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我想知道在西甲联赛里 巴萨和皇马在一个赛季的交锋里有过几次出现“双杀”的情况?最佳答案两队在西甲的156次交手中,共出现过22次同一个赛季双杀对手的情况,其中皇马14次双杀巴...

今天运困体育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英超双杀西甲球队名单,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我想知道在西甲联赛里 巴萨和皇马在一个赛季的交锋里有过几次出现“双杀”的情况?

我想知道在西甲联赛里 巴萨和皇马在一个赛季的交锋里有过几次出现“双杀”的情况?

最佳答案两队在西甲的156次交手中,共出现过22次同一个赛季双杀对手的情况,其中皇马14次双杀巴萨,而巴萨罗纳只有8次双杀皇家马德里

07-08赛季西甲 皇马主场4:1 客场1:0两次击败巴萨

97-98赛季西甲 巴萨主场3:0 客场3:1两次击败皇马

93-94赛季西甲 巴萨主场5:0 客场1:0两次击败皇马

84-85赛季西甲 巴萨主场3:2 客场3:0两次击败皇马

83-84赛季西甲 皇马主场2:1 客场2:1两次击败巴萨

82-83赛季西甲 巴萨主场2:1 客场2:0两次击败皇马

79-80赛季西甲 皇马主场3:2 客场2:0两次击败巴萨

77-78赛季西甲 皇马主场4:0 客场3:2两次击败巴萨

75-76赛季西甲 巴萨主场2:1 客场2:0两次击败皇马

65-66赛季西甲 巴萨主场2:1 客场3:1两次击败皇马

64-65赛季西甲 皇马主场4:1 客场2:1两次击败巴萨

63-64赛季西甲 皇马主场4:0 客场2:1两次击败巴萨

62-63赛季西甲 皇马主场2:0 客场5:1两次击败巴萨

60-61赛季西甲 皇马主场3:2 客场5:3两次击败巴萨

57-58赛季西甲 皇马主场3:0 客场2:0两次击败巴萨

49-50赛季西甲 皇马主场6:1 客场3:2两次击败巴萨

48-49赛季西甲 巴萨主场4:2 客场2:1两次击败皇马

41-42赛季西甲 皇马主场4:3 客场2:0两次击败巴萨

40-41赛季西甲 巴萨主场3:0 客场2:1两次击败皇马

35-36赛季西甲 皇马主场3:0 客场3:0两次击败巴萨

33-34赛季西甲 皇马主场4:0 客场2:1两次击败巴萨

29-30赛季西甲 皇马主场5:1 客场4:1两次击败巴萨

皇马时隔13年双杀巴萨,你觉得皇马本赛季欧冠能取得怎样的成绩?

最佳答案我认为皇马在欧冠赛场上有可能会夺得最后的冠军。

虽然很多人都不看好皇马在欧冠赛场上的表现,但皇马和利物浦队的比赛当中,恰恰展现了皇马在欧冠赛场上的经验以及底蕴有多么强大。因此皇马在接下来的比赛当中,如果能够继续保持稳定以及人员健康,那么皇马就很有可能创造奇迹。

一、皇马的中场实力被低估。

皇马的典礼中场虽然有些年龄偏大,但是在经验以及个人竞技状态方面,皇马的典礼中场组合并不会逊色于任何一支欧洲顶级强队。因此我觉得皇马的典礼中场在接下来如果能够发挥出自己的中场优势,相信皇马在接下来的比赛当中将会发挥出非常精彩的水平。

二、皇马所在半区竞争力小。

欧冠冠军赔率最高的三支球队拜仁、曼城以及巴黎圣日尔曼都没有和皇马分在同一半区,这也使得皇马在接下来只有在决赛才有机会碰到这三支球队。因此皇马在自己所在的半区也非常具有竞争力,只要皇马发挥出自己的底蕴优势,相信皇马还是能够成功的挺进决赛。

三、皇马不会再有很强的联赛竞争压力。

在赢得国家德比之后,皇马在联赛排名上也要略高于巴萨队。因此皇马在接下来只要在联赛当中保持这稳定发挥,相信皇马还是有机会拿到西甲联赛冠军。联赛压力过小也就会使得皇马把主要精力放在欧冠联赛上,这也会使得皇马在欧冠联赛上的发挥将会更出色一些。

当然欧冠联赛任何事情都会有可能发生,不过相信皇马这样一支老牌劲旅能够创造奇迹。因为皇马一旦本赛季夺得欧冠冠军,将会给皇马接下来的球员引进工作带来不小的优势。

德甲球队在欧冠遭英超球队团灭,是“50+1”政策削弱了德甲的竞争力吗?

最佳答案“50+1”政策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德甲球队的竞争力,但是否该考虑撤销该政策目前依然扑朔离迷。

目前欧冠以及欧联杯的第一轮淘汰赛已经全部结束,六支代表的德甲参加欧战的球队,居然只有法兰克福一支球队成功晋级,其余如拜仁、多特等强队均折戟沉沙。在欧冠赛场上,更是出现了拜仁、沙尔克04与多特在八分之一决赛中被英超球队团灭的惨剧。

德甲球队虽然低调,但其在欧战上的竞争力并不弱。德甲球队不仅常年能进入欧冠四强,在2013年还有过拜仁与多特会师欧冠决赛的盛况。仅仅数年,德甲被衰落至此。不少球迷甚至德甲俱乐部的管理者认为,罪魁祸首在于德甲实行多年的“50+1”政策。他们认为,正是由于这一政策的限制,导致德甲球队得不到足够的投资,自然竞争不过其他联赛。

那么,“50+1”政策究竟是什么?它是否限制了德甲球队在欧战上的竞争力?让我们细细道来。

“50+1”政策及其目的是什么?

“50+1”政策的具体规定比较复杂,我们只要知道下面这一简化版的规定内容即可:在各德国地区注册的职业足球俱乐部中,球迷会员群体在俱乐部中的投票权必须超过总票数的一半。也就是说,球迷会员群体实际上决定了俱乐部决策是否能够通过与实行。

首先,“50+1”的意思实际上是指球迷会员拥有一半的投票权,而并非真的是51%的投票权;其次,这一政策只对职业球队有效,即德甲与德乙俱乐部;最后,拥有投票权的并不是所有的球迷,而是成为该俱乐部的会员们。

不过,即使如此,球迷们的意见对于德甲俱乐部的决策也非常重要。即使大如拜仁这样的德甲巨无霸,在遇到如主席选举之类的大事时也必须召集所有会员进行投票。

很显然,“50+1”政策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保证俱乐部是球迷们的俱乐部,而不是资本手中的玩具。德国的足球俱乐部和欧洲其他大部分俱乐部一样,最初都是由当地民众自发组织起来的,并在民间足协的组织下聚在一起形成大的联赛,可以说是真正的“源于人民”。为了保证球迷们始终是足球的主导者,这才有了“50+1”政策。

“50+1”政策对德国足球有哪些影响?

在“50+1”政策的保护之下,德甲联赛堪称欧洲乃至全球足球联赛当中的一股清流。即使在西甲、意甲与法甲联赛,仍然有许多小球度因为战绩较差等原因吸引不到足够的球迷,每次主场比赛看台上都冷冷清清。

而在德甲联赛,由于“50+1”政策的原因,球迷们深刻地体会到了俱乐部与自己的紧密联系,因此几乎每场比赛球场都能坐满,几乎每支球队的主场气氛都堪称魔鬼主场。德甲官方一直骄傲地称自己这里有“最纯粹的足球”,很大一部分功劳要归功于“50+1”政策。

但是,“50+1”政策最大的不利之处就是限制了资本对于俱乐部的投资。“50+1”政策本身并不限制外来资金的注入,但即使投入再多,由于该政策规定球迷会员群体必须占有一半的投票权,投资方依旧无法掌控俱乐部。光投钱但是拿不到决策权,如果真有哪个资本家愿意这么干,那他不应该叫资本家,而是应该叫慈善家了。

除了“50+1”政策,德国联赛还有着全世界最为严格的财政审查制度,基本上要求每家职业俱乐部都要做到盈利。如果近几年亏损太多,那就将被毫不留情地取消参赛资格。因此,德甲俱乐部基本搞不了什么抵押贷款之类的骚操作,再加上“50+1”政策对投资的限制,各德甲俱乐部对财政支出只能严格控制。

一个最有名的例子就是多特蒙德俱乐部。大黄蜂于上世纪末曾经击败尤文图斯拿到过欧冠冠军,那时的多特蒙德兵强马壮,可谓是德甲俱乐部的代表。换做其他联赛的俱乐部,很有可能就会继续加大投资,把自己的主力队员留住,争取多拿几个冠军。

然而,受困于“50+1”政策,拿不到投资的多特蒙德为了保持竞争力,不得不硬扛着给主力球员加薪,结果短短两年之内就到了破产的边缘。为了不被勒令降级,多特蒙德只能将自己的训练场以地皮的形式卖掉,之后再租回来使用。如此挣扎了十年的时间,多特才将自己的训练场赎回,并等到了自己的下一段辉煌。

另一个例子就是德甲“班霸”拜仁。拜仁慕尼黑由于经常从德甲其他球队买人,因此落了个“挖掘机”的恶名。然而,在财大气粗的“西超”与英超球队面前,拜仁也只能算个中产阶级。年年花几亿欧元的皇马巴萨与曼市双雄自不必多说,就连一向以抠门著称的阿森纳,其转会支出也经常比拜仁要多

在这个身价上亿的时代,拜仁的引援身价记录依然是哈维-马丁内斯的4000万欧元,德甲在转会市场上的竞争力可想而知。本赛季拜仁被淘汰出局,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阵容严重老化而无力及时更新。从这个角度来看,说“50+1”政策削弱了德甲球队的竞争力,其实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取消“50+1”政策?德国球迷们可能不答应。

既然“50+1”政策极大地限制了俱乐部的投资,那为什么不向德甲官方提议取消它呢?事实上,关于“50+1”政策是否该被取消的讨论几乎每个赛季都有,但最终都没有了下文。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德国本地球迷对该政策的大力支持。

之前我们已经说到过,正是因为“50+1”政策的保护,使得德国球迷始终是当地俱乐部的主人。如果没有这一政策,资本必然会大量进入德国的足球市场,那么球迷对俱乐部的投票权也将迅速失去。正因如此,自“50+1”政策诞生的第一天起,广大的德国球迷就成为了它最坚实的天然盟友。

德国球迷不仅不希望自己的俱乐部成为资本家的玩具,对于其他试图破坏“50+1”政策的俱乐部,他们也会自发地排斥甚至痛恨。举一个典型的例子,为了绕开“50+1”政策的规定,莱比锡红牛俱乐部的球迷会员名额只有八人,并且八人都是在红牛公司持有股份的高管或老员工,这样一来红牛公司实际上对莱比锡红牛有着100%的决策权。

对于这样一支破坏传统的球队,德国球迷们表现出了充分的痛恨。自莱比锡红牛还在低级别联赛开始,这支球队的比赛就充满了不平静。对手的球迷不仅会对他们辱骂整场,甚至还会做出一些极端的举动:不只一次有人在莱比锡热身的草皮里撒铁钉!德国球迷对“50+1”政策的维护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虽然有部分球迷对于取消“50+1”政策持积极态度(尤其是新生代的德国球迷们),但总体来说,反对的声音还是占到了大多数。在球迷们如此激烈的反对之下,即使许多德甲俱乐部都提出过取消“50+1”,但最终也只能作罢。

有没有办法绕开“50+1”政策?

事实上,并非所有的德国职业足球俱乐部都需要遵守“50+1”政策。“50+1”政策中有一条豁免条款:如果一支球队在该政策执行之前已经由同一投资者连续投资20年,那么该球队就可以不用遵守“50+1”条款。

比如勒沃库森,这支外号为“药厂”的俱乐部是由著名制药公司拜耳集团成立的,它最初其实就是拜耳员工组成的“厂队”;而沃尔夫斯堡是由大众集团成立的“厂队”。这两支俱乐部在“50+1”政策执行之前就已由各自的公司投资超过20年,所以他们不需要遵守“50+1”政策。当然,现在拜耳集团与大众集团基本也不怎么投资了,这两支球队基本是盈亏自负。

前面我们说过,“50+1”政策只适用于职业球队,即德甲与德乙俱乐部。那么,如果一支由资本投资的球队升上了德乙甚至德甲,那又该怎么办呢?也许你会觉得很奇怪,德丙甚至更低级别的俱乐部有什么好投资的?但这样奇葩的情况却真的出现了,还出现过两次:

第一支球队是霍芬海姆。霍芬海姆原本只是德国一个小村镇的低级别球队(这也是其绰号“霍村”的来历),但在当地老板霍普的大力投资下,霍芬海姆完成了联赛级别的三连跳,并于08年升入德甲联赛。

当霍芬海姆于07年升入德乙时,德国足协就有些头痛了:霍普是从1989年就开始投资霍芬海姆了,那时候的霍芬海姆甚至只混迹于德国第四级别联赛,自然不用遵守“50+1”政策。现在他们升上来了,要霍普放弃对俱乐部的话语权,总有种过河拆桥的意味。

然而,德国足协仅仅施了一下压,霍村的球迷们就先倒戈了:他们组织集会,主动要求老板霍普放弃对俱乐部的投资!在一番沟通之后,霍普保留了49%的决策权,但这位投资俱乐部将近20年的霍芬海姆本地人估计也寒心了。从此以后,他对霍村的投入就大大减少了。

另一个例子就是之前提到过的莱比锡红牛。为了绕开“50+1”政策,红牛集团也是从低级别就买下了莱比锡这支球队,并用八名红牛员工组成了所谓的球迷会员团体。除此之外,为了规避德国足协不允许在队名中体现商业元素的规定,红牛集团将队名中的缩写“RB”解释成了德语中的“RasenBall”,即“草地球”。当然,明眼人都知道这个“RB”实际上是英文“RedBull”的缩写。

是否真的有必要取消“50+1”政策?

说一千道一万,之所以在几乎所有德国球迷都反对的情况下,还有这么多俱乐部想要摆脱“50+1”政策的制约,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钱。由于没有投资,即使是拜仁这样的豪强也经常在转会市场上受制于人,更不用说其他的德甲俱乐部了。

近几年来,从德甲被挖走的顶级球员数不胜数,如姆希塔良、奥巴梅扬、萨内与比达尔等;但从其他联赛加盟德甲的却都只是格纳布里、科曼、巴舒亚伊与帕科等差一级别的球员,唯一可称得上巨星的J罗目前还只是租借,拜仁为了从皇马买断他甚至有可能花费一整个夏窗的预算

但从另一方面来说,德甲是全世界财政最健康的联赛之一,这和各俱乐部由于“50+1”政策养成的良好习惯不无关系。意甲与西甲每年都会有一些小俱乐部陷入财政危机,轻者降级,重者甚至直接重组,但在德甲却很少出现这样的情况。

除了取消“50+1”政策,其实德国足协也在想办法提升整个德国联赛的商业化程度。众所周知,英国俱乐部之所以那么有钱,最大的原因其实不是俱乐部老板投资多,而是整个联赛的转播分成多。

以2017/18赛季为例,当年的收视曼联分到了1.9亿欧元的转播权收入,而垫底的西布朗也拿到了1.1亿欧元。可以说,对于大部分英超球队来说,土豪老板并不是他们获得高收入的原因,电视转播费才是。

那德甲的情况如何呢?其实在2016/17赛季,拜仁足足拿到了9600万欧元的转播分成,整个德甲的转播权分成超过10亿。虽然这些数字比起英超来还是少,但相比之前的德甲已经好太多了。要知道,在拜仁勇夺三冠王的2012/13赛季,他们的转播分成只有可怜的2500万欧元,整个德甲加起来也只有4亿欧元!在五年之内,德甲的转播权分成已经涨到了之前的2.5倍。

这一数字虽然不能与英超相比,但已经和西甲联赛很接近了。2017/18赛季,整个西甲联赛的转播权分成为15亿,并且三支降级队加起来只拿了3000万欧元左右,而德甲转播收入最低的球队都能拿到这个数字。

总结:德甲不缺投资,缺的是慢慢积累的耐心。

资本并不是傻子,如果有资本愿意进行长时间的投资,唯一的原因就是有利可图。英超之所以能吸引那么多的大老板,其实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高额的商业回报。而德甲目前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商业化,电视转播分成的数额也大幅度上调了,既然如此,那还需要资本的注入干什么呢?

德甲各队能拿到的转播分成相比西甲来说更加均衡,大家能拿到的总额也在慢慢提升。所以在笔者看来,只要多积累几年,将目前拿到手的资金进行妥善的运转,德甲各俱乐部的账面资金肯定会增长不少。德甲各俱乐部之所以抱怨“50+1”政策,不如说是对隔壁联赛疯狂烧钱的羡慕。其实只要有耐心,德甲早晚也能在转会烧钱榜上与各大联赛一争高下的。

德甲【德甲的诞生】

最佳答案2012-13赛季,德甲迎来赛事历史的第50季。回眸半个多世纪前,全国性的德甲联赛从无到有,其创建过程背后有着许多的故事可以说。 8月24日晚,卫冕冠军多特蒙德联手不来梅在伊杜纳信号公园球场为新赛季的德甲揭幕。新科德国足球先生罗伊斯和替补登场的格策各入一球“黄黑军团”2比1旗开得胜。而就在整整49年前的同一天,正是这两支球队为新生的“德国联邦联赛”(即俗称的德甲)打响了第一枪。其实按照官方安排,德甲史上第一个比赛日的8场比赛应该同时在下午17点开球,但不来梅与多特蒙德一战稍微“抢跑”——比赛开始后仅58秒,国脚科尼茨卡便为黄黑首开纪录,此时时间定格在16点59分……

全国联赛姗姗来迟

德甲如今是欧洲第三大联赛,仅次于英超与西甲。但德甲面世之时,英超的前身英甲已是75岁“高龄”,而西甲和意甲都已经踢了34年。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德国沦为最后一个拥有全国性联赛的欧陆国家?首先,德国在欧洲属于幅员较为辽阔的国家。在那个交通并不发达的年代,组织各俱乐部每周奔波作赛实在****,甚至是不切实际的,因此德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按照地域组织地区联赛。二战之后,德国最高级别联赛“高级联赛(Oberligen)”分为五个赛区(柏林、北部、西部、西南部、南部),每个赛区的前两名再通过复杂的筛选制度决出8支参加全国锦标赛的球队。

其次,德国人一直崇尚业余精神。尽管在1950年代,受意大利、瑞士等邻国足球职业化的影响,在西德国内已经出现了成立全国性职业联赛的呼声,但大部分足球从业者和管理者都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其实高级联赛早已是半职业性质。1948年8月1日,南部高级联赛率先推出“合同球员”制度,即球员为俱乐部效力是要签订合同的,而不是像以往那样只需要填写一份加入俱乐部的表格。

在合同保护下,球员可以合法获得报酬,但官方制定了“工资帽”,将球员每个月的基本工资限制在320德国马克,而比赛奖金限制为80马克。不仅如此,所有“合同球员”都需要有一份固定工作,而且要证明他确实有从事该项工作。不久后,其他各区的高级联赛也相继效仿。

某些雄心勃勃的俱乐部通过各种途径来逾越半职业的限制。普鲁士明斯特就四处招兵买马,成为德国足球史上第一家通过转会来组队的俱乐部。队中“合同球员”之一的兰默斯在就读明斯特大学期间获得400马克的税前月薪。完成学业后,他找到工作,重新成为业余球员。“当然我还是继续拿着400马克月薪,是在桌面底下,还是免税的。”兰默斯后来亲自透露了这个秘密。

“合同球员”制度创立的初衷,是要留住受国外职业俱乐部高薪引诱的本土球星,但历史潮流终究不可逆。1948年帮助纽伦堡闯入全国锦标赛决赛的功勋球员珀舍尔,在1949年3月转会瑞士劲旅苏黎世草蜢,成为二战后首位外流的德国球员。尽管半年后,珀舍尔就回国加盟了不来梅,但他已经被足协拉入了“黑名单”,从未得到国家队录用。同年11月,慕尼黑1860球员扬达签约佛罗伦萨,成为首位征战意甲的德国球员。1860得到3万马克转会费,而扬达的薪水也大幅提升,“如果我们赢球,我一场比赛的收入就相当于在慕尼黑一个月的收入。”

告别清高的业余时代

然而,大部分德国球员还是能抵挡住外面的诱惑。一来成为职业球员就意味着不能为国家队效力,二来当时的西德正凭借职业道德与公共精神,加上“马歇尔计划”的帮助书写着经济奇迹。因此,成为职业球员在某种意义上违背了“时代精神”,会受到国家和同胞唾弃。

1954年,由业余球员组成的西德队在世界杯上演绎“伯尔尼奇迹”,又让反对职业化的声音占据了更为明显的上风。世界杯夺冠后,德国足坛涌现出乌韦·席勒、施内林格、哈勒等一批青年才俊,以意甲为首的邻国联赛虎视眈眈。西德队时任主帅赫尔贝格并非职业化的拥护者,但同时也要为打造一支强大的国家队而绞尽脑汁。在他眼中,成立一个全国性联赛来增加球员收入以及提高比赛水平势在必行,对此持有相同观点的还有科隆俱乐部主席克雷默以及来自萨尔兰的足协官员诺伊贝格,不过他们的力量实在过于弱小。

1958年世界杯,依旧是业余球员为班底的西德队低调出征,在并不被看好的情况下一路过关斩将,最终在一场充满争议的半决赛中被东道主瑞典淘汰。尽管卫冕失败,西德队的表现依旧在国内得到肯定,赫尔贝格却百感交集,庆幸他的“业余球队”依旧与职业对手处在同一水平线上。直到4年后的智利世界杯,西德队才终于暴露出业余的劣势,在1/4决赛中被前南斯拉夫击败。而这次失利,随后却产生了正面影响。

1961年,由科隆主席克雷默领导的西部足协向德国联邦足协提出成立全国性职业联赛的动议,一个特别委员会因此成立。而委员会的报告促使德国联邦足协顾问局决定在1962年7月28日召开特别大会,以投票决定是否成立全国性联赛。如果大会是在前半年举行,也许结果将截然相反。但经历了国家队的失利,以及业余时代王者纽伦堡在3个月内连遭重创(先在欧冠两回合被本菲卡7比3淘汰,然后在全国锦标赛决赛被职业化运作的科隆4比0击溃),风向发生明显转变。最终,131个与会代表中有103个支持成立全国性联赛。

不过在是否职业化的问题上,代表们依旧持观望态度。足协将原来的“合同球员”制度改进为“许可球员(Lizenspieler)”制度。与旧制度相比,新制度仍然不是完全的职业化,但球员无需再拥有常规工作,最高月薪增加到500马克,外加最高700马克的奖金,月入最高可达1200马克。而像莫洛克、汉斯·舍费尔这样的世界杯冠军功勋球员,最高月收入还可以达到2500马克。制度还规定,每名球员的最高转会费为5万马克,其中20%归球员所有。

首季德甲都有谁?

接下来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由哪16家俱乐部参加新的联邦联赛,有46家俱乐部提交了申请。经讨论研究,1963年全国锦标赛的两支决赛队伍自动入围,即冠军多特蒙德和亚军科隆。

1963年初,克雷默、诺伊贝格和另外三位足协官员在法兰克福总部开会研究前9个名额的归属。有一个基本原则,那就是每个城市只能有一个代表。有6家俱乐部的入围没有异议,分别是北部的汉堡和不来梅,南部的纽伦堡,西部的科隆、多特蒙德和沙尔克04。从第7家开始便产生争议,足协官员选择了足协总部所在地的法兰克福。但比较过去10年的战绩,近邻奥芬巴赫显然占优。第8家是来自高级联赛西北区的萨尔布吕肯,但该队的战绩远不如诺伊基兴、皮尔马森斯和沃尔姆斯,当然更加比不上两届全国冠军凯泽斯劳滕。为什么萨尔布吕肯能脱颖而出?因为它是诺伊贝格的俱乐部。柏林赫塔成为了第9个入选者,而这是一个政治上的选择。

1963年5月,足协宣布了剩余7个名额的归属,分别是西部的迈德里希(现在的杜伊斯堡)和明斯特,北部的不伦瑞克,南部的慕尼黑1860(拜仁落选)、斯图加特和卡尔斯鲁厄,以及西南部的凯泽斯劳滕。有13家落选俱乐部立即提出抗议,这其中包括了拜仁,但并不包括门兴格拉德巴赫,这两家在1970年代统治德国足坛的俱乐部,都是在1965年才成为德甲成员。

德甲第一个比赛日的8场比赛就产生了22个进球,《图片报》用“一见钟情”来形容这个新的联赛。不出意外地,最职业的科隆赢得了第一个德甲冠军,同时推出了奥弗拉特这位天才“10号”。“我们的乌韦”席勒则以30球荣膺射手王,明斯特和萨尔布吕肯降级,取而代之的是汉诺威与诺伊基兴。

德甲前7个赛季呈现出群雄割据的局面,科隆、不来梅、慕尼黑1860、不伦瑞克、纽伦堡、拜仁与门兴轮庄,而门兴在1971年成为德甲史上第一个卫冕成功者。直到1970年代初的假球案之后,德甲才终于实现全面职业化。从1972年起,工资帽摘掉,球员收入不再受任何限制——在职业化的进程中,德国足球经历了两次因祸得福……

德甲西甲3场对决不和睦,英超意甲6战谁能求和?

最佳答案欧洲足球五大联赛新一轮的比赛日,继续精彩上演着。因为欧冠的关系,相比起豪门登场更多的情况来讲,略显平淡一些,只不过随着欧冠接近尾声,像利物浦这种强队也已提前出线,所以他们的联赛略微延后一些,反而更有助于球队恢复元气。但是,整体而言,这个比赛日的对阵,依旧更偏向于势均力敌,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选出一个9场组合串联,应该从何下手呢?

首先,我个人觉得,1场德甲和2场西甲,分别是不莱梅迎战斯图加特,以及奥萨苏纳和皇家贝蒂斯,还有比利亚雷亚尔与埃尔切这3场比赛很难出现握手言的结局。也许有人会说,不莱梅和斯图加特是目前德甲平局数量,仅次于沃尔夫斯堡,排名第二多的两队,9场比赛打平都有5次,比例超过了一半,难道他们之间的交锋,不会再次打平?对于这个思路,洋洋需要建议大家的是:最擅长打平的两队,对于平局可能是最“厌烦”的,更不想要平局,如果您认为我这种逻辑是主观臆断的话,那么,说两支非常愿意出现平局的球队交手,就是大概率平局的论调,就不是主观臆断了吗?另外,由于本轮德甲此前进行的比赛平局已经很多了,所以这场比赛更容易出现一边倒的局面。

至于那两场西甲,原因又是另一样,奥萨苏纳和贝蒂斯的对决,是因为两队目前3分,脱离降级区,双方的防守又都不太好,眼下最需要在对手身上放手一搏。而比利亚雷亚尔则是欧联无压力,联赛抢分忙,赛季到目前为止,主场又那么强势,在埃尔切身上拿到3分,应该是一个合情合理的结果。

说过了这3场比赛后,另外再挑出6场的话,平局就不得不多考虑一些了。比如利物浦和狼队这场英超赛事,利物浦本赛季卫冕之路很难,狼队又向来以争取好成绩为目标,所以利物浦想要“灭”狼,恐怕不那么轻松。意甲方面,最应该小心的是帕尔马和贝内文托,以及桑普多利亚对阵AC米兰这两场,帕尔马在联赛中很少两连胜,贝内文托想要拿到客场两连胜更难,而双方各拿1分,对自己的保级之路又没有坏处,何乐而不为呢?至于桑普多利亚,他们打AC米兰可就有很多动力了:第一,AC米兰方面少了伊布,实力会大打折扣,桑普多利亚不趁着这时候抢分,下次机会更少。第二,桑普多利亚的德比对手热那亚,跟AC米兰是什么关系?第三,桑普多利亚昔日的功勋主帅詹保罗,在AC米兰得到了什么?这些主客观因素加在一起,都会在无形中更有助于桑普多利亚发挥。

除了上述3场之外,那不勒斯做客克罗托内的比赛,也需要大家注意,虽然两队不在同一水平线上,但那不勒斯如今早已不是几年前那个尤文追赶者,反而变成了一把“神经刀”,这种球队在客场拿3分不多,拿1分也不算少吧?这样算来,洋洋已经跟大家交流了7场比赛了,如果需要说足9场的话,我个人觉得,可以期待一下客场作战的莱斯特城,毕竟谢菲联本赛季已经从头号黑马,变成了头号降级热门。而最后一场,建议各位欣赏乌迪内斯和亚特兰大的比赛,乌迪内斯面对亚特兰大5连败需雪耻,眼下又是3轮抢7分士气更高,而亚特兰大需要备战与阿贾克斯的欧冠焦点战,阿贾克斯刚刚在家门口输给了特温特,爆出不小的冷门,亚特兰大好意思独善其身吗?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 英超双杀西甲球队名单 ┛13赛季德甲双杀西甲》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www.zuqiumeng.cn,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