,失业率骤升,社会矛盾尤其是民权问题凸显,年轻人对于主流文化失望透顶,开始打造属于自己的反文化运动(Counter Culture Movement)。

这一运动和嬉皮士运动、反战运动、民权运动相互勾连,反复冲击美国的主流文化。尽管各种思潮之间存在差异,但它们都将矛头对准了陷入战争泥潭和信任危机的美国政府,喊出了“和平”与“爱”的口号。

音乐人是这场反文化运动的先锋,他们支持并实践着“和平”与“爱”的理念。披头士乐队的灵魂人物约翰列侬曾经创作了歌曲《做爱不作战(Make Love, Not War)》,来呼应嬉皮士运动中这句最著名的口号。他和女友小野洋子许多著名的裸体合影,亦是对这句口号身体力行的支持。

摇滚电吉他演奏的革命者吉米亨德里克斯则说过:“当爱的力量超过了对力量的爱,和平就会降临于世。”他在蒙特雷音乐节上烧掉了自己的手绘吉他,仿佛在用某种神秘主义的献祭仪式来对抗物欲横流的资本主义现实。

Monterey Pop Festival,Jimi Hendrix烧掉自己的吉他。 arban-mag.com

1969年8月的伍德斯托克音乐节,让“和平”与“爱”的口号以音乐的名义达到了高潮。40万名乐迷、嬉皮士、民权斗士以及各类反文化运动的支持者涌入纽约州的这个小镇,享受了四天三夜近乎无间断的音乐。群星璀璨的演出阵容和紧密相连的社会运动,让这场音乐节载入史册。音乐节所在地的主人麦克斯耶斯格(Max Yasgur)的评论很能说明问题:“40万人在同一个场地里,本来很有可能引起灾难或暴力,但他们和平地来,和平地走,只是为了享受音乐。这就是和平与爱的成功。”

1969年8月15日,超过40万年轻人从不同城市聚集到纽约州东南部的贝塞尔小镇,只为赶赴那一场伍德斯托克音乐节。 Hulton Archive

自此,音乐成为了表达“和平与爱”理念的常用工具,音乐节也成为传递这一口号的常见载体。国际上的支援非洲(Live Aid)、支持推倒柏林墙(The Wall)、支援SARS患者(The SARS Benefit Concert)、支援贫困地区人民(Live 8)的演唱会,国内的各类赈灾公益晚会,都把音乐看成是最能表现爱心的方式,并相信自己是在为和平做出贡献。

具体到嘻哈音乐——尽管这一音乐流派诞生于60年代之后,我们还是很容易能看到它和“和平与爱”的联系——以“非洲班巴塔”(Afrika Bambaataa)等人为代表的嘻哈音乐的开创者们,就是寄希望于嘻哈音乐能够吸引那些终日陷入街头暴力的年轻黑人,用更“和平”的方式来表达自己。

“非洲班巴塔”创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嘻哈团体“祖鲁国(The Zulu Nation)”,倡议并颁布了《嘻哈和平宣言》,倡导互爱互助、和平相处的社会环境,并成为2001年嘻哈社群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推出的和平宣言的蓝本。嘻哈音乐至今沿袭了60年代嬉皮士们的用语“和平(Peace)”(以及发展出来的“Peace out”)作为打招呼和告别的方式。

然而,我们也看到,要想把音乐和“和平与爱”联系起来,需要一个说得通的理由。60年代美国流行音乐里的“和平与爱”,是对越南战争这一明确对象的呼应。如果不存在越南战争中的暴力和绝望,“和平与爱”也就无从谈起。

同样,如果没有非洲饥荒、没有SARS,没有汶川地震,这些音乐的“和平与爱”也就毫无根据。换句话说,音乐的“和平与爱”是需要情境的。此外,音乐人的创作内容也不可能完全拘泥于这唯一的主题。

1961年11月,美国市民“反越战”期间,标语上写“战争在越南,危机在家园”。 timetoast.com

事实上,无论是列侬也好,还是亨德里克斯也好,都有与“和平与爱”完全无关甚至相反的作品(比如列侬在披头士时期写的“Run For Your Life”,以及亨德里克斯对“Hey, Joe”的著名演绎),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成为“和平与爱”的代表人物——前提是在具体的语境下。

更重要的是,“和平与爱”本身就是十分模糊的概念,这使得这一口号所包含的内容错综复杂。在反文化运动的语境下,“和平与爱”不仅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抗,同时也暗含了婴儿潮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对带来这一切的父辈以及他们所设立的社会规则的反抗。

在他们看来,当前的社会价值行不通,导致了战争和种种社会问题,所以应该彻底推翻这些价值。在“和平与爱”这一标签的庇护下,反文化运动的价值观则借此机会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

无所事事的流浪生活,迷幻药品和毒品的滥用,脱离传统恋爱和社会观念的滥交,都成为了当时的“和平与爱”的部分内容。这并非说不通:流浪和滥用药物只针对自己,并不引起暴力和冲突;滥交在某种程度上贬抑了恋爱和婚姻关系中的制度桎梏和世俗道德,强调了无关现实、无关利益的爱的体验。

伍德斯托克音乐节上,“飞叶子”的嬉皮士们。 panamatoday.com

而美国嘻哈音乐中的“和平与爱”,也是与暴力、吸毒、拜金和物化女性的同时出现的。然而,一些嘻哈音乐的支持者认为,之所以在音乐中出现这些内容,这是对底层黑人社会的真实描写,是对现状的讽刺和不满,是对白人主宰的社会规则的批评和抗议,而嘻哈歌手正是通过这种反讽的方式,来表达他们对“和平与爱”的希冀。所以,在美国嘻哈音乐的语境下,“和平与爱”的内容也是很有争议的。

因此,PG One微博中“和平与爱”的表述显得十分诡异。由于缺乏具体的语境,我们并不清楚他所指的“和平与爱”的具体内容究竟是什么。中国的嘻哈生态和社会环境并没有任何需要用“和平”来呼应的对象,而“爱”则更像是嘻哈文化对于被主流价值所包容的期盼。

尤其让人感到讽刺的是,PG One使用了“和平与爱”的表述,又没有明确的所指。如果我们简单地套用1960年代美国嬉皮文化或者美国嘻哈文化中“和平与爱”的具体内容,我们甚至可以说,PG One的那些被批判的歌曲里牵涉到的色情和毒品的内容,反倒是“和平与爱”在某种意义上的具体体现,这显然应该不是PG One真正想要表达的。因此,在PG One那里,“和平与爱”成为了一个意义上很成问题的标签,他的这种说辞看上去只是对历史上的流行音乐人给自己“贴金”的一种拙劣模仿。

为什么流行音乐人们都要呼吁“和平与爱”?

除了具体的历史原因,我们也应该意识到,和平与爱不仅为流行音乐人们所倡导,更是被他们所需要。和平与爱的理念暗含了对多样性的包容,暗含了对稳定市场的期待。流行音乐人的工作内容,决定了他们不仅需要靠稳定的市场需求来生存,更需要足够宽容的社会氛围实现自我价值。因此,和平与爱不仅是流行音乐人的标签,更是他们的食粮。

试问,又有哪位歌手会忘记“爱”的手势呢。 weibo.com/jasonzhangjie

但这个标签并不适用于所有的音乐人,甚至不适用于所有的音乐创作。事实上,音乐本身的含义是值得辨析的。不同社会语境,甚至不同政治语境下,音乐的概念都有所不同,他们所指的具体的声音对象也不尽相同。

音乐在某种情况下甚至可以成为具有攻击性的武器:1989年,美军在围困巴拿马独裁者曼努埃尔诺列加的行动中,没日没夜地用大功率扬声器对着这位歌剧爱好者播放硬摇滚音乐;2002年,在巴以武装力量对伯利恒主诞堂的争夺中,有报道称以色列部队通过播放重金属音乐骚扰巴勒斯坦部队。在现代战争中,制造令人难以忍受的声响环境甚至成为了并不罕见的军事骚扰手段。

由于对“什么是音乐”有着不同的理解,音乐本身的含义被社会和政治语境所主导,“和平与爱”也只不过是音乐的其中一种可能的含义,它并不是、也绝不会是音乐的本质特征。

因此,PG One口中的“和平与爱”,在此时此刻的语境中,显得苍白却又反讽。为了洗白嘻哈音乐,“和平与爱”算是个体面的标签。然而,这并不代表“和平与爱”就是嘻哈精神唯一的标签;相反,嘻哈音乐可以找出很多更有代表性、更有特色的标签来为自己正名。此时的嘻哈音乐也无需在枪林弹雨中用“和平与爱”为自己作消极抵抗;舆论的聚光灯,无论负面与否,都是孕育能量的土壤,只看谁能够抓住机会,帮嘻哈争取到它所希望的“和平与爱”

你都知道哪些吉尼斯世界纪录?

辣汉子不怕辣杰森·麦克纳布在两分钟之内吃下了66克“断魂椒”,听起来好像不怎么样,但“断魂椒”要比中国人最爱的朝天椒辣近5倍,一般不能食用,是专门用来做军用催泪弹的。

用手肘夹碎最多苹果的人

图中这位女士林西·林德伯格创下的世界纪录是:用手肘夹碎最多苹果的人。为了创下吉尼斯世界纪录,她一口气用手臂夹碎了8个苹果。

超级长舌男

尼克·斯托波尔舌长10.1厘米,常常吐槽自己早上刷牙要比别人花更多时间。尼克的超级长舌可以舔到自己的手肘,也可以舔到鼻子。这可不是常人能做到的,不信你试试?

跳得最远的猫

这只正在飞跃障碍物的喵星人是目前跳得最远的小猫,名叫爱丽,能跳6英尺远,接近183厘米,能打败不少跳立定跳远的中学生。

狗狗超速二爪禅

来自洛杉矶的吉夫是一只萌萌的小博美,但有绝招“二爪禅”再加“凌波微步”,7.76秒就能只用前爪跑过5米远的距离。

高头大驴

罗慕路斯是一头9岁的美国大驴子,身高接近173厘米。2012年以来它就和自己身高1米68的驴兄弟一道为农场主人保护牲畜,对抗随时可能偷袭的野狼。

美蟹大长腿

一只展腿宽度达到三米的日本蜘蛛蟹是英国一家海洋乐园的动物明星,也是吉尼斯世界纪录里被捕到的最“宽”的螃蟹。大螃蟹名叫“大力老爸”,和一位名噪一时的摔跤选手同名。为了保证“大力老爸”时时处于巅峰状态,海洋乐园的专家们特别为它准备富含维生素C和钙质的“寿司餐”,每周五次,鱼片真的都是卷成小卷送给“大力老爸”。

最大机动购物车

8.23米长,4.75米高,2.43米宽——要多大的钱包才能填满这个巨型机动购物车呢?美国人弗雷德里克·来夫斯特克做出这样一个庞然大物,虽然获得了吉尼斯世界纪录,但到底能开进超市的限高门吗?

最长高尔夫球杆

丹麦专业高尔夫球手卡斯特恩·马斯用一支4.37米长的高尔夫球杆把球打到165.4米开外的球洞里。一杆打出去之后卡斯特恩还得再在头顶甩两圈杆子才能保持立定,否则就会因为惯性站立不稳。

长甲魔女

克丽丝·沃顿是来自美国的歌手,但更引人注目的是她超过60厘米长的手指甲。克丽丝已经20年没有剪过指甲了,但她还能带着超长指甲弹钢琴。克丽丝在指甲变长时会用特殊材料填补指甲缝隙,使它们变得更加坚硬。除了一次修汽车时指甲断掉,克丽丝还没怎么担心过她的指甲。

警帽爱好者

柏林人安德亚斯·斯卡拉喜欢收藏警帽,在家里有来自231个国家的2290顶警帽层层叠叠地摆在架子上,没想到这也能成就一项世界纪录。

收集食物模型最多的人

来自日本的小畑亚纪子女士是收集食物和食物相关模型最多的人,她的公寓被超过8000件有趣的食物玩具塞得满满当当。

超级大喇叭

不要小看技术宅,谁知道他们会鼓捣出什么呢!杨尼克·里德不仅是一个网页设计师,还是自行车爱好者,虽然他的自行车爱好开始有点走偏门:为自己的爱车装上超级大喇叭。骑里德的自行车要带耳罩,因为他的喇叭能打败所有大货车。站在他的喇叭前如果不带耳罩就有致聋的危险。为了保证喇叭运转顺利,里德的自行车上还要带一罐压缩空气。

柔术神射手

马戏团成员南希·瑟夫科把柔术和射箭结合在一起,能倒立用脚在六米外射中约14厘米大的靶心。南希每天都要练习这一绝技,不然就会技艺生疏。

17-18世纪天文学有哪些代表人物? 有哪些重大发明?。 国外国内都要写哈。!

古代中国的星象观念约形成于7000年前

中国古人很早就把星空分为若干个区域。在中国西汉时期,司马迁所著《史记》里的“天官书”中,就把星空分为中宫,东宫,西宫,南宫和北宫五个天区。隋代以后,星空的区域划分基本固定,这就是在中国人们常说的三垣四象二十八宿。

“三垣”就是天上的3座城堡,是把北极周围的星象分为紫微垣,太微垣和天市垣三个区域。太微垣在紫微垣西南方。太微是政府的意思,太微垣中的星星多以朝中官员和场所来命名。

天市垣在紫微垣的东南部。太微垣的东边,天市垣是天上的都市,天市垣中的星名均以与皇帝有关的人员,名诸侯国的地名以及某些货市的名称命名。

大约在7000年前,中国古人已经把星空划分成龙和虎两大区域了,后来逐渐形成了四象,即“东方苍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后来又把四象的每一象各分为七段,每一段叫“宿”,共二十八宿。二十八宿在天空中的位置正好是月球在天上运动的轨道经过的地方。月球绕地球运转一周是27天多,一天恰好经过一宿。在每一宿里都有许多星星,古人给它们分别起名,分成众多星官。当时所发现的2442颗星被划分为207个星官,这些星官又被分列入二十八宿中。中国古人就是根据这些制定历法的。

这是中国早期的星象图,它是一幅砖刻而成的壁画。反映了中国古代的星象观念。中国人把天上的星空按三垣,四象,二十八宿划区分为不同区域。

古代迦勒底人,巴比伦人与希腊人的星象

世界古代文明的另一个摇篮是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公元前3000年前,游牧民族迦勒底人来到了两河流域,在今天的伊拉克境内建立了国家。他们深信占星术。长期的星象观察。使迦勒底人发现天上的星群是随季节不断变化着的,他们以此来占卜吉凶祸福。为了占星的需要,迦勒底人特别注意几颗明亮的行星动态,他们把星空上的显著亮星,用想象的虚线连结起来,描绘出各种动物和人的形象,形成最早的白羊,金牛,双子,巨蟹,狮子,室女,天秤,天蝎,人马,摩羯,宝瓶和双鱼这12个星座。后来就成了著名的黄道十二宫了。这就是现代星座的来历。

公元前540年左右,迦勒底人征服了巴比伦人,他们完全接受了巴比伦人先进的文化。巴比伦人除了黄道十二星座以外,又创造了其它一些星座。这些知识传入希腊。公元前270年前后,希腊诗人写的天象诗,其中已经载有44个星座了。后来在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编制的星表中一共列出48个星座,北方天空的星座雏形就这样形成了。

撒玛利亚人把宇宙想象成一个平坦的地球,日月星辰在大气中运行,上面扣着穹项。后来,古巴比伦人和古埃及人都对这个观念作过修改。

古希腊的伊巴谷编制星表,第一次记载了850颗恒星位置;被西方尊为“天文学之父”

被西方称为“天文学之父”的伊巴谷,生于公元前190年的古希腊尼亚卡伊亚。他的主要活动集中在亚历山大城。该城位于埃及的尼罗河口,是古希腊时期最大的城市。政府投入巨资的著名的亚历山大缪司博学院,是当时最大的学术中心,它的图书馆藏书有70万卷,主要是埃及,古希腊的著作和一些东方典籍。科学家们大多居住在博学院和图书馆里,对哲学和科学进行研究和总结。公元前2世纪,观测天文学在亚历山大城曾经盛行一时。

伊巴谷的主要成就是编制了星表,记载了这些恒星的天体座标和光度,总共包括了850颗恒星在内。为天体测量学奠定了基础。伊巴谷勤奋观测,同时深入研究前人的观测记录,特别是巴比伦人观测的结果和对天体位置计算的数据。他最早发现了反映地球自转轴运动造成地轴方向变运的“岁差”现象,较好地解释了日、月、地球间距离的变化和从地球观测的行星运动的变化。伊巴谷还发明了以经纬度测定地球上不同地点方位的方法,发明了由极点向赤道面投影的制图方法;在数学方面还得出00到1800之间各角度的正弦表,为三角学奠定了初步基础。伊巴谷的科学活动推动了学术发展,给予许多科学发现以重要影响。

巴耶尔1603年出版的星图。在伊巴谷之后,世界各地的天文学研究者都不断制定一些星图,有些成为世界知名星图,曾广为流传。

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张衡观测记录了3500颗恒星,发明世界第一架水力发动的天文仪器

在东汉时期,中国出现了一位创制天球仪,候风仪,地震仪的天文学家张衡。

张衡于公元78年出生在河南南阳,家境贫苦。但他自幼喜欢读书,成年后曾在南阳郡做了几年文官,后来辞职回乡,潜心天文研究。中国汉朝先后出现了三种关于天体运动和宇宙结构的学说,这就是“盖天说”、“浑天说”和“宣夜说”。“盖天说”认为天在上,地在下,天像一个半圆形的罩子,大地像一个倒扣着的盘子。”“浑天说”主张天是浑圆的,日月星辰会转入地下,早期的浑天说认为大地是平的,改进的浑天说认为大地是球形的。“宣夜说”认为天没有一定形状,而是无边无际的充满气体的空间,日、月、星辰都飘浮在气体中。张衡根据自己对天体运行的认识和实际观察,认为“浑天说”比较符合观测实际。他还制作了一个能够精确演示浑天思想的“浑天仪”。

张衡的另一发明是制作了水运浑象,它是世界上第一架用水力发动的天文仪器。水运浑象实际上是个天文钟,通过它的等速旋转,可以报告时刻。世界上第一个可以测定地震方位的地动仪,也是这位古代科学家发明的。张衡还在《灵宪》等天文著作中,阐述了无限宇宙的思想,解释了月亮反射阳光和月食发生的原因。他对2500颗恒星的观测记录和“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又四分之一度”的计算结果,和近代天文学非常接近。

中国古代科学家张衡发明的地动仪。

托勒密总结古希腊天文学的全部成就,13卷本《大综合论》影响人类长达1000年之久

托勒密,生于公元85年的锡贝德。从公元127-151年在亚历山大城进行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也是影响人类达1000余年之久的“地心说”理论的集大成者和代表者。他的重要著作《大综合论》,共计13卷,概括了希腊时代天文学的全部成就,尤其是总结了亚历山大学派天文学家的成就,以及伊巴谷的发现和阿波罗尼等几何学家的理论体系。

《大综合论》对伊巴谷的理论做了系统发挥,是一部古代天文学的百科全书。它用了近80个圆周来解释天体运动,把宇宙体系给制成一幅合乎逻辑的完善的数学图解。它对一些天文现象也做出了解释,能够反映一定的天体运行的状况。但是它把地球设想为宇宙的中心,则从根本上歪曲了天体运动的本来面貌。

《大综合论》第1卷概要介绍了托勒密对宇宙结构的基本观点,论述了地为球形的证据。第2卷介绍一些基本定义和初等理论。第3卷讨论了太阳的不规则运动和年的长度。第4卷讨论了月亮运动的理论及他自己的重要发现。第5卷讨论天文仪器,包括视差测定规,天球仪,象限仪,水时计等等,并且介绍了推算日月距离的方法。第6卷讨论日,月食计算方法。第7,8卷介绍1080颗恒星的星表。第9卷至结束介绍行星运动的理论。他的理论被后世证明错误。托勒密于公元165年去世,他是自伊巴谷去世以后,西方出现的最有成就的天文学家。

托勒密在理论上的错误是根本性的,这使他毕生的努力失败。这无论对他个人还是对人类而言,都是一个悲剧。图为15世纪制造的日冕仪。

托勒密在理论上的错误是根本性的,这使他毕生的努力失败。这无论对他个人还是对人类而言,都是一个悲剧。图为15世纪制造的日冕仪。

郭守敬是中国元朝时期的著名天文学家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最有成就的科学家。他生于1231年,卒于1316年。

公元1271年元王朝建立,准备颁行全国统一的历法。为了精确汇集天文数据,以备制定新的历法,郭守敬花了两年时间,精心设计制造了一整套天文仪器,共13年,其中最有创造性的有3件:高表及其辅助仪器,简仪和仰仪。

高表是古代圭表的发展。表是一根直立在地面上的标竿或石柱。圭是从表的底端水平地伸向正北方的一条石板。每天太阳“走”到正南方时,表影落在奎面上。量度表影长度就能推算出节气的时刻。这是最古老的天文仪器之一。

郭守敬的简仪是中国传统浑仪的发展,这种结构,欧洲到18世纪才采用。仰仪是个中空的半球面,形状像口锅。锅沿刻有方位,锅里刻有与观测地纬度相当的赤道座标网。锅口架一小板,板上有孔,孔的位置正在球面的中心。太阳光通过小孔形成一个倒落在锅里的像。由此读出太阳的座标和该地的真太阳时,还可以用来观测日食,读出日食的时刻,方位和食分等等。郭守敬还发明了许多其它观测器具。

郭守敬根据观测的结果,于公元1280年3月,制订了一部准确精密的新历法《授时历》。这部新历法设定一年为365.2425天,比地球绕太阳一周的实际运行时间只差26秒。欧洲的著名历法《格里历》也规定一年为365.2425天,但是《格里历》是公元1582年开始使用的,比郭守敬的《授时历》晚了整整300年。郭守敬在天文历法方面的著作有14种,共计105卷。郭守敬是中国古代成就突出的科学家,直到很晚,世界各国的科学界才逐渐了解他。

南天星座逐渐形成

南半球天空的星座,直到环球航行成功之后才逐渐形成。1603年,德国业余天文学家巴耶尔出版了一本星图,第一次收入了地理大发现时期的新的天象发现。17世纪末与18世纪中叶,波兰与德国的业余天文爱好者,在大量观测的基础上又增补了几十个星座,从此构成了现在的仙女,天鹰,白羊,牧夫,猎犬,仙后,仙王,天琴,金牛等88个星座。

过去,星座之间的界线呈曲线形,很不规则。1928年,国际天文学会统一规定,这才把全天88个星座间的界线拉直。

哥白尼以惊人的勇气宣告“地心说”为谬误,其《天体运行论》于他临终前两个月问世

1473年2月19日,哥白尼生于波兰维斯瓦河畔的托伦,18岁时考入克拉科夫大学。1495-1496年,他在德国几所大学游学。1497-1503年,他赴意大利留学,先进入博洛尼亚大学,同时努力学习希腊文,攻读天文学。1497年3月9日,哥白尼在博洛尼亚观测月亮掩金牛座α星(毕宿五),这是他一生中的第一次观测记录。他在1500年1月9日和3月4日还观测了土星合月,并在罗马讲学期间观测过1500年11月6日的月食。1512年,哥白尼定居在弗龙堡,弗龙堡城墙中的平台成为哥白尼的天文观测台,他自制了三分仪,三角仪,等高仪等器具。这座遗址被称为“哥白尼塔”,一直保留到今天。

哥白尼的毕生成果是其巨著《天体运行论》,全书分为6卷。在第1卷里,哥白尼讲述了地球的运动和宇宙的构造,驳斥了托勒密的地球是宇宙中心的理论。在后5卷里,他用精密的观察记录和严格的数学论证,阐明第1卷的主张。

哥白尼说:太阳屹立在宇宙的中心,行星围绕着太阳运行。离太阳最近的是水星,其次是金星,再次是地球。月亮绕着地球运行,是地球的卫星。比地球离太阳远的行星,依次是火星,木星和土星。行星离太阳越远,运行的轨道就越大,周期就越长。在行星的轨道外面,是布满恒星的恒星天。哥白尼错误地把太阳说成是宇宙的中心,他的宇宙模式是建立在肉眼观测基础上的太阳系构造图。

哥白尼的著作长期不能得到出版,后来由他的朋友们偷偷在德国纽伦堡排印。1543年5月24日,已经双目失明的哥白尼抚摸着刚刚出版的《天体运行论》说:“我终于推动了地球。”7月26日,哥白尼逝世。

著名天文学家和思想家哥白尼,他的思想曾经改变了人类文明的进程。

丹麦人第谷·布拉赫毕其一生专注于天文观测和天文仪器的制造

第谷·布拉赫,1546年12月14日生于丹麦斯科讷,出身贵族。14岁入哥本哈根大学。第谷从小迷恋天文观测,终身致力于天文仪器制造和天文研究。他一生积累的观察数据和资料,对后来的著名天文学家开普勒有极大帮助。

1576年2月,丹麦国王将丹麦海峡中的汶岛风赐给第谷,并拨巨款让第谷在岛上修建大型天文台。这座天文台被誉为“天堡”。它规模宏大,设备齐全,所用的天文仪器几乎都是第谷设计制造的。其中最著名的第谷象限仪。这座天文台还有配套的仪器修造厂,印刷所,图书馆,工作室和生活设施。第谷在此工作了21年,重新测定了一系列重要的天文数据,他的测量结果与现代值都很接近。

第谷不断改进观测仪器,如在窥管上引入附加的照准器,找到了既精巧又方便的横向划分法,提高了仪器的精确度。他测定了大气折射改正表,为后人的观测活动提供了很好的参照。第谷通过重新测定恒星的位置,编制成比以往更准确的1000多颗恒星的星表。

1588年国王逝世后,天文台资金十分困难,第谷艰难地维持了10年,于1597年3月被迫关闭天文台。1601年10月24日,第谷辞世。

第谷·布拉赫曾经使用过的望远镜。

1616年宗教裁决伽利略并强迫他放弃哥白尼学说1979年罗马教皇为他平反

伽利略1564年生于意大利比萨,17岁进入比萨大学,25岁时应聘为该校教授,但因宣传科学思想被迫辞职。28岁时在帕多瓦大学重任教授。伽利略发现了物理学的惯性定律,摆振动的等时性,抛物体运动规律,并确定了伽利略相对性原理,还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落下的和重量成比例”的学说,建立了落体定律,成为经典力学和实验物理学的先驱。1604年后,他把研究方向转向天文学。

1609年10月,伽利略用自制的能放大30倍的望远镜观测月亮,他看到月面覆盖着山和平原,为此他绘制了第一幅月面图。这一发现确定了地球表面和月球表面有结构上的相似之处。他的望远镜后来传遍欧洲。1610年1月7日,伽利略发现木星有4个卫星,并预言木卫绕着木星运转,木星绕着太阳公转。这一发现震动了整个欧洲,为哥白尼学说提供了有力证据。伽利略还发现了金星位相的变化,发现了太阳黑子,并且指出太阳也做自转运动。通过观测银河,他认识到宇宙的无限性,并且指出恒星并不位于同一个天球。伽利略把他的发现用《星体通报》的形式向世界作了报道,引起了知识界的震惊。他将这些汇成《星空使者》一书,对于开辟近代天文学起了特别重要的作用。

1616年,宗教裁判所对伽利略进行审判,强迫他放弃哥白尼学说。伽利略被迫同意,但却坚持写出了《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学说的对话》一书。此书出版后引起震动。1632年,教皇乌尔班下令将年已68岁的伽利略押上法庭,最后将他遣送回家乡阿塞特。晚年,伽利略又写作了《运动的法则》一书。1637年,伽利略双目失明,于1642年1月8日去世。347年后的1979年,罗马教皇正式承认对伽利略的审判是不公正的。

伽利略的生平遭际也许是人类思想家中最具传奇性和戏剧性的了。在欧洲中世纪思想受到压制的那个时代,即便真理的发现者哥白尼,也不能不将自己的著作埋没长达25年之久。而伽利略则以无所畏惧的精神大胆宣传哥白尼学说,独步于整个时代。他也因此在人类思想史上占据一个独特的位置。纵使再过千百年,具有良知的人们也会为他的命运热泪盈眶。他的精神永世长存。

这是我们今天所了解的太阳系,它是由九大行星和太阳,以及行星的卫星和包括无数小型天体的小行星带组成的。

约翰尼斯·开普勒发现天体运动的三大规律,并发现新星,预言了水星凌日现象的出现

约翰尼斯·开普勒,1571年12月27日生于德国符腾堡。13岁进入教会学校,16岁被蒂宾根大学录取,20岁获硕士学位。1594年,在担任中学教师期间,潜心天文探索,并在1596年出版了《宇宙的神秘》一书。此书受到天文学家第谷的赏识。1600年,开普勒移居布拉格,应邀为第谷做助手。

第谷逝世后,开普勒利用遗留的大量资料,利用几何曲线表示火星的运动,发现火星运动的轨迹不是圆,而是椭圆,并且运行不匀。1609年,开普勒在《新天文学》一书中,发表了著名的第一和第二定律。第一定律把太阳的位置精确标定在椭圆焦点上,各行星都在椭圆轨道上绕太阳运行。第二定律也叫“面积定律”,在形式上提示了行星与太阳的连线于等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这在本质上阐明了行星离太阳近则快,远则慢的不匀速性。1619年,开普勒在《宇宙论》一书中发表了第三定律,即行星绕太阳一周的时间的平方,等于椭圆长轴一半的立方。开普勒的发现为人类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604年9月30日,开普勒发现蛇夫座附近一颗新星,即“开普勒新星”。1611年他出版了近代望远镜理论著作《光学》。1618-1620年他发表了《哥白尼天文学简论》一文。1619-1620年他发表了《慧星论》一书,预言了太阳光辐射压力的存在。1627年他出版的《鲁道夫星表》,直到18世纪一直被视为标准星表。开普勒于1629年出版了《稀奇的1631年天象》一书,预言1631年11月7日将出现水星凌日现象,12月6日金星也将凌日。果然,在预报的日期,巴黎的加桑狄观测到水星通过日面。这是最早的水星凌日观测。金星凌日因为发生在夜间,因而当时的人们未能观测到。

开普勒的发现彻底清除了哥白尼学说中托勒密的思想残余,给哥白尼体系带来了严谨性和规律性。而开普勒关于天体运动的三大定律,则是无论自然界的星球,还是人造天体都必须遵循的规律。因此,它不仅为人类对宇宙天体的认识做出了贡献,也为现代宇宙航行奠定了理论基础。1630年,开普勒在雷根斯堡于贫病之中去世。

著名的天文学家约翰尼斯·开普勒。

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他的墓碑刻写着:上帝说“让牛顿降生,使一切变得灿烂光明”

伊萨克·牛顿,是17世纪人类最伟大的科学家,他是人类历史上屈指可数的几个科学巨人之一。他在物理学,数学和天文学方面的贡献,都是划时代的。

1642年12月25日,牛顿出生在英国一个叫乌尔斯索普的小村子里,刚出生时极度衰弱,几乎夭折。自幼丧父,与母相依为命。1661年,牛顿进入剑桥大学的三一学院学习。

1665至1667年间,牛顿已在思考引力的问题。一天傍晚,他坐在苹果树下乘凉,一个苹果从树上掉了下来。他忽然想到:为什么苹果只向地面落,而不向天上飞呢?他分析了哥白尼的日心说和开普勒的三定律,进而思考:行星为何绕着太阳而不脱离?行星为何距太阳近就快,远就慢?离太阳越远的行星,为何运行周期就越长?牛顿认为它们的根本原因是太阳具有巨大无比的吸引力。

经过一系列的实验,观测和演算,牛顿发现太阳的引力与它巨大的质量密切相关。牛顿进而揭示了宇宙的普遍规律:凡物体都有吸引力;质量越大,吸引力也越大;间距越大,吸引力就越小。这就是经典力学中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

根据牛顿的发现,可测定太阳和行星的质量,确定计算慧星轨道的法则,说明月亮和太阳的引力造成地球上的海洋潮汐现象,并推导出克服地球引力,飞向太阳系和飞出太阳系所需的最低,它们分别为每秒7.9千米,11.2千米和16.6千米,并依次命名为第一,第二和第三宇宙。牛顿不但验证了前辈们的成果,而且为未来空间运载工具的最低推力或下限值,提供了精确而权威的科学依据。

牛顿将其一生的成就写在《自然哲学与数学原理》一书中。他发现了物体运动的三大定律,创立了微积分数学。他后来在谈到自己所取得的成就时说:“如果我比其他人看得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1727年3月20日凌晨,牛顿于久病不医中去世。据说在生命即将停止的时候,他的心情是坦荡而平静的。英国诗人波普为他写的碑铭说:“自然和自然的规律,都藏在黑暗的夜间;人帝说’让牛顿降生’,使一切变得灿烂光明。”

1781年3月13日,黄昏时分,赫歇耳利用演出前的短暂空闲进行星空观测。望远镜对准了大熊星座的西南方向,银河西岸的双子星座,他发现在点点群星中,有一个从来没见过的,奇怪的圆轮状的星体。赫歇耳换上放大倍数更高的目镜,发现这颗星星比它周围的那些群星距离地球要近许多。它不是恒星。因为除了太阳,恒星离我们都很遥远。连续几天,赫歇耳追踪观察这颗星星,发现这颗星不断变换位置。赫歇耳最初以为这是一颗慧星,后来确定这是一颗行星,它距离太阳比土星远1倍。这颗星就是天王星。全欧洲的报纸都以头版头条位置报道赫歇耳的发现,刊登他的画像,甚至连那架发现新行星的望远镜和赫歇耳的音乐指挥棒也被画成漫画。英王乔治三世召见赫歇耳,参观他自制的望远镜,并颁赏给他。

赫歇耳观测天象50多年,总共数了117600颗星星。他最先算出太阳以每秒17.5千米的运行。他还发现了太阳红外线,开创了天文学的一个分支—彩色光度学。他研究了双星,聚星和星团,推导出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同样适用银河系的结论,他还指出恒星间的年龄是不同的。这个观点直到1950年才被确证。威廉·赫歇耳于1822年去世。作为家境宽裕,出身音乐世家的国际名人,他的死比伽利略,开普勒排场得多

1812年,法国人布瓦德在计算天王星的运动轨道时,发现理论计算值同观测资料发生了一系列误差。这使许多天文学家纷纷致力这个问题的研究,进而发现天王星的脱轨与一个未知的引力的存在相关。也就是说有一个未知的天体作用于天王星。

1846年9月23日,柏林天文台收到来自法国巴黎的一封快信。发信人就是勒威耶。信中,勒威耶预告了一颗以往没有发现的新星:在摩羯座δ星东约50的地方,有一颗8等小星,每天退行69角秒。当夜,柏林天文台的加勒把巨大的天文望远镜对准摩羯座,果真在那里发现了一颗新的8等星。又过了一天,再次找到了这颗8等星,它的位置比前一天后退了70角秒。这与勒威耶预告的相差甚微。全世界都震动了。人们依照勒威耶的建议,按天文学惯例,用神话里的名字把这颗星命名为“海王星”。

法英国皇家天文台获知这一消息时,台长艾里深为懊悔。因为在1845年10月,曾有一个叫亚当斯的剑桥大学学生求见,他未予接待。亚当斯留下一封信给他,信中指出在摩羯座可发现一颗9等暗星。艾里没有重视这个报告。此报告中指出的也正是这颗新发现的海王星。艾里又查阅了天文台的观测记录,更为感慨的是,这颗海王星曾两次被他们记录下来。只不过当时他们以为是一颗恒星,把它放过了。

勒威耶,1811年3月11日生于法国诺曼底的圣诺镇,他的父亲曾经为使他能去巴黎求学而卖掉房产。28岁时他开始发表大量天文学论文。亚当斯,1819年6月5日生于英国康沃尔州的拉涅斯特区,出身佃农家庭。他们于1848年在伦敦会面。

亨利·诺里斯·罗素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天文学家。他1877年10月25日生于美国纽约州奥伊斯特贝,20岁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天文系,23岁获博士学位。1902年,罗素赴英国剑桥大学学习。1905年回国,相继担任过教授,天文台台长,空军飞机制造局顾问,实验工程师等职务,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20世纪初,罗素与丹麦天文学家E·赫茨普龙各自独立地发现了巨星序与矮星序,并创制了表示恒星光谱型与光度关系的图,后来这类图就以这两位发明者的姓氏命名,称为“赫茨普龙—罗素图”,简称“赫罗图”。此后80多年来,天文学的发展表明,该图是研究恒星演化的重要工具,受到各国学者一致推崇。

第一篇论文是《由分子运动论论平衡态液体中悬浮微粒的运动》,这是探讨物理学上的“布郎运动”的。第二篇论文是《关于光的产生和转化的一个启发性观点》,这是讨论光电效应问题的,也是把量子论导入物理学的早期成果。爱因斯坦因此获得1921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第三篇论文是《论运动物体的电动力学》,爱因斯坦就是在这篇论文里提出了后来广为人知的狭义相对论。爱因斯坦使用“狭义”的概念,是指这种理论仅限于在一定范围内成立。由于狭义相对论的出现,物理学中的许多概念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引导出了理论和实践上的一系列非凡的结果。第四篇论文是《物体的惯性同其所含能量有关吗?》。他在此提出了著名的质能方程。

史蒂芬·霍金,1942年1月8日生于英格兰牛津,是20世纪最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他毕业于牛津大学,在剑桥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他20岁时,正值在剑桥大学研究院读一年级之际,突然患了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一般认为患有此病将于病发后3年左右死亡,但是霍金顽强搏斗,奇迹般地活了下来,并在学术上取得被誉为继爱因斯坦之后第一人的成就。

霍金主要从事广义相对论和宇宙学的研究。他在和埃利斯合著的《大尺度空理结构》一书中,批评了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对外力的处理。他认为,爱因斯坦理论不可避免导致某种无法描述的奇异点的存在。霍金和埃利斯指出存在两种奇异点:一是恒星塌缩形成黑洞,二是宇宙的开端。霍金因此成为量子引力理论研究的开拓者,霍金对黑洞的研究最为著名,他指出了一般认为无法探求的黑洞的许多特征以及它们与经典物理学的关系。1974年,霍金从数学上证明了黑洞不“黑”,而是以稳定了速率向外发射粒子。他的研究开拓了天体物理学的新的研究领域。霍金在理论上一直致力于将量子论与相对论结合起来,这种努力曾经为爱因斯坦所尝试但未能取得成功。霍金的探索已经取得一些惊人的成果,但是还没有被完全承认。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为什么PG One说的“和平与爱”听起来很奇怪?》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www.zuqiumeng.cn,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