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 少年
今天运困体育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天才少年离开德甲,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 1、天才少年魏永康逝世了,你知道关于他的故事吗?
- 2、一个天才少年的养成,应该归于哪些因素?
- 3、中国有没有让人震惊的天才少年?
- 4、在历史上都有哪些天才少年,他们有着怎样的事迹?
- 5、“天才少年”背后的爸爸们,教育像是造星,你能接受孩子的平凡吗?
本文目录导航:
天才少年魏永康逝世了,你知道关于他的故事吗?
很多人都知道魏永康的故事,他从小被誉为“神童”,学习成绩优异,完全就是其他家长羡慕的孩子。奈何他虽然智力超群,但生活自理能力极差,以至于已经考上的中科院无奈把他劝退。他也因此变得很是颓废,对生活曾一度失去信心,后来在母亲的帮助下回归了正常生活。但是令人惋惜的是,魏永康在38岁时突发疾病去世,他的一生也就此结束。
一、天才少年,誉为“神童”
魏永康的父母都是普通人,家境也很清贫,但是他的母亲很重视他的教育。在他几个月大的时候,就教他读书认字。魏永康很是聪颖,他在2岁的时候就已经认识很多汉字了。别的孩子都还在玩泥巴,玩玩具的时候,魏永康已经把学习培养成了自己的兴趣。他完全把心思放在了学习上,对别的任何事情都不关心。读书在他那里就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在13岁的时候他成功考上了湘潭大学,而和他同龄的人基本都还在读初中。他的母亲看到他如此爱学习,很是感到欣慰,所以把全部身心都放在了他身上。无论是穿衣、吃饭、还是洗漱,他的母亲全部亲力亲为,在母亲细心照顾下,他很是争气,17岁就考进了中科院。他的17岁完全是让别人羡慕的,被称为天才一点也不为过。
二、生活自理能力差,被称怪才
魏永康考上了中科院后,行为就变得越来越奇怪。无论寒暑,他总是穿同样一件衣服,即使身上已经散发了臭味,他也不知道洗澡。他也没有时间观念,上课总是迟到。平时不喜欢和别人交流,一旦和别人说话就显得很是紧张,总是词不达意。明明是一个智商超高的人,在生活中却表现很不堪。就连看起来最简单的吃饭,他自己都不会。他的生活自理能力还不如一个孩子。他的表现让学校很是失望,由于学业不达标,他最后被劝退。本该很是光明的前途,被他给丢掉了。
三、英年早逝,令人惋惜
魏永康被劝退之后,越来越对生活失去信心,整个人变得沮丧颓废。他的母亲通过努力让他慢慢恢复了正常生活,之后还娶妻生子。但奈何事与愿违,他突发疾病而去世,让世人很是惋惜。
一个天才少年的养成,应该归于哪些因素?
如何培养,才能让自己的孩子成为天才呢?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培养天才的过程始于童年时代或青少年时代早期;
第二,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要陪他一起训练。
最后,但也是最重要的,花大量的时间,让孩子真的热爱这门学科,这样就可以达到目标。
一般,天才的养成需要10年的时间,但这并不是终点。
培养天才要经历哪几个阶段呢?
第一阶段:产生兴趣
如果想培养孩子哪方面兴趣爱好,家里必须先有这样东西且放在能让小孩子容易找到的地方。另外大人以有趣好玩的方式向孩子介绍他们最终从事的领域,让未来的杰出人物小时候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之间进行好玩的互动,是他们最终对事物充满热情的第一步。
第二阶段:变得认真
变得认真的途径:好的教练或导师的激励,父母的帮助建立心理表征,增强学习的动力,让孩子发自内心的喜欢自己练习的技能。最后一点,是让孩子自己认同自己的技能,自动自觉地认真起来,在技能的学习中获得愉悦感。
第三阶段:全力投入
到了第三阶段,学生常常要寻找最好的老师来指导自己的练习,而且往往是该领域中的最高水平的老师。这时候,学生面临的期望值也逐渐升高,教练会让运动员突破自我,最终在国内、国际比赛中创下纪录。
这个阶段的动机完全靠学生自己保持,但家人依然有着重要的支持作用。例如有些家人会选择搬家,聘用昂贵的导师教练,放弃自己的工作等等,一切只为了支持孩子的训练。
第四阶段:开拓创新
有创造性的、不安分的有进取心的人总是不满足于现状,他们寻找各种方法来向前推进,做一些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情。一旦开拓者们展示了某件事情可以怎样做好,其他人便能学习到那一技能,并跟着做。天才们就是以创新的意识,不满足于现状的动力,朝着更好的方向前进。
中国有没有让人震惊的天才少年?
这段时间,有很多二十多岁成大学博导的新闻,比如28岁女博士李琳获聘大学教授博导,90后博士刘惠颖获聘中南大学社会学系特聘教授。但是如果要说起来,最轰动的还要属多年前的刘路了,直接被学校允许提前毕业,直接硕博连读,22岁破格成为中南大学教授级研究员,这个纪录至今还没有谁打破。
中学“学渣”,大三却仅用2月证明西塔潘猜想
1989年,刘路出生于大连,父亲在国有企业后勤部门工作,母亲是一家企业的工程师,良好的家庭环境培养了他对理工科尤其是数学的热爱。
刘路的中学成绩并不算很好,只能算一般,甚至有时候在老师眼里是标准的”学渣“。
因为整个年级600多人,刘路考过500多名,他热爱学习,但是刘路觉得为考试做过多的准备没什么太大的意义,所以刘路并不会不会为考试刻意去做特别的准备,所以考试成绩随机性很大,他最好的时候是高中开学第一次考试,考过30几名,越考到最后,越觉得有些厌烦,所以就越考越差
我中考的时候那次排名在我们高中都是500多名,后来就是,考试的话,后来因为考试次数越来越多,然后可能就,可能是有些厌烦,对这个,然后考试的名次是越来越靠后的。
。
我个人觉得我学习是刻苦,但是要看哪方面,为考试做准备是一方面,学习又是另一回事儿,我觉得为考试做过多的准备没什么太大的意义,所以我通常情况下,我不会为考试刻意去做特别的准备。——刘路
刘路一直以来对于数学十分专注,刘路念小学时曾学过奥数,学得不算太好,但他至今认为“奥数不是个坏东西,至少能锻炼人的思维能力”。在初中的时候,他就已经开始自学数论了。他在数学上一直以来都具有创新性的思维,思路敏捷而独特,解题步骤和思考方式往往出人意料。
2008年,刘路参加高考,这次发挥却非常不错,成功考取了中南大学,热爱数学的他选择了应用数学专业这个专业,却遭到了父母的反对,在父母的眼里,学数学的话不太好找工作,再一个如果学纯数学应该是成绩比较好的才适合学数学,父母觉得成绩一般的刘路不适合学这个,没有数学家的天赋。
在大学的刘路一开始也并没有什么亮眼的表现,除了因为想要出国留学而英语成绩突出之外,其他成绩在学院都一般般。
2010年,刘路还是中南大学数学科学与计算技术学院的大二学生,这一年的8月,他开始自学反推数学。通俗地说,反推数学是数理逻辑的一个小分支,通常数学大致是从公理到定理的研究,而反推数学则恰好相反,是从定理到公理的研究。
这个时候,刘路接触到了拉姆齐二染色定理,这是属于组合数学中的一个定理,,拉姆齐(Ramsey)定理是要解决以下的问题:要找这样一个最小的数n,使得n个人中必定有k个人相识或l个人互不相识。这是在拉姆齐在论文On
a Problem in Formal Logic(《形式逻辑上的一个问题》提出的。
那西塔潘猜想就涉及到反推数学,在反推数学中,
研究的其实是二阶算术的五大系统(RCA0, WKL0, ACA0, ATR0,和Π11-CA0)以及它们的强度 关系,从 1970
年代创立以来,直到 2000 年,反推数学的主要结果都是把数学定理归类到五大系统中去。
二阶算术是刻画自然数理论的二阶形式理论。这里还涉及到另外一个定理,叫柯尼希定理,这是一个与质心系下能量有关的定理。其文字表述是:质点系的总动能等于质心的动能,加上各质点相对于质心平动坐标系运动所具有的动能。
那么,其中RCA
0 , WKL 0 , ACA 0 这些都属于二阶算术的子系统,那么WKL 0 是基本系统 RCA 0 添加弱柯尼希定理的系统,而 RCA 0
添加拉姆齐二染色定理的系统被称为 RT 2。经过若干数学家的研究,他们发现了一些子系统间存在强弱的比较关系:和 RT 2 形式接近的
RT 2 比 ACA 0 要强(其实一样),而 RT 2 则不比 ACA 0 强等等
而著名数学家英国数理逻辑学家西塔潘在一篇论文《On
the Strength of Ramsey’s Theorem》中发现WKL_0并不强于 RT 2 ,于是他猜测可能 RT 2 要强于
WKL 0 。这就诞生理著名的西塔潘猜想,它在反推数学上还有计算理论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这个定理诞生十几年,一直没有人证实。
刘路在接触到西塔潘猜想之后,整整花了两个月的时间研究,当时他还在做别的题目,这些题目也都和西塔潘猜想有千丝万缕的关系。2010年10月的一天,才刚刚大二的刘路突然想到,利用之前用到的一个方法稍作修改就可以证明西塔潘猜想。然后他花了一周的时间写论文,然后用了非常长的时间去修改论文。
刘路对国际数学界十几年来悬而未决的“西塔潘猜想”给出了否定的答案。他将证明过程用英文写出来后,投给了美国芝加哥大学主办的《符号逻辑期刊》。
2011年,刘路的论文在杂志上登载,该杂志的主编在向刘路表示祝贺的同时,也邀请他于当年9月前往美国芝加哥大学,参加数理逻辑学术会议并做专题报告,刘路也成为这次会议上惟一一名来自亚洲高校的参与者。
「我是过去众多研究该问题的无果者之一,看到这一问题最终被你解决,感到非常高兴——特别是你的证明如此漂亮,请接受我对你研究成果的祝贺!」
大二花费2个月证明世界性数学难题,大三论文研究成功发表,这就是刘路。
著名数学家收为学生,三大院士致信中央
刘路破解了世界性难题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国内,2011年7月初,著名数学家、中南大学博士生导师侯振挺教授专程拜访南京大学数学系博士生导师、数理逻辑专家丁德成教授,与他探讨一些数学问题。丁教授很兴奋地告诉侯教授,“你们中南大学出了个好学生,他叫刘嘉忆!”(刘路投稿的时候用的刘嘉忆的名字)之后介绍了这个学生在数理逻辑领域的研究成果。
侯教授听后,立即打电话和学院了解了刘路的情况,他第二天从外地赶回长沙,当晚就请刘路吃饭,考查了刘路的学术水平后,他连夜给中国科学院李邦河、丁夏畦、林群3位院士介绍了刘路的情况,请3位院士分别致信教育部,申请破格录取刘路为硕博连读生。
李邦河在微分拓扑、低维拓扑、偏微分方程、广义函数、非标准分析以及代数几何和代数机械化等方面均取得了重要成果或重大突破。丁夏畦则长期以来从事偏微分方程和函数空间等方面的研究,林群主要从事计算数学、有限元分析研究,是提出积分方程超收敛的作者之一。
他们三个都是全国著名的数学家,在听完了侯振挺的介绍之后,得知中国数学界出了这样一个少年天才,也特别高兴,立马致信教育部,让刘路提前毕业,破格录取刘路为硕博连读生。并建议教育部有关部门立即采取特殊措施,加强对其学术方面的培养。
因此中南大学决定让他提前大学毕业,并立即录取为硕、博连读的研究生或直接攻读博士学位,中南大学还奖励了刘路100万元,其中50万元用于改善科研条件,50万元用于改善生活条件。
刘路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被记者问及钱怎么花,刘路脱口而出买房子,在当时被网友抨击,刘路被利欲消磨了数学的大脑,但刘路的想法很简单,只因为计算过个人所得税,发现买房子是缴税最少、最划算的。
而侯振挺教授也千方百计为他创造条件,鼓励他参加有代表性的学术会议,并立即收他为博士生,共同探讨学术问题。
而当记者问及刘路是如何破解西塔潘猜想时候,刘路表示:
我做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不是说看着这个问题,我就是想要解决它,我当时完全没有注意这个问题,而是在想别的一些问题,再想别的问题的时候,然后发现了一些方法,然后后来才,然后又突然发现自己发明了这个方法可以用来解决一些其它的猜想,是这样的一个过程。
当然别的专家,肯定做研究的时候也是做,它不可能说十几年,或者是整整几年都一直盯着这个问题,他可能也是一会儿换这个、一会儿换那个问题,然后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是像这样的问题没有人会去,很少有人会专门盯着这个问题去做。
。
这个我觉得真的没有什么,真的说不出来这个为什么,那为什么,为什么JK罗琳就写出《哈利波特》,这个怎么说呢,真的没法去说。
2012年,刘路被破格聘请为正教授级研究员,创造了中国最年轻教授的纪录。
数学家在工作的时候都是靠直觉的,它表面上看那些东西都是很枯燥、很冗长,但是在数学家的头脑中很快就会完成,他们的头脑中都是形成了一些东西的时候,并不是严谨的,一步一步的,都是靠一些直觉,都是靠不严格的直觉去进行推理的。
——刘路对数学家的理解,他不认同学习数学就需要严谨这样的言论。
重新出发,选择全新的挑战领域
刘路在破解了西塔潘猜想之后,并没有执着在数理逻辑领域探索,他将数据挖掘作为了自己新的目标,数据挖掘是指从大量的数据中通过算法搜索隐藏于其中信息的过程。数据挖掘通常与计算机科学有关,并通过统计、在线分析处理、情报检索、机器学习、专家系统(依靠过去的经验法则)和模式识别等诸多方法来实现上述目标。
其实继续沿着数理逻辑这条路走下去对于刘路来说,是最佳选择,因为他已经在这个领域取得了成绩,在这个领域他会更加轻松。刘路认为,数理逻辑是纯数学,在实际应用当中没有什么应用,以前虽然对计算机的发展曾经一度起到过很大的应用。但是在实际应用方面也不是特别的突出。
刘路和自己导师
刘路自己也想趁年轻多学点知识也好,再学一些别的领域的知识,在各个领域里面都去尝试一下,而不是一直地去做数理逻辑方面的研究,正如他一开始选择学习纯数学一样。
刘路讲解自己解答西塔潘猜想的思路
即便我在这个领域奋斗了一生,也没有做出我想要做到的那种成果的话,我会比较奥恼,但是我不会后悔我这样的选择,是,我不会后悔这样的选择。 因为我觉得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是最主要的。
刘路是一个很沉下心的一个人,并没有被声誉束缚,热爱逻辑、追求程序的理科生特点,在刘路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在他介绍蛙泳技巧时,会来一句“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在解释交通事故时,一般人说“行驶中的车子”,他习惯说“运动中的车子”;有人起兴问他,如果可以,想拥有《哈利波特》中的哪项魔法?他不肯回答,执意要先定一个框架,“一般解答数学题都需要一个框架……”
2014年,刘路的全新论文《避免计算——闭集上的所有成员》在国际数学权威杂志《美国数学学会会刊》发表。这篇论文成为了刘路回击网友指责他是「学术骗子」,抨击他被功名所腐蚀或压垮的最强利器。
该杂志评审认为,作者“发明了一个全新的技术……是计算理论和相关领域近年来最重要的贡献之一”。
从数理逻辑跨界到计算机,刘路在短短2年的时间里依然取得了突破,刘路一直在他人生的路上创造着属于他的奇迹。
一个人拥有爱好是最重要的,刘路一直以来都坚定自己数学的梦想,这是他成功的最重要原因,而身为父母,学会培养孩子自主、自律学习的习惯,同时也积极引导孩子拥有自己的目标与爱好,并且尊重鼓励孩子的爱好。
刘路的父母虽然反对刘路学习数学,却没有强加干涉,这就给了刘路自由选择人生机会。
很多人即使缺少攀登珠穆朗玛峰顶的天赋,但他们也会创造属于他的奇迹,关键是看家长懂不懂得去尊重且鼓励孩子的爱好。
有些时候,对于目标和爱好的执着追求,而不计较结果,反而会取得更多的收获:
刘路会在感兴趣的一个问题上长时间钻研、思考,不追求分数甚至结果。而更多孩子则总是急着做出结果来,不会做的就去翻标准答案,而不是自己独立思考。
在历史上都有哪些天才少年,他们有着怎样的事迹?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关于神童的故事,耳熟能详的比如孔融让梨、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方仲永5岁作诗等等。然而事实上,关于神童的故事还有很多,下面就给大家讲述几个关于中国古代神童的故事。
一、孔融10岁巧见李膺
孔融是东汉末年的著名文学家,孔子二十世孙,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神童。除了有4岁让梨的典故外,其10岁的时候巧见李膺也是一件非常睿智的事情。
孔融10岁那年,随父亲在都城洛阳生活。当时的著名文人李膺非常受欢迎,去李家拜访的人络绎不绝,于是李膺吩咐下人,除了亲戚朋友,其他的人一个个排队等候接见。孔融父子到了李膺家门口,被挡了下来。孔融灵机一动,对下人说:“我们是李君家的亲戚,赶快通传!”李膺见到孔融父子后,并不认识,问说:“我家与你家有什么亲戚关系?”孔融一本正经的回答:“我的祖先孔子和你的祖先老子是通家(相互来往的朋友),因此我们两家是世交!”在场的人听了都非常惊奇,叹服这位小神童的睿智。
二、诸葛恪7岁智斗孙权
诸葛恪是三国时期东吴的丞相。他的父亲是南阳诸葛瑾,叔叔是诸葛亮。
东汉末年,诸葛瑾到江东投靠孙权,很不受孙权待见。为什么呢?因为诸葛瑾智谋比不过周瑜、张昭等人,武力又不能上阵杀敌,长相又非常奇特(脸长,像毛驴脸),经常被孙权嘲笑。
有一次孙权大会宾客,酒过三巡,看见诸葛瑾那驴脸,有心辱之。他让下人牵来一头毛驴,亲书诸葛子瑜四字以羞辱诸葛瑾(因为诸葛瑾字子瑜)。大家看了哄堂大笑,诸葛瑾也羞愧无比。此时年仅7岁的诸葛恪就坐在父亲身边,见孙权如此羞辱父亲,取笔在驴身上添了两个字,成为:诸葛子瑜之驴。孙权见了暗暗称奇,认为此子是可塑之才,从此对诸葛瑾刮目相看。
三、骆宾王7岁写《鹅》
骆宾王出生于619年,是唐朝初年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有唐初四杰之称。
骆宾王2岁识字,3岁开始读书,7岁就能作诗。有一次在村子的池塘里看见几只大白鹅在水里嬉戏游玩,诗兴大发,当即作咏鹅诗一首: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这首诗被收录在现在的小学生语文教材里面,每一个中国人都学过,都会背诵。但是有多少人知道,这么出名的一首诗竟然出自一位7岁神童之手呢?
四、晏殊14岁中进士
晏殊出生于991年,抚州临川人(今江西进贤县文港镇),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仁宗朝宰相。
晏殊小时候特别聪明,5岁就可以作诗,并有过目不忘的本领。10岁出头,已经是名闻北宋的神童了。宋真宗不太相信,邀请14岁的晏殊参加科举考试,结果成绩名列前茅,真宗破例赏同进士出身,任六品京官。14岁就中进士,别说普通老百姓不服,就算时任宰相寇准都提出了质疑。为什么呢,因为寇准也有过目不忘的本领,也是当世神童,19岁中进士。在官场颠簸了数十年才当上了宰相,自然有资格质疑14岁就中进士的晏殊。晏殊一点都不怯场,当着满朝文武官员和宋真宗的面说:“科举考试的试题我都做过,请另出试题考我!”这气场将大家都给震住了,没有人敢应答。
晏殊30岁出头就当上了枢密使(国防部长),将北宋能够做的高官都坐了个遍。不管是政治成就还是文学成就都不比老前辈寇准低。
“天才少年”背后的爸爸们,教育像是造星,你能接受孩子的平凡吗?
看到”天才少年“这样的词语,你会想起谁?是“三天成功做出博士级基因研究的小学生”,还是“日写2000首诗的14岁少女”?或者是的五岁开飞机,八岁考大学的“裸跑弟“……几乎每一年,我们都能看到很多这样的关于”天才少年“报道,他们的“成就”已经不仅仅是“年少有为”,而应该说是“匪夷所思”!让我们感叹:同样是孩子,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呢?
真的有这么多“神童”吗?在小学阶段就能够完成“至少要硕士研究生水平才能独立操作”的研究项目,能够完成“癌症研究”并获奖?在这件事情引起广泛关注之后,负责调查的专家组认定,“项目研究报告的专业程度超出了作者认知水平和写作能力”。这个获奖的学生之后也曾说过:“还是不太了解基因”。
那么这样一份看上去就很专业的研究成果是怎样得出来的呢?一个成功的“天才少年”后面自然是有默默付出的爸爸妈妈。这个学生的父母都是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人员,所以这个泡沫的形成大概就是:父母做研究、孩子拿成果。只不过,这一次这对父母实在是有点操之过急,“用力过猛”了。
同样在今年让我惊掉下巴得还有这位“天才少女”,她叫岑怡诺,光看她那一长串的头衔就让人觉得叹为观止,高山仰止!“全球青少年领袖学习会创始人”,某品牌创始人,小说,诗集什么得也是出版过好几册,虽然网上查不到。小小年纪的她已是一家杂志社“记者”和新闻网站区域运营中心的负责人。要知道,这是一个只有16岁的少女,正常来说,这个年纪还只是个初中生。
当然,这还不是最神奇的,根据她的简历描述,她拥有“一天能写300首词牌、2000首诗、15000字小说”的能力。这是什么概念?高产诗人陆游,一生作诗不过8000余首,而她写出8000首诗,只需要4天。一天24小时,1440分钟,大概每43秒出一首。
不得不说,这就是典型的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个卫星放得都没边了,已经超出了人类的认知范围。但是他父亲却对着媒体信誓旦旦说“没夸大宣传”。真不知道是谁给的勇气!只不过,他的目的也算是实现了,因为这件事,他们父女确实已经吸引了大家的眼球,引起了关注,获得了流量。
同样被”惊为天人“的还有被称为”裸跑弟“的何宜德,我们先来看看这份沉甸甸的简历:“一岁徒步暴走,两岁登攀高山,三岁雪地裸跑,四岁参加国际帆船比赛,五岁开飞机,六岁写自传,七岁徒步穿越罗布泊,八岁考入南京大学,九岁在北京世界机器人大赛中三次获得冠军,十岁通过了20门自学考试课程,十一岁南京大学毕业,十二岁准备同时读硕士和博士。”看到这里,是不是有种活得不如小学生的感觉?
但是细细地去看这一份简历,总觉得看上去总觉得有点不对,比如开飞机,帆船比赛,穿越罗布泊什么的,大人陪同的情况下,只要摸了摸方向盘,就算开过呢,还是要一直开到目的地?这个考入南京大学,是通过高考进去的,还是通过成人高考或者电大考试的方式考上的呢?准备读硕士和博士就更是有点可笑,我现在是不是也能说准备读博士呢?考上硕士和博士才值得炫耀,准备读不过是玩文字游戏而已!
何宜德的爸爸号称”鹰爸“,当年何宜德就因为被父亲何烈胜要求在雪地裸跑引起大家的关注。何烈胜认为,稳妥的教育方式成就的是”鸡的幸福“,没办法承载他对于孩子们成为”老鹰“的希望。
在每个家长心目中,自家的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是最棒的,最可爱的,但是不得不承认,我们大多数孩子都只是平凡的人,不是”神童“,也不是”天才“。教育也不是”造星“,靠着包装,靠着另类的教育方式,是可以吸引眼球,甚至可以给孩子一个”天才“的虚名,但是真的能给孩子好的未来吗?
花开是有时节的,拔苗助长可能会取得一时的轰动和”成功“,但是孩子的心灵能承受吗?让他们按照自然规律,好好生长,真的是天才的话,一步一步来不是更为稳妥吗?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天才 少年》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www.zuqiumeng.cn,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uqiumeng.cn/wenda/7753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